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尔虞我嫁 >

第544章

尔虞我嫁-第544章

小说: 尔虞我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氏人多势众,王爷膝下却子嗣单薄。”

    “尤其世子……唉……为什么郡王不是嫡长子呢?”

    “那样的话,不管王爷是否喜欢他,名份排序搁那,咱们支持起来也是名正言顺。”

    “但即使如此,从长远考虑,归根到底还是得选郡王的不是吗?”

    “一来咱们无法承受他功成之后翻旧账的报复;二来,郡王妃说的很对,如果咱们还存着完成周大将军遗愿的想法,最可靠的人选,就是这位郡王了。”

    “……军中其他兄弟也这么想?”赵适听着,合目良久,轻声问。

    曹岸说道:“将军,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人提议支持郡王了。这事儿说起来还得追溯到宁威侯头上:宁威侯出身行伍,其父徐宝亭虽然也是咱们北疆军出身,但官职地位都不甚高,还没有郡王妃的祖父盛骏豪来的体面。”

    “宁威侯之所以能封侯,归根到底,就是军功!”

    “就算北疆军是大穆最受重视的,可也是朝廷盯的最紧的,您跟孟伯勤都以身作则不朝辎重动手了,何况是我们这些底下人?”

    “在这鬼地方餐风饮雪这么多年,能够似我这老骨头一样运气好混到将军的毕竟少。”

    “就算是我,其实很多时候,家底也是捉襟见肘的。”

    “军中捞不到油水,跟茹茹又是守城居多,他日年老解甲,没有盛骏豪的福气,祖上传下丰厚产业,还有个孝顺又会赚银子的嫡子,怕是连药钱都出不起,只能拖着一身伤病熬一天算一天!”

    “说句不好听的话,盛骏豪那样的人毕竟是少!”

    “寻常人家,只要日子过得下去,谁肯投军?”

    “便是有那生计不愁也不怕死的,也是抱着富贵险中求的想法!”

    “哪里有那么多人无欲无求,只为保家卫国呢?”

    “迫于无奈投军的,家境自然清贫,岂能不为解甲之后的家计考虑?为了富贵剑走偏锋的,冲的是前途。”

    “而这两样,无论孟氏还是王爷,都没法给予他们。”

    “因为这两位不管谁赢,第一件事儿必然是稳固帝位,为子嗣计,哪里还有功夫同茹茹纠缠?不速速让步的媾和就不错了!”

    “唯独郡王,最有可能在践祚之后,以雷霆手段排除异己,谋划北伐,犁庭扫穴!”

    毕竟容睡鹤整个崛起的步伐,都是告诉身边以及他想笼络、收服的人:跟着他,一块儿挣前途!

    对于孟氏还有高密王来说,剿灭茹茹,对他们利益不大,因为他们在大穆的权势已经足够根深蒂固,只要战胜对手,这几十年来的经营,自可徐徐接手皇朝;然而容睡鹤不然,就算他背后站着桓观澜,就算赵适等人认为桓观澜还活着,且在失踪的十几年里,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控制偌大国家的势力,到底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讨伐茹茹,完成穆宗皇帝陛下的遗愿,给予北疆军,也许还有西疆军、南疆军跟沿海水师乃至于包括禁军在内,举国将士一个封侯拜将的机会,对于容睡鹤而言,不但是完成自己抱负的举动,更是彻底将兵权牢牢控制在掌心的一箭双雕之计!

    拥兵权自重,又有大义名分在手,文臣那边,自可徐徐图之!

    而军中将士,除了少数一心一意混吃等死的人外,对于这样一位人主,岂能不欢迎?

    “宁威侯啊!”赵适眯起眼,叹息,“真没想到,当年碍于周大将军的遭遇,为了平息军中怒火,王爷跟孟氏共同赞成给徐子敬封侯入朝的做法,今日反倒是成就了密贞!”

    曹岸也有些唏嘘:“我怀疑这话最早就是从宁威侯那些忠心部属口中流传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密贞造势。只可惜之前密贞虽然因为考取状元的缘故,名传举国,彼时还没人想到他会在短短时日内走到如今这样的地步,是以北疆这边,大家都觉得跟自己好像没什么关系。”

    “传播谣言的人又做的非常隐蔽,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因为,就连曹岸跟赵适,都在认真考虑要不要转投容睡鹤麾下,在他们自己考虑清楚前,当然不会彻底杜绝这类私下的串联与说服。

    “发现的晚,没来得及阻止,这是很正常的。”赵适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抹忌惮,“毕竟,那位背后,可不只有南风郡三家以及宁威侯!那位至今都没露面的主儿,谁知道这些年里都做了些什么?连吉山盗都有插手,我不相信,他在北疆军里没有自己人!甚至,这个自己人的身份地位,必然不低!”

    “否则当年周大将军去后,北疆军怎么可能群情激奋了会儿就忍了下来?!”

    “彭沛……嘿嘿,彭沛……要不是他去的早,我这会儿非找上门去刨根问底不可!”

    “将军怀疑彭将军与那位有瓜葛?”曹岸怔了怔,说道,“不可能的!彭将军乃是周大将军最信任的副手,他怎么可能背叛大将军?!”

    赵适目光闪烁,过了一会儿才道:“这个大概只有彭沛自己以及桓观澜才知道了吧?”

    他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说回正事,“既然大家都支持密贞,那自然也要有所表现,就你们叔侄出马,厉兵秣马,驰援西疆吧!”

    曹岸闻言吃了一惊,道:“我也去?那北疆这边怎么办?!孟伯勤必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针对您的!”

    北疆这边,赵适一系,最受赵适期许跟欣赏的是吕时雨,这是赵适手把手带上来的人,几乎无话不谈。

    但真正倚重的,却是曹岸这个老资历了。

    曹岸在盛惟乔跟前说他是投靠了赵适才得晋将军行列,实际上他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否则泱泱大军,跟他一样的老资历也不是没有,赵适何以选中他?

    如果他带着大军离开北疆的话……赵适就等于缺着胳膊跟孟氏斗了。

    “我在这里是代表王爷。”然而赵适淡淡道,“既然已经决定选择密贞了,那么西疆才是最重要的,北疆败了就败了呗!”

    又说,“不过我留在这里没什么,然而郡王妃必须走。免得孟伯勤狗急跳墙,拿郡王妃要挟密贞!虽然密贞颇具雄才,未必肯受儿女情长束缚,但那位郡王妃来头可不小!她要有个三长两短,盛兰辞做主的盛家,十成十会跟密贞翻脸!噢,还有那位冯老夫人!那是宣于家的老主母,可也不好让她出事儿的。”

    “但大军调动,须经孟伯勤。”曹岸皱眉道,“到时候他不允郡王妃离开怎么办?毕竟郡王妃如今有孕在身,他不是没理由挽留郡王妃在北疆长住!”

    又低声提醒,“之前,盛家那边不是送了消息来,说有异人登南风郡盛府之门,说郡王妃如今所怀之胎来历非凡,宜来北方?”

    “咱们虽然让吕时雨勒令知道的士卒都闭嘴,孟氏那边,孟家乾虽然亲耳所闻,却必定不会帮密贞宣扬,以至于如今晓得的人不是很多……然而到底是有泄露出去的可能的。”

    “这会儿郡王妃离开北疆,却是为难哪?”

    赵适想想也是,沉吟片刻,说道:“茹茹凶悍,去少了人必定无法为益州解围,也体现不出咱们的诚意!”

    “去多了郡王妃在北疆的安全无法保障……嗯,对了,咱们不是还有个孟家乾没用?”

    “孟氏不是想否认他们卖国么?”

    “口头上说说有什么用?”

    “归根到底,还是得跟茹茹真刀真枪的拼杀一场才是见真章,不是么?”

    赵适跟曹岸这天商议到深夜,次日就亲自给了盛惟乔准信,言已在着手调动兵马,不日便出发驰援西疆!

    盛惟乔闻讯当然是喜出望外,连连道谢。

    两人一番客套之后,赵适忽然就问起了公孙喜的情况:“我看你带来冀州的侍卫,似乎来历不一般?”

    “他是密贞打小一块儿长大的。”盛惟乔虽然希望让公孙喜看起来显得不突出,以证明容睡鹤手底下类似的高手多了去了,但赵适亲自询问,考虑到赵适作为容睡鹤的亲舅舅,八成早就打听过公孙喜的底细了,而且即使现在不知道,以后也肯定会知道……最重要的是,赵适刚刚答应下来的事儿,总不能因为一个公孙喜就反悔吧?

    她也就直说了,“密贞自来拿他当亲弟弟一样看待,我前番还跟密贞说,等回头摆酒,正式认他做义弟呢!”

    赵适闻言,眼睛一亮,笑道:“我就说我瞧那孩子非同常人,非但武艺高强,人也是一表人才。”

    盛惟乔听出他话中之意,心头就是一跳:这该不会看中公孙喜做女婿了吧?

 第二百十三章 孟归羽的误导

    “阿喜确实不错。”盛惟乔定了定神,微笑道,“就是沉默寡言了点。”

    赵适笑道:“男子么,话不多显得沉稳。”

    不过他也没再多说这个问题,点到为止之后,也就言归正传,同盛惟乔说起了曹岸带兵驰援西疆后的麻烦:“孟氏恐怕会因为忌惮密贞,对你不利。原本我想着,是让你跟曹之泰你一块儿走,仍旧由吕时雨部护送,离开北疆之后,曹之泰他们去西疆,你去长安。”

    “不过听说军中有传言,你娘家那边来的消息,说是你在北方生产比较好?”

    盛惟乔沉吟道:“是有这么回事……这倒是麻烦了。”

    赵适道:“我跟曹之泰他们商议了下,为今之计,就是利用孟氏勾结茹茹卖国这件事情,令他们不敢对你动手。不过这得孟氏没被逼入绝境,否则狗急跳墙,必然是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的。”

    “就算援军抵达西疆之后,与密贞里应外合大败茹茹,密贞也不至于说在短短一年半载当中,把孟氏逼入绝境吧?”盛惟乔思索了会儿,说道,“我如今已经显怀,过上几个月也就生了。届时自可离开北疆,令孟伯勤鞭长莫及。就是接下来的这段日子,少不得要劳烦舅舅。”

    赵适和蔼道:“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见外?”

    但又说,“我毕竟是被孟伯勤压一头的,手底下又分兵去西疆的话,万一顾不过来,却没法对密贞交代了。说起来你祖父还有世交的徐家,在北疆军中也颇有人脉,不如你写信去长安,请宁威侯设法照应一二?”

    盛惟乔不知道他这么说是否有试探之意,但还是谨慎道:“徐世叔还朝之后,与北疆军就没什么联系了的。”

    “虽然说人走茶凉,但总也有念旧的。”赵适笑了笑,“左右不过一封书信,也不费什么,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够起到作用了呢是不是?”

    “舅舅说的是,回头我去写信。”他既然这么说了,盛惟乔也就随口答应下来,决定回去之后跟宣于冯氏好好讨论下,赵适是否已经怀疑程美竹?

    两人又商议了些事情,赵适看了看时辰说要去军营了,盛惟乔于是起身告退。

    她回到客院,同宣于冯氏一五一十说了经过,姨甥俩都吁了口气:“总算成了。”

    “这些日子也真是乱七八糟。”宣于冯氏心疼的端详着她尖了不少的下巴,一般来说,富贵人家的女眷,妊娠期间由于着意进补的缘故,都会稍显丰腴的。

    然而盛惟乔这段日子又是长途跋涉,又是操心劳碌,反倒是瘦了一大圈。

    做姨母的看着自是不忍,劝道,“接下来也别烦其他事儿了,专心安胎吧!”

    又说,“至于稳婆之类,我前番已经写信给你爹娘,不几日就会有人来的。”

    盛惟乔点头应允,但回头就趁宣于冯氏不在,喊了仪珊到跟前,悄悄叮嘱:“你出门的时候,设法打听下沈家,就是我娘家大姑姑的夫家,在这边的产业,是个什么情况,有没有什么异常?”

    虽然容睡鹤说,在北疆没有找到沈九娘,但盛惟乔知道这丈夫在很多事情上也是不尽不实,遑论自己此刻亲自在北疆,岂有不顺便打探消息的道理?

    数日后,长安的高密王与北疆的赵适一块儿发难,举出证据,直指孟氏卖国。

    此事在长安还有北疆都掀起了轩然大波,长安那边本来因为“小王子”之死,都觉得接下来孟氏必有反应,宫城内外,很有些风声鹤唳的意思。

    宫中的舒氏姐妹更是跟紧了宣景帝,寸步不肯离开,闻讯毫不迟疑的落井下石,撒娇撒痴的让宣景帝开了场大朝,当众质问孟氏勾结茹茹谋害密贞郡王妃之罪。

    然而这场大朝的结果对于姐妹俩来说不是很开心,因为虽然高密王一方努力攻讦,宣景帝听着她们的意思也是不遗余力的帮着高密王,但在近半臣子死保孟氏、坚决要求彻查到底还孟氏一个清白的情况下,还是没能直接处置掉孟氏,只是将郑国公、武安侯还有成阳侯各自削去一级爵位,又罚了一年俸禄了事。

    最重要的是孟氏死活不肯承认这件罪名,一口咬定是被陷害的。

    这样对郑国公三兄弟的处置,倒成了没道理一样了。

    “两位娘娘,怎么行事如此鲁莽?”大朝结束后的当天晚上,孟归羽就匆匆入宫,求见舒氏姐妹,才见面,便焦急道,“孟氏崛起已有数十年,在朝在野都是根深蒂固!就算两位有陛下撑腰,公然与他们撕破了脸,也是不智之举啊!”

    更要命的是,“陛下虽然懈怠朝政多年,然而终究是这天下名正言顺的主人!结果陛下多少年没有正经上朝了,今儿个终于起用了一次兴德宫,结果却未能如愿以偿!传了出去,岂非是要助长孟氏的气焰?!”

    舒贵妃有点烦躁的说道:“虽然未能如愿以偿,然而你那三个伯父,不是也没能讨得了好吗?而且此举也等于给高密王一个提示,让他接下来尽管针对孟氏出手,陛下终归是站在他那边的!”

    孟归羽苦笑着提醒:“但是娘娘,您忘记密贞郡王了吗?那位郡王如今正在西疆陷入重围,由于高密王偏爱世子,这段时间一直在阻挠北疆军驰援益州。其妻康昭县主为此不惜于妊娠之中跋涉千里,前往北疆试图说服怀化将军……一旦她成功,不啻是将高密王最紧要的墙角给挖倒了!”

    “到那时候,高密王还有心情找孟氏的麻烦?”

    “没了高密王也没什么。”舒昭仪接口道,“这老家伙跟孟氏斗了这么多年,也没见有什么起色。换了年轻的密贞兴许做的比他还要好呢?”

    又说,“何况要孟氏倒台,不是还有你吗?对了,这次孟氏勾结茹茹,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能是怎么回事?”孟归羽脸色阴沉了下,才道,“大房一嫡一庶的兄弟俩惹的麻烦,最后却想栽赃我们四房头上!还好我早有防备,拿出铁证,才让他们没话说!”

    舒贵妃惊讶道:“孟伯亨跟孟思安?这俩不是一个已经成了废人,据说到现在还起不了身,还个才十二岁吧?”

    孟归羽说道:“是这样没错,所以一开始西疆那边传了消息过来,谁都没想到他们。后来查啊查,竟查到了孟思安头上!也不知道孟思安是怎么跟我那三个伯父说的,总之他们怀疑我主导了整个经过……这简直就是一派胡言!我要是有那样的本事,这些年来还至于被他们欺负成这样?!”

    “还好我有几分运气,发现了一些疑点,找出了真凶!”

    “真凶就是孟伯亨么?”贵妃跟昭仪对望一眼,都是皱眉,“他是郑国公,嗯,现在是郑侯了,他是郑侯的继室嫡子,却因为生母向氏失宠,向来不受郑侯的喜爱,倒是有理由仇恨郑侯的。然而勾结茹茹?且不说他这么做,乃是把自己都坑了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