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第266章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266章

小说: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天。待到彼得大帝的孙子,也就是那位被彼得大帝处死的皇太子阿列克谢之子小彼得(彼得二世)刚11岁继位时,缅希科夫就运用手中的权势,把他接回自己家中抚养。他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是控制年幼的沙皇,把权力紧紧地抓在手里;二是让小沙皇与自己的女儿亲近,并强迫他们订亲。但在巩固个人权力的斗争中,缅希科夫没有得到禁卫军的支持。更未能消除敌视他的老贵族们对彼得二世的影响。在后来的女皇安娜和德国使臣的阴谋策划下,老贵族多尔戈鲁基教唆彼得二世从缅希科夫的府中逃了出来,并马上让人把缅希科夫抓了起来,还充公了这位大公爵、大元帅的全部家业,逼迫他们全家流放到寒冷、遥远的西伯利亚荒原终其残生。

缅希科夫的失势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惨遭遇,它反映了彼得大帝去世后老贵族们对改革的反扑。正因为他在改革中大权独揽,对反对派老贵族势力粗暴打压,激起了广泛的仇恨,在彼得一世在世时,因为彼得一世的信任。没有人动得了他,但彼得一世去世后,老贵族们便立刻反击,结果这位在彼得大帝为改变俄罗斯落后于西欧强国而进行的伟大事业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三朝权臣、特级公爵、大元帅、最高枢密院长官、陆军院(陆军部前身)院长。海军上将、圣彼得堡省省长、法兰西学术院院士、英国皇家协会会员、各种勋章获得者,在西伯利亚一个偏僻小镇别廖佐夫度其余生,仅仅过了两年,便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我大乾有句古话:多行不义必自毙!贵使熟读经史,学贯中西,当知贵国首相大久保之死。可比俄国之大元帅缅希科夫了!”敬亲王转同了柳原前光,“贵使言大久保为林逸青所害,须知以大久保之悖行种种,即便不为林逸青所杀,他日亦有别人取其性命!此人下场,可为日本政府各官之戒!”

柳原前光听了敬亲王的训斥之言,想起这些天来的遭遇,心中一时愤懑欲死。

“亲王殿下,既然您无法对林逸青采取有效的行动,我在这里提醒亲王殿下,林逸青的行为给俄国、德国和日本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三国政府会在必要时针对他采取自主的联合行动,希望贵国政府不要干涉,而要约束贵国人民,不要再出现第二个林逸青,可以吗?”布策换了缓和的口气,对敬亲王说道。

“这是自然。”敬亲王答道,“不过,如果你们抓到了林逸青,不得随意处置,盖林逸青乃我大乾之民,纵有不法之事,亦当交由我国,此是和约明载,列国皆遵,若随意伤其性命,我国必不答应!”

听到敬亲王竟然引用了条约上的“治外法权”条款来保护林逸青,巴兰德和布策面面相觑,脸上的表情,既愤怒尴尬却又无可奈何。

这场会谈的结果,最终以敬亲王大获全胜而告终。

在离开总理衙门之后,三国公使各自给本国政府发去了电报,报告在北京发生的这场交涉的结果,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国公使的电报内容各有不同。

碰了一鼻子灰、本来是最应该也最有理由愤怒要求本国政府采取行动的德国公使巴兰德,发出的报告却最为心平气和,他在报告中指出,“对于日本的‘过度关注’已经影响到了德国和大乾帝国的友好关系”,建议政府在适当的时候“撤回军事顾问团”。“避免出现更多的悲惨事件”,“德国在亚洲的重心,是乾国而不是日本,保持同乾国在商业和军事领域的密切合作最符合德国的利益”。

而布策在给本国政府的报告中。却称“乾国政府有意纵容甚至支持林逸青的行动,敬亲王的态度很明确的表达了这样的信息”,并且声称“乾国的行动背后似乎有英国的支持”,因此他建议“尽快结束在日本的行动,不给乾国和英国以干涉的机会”。“对于林逸青,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战场上消灭他,而不是要求乾国政府逮捕审判他”。

柳原前光给日本政府的报告则很简略,称“乾国政府有意推脱责任,无法指望乾国政府对林逸青采取行动”,并指出要求乾国出兵捉拿林逸青的危险性,“乾国会借机将日本变成乾国的属国”,建议日本政府“不要再就此事同乾国交涉,避免给乾国干涉的借口”。

而就在三国公使各自忙碌之际,敬亲王却上了进清绮园的皇家火车。前往“永庆长春”觐见。

清绮园,永庆长春,延寿阁。

延寿阁一带包括静怡轩、慧曜楼、吉云楼、碧琳馆、妙莲花池、积翠亭、广生楼、凝辉楼、香云亭等,是园中存放珍宝的主要地方。这些楼阁建筑都非常宏伟壮丽,里边除供有金佛、金塔,各种金质法器和藏文经版以外,还有大乾九位皇帝的画像和行乐图,历代名人字画、铜器、古瓷和玉器等稀世珍宝。另外,在光旭皇帝大婚前,为了修饰储秀、长寿两宫。把这两宫的珍玩也移过来不少。各地官员进献的全部礼品,也都储藏在这里。这里可以说是园中存放珍宝最多的地方。

“六爷,你看看,这些是什么物事?”

仁曦太后指着摆在殿堂正中的十二座铜制动物雕像。对敬亲王说道。

“此是淀园海晏堂前的水力钟十二生肖铜首……”敬亲王看着这些历经沧桑的铜像,眼角竟然渗出了泪花。

海晏堂是清绮园旧景之一,建于全隆二十四年。“海晏”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意指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此语用以比喻天下太平。有歌颂世界和平的吉祥涵义。而海晏堂的最为著名的设施,便是这十二生肖水力钟了。

眼前的这些铜兽首,便是当年水力钟的一部分。

十二生肖像原是在清绮园西洋楼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喷水台南北两岸12石台上的。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高约5米,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

明媚的阳光从窗外射入,照在这些精美兽首身上,使它们身上闪动着乌金色的光芒,看起来栩栩如生。尽管历经沧桑,这些铜像却丝毫没有锈蚀。

原本这些生肖铜像身躯为石雕穿着袍服的造型,头部为铜铸,铸工精细,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细微之处,都雕刻得清晰逼真。之所以会没有锈蚀,是因为铸造兽首所选用的材料为当时宫廷造办处工匠精炼的红铜,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可以历经百年而不锈蚀,堪称一绝。

当年这些铜兽首是由造办处工匠们精心制作的,不但铸工精整,其表面还以精细的錾工刻划,像上动物绒毛等细微之处皆一凿一凿精刻而成,清晰逼真,鼻、眼、耳等重点部位及鼻上和颈部皱褶皆表现十分细腻,不见一丝马虎,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而且和中土传统的写意像不同,它们的制作十分逼真,带有浓浓的写实风格,可以说既有浓郁的中土传统美感,也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

“我记得当年,这十二生肖是呈八字形排列在海晏堂前的一个水池两边。每日,这些个十二生肖会依次轮流喷水,分别代表全日不同时分,正午时分时,十二像便会同时涌射,甚是壮观。”仁曦太后想起了当年在海晏堂过节时的时光,怔怔的说道,“六爷还记得么?”

敬亲王看着这些兽首铜像,注意到了有的铜像上面存有敲砸的痕迹,想起昔年英法联军火烧清绮园的往事,面色显得有些阴郁。(未完待续。)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四百七十四章太后交底

也就是在清绮园火光四起之时,面对洋人的枪炮威逼,他签下了屈辱的《北京条约》。

“想不到这么多年了,还能再见到昔年胜景遗存……”仁曦太后哽咽道,“大行皇帝若是能得见国宝回归,不知该如何高兴才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敬亲王轻抚着铜兽首,话语中带着说不出的感慨,“今日国宝回归,正可为今日之鉴,显凤十年这事,尤率土臣民所刻不能忘记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大乾若不发奋自强,难保将来不再无蹉跌之日。愿诸位臣工洞悉天下中外真情,勿使务虚名而忘实际,狃常见而忘远图,则国家幸甚!天下万民幸甚!”

“要说这法兰西国主也还是个讲究的人,送回来的,件件都是当年园子里的精品。”仁曦不动声色的笑了笑,指着展开的《清绮园四十景图》说道。

清绮园被毁前一共有一百多个园林群,但风景绘制成图的只有四十景。《清绮园四十景图》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成就最高的工笔彩画。这套图是根据清全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全隆九年(8044年)前后,由当时最著名的宫廷画师唐岱、沈源、冷枚等人历经11年时间绘制而成。90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绮园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法军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保存在巴黎国家图书馆里,并全部被盖上了该馆的馆藏印章,成为法国的“国宝”。而这一次出于中法交好的目的,法国皇室将这套煌煌巨制送还了中国。

《清绮园四十景图》在画成之后,由全隆御笔题诗,工部尚书汪由敦书写,具有极高的绘画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清绮园四十景图》所绘的建筑、泉石等景观皆为写实风格,所以看到《清绮园四十景图》就如同看到清绮园当时的盛况,仁曦今天让敬亲王和自己一起一睹这部画作。也等于让他参观了一回清绮园,可以说是格外的恩宠。

“六爷,你来看!”仁曦太后指着“武陵春色”画卷上的一处园林建筑,微笑着说道。“六爷还记不记得这儿了?”

敬亲王应声上前,来到了太后身边,仔细地看了起来。

“臣当然记得,‘永庆长春’那会儿原挂高其佩的画作一幅,是荣方十一年十二月奉旨收贮的。‘永庆长春’的殿阁亦称‘山容水态’。上面还挂着匾,这匾原挂在‘永庆长春’后檐前,全隆四年正月遵旨移至屋内,向北悬挂。殿内陈设有铜药王佛一尊。‘永庆长春’后殿还挂着一幅《多子图》,是全隆二十七年由徐扬画的。‘永庆长春’最北之十五间房叫‘泉石自娱’,此房荣方七年挂的御书‘茂育斋’匾,后又易为‘水容峰翠’,全隆五年最终定名为‘泉石自娱’。‘永庆长春’殿西北的小院叫做‘杏树院’,这里便是太后接见臣等的‘春芳斋’,这里是‘翰墨斋’、‘思顺斋’、‘积善堂’和‘福寿仁恩’……”

“六爷好记性。呵呵,昔年大行皇帝各妃嫔的寝居之处都在这里:‘永庆长春’殿穿堂西侧三间便是我住的,我那会儿还是曦嫔,女子下屋(即宫女的工作屋舍)在南边偏西院里。后殿东三间、西三间分别住着敦贵人和容贵人。‘泉石自娱’东头五间分别住着明常在、英贵人,西边三、四次间住鑫常在。‘杏树院’三间正房住着玫贵人。又西北东院后正房三间住着丽嫔,前正房三间住着踌贵人。西院前正房三间住着婉嫔。各妃嫔宫女下屋都在就近南房或厢房。‘永庆长春’各妃嫔寝殿里都设有床和火炕,铺地毡、床毡和帐幔、褥子,夏天天儿热的时候铺的是凉席。寝宫每年春季还要搭安秋千架……”仁曦太后笑着说道,“多亏了林义哲,这些地方儿。现在都重修起来了,和原来几乎一模一样呢,六爷现在要是过去看看,说不定就会以为。又回去当年了呢。”

听到仁曦太后说起了林义哲,敬亲王禁不住在心里暗暗叹息起来。

“林义哲之才,天下少有,可惜去得太早……”敬亲王叹道。

“是啊!若是他还在,用不几年,这园子也修起来了。洋务也办起来了。”仁曦也感叹道,“这里放着的宝贝,多数都是他弄回来的,他这一去,我原本以为,法兰西国便不会再把当年从咱们园子里拿走的宝贝送回来了,不曾想法主极讲信义,这一次竟然把高宗皇帝的御制宝刀宝剑都给送回来了。”

“噢?竟有这事?”敬亲王讶然道。对于法国按照协议再次还宝这件事,其实他从天津海关那里已得到了消息,但法国方面归还的这些宝贵的刀剑都有哪些,他并不知道。

“六爷请过来看。”仁曦说着,引敬亲王来到了一张紫檀木桌前,随行的刘晟印亲手揭开上面盖着的锦缎龙绸,十把金光闪闪精美绝伦的刀剑现在了敬亲王的面前。

大乾王朝是以“马上取天下”的王朝,经历了丹雅、达罕、真玉、舜致,宁煦、荣方六代皇帝的苦心经营,到全隆时期,国势强盛,疆域辽阔,称为“宁全盛世”。全隆帝为教育自己的子孙居安思危和“宣威制胜之盛,昭垂法守,远靖迩安,永永无极”,于全隆十三年(8048年),特命宫廷内务府造办处制造腰刀九十把和宝剑三十把作为永久收藏,告诫后人不忘祖制,崇尚武备。

这批御用刀剑全部由内务府造办处承旨造办。造办处属乾朝宫廷内务府管辖,由内务府大臣亲自领导,是专门为皇帝和宫廷制作修理各种生活用品和珍玩赏物的机构。造办处下设众多作、处、馆等作坊,有玉作、画作、裱匣作、皮作、广木作、油漆作、安甲作、珐琅作、雕刻作、皮作,枪炮处、做钟处、如意馆等,最繁盛时多达三十几个作处。每做一件用品,各作各有分工,共同协作完成。九十把腰刀的制作是由内务府画出图样,玉作制作玉把,枪炮处制作刀刃。木作制作刀的木样,雕刻作商制图案,皮作制作皮签和书写渤海中原文字,铁器作制造刀的什件等。最后交武备院组装完成。全隆皇帝对于制作腰刀一事颇费心血,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安排。从最初的画样、木样,到刀的数量、名称、年款、纹饰,以及刀的什件、用料、用金量、刀鞘、楠木箱匣和所附皮签上的浡、中文字等,无不按照“谕旨”行事。每完成一道工序。都要由司库,首领太监交总管太监呈请全隆帝御览,全隆帝详细审看后,每每降旨,提出修改意见。全隆御制九十把腰刀,从全隆十三年(8048年)开始制作,到全隆六十年(8095年)最终完成,前后共分四批。第一批从全隆十三年开始,至全隆二十二年完成,制腰刀三十把;第二批于全隆四十四年(8079年)完成;第三批于全隆五十八年(8093年)完成;第四批于全隆六十年(8095年)完成。四批腰刀中。第一批腰刀都在三尺左右,重量在二十三两至三十一两之间;第二至第四批腰刀,每把均重十八两,其长度、造型、图记、款识等与第一批腰刀基本相同,仅护手、刀柄、刀鞘略有区别。

显凤十年,英法联军之役大起,这批宝贵的刀剑有二十余把因战乱被奸民盗掠出宫,售于法军,流落到了法国,其中数柄被进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成为法国皇室收藏,林义哲在世时,法国方面将皇室收藏的全隆御制刀剑尽数归还,并保证追查流落在民间的乾宫珍宝。今天敬亲王面前的这十把刀剑,便是法国政府多方查找追索回来的,依照林义哲生前约定送还。

敬亲王情不自禁的伸手拿起一柄名为“镇远”的宝刀,仔细的玩赏起来。

这把“镇远”宝刀呈细长的“S”型,白玉手柄,椭圆形护手。钢刃,近銎处错金、银、红铜丝相间图案,一面隶书铭文“天字二十七号”和“镇远”刀名,另一面为“全隆年制”款识,款下饰一升龙飞腾于山川江河之间,寓意国之强盛,驾驭自如,为刀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