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第673章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673章

小说: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军机处值庐廊下,每每也排放着数盘烧饼油条,以供大臣们随时补充能量。看来,烧饼油条作为一种晨间快餐,从前还是雅俗共赏的呢。”

军机大臣历来由皇帝直接挑选。所设人员,向无定额。最多时八名,最少时两名。具体而论,全隆时常设五至七人,佳、韶时常设四至六人,彤郅时常设六人。但不管人数多少,权位操于排名第一的领袖军机之手。各种文件奏章,只能由其先阅。其指定某军机传阅,他人不得聚观。至于新进者,不仅没有发言权,每次奏对进出宫殿时,还需趋前卷起门帘,因而被称为“挑帘子军机”,可见同僚之间等级依然森严。野史笔记中,常把军机大臣比作轿夫。《异辞录》言:“京师舆夫四名,谚云:‘头一个洋洋得意,第二个不敢泄气,第三个浑天黑地,第四个不知哪里。’谈者比以军机大臣。向例,枢臣入值,在御案右旁跪,其跪垫挨次而下,惟居首者奏对。其次则跪处由渐而远,谛听上谕,不能详悉。即有陈奏,上亦不能尽闻,仍由居首者传述。故枢廷数臣,虽云同时入值,然自首座外,其余率非问弗对。京谚以舆夫四人状之,情形毕肖。”,“军机召见时:首为当家者,专奏对,众谓之‘军机面’,谓其独得面子也。则以喻轿班前一人,曰‘扬眉吐气’。次为备顾问者,非指问不得越对,谓之‘军机嘴’,则以喻轿前第二人,曰‘不敢放屁’。再次为执笔者,专撰述而不得问意旨,谓之‘军机手’,则以喻轿后第一人,曰‘浑天黑地’。末为供奔走者,谓之‘军机腿’,则以喻轿后末一人,曰‘趋炎附势’。可谓刻画入微矣。”

军机大臣位极人臣,虽说爬进了帝国决策者的小圈子,但当差实在很累。对李高阳来说,每天披星戴月,精力耗费极大。但这个官做长了,也能悟出不少小技巧。他们在膝盖处用圆夹布中置棉絮为衬,使得下跪时不痛。为了免除每日长跪,相传秘诀,无论奏对何事,必以三句为率,并须简浅明白,以免皇帝再问。军国大事,先为膝盖谋之。

为膝盖谋之,自然也可以为自己谋之。

李高阳想起那天给林逸青的那幅画,不知道他能否看出自己给他透漏的重要信息,不由得又有些担心。

李高阳之所以向林逸青暗示,是因为他已然明白,无论自己愿不愿意,他们这一对“师生”,都必须要一直做下去。

朝鲜甲申事变虽然已经被林逸青解决,但大乾朝廷却由此看清了日本和俄国的侵略野心,以及新式海军在快速应对边疆危机的重要作用,因而已然下定决心要“大治水师”,在自行建造军舰的同时,准备以巨额资金向外国购买军舰和机器设备,并不惜启动当年林义哲提议的“借洋债”计划,而首选的执行者,自然是林逸青,但因为担心保守势力的阻挠,是以一直没有公开宣布。

而为了让林逸青提前有所准备,李高阳才不惜冒着风险,在林逸青来拜访的时候,用赠画的方式给他提醒和暗示。

在大乾官场打拼了这么多年,如今一把年纪了,方才入值军机处,成为军机大臣,位极人臣,李高阳可以说尝尽艰辛,深知其中的险恶。

而林逸青虽然说是两宫皇太后的红人,但在官场历练的时间毕竟还短,既然他诚心愿意成为自己的“高足”,自己给以必要的提点和帮助,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现在盯着林逸青的人,可真是不少啊!

李高阳正自心事重重之际,另一位军机大臣翁叔平走进了值房。

“兰荪兄来得早。”翁叔平看到李高阳,笑着上前见礼。

“瓶生来得也早。”李高阳笑了笑,起身回礼。

两人寒暄了一番之后,扯了几句闲话,翁叔平便有意无意的将话题转到了林逸青身上来。

他知道李高阳当年收了林逸青的门生帖子在士林当中传为笑谈,是以在和李高阳闲谈时,他总会不经意提到林逸青。

“此次林瀚鹏平定朝鲜变乱,功勋卓著,少不了兰荪兄的赞画之功吧?”翁叔平笑着说道。

一听到这句话,周围的军机章京们全都把耳朵竖了起来。

所谓“军机章京”,就是军机处的秘书。起初章京无定额,由内阁中书等官员中选调。自佳庆四年起,定军机章京为渤夏各两班,每班八人,共三十二人,从内阁、各部院衙门调派中书、司员、笔帖式等中下层官员兼差。各班设领班、帮领班章京各一员。后来还增设额外章京一二员。平时,渤夏章京各分两班轮流值日,每班值两日。办公地点就在军机处值庐正南面紧挨着隆宗门右侧红墙的五间悬山顶的小屋。因此也有人用“南屋”来代称军机章京。军机章京的职责为处理档案,撰拟文书。全隆年间,开始起草谕旨。虽官品不高,但接近皇帝,参与机要,故被人称作“小军机”,还享有挂朝珠、穿貂褂、用全红帽罩等特殊待遇。大臣称军机章京为“某老爷”。每天清晨,皇帝看完各项奏折题本,以指甲做出暗记,军机大臣入对时一一面授旨意,或明发,或廷寄,当面交办,军机再命章京分别拟旨。寻常请安的奏折,皆由章京代拟“朕安”;明发的上谕,经由内阁部院层层下达,还刊于邸报;廷寄的上谕,则由章京判明其缓急程度,用三百里至八百里不同速度驿递。章京拟旨,若蒙褒奖,则声誉腾播,往往得越级迁升。彤郅初年穆荫、焦瀛二人,皆由章京超擢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被视作不次之遇。最初按照朝例,章京也不许与地方官来往,更不许与入觐的督抚饮宴酬酢。但到后来,全成具文。章京们不仅顺理成章地接受外官们馈赠的冰敬、炭敬,还替地方官代办各类节令庆典的贺折,透露各种重要的消息,于是各种后门也就开到小军机的府第。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未完待续。)

第九百零五章曾九往事

当林逸青出现在桃花峪的温泉别墅中时,正在温泉池中沐浴养神的岛津洋子的眼中满是惊讶之色。

“如果我没记错,你今晚是洞房花烛夜吧?为什么要跑到我这里来?”岛津洋子不解的问道。

“当然是有原因的了。”林逸青咧了咧嘴,七手八脚的将身上的衣服脱下随手一抛,然后便一个高儿跳入温泉池中,躺了下来,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怎么了?”岛津洋子笑了起来,揶揄道,“新娘子不让你碰她?”

林逸青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那倒不是。”

“那是怎么了?”岛津洋子好奇的问道。

“我其实早有预感,只不过没想到事情还真是这样。”林逸青叹道,“她是长毛教匪大首领李秀成的女儿。”

“是忠王李秀成的女儿啊……她应该是侧室所出吧?她的母亲可能是个西洋人。”岛津洋子回想着李思竹的容貌,轻声说道,“竟然是这样……”

“我简短点和你说吧。她的母亲是美国人,名叫梅丽莎,是同情支援他们事业的外国人当中的一个。”林逸青和岛津洋子讲起了事情的原委,“李秀成兵败后,为了不让她落入敌人之手,便委托几名死士将她带了出来,但由于追兵的追杀,她最终还是和保护她的人失散了,后来为我姑母林普晴收养,她的亲生母亲,则在李秀成为曾伯恒杀死后自杀以殉。”

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岛津洋子却能想象到,这是怎样一个悲伤惨烈的故事。

“你在担心她的身世一旦泄漏,会带来麻烦,是吗?林君?”岛津洋子问道。

“岂止是麻烦,恐怕会是灭门之祸。”林逸青沉声道,“思竹的身世可不比雪雁,雪雁虽是前眀皇族,却是身在江湖,并非叛逆,且大乾偏居北地,称藩渤海时,一直奉眀为正朔,大乾立国之初,高祖遗命善待前眀后裔,是以我可以就她的事和皇太后讨价还价,取个商量。可思竹却是真正的反王之女……”

“林君,我想你的心里已经有想法了,只不过是想要到我这里来求证一番罢了。”岛津洋子微微一笑,“林君不必顾虑,说出你的想法吧。”

“呵呵,洋子果然厉害。”林逸青紧盯着岛津洋子,“那么,我的想法是什么,就请洋子说出来吧。”

“这件事情早晚是都要给翻出来的。林君对喜欢的女子一向情深义重,既然已经娶了她,就绝对不会因为这件事而牺牲她。”岛津洋子轻轻用手捧起池水中的玫瑰花瓣,偏着头,看着那一片片嫣红,轻声说道,“她不用牺牲,那么自然要有人为这件事而死,而让她家破亲亡的,是那位‘杀人如麻,挥金似土’的曾九帅,那么这回要死的,只可能是他了。”

“洋子所言,分毫不差。”林逸青点了点头,眼中满是赞许之色。

在来桃花峪的路上,他其实已经想好了对策。

现在的曾九身为兵部尚书,和林逸青在一个衙门办事,表面上一团和气,但林逸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