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大文宗 >

第64章

大文宗-第64章

小说: 大文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书文咧嘴一笑:“下官遵命。”

张易微笑点头:“院君大人如此说,县令大人又乐意指教,那张易自当奉陪到底。”

他方才已经跟谢东流交流过,谢东流这般做,自然便是要让陈府措手不及,若是一开始就让他们下不来台,今年的中秋文会,方是真正的好看。

一位是新晋进士,豪门陈府下一任家主,更是长弓城如今的代县令。

另一位则是天降举人,镇国诗才,号称有大儒资质的白马三杰之首,实打实的少年天才。

诸位读书人齐声叫好,他们能够预料,这两人对决,定然会是一场好看的龙争虎斗。(未完待续。)

第四十一章陈二公子,词成镇国

明月高悬,清凉如水。

祭祀完毕,祭品和牺牲都扯了下去,就连许多酒桌都堆砌起来,将迎仙楼空出了大片地方。陈府请来了斜雨楼的诸位姑娘欢歌起舞,为在场读书人助兴。

“张解元,要不你先请?”陈书文站在诸位读书人前方,回首望向坐在主桌上的张易。

张易微笑摆手道:“县令大人先请。虽是斗诗,张易毕竟是后生晚辈,不敢逾越。”

“既然如此,那本县便不客气了。”陈书文这般问话,本就没有相让的意思,只是想表现自己一番,他挥手道,“将文房四宝摆上前来,今日中秋文会,斗诗自当慎重一些。”

陈府家丁赶忙搬上案桌和文房四宝,张易侧目望去,竟然都是些贡士文宝,甚至还有些进士文宝,这位陈县令当真喜欢出风头啊。

果不其然,看到这些文气四溢的文宝,诸位读书人都忍不住发出呼声。就连谢东流杨栋刘郡守等人,都将目光放在了上面。

谢东流鲜少露出笑容,此刻却对陈东谷微微一笑,道:“陈府不愧是豪门,家大业大,这一桌文房四宝,都能买下我整个谢府。”

“院君大人哪里的话,若是喜欢,这一桌文房四宝都赠送与你。”陈东谷嘿嘿知直笑,眼角第一次浮现些许自豪。

陈府晋升豪门,朝廷的赏赐都能让任何一家名门眼红,更何况胞弟陈东亭,如今的文相大人更是私下赠予了几件至宝。

谢东流敛去笑容,望向陈书文和张易,道:“那倒不用,谢某只是羡慕罢了。今年的中秋文会,不知令公子和张解元谁能独占鳌头?”

“自然是张镇国,这般小的年纪都有大儒之姿,犬子哪里比得上。”陈东谷正色回答,看向一侧的张易,伸出了大拇指。

张易微笑回应,一句话都没有说。

谢东流刘郡守等人微微一凛,这老家伙既然如此说,恐怕真的对自家儿子信心十足,才会把张易捧的这般高。

捧得越高,摔得便越狠。

倒是杨栋对张易信心十足,大笑道:“东谷先生的看法倒是跟我一致,我也觉得这小子能大胜令公子。”

陈东谷脸色一滞,顿时不知如何接话。

……

陈书文凝神静气,好似将周遭一切的杂声都摒除在外,拿起一根软毫进士文宝笔,开始书写他的中秋诗词。

陈书文提笔作诗,宣纸上陡然浮现一层宝光,这是原作宝光。随着他继续书写,一层层宝光相继浮现。

陈书文微微停顿,额头浮现汗水。他利用文气将汗水蒸发,继续书写……此时,整首诗词上浮现四层宝光,已然达府。

原本还不甚注意的诸位读书人,纷纷静下声来,注目望向陈书文。甚至有几名地位颇高的名门家主,轻轻走到陈书文的身边,开始观看他的诗词。

当然,张易也在其中。他并非担心自己不能取胜,而是极为好奇陈聪之前说过的话。

陈书文今日不出所料,会做出一首镇国诗。这诗的原作者却不是陈书文,而是另有其人……读书人书写文章,头顶青天,有文运瞩目,陈书文究竟是如何瞒过上天,让文运给予他原作宝光的呢?

张易低头望向桌上宣纸,发现陈书文做了一首词,方才只写了一半,便浮现了四层宝光。如若不差,这首词定然能够镇国。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陈书文休息了十息,再度提笔作词。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第五道宝光浮现……紧接着是第六道、第七道,第八道。陈书文放下笔的刹那,这首词成功晋级为镇国诗。

文气升腾,月华如水,整个迎仙楼都被宝光笼罩。

在场的读书人都忍不住欢呼起来,即便他们不喜陈府,看不惯陈书文这位代县令,但其作出镇国词作,他们理当恭喜。

谢东流杨栋等人都有些愣神,忍不住望向张易,他们都有些担心。

在他们看来,张易即便号称镇国诗才,也并非每首诗都能够达到镇国水平。今夜,从未做出镇国文章的陈书文却做出了镇国词作,让他们不由得为张易担忧起来。

张易感知敏锐,回头望向谢东流等人,报以微笑,示意他们不用担心。

……

陈书文接过侍女递过来的锦帕,将自己额头的汗水轻轻拭去,这才微笑望向张易,轻笑道:“张镇国,接下来便看你的了。”

人群中,有几位举人呸了几声。之前陈书文将张易成为张解元,此刻自己写出镇国词作,却称呼张易为张镇国,可谓字字诛心,小人至极。

张易微微一笑,道:“数月不见,县令大人真是让在下刮目相看。只是县令大人这首镇国词,颇有一些小女子的哀怨,真是让张易百思不得其解。”

“今夜虽是中秋,本县却想起远在太安城的爱妾。七夕时她通过鸿雁传信给我,若不是本县要在长弓城担任一年县令,恨不得立即回到她身边。”

陈书文瞳孔微张,瞬息放松,故作感慨。陈随即话锋一转,用一种颇为有趣的眼神望向张易,微笑道:“好了,不聊这些事了。张镇国,你接下来书写文章,需要我为你提供文房四宝么?”

豪门张府因为陈府一夕凋败,新的张府昨日虽晋升望族,可跟陈府相比,犹如蚂蚁之于大象。在陈书文看来,区区张府,哪有什么文宝能够拿出来显摆呢。

“斗诗而已,文宝倒是不需要,不过在下今夜的确忘记携带宣纸和墨汁,请县令大人送我一张普通宣纸和一些墨汁即可。”

张易微微摇头,陈书文的伎俩他何尝不明白。今夜,陈府便是想尽办法要让自己出丑。

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位眉清目秀的举人站了出来,高声叫道:“张解元,你若是需要文宝,我颜宽有的是。”

这人正是颜宽,之前在花间酒会,便是此人替张易书写那半篇《将进酒》。

陈书文听到有人当场打脸,连忙转过头去,看到是颜宽,却只能作罢。颜宽可是大儒弟子,地位不比他这位豪门后裔稍差,他没有任何资格指责对方。

张易微笑回应:“多谢颜兄,本来我想着只是斗诗,就不用文宝了。看到诸位这么热情,难不成是使用文宝能够做出更好的诗词不成?”

众人哈哈大笑。

“至于文宝嘛,在下的确有几件……嗯,颜兄你的好意我就心领了,文宝还是用自己的顺手些。”

张易微笑说话这段话,案桌上便浮现了两件文宝。举人文宝龙狼笔和至少进士文宝的赤龙血砚,第一次出现在众人读书人的面前。

龙狼笔许久未曾出现,霎时间便散发出如狼似龙的杀气,让附近几位名门家主都忍不住望向了它。

然而文宝笔只嚣张了几息,一股至高无上的龙族气息就弥漫整个迎仙楼,让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那尊血色砚台。

龙狼笔赶忙收敛气息,区区龙狼哪里敢挑衅真龙的尊严?

张易微笑介绍:“先祖长弓给我留下的两件文宝,龙狼笔和赤龙血砚,今夜便用它们,来书写我的中秋词作。”

词作?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张易。陈书文方才写了一首镇国词作,张解元却同样要写词作。

难不成张解元当真有把握,做出一首更厉害的镇国词作!(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词成,传天下!

“长弓大儒留下的文宝?”

谢东流惊呼一声,三步抢作两步来到张易身前,对着案桌上的两件文宝深深行了一礼。

这个重礼,自然跟张易和两件文宝无关,他崇敬的是那位差点写出《水妖经》,和水族大贤鏖战至死的人族大儒。

杨栋、刘郡守、以及在场大多数读书人都站直身子,然后朝着两件文宝深深行礼,半晌方才抬起头来。

以陈东谷为首的诸位陈府读书人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却碍于中秋文会这等重要场合,只能一言不发。

张易转身回礼,他没有说话,这一礼,不仅是作为张氏后裔代先祖回礼,同样是作为读书人,对长弓大儒的感谢。

随后,他屏息凝神,平复心神……作诗本是神圣事,理清思绪方为正道。

大儒弟子颜宽再度高声叫道:“张解元,今日是否还需要在下为你执笔?上次你那半首镇国诗的首本诗作不翼而飞,我师尊很是教训了我一顿,让我一定要将您的一首镇国文章的首本带回去给他。”

张易微微一笑:“多谢颜兄,方才众位读书人提及先祖,这首词作便与先祖有关,还是由张易亲自书写吧。至于镇国文章的首本,《爱莲说》和《雁丘词》,我都可以赠予颜兄。”

“多谢张解元,那我便不客气了。”颜宽得偿所愿,连忙噤声。

别说颜宽,就连整个迎仙楼上,一刹那间都显得鸦雀无声。只因张易说这首词作跟长弓大儒有关,他们丝毫不敢亵渎。

千年过去,长弓大儒在大周读书人的心中,依旧有不输任何大贤。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先祖长弓。”

静默数十息,张易开始提笔作序。

谢东流等人站在他的身后,看到他在序章上面写上了“水调歌头”四个大字。

“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依旧跟大周千年前那位天子李龙集脱不了关系,更跟当时尚未成就大儒的张长弓极有渊源。

以“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做的第一首词,便是当时天子李龙集巡游百国,至东晋江都时,张长弓所敬献。

有史记载:“帝置酒楼上,命作乐,有进《水调歌》者,帝问谁为此曲,曰长弓。帝曰,真才子也。”

张易今日以词作缅怀长弓大儒,更以其发明的词牌名作诗,无疑更让在场读书人肃然起敬。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张易方才写出第一句,案桌之上,宣纸陡然发出五层宝光!无穷文气再次从冥冥虚空中注入其体内,将身后谢东流等人衣袍掀起。

张易身前案桌上堆积的宣纸翩然起舞,整个迎仙楼中,纸张竹简,就连不少读书人怀中携带的书籍,都开始跳动起来。

“纸卷共舞异象?”

谢东流等人瞪大了双眼,这可不是在文院当中,此地没有书山虚影加成,能够引发异象,说明这首词已然有了镇国的气魄。

在场众人却都不明白,张易仅仅只写了一句,怎么便有了镇国之势?难不成就连上天,都被长弓大儒的气魄所动。

张易物我两玩,对其余事情丝毫没有察觉,整个人的精气神都融入在这首词中。而且有了纸卷共舞异象,有冥冥虚空中的文气加持,他丝毫没有察觉体内文气有所消耗,笔下龙飞凤舞,片刻间就将上半阙词作书写完毕。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随着张易的书写,每写一句,整个宣纸上便多一层宝光。上半阙写完,宣纸上已然散发出八层宝光。

半词镇国!

张易再度做到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让全场读书人都为之呆滞,就连谢东流陈东谷陈书文这样的进士都难以回过神来。

“咚咚咚!”

府文院离迎仙楼最近,在张易半词镇国的刹那,文院内金钟长鸣,急促有力,比起当日府试时还要可怕。

在府文院金钟响起的刹那,长弓城县文院,乃至白马郡所有朝廷文院,在同一时刻,金钟齐鸣。

换了往日,不论是读书人还是百姓,大多已经进入了梦想。可今夜是中秋佳节,白马郡百姓大多在欢庆节日的时刻,文院内的就金钟陡然响起,让他们的目光都望向了文院,不知究竟发生了何事。

这只是开始,金钟的长鸣声迅速朝着白马郡以外辐射,不到一刻钟,整个天凉州内所有文院都金钟长鸣。

半个时辰后,就连南都国文院内那口真正的洪钟都嗡嗡作响,正在御花园内庆祝中秋佳节的伏流国主和诸位老臣,连忙坐上御驾和各色豪车,赶往国文院之中。

……

“我的天呐,张解元这首诗,莫非是要名传天下,万古不朽?”一名举人忍不住惊呼出声,将在场大多数人从迷茫中惊醒。

诸位读书人正准备议论纷纷,被谢东流利用文气震慑住,他望向依旧在书写的张易,低声道:“若真是一首传世诗被你等打断灵感,这等罪责,你们担当的起么?”

文章最高品为传天下,亦名传世,意思便是名传天下,万古不朽。镇国诗即便能让一国震动,千载之后说不定尚有人记得,可万年之后,几乎很难有人记得。

但文章达到传世级别,就算过了数万年,依旧会烙印在各大古籍之中,由天下读书人口口相传,流传不朽。

镇国诗才有大儒之姿,这只能说是夸赞。但若有人说传世诗才有大儒之姿,那绝对是实至名归。

历史上能够做出传世文章的才子,除却在水妖和人族大战中陨落或者文逆夭折之辈,无一例外都成就了大儒。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张易充耳不闻,很快便将后半阙书写完毕。随着整首词书写完毕,十层宝光将在场读书人闪耀的睁不开双眼。

词成,传天下!

“嘭!”

迎仙楼中,长弓城代县令身体中轰然发出一声巨响,倒在地上口吐鲜血,双眼瞪得老大,写满了不相信。

这一刻,除却陈东谷,没有人再将眼光放在他的身上。所有人都跳跃了起来,兴高采烈,欢欣鼓舞,莫不如是。

(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水调歌后,余词尽废

中秋文会斗诗环节在一开始便热闹起来。一词镇国后,众人还没来得及反应,旋即一词传天下,万古不朽。

张易将整首《水调歌头》书写完毕,这才抬起头来,这才听到响彻长弓城的金钟。他转头望去,陈东谷正在招呼家丁抬走吐血倒地的陈书文……此时此刻,他还沉浸在词作当中,没了与陈书文计较的想法。

纸卷起舞,金钟长鸣。

所有人翘首以盼,传天下的词作绝对不应该只显露两重异象。

正在这时,张易心中一动,抬起头望向迎仙楼顶。

诸位读书人原本都将注意力放在这首传天下词作和张易的身上,见他抬头,连忙顺着他的目光而去。只见一卷竹简自冥冥虚空浮现,越过楼顶,赫然出现在迎仙楼中,出现在诸位读书人的眼中。

这卷竹简看起来极为古朴和普通,上边的字迹潦草凌乱,让人难以看清,犹如天地间的一道惊雷,又如风拂过山岗留下的残影。

但在场所有人都认得这卷竹简。

春秋圣书。

读书人科举的最终文位是进士,进士想要再进一部,就需要参悟春秋圣书。在天下读书人心中,春秋圣书便是天下文运的代表。

任何异象,凡是能跟春秋圣书扯上关系,那便了不得。

“圣书传影!”

不少读书人忍不住惊呼出声,大部分读书人则躬身参拜圣书虚影,期望得到圣书赐予。

张易呆立原地,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