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大文宗 >

第18章

大文宗-第18章

小说: 大文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红衣将陈初见选择的答卷大致扫了一遍,从中选择了三份,跟自己手上的四份答卷合在一起。诸位读书人看她这般动作,心里咯噔一下,难不成第一题就淘汰了大部分人。

“这第一题,跟我的预料差不多,出县文章两首,达府文章一首。”陆红衣轻描淡写的点评在场读书人的文章,对那首达府诗做了重点讲评。

在如此紧促的时间里,能够挥毫提笔诗成达府,确实非同小可。

随着陆红衣的点评,这名诗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一袭蓝袍加身,俊朗有型,剑眉星目。蓝袍胸前有白马印记,衣袖上更有三道金线,是白马书院的核心弟子。

这名蓝衣举人名为徐怀玉,说起来还是书院院长若风大儒的第十八代孙。徐怀玉在天凉城颇有文名,跟夏乘风牧天歌等天才争锋,加上是大儒后裔,在一般人心中更是稳胜一筹。

看到徐怀玉从人群中走出,张易感觉同桌的陈望秋顿时紧张了起来。

其实陈望秋已然很不错了,两首出县诗当中,有一首便是陈望秋所作。跟之前陆红衣说的大字不识几个相差甚远,张易细细想来,恐怕这陈望秋跟风重楼一样,看到陆红衣就昏了头,做出许多啼笑皆非的事情来。

张易转头看向风重楼,发现他果真低头不语。想必是他做的诗自己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正在思索反省呢。

徐怀玉丰神玉秀,剑眉竖起,的确有一副好皮囊。他缓缓走出人群,引起一阵骚动声,这是其他读书人嫉妒他的才华和相貌。

只是出乎诸位读书人意料的是,徐怀玉并非是朝着陆红衣陈初见两位佳人所在的位置走去,而是朝着……陈望秋所在的方向走去。

陈望秋和徐怀玉在白马书院确有嫌隙,甚至坊间经常流传两人争斗的轶事。但今日是陆府举办招婿文会,这徐怀玉不会如此不识大体,跟陈望秋较劲吧?

……

“这位,想必就是白马郡张府公子,张易张镇国吧?”徐怀玉不光人长得俊朗,声音也极其动听。

张易正在关切的看着风重楼,谁知道耳边突然传来一道陌生的声音,疑惑的看向徐怀玉。

不光是张易很疑惑,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陈望秋愣住了,他原本跟其他读书人一般想法,徐怀玉诗成达府,自然要趁机打击一下自己。

风重楼乔居正张林愣了,张易今日根本未曾动笔,这人怎么认出张易来的?

陆红衣陈初见明眸微转,同时将目光放在了张易的身上。《人面桃花》这首镇国诗已经在天凉州传遍,不知有多少女子暗中想象自己是诗中的那位姑娘。

“哇,这位公子看起来如此年少,竟然是那位张镇国?”

“我可真是眼拙,想必他身边那几位定然是白马三杰中的其余几位吧。”

“定然是了,这几位公子骨骼惊奇,面容俊秀,不是白马三杰,还能是谁。”

诸位读书人议论纷纷。

张易只是稍稍发愣,旋即站了起来,拱手回礼道:“在下张易,见过兄台,不知有何事见教?”

“果真是张镇国。”人群中发出几声惊呼,年纪轻轻便能做出镇国诗,这足以让任何人感到震惊。

陆红衣陈初见两女的眼睛越发闪亮,她们对这名镇国之才耳闻已久,充满了好奇。

徐怀玉嘴角隐约浮现一丝笑容,他要的便是这般效果,拱手道:“小生徐怀玉,这一月以来,张镇国的诗名如雷贯耳,一直想亲眼目睹您作诗时的风采。可惜我放才见您并未提笔作诗,不知是何原因?”

“嗯?”张易捕捉到了徐怀玉嘴角那抹笑容,心中满是疑惑。自己等人从未暴露身份,这人却冲着自己而来。这种招婿文会,自己没有提笔作诗,不是十分正常么?

虽然有所疑惑,张易见徐怀玉恪守礼节,也只得答道:“今日是陆姑娘举行的招婿文会,张易年岁尚小,未曾想过参加,只是陪友人前来天凉食府用餐。”

“原来如此,但我等久闻阁下诗名,今日有幸得见,请务必赋诗一首。”徐怀玉依旧谦逊有礼,转过头对陆红衣微笑道,“陆姑娘,想必你也不会介意吧?”

陆红衣洒然一笑:“这是自然,红衣对那首《人面桃花》也极是喜爱。请张公子赋诗一首,就算你诗成传天下,只要不想娶我,红衣也绝不勉强。”

“诗成传天下”自然是调侃张易,传天下的文章已然跟镇国诗有了极大差距。

一诗镇国,不代表每首诗都能镇国。毕竟毫无准备之下,信手偶得妙手镇国这种事,就算是大儒都很难做到。

张易此番作诗,只要能诗成达府,诸位读书人都会齐声喝彩。

诸位读书人齐声叫好。

张易微微蹙眉,这位叫徐怀玉的蓝衣举人来意不善吶。面色恭敬,行为谦逊,但能够如此轻易调动大家的情绪,让自己不得不作诗,真是好手段。

“这……好吧,在下勉强一试,容我思索片刻。”张易向诸位读书人行礼,坐在原地,闭目沉思。

片刻之后,张易提笔作诗,十息诗成。

陈望秋听闻张易是传说中那位张镇国,早就倾心不已,张易每写一句,他便朗诵出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好,怎么一个好字了得!”

陈望秋击节而叹!

第三十一章教学堂

陈望秋一声轻喝,着实坏了许多读书人的兴致。他们还在细细评味这首诗中的韵味,就被这一声打断。

“不好意思……”陈望秋显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连忙向在场诸位道歉。

“翠菱掩露青萍绿透一池锦水,夏莺歌喉婉转嬉弄蔷薇花枝。整日无人来观赏这细雨景色,只有鸳鸯相对洗浴红色羽衣。当真是一首风景优美,绝妙的好诗。”陆红衣身为此间主人,点评诗作这种事自是当仁不让。

陈初见轻轻点头,笑盈盈道:“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在蒙蒙丝雨的笼罩下,有露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有穿叶弄花的鸣莺、花枝离披的蔷薇,还有双双相对的浴水鸳鸯。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原本十分喧闹的景象,竟然显得如此幽静空旷。”

“没错,这首诗在色彩的点染上,交错使用了明笔与暗笔,尤其可贵。“绿锦池”、“浴红衣”,明点绿、红两色。出水的菱叶和水面的浮萍都是翠绿色,夏莺的羽毛是嫩黄色,而初夏开放的蔷薇花也多半是黄色。”

陈望秋已然回过神来,他出身不凡,更是白马书院核心弟子,看到这首诗里精巧的色彩描写:“就整个画面的配色来看,第一句在池面重叠覆盖上菱叶和浮萍,好似织成了一片绿锦。第二句则为这片绿锦绣上了黄鸟、黄花。不过,这样的色彩配合也许素净有余而明艳不足,因此,诗的末句特以鸳鸯的红衣为画面增添光泽,从而使画面更为醒目。”

诸位读书人连连称赞,这些细节的描绘十分精巧,如果不经他人点拨,一时半会还真的看不出来。想到这里,众人将目光投向张易,更是佩服不已。

“张公子,不知你为这首诗起名了么?”白裙姑娘陈初见好奇的望向张易。

“就叫《绿锦池绝句》吧。”张易话语间有些伤感。

陈初见“哦”了一声,绿锦池这个名字可真不错。她盈盈一笑,低身坐下,问题得到答复,心中已是十分满足。

风重楼静默不语,乔居正轻叹一声,张林更是暗自垂泪。

张府老家主当年极其喜爱荷花,命人在花园里专门开辟了池子,种上了满池荷花。每到初夏,张府后花园这座池子就好似一片绿锦。绿锦池在张易这首诗中,可不仅仅是几位读书人点评的那般简单。

那片池子的名字便叫做绿锦池。

“此诗至少鸣州之才,不愧是张镇国。”一名蓝衣举人鼓掌叫好,这首绝句写的极为精妙。

“的确有鸣州之才,张镇国小小年纪,在诗道上竟然有如此造诣。要是再多创作几首镇国诗,恐怕张镇国只要晋升举人,就能一举达到举人巅峰。”

“……真是妖孽!”

“这位兄台说的极是!张镇国不但是天降童生,更是天降秀才,若是能够在府试之时再度得到文运洗礼,成为天降举人,恐怕会一息之间达到举人巅峰。“

“只待张镇国成为进士,诗俊非他莫属!”

几位蓝衣举人连声感叹,惊诧于张易的天赋异禀。

诗酒剑射琴棋书画,是读书人成为皇朝学士前所能修行的八种方向。修行方向,即是道。特别是进士文位的读书人,在八道上修行最强大的,被成为进士八俊,天下闻名。

张易年仅十六岁,表现出来的诗词天赋,已经让无数人惊叹。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张易站起身来,跟所有人打了声招呼,离开天凉食府,领着张林下楼而去。

方才提笔书写这首《绿锦池绝句》之时,张易脑海里浮现出豪门张府当时的景象,联想到现在家破人亡的惨象,顿时悲从心来。

张易自己明白,这具身体的记忆已经和自己完全融为一体。

张林对张府的感情不比张易稍差,心中也是悲凉无比。他年纪大些,身子更是比张易高了一个头,只是见到张易这番模样,连忙轻拍张易的肩膀道:“小易,老太爷要是见你伤心,他在天上也会不开心的。”

“先将你眼角的泪水擦干,再来安慰我吧。”张易微微一笑,抚平心绪,朝着白马书院大步行去。

天凉食府里,留下一众目瞪口呆的读书郎。

张易此举令人匪夷所思,招婿文会虽然不是什么正经文会。但在场这么多读书人,拂袖离去这种事情要是传出去,张镇国十有八九要落得一个不知礼节的名声。

乔居正平行端正,又极其仰慕张易的才华,长身而立,轻声道:“豪门张府倾覆之前,后花园有一片湖名为绿锦池。张兄方才必定是想起从前的事情,生怕在诸位面前丢脸,这才黯然离去。”

“原来如此……”

诸位读书人顿时了然。

不少人将目光瞧向陈望秋陈初见二人。

白马陈府这两年声名鹊起,不仅仅是因为那位得大周天子盛宠,位高权重;还以区区名门势力,风卷残云般鲸吞豪门张府大半财物,让人惊叹不已。

陈初见聪慧异常,还有人私下将她和陆红衣称为“天凉双珠”。白裙姑娘天资聪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她的父亲,是从白马陈府走出来的那位了不得的大人物。

此刻见到诸位读书人看向自己,面色微红,跺脚骂道:“看什么看呐!我父亲侍候天子多年,未曾回到长弓城一步,白马陈府所作所为,跟我们毫无关系!”

陈望秋有些失魂落魄,他没想到刚刚与自己同坐的便是长弓大儒的后裔。即便小妹所言属实,在他人眼里,父亲恐怕也跟张府败落脱不了关系。

**************

风重楼乔居正夜半归来,见张易张林都端坐在床榻上,两人对视一眼丝毫不提招婿文会之事,好似今日的一切都未发生。

张易并未纠结招婿文会时发生的事情,他早已心绪平定,此刻一言不发,是因为他淬炼皮膜到了关键之处。

入门弟子只是白马书院最底层的弟子,想要获得名师教导,至少要成为入室弟子。而幸运的是,张易和张林在回来的途中,听闻一月之后,白马书院一年两度的弟子晋级会就会开启。

到时候,只要自己成功晋级,成为入室弟子,就能够接受书院老师的单独指导。

所以不但是张易,张林也在全力淬炼皮膜。

张易的全身皮膜已经初步淬炼完成,全身坚硬无比。从下午回来后,张易就开始尝试再度进行下一步的淬炼,将皮肤彻底淬炼完成,到时候实力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我浑身皮膜初步淬炼完成,坚固异常,能够抵御重物击打,但若是遇到利器刺击,就很难有效保护自己。只要将皮膜完美淬炼,到时候就算万千利箭加身,也丝毫不惧。”

“眼下我对心火的运用已经十分熟练,应当能够利用指头粗细的心火进行淬炼。”

张易一直坚持不断的读书修行,而且每日三省吾身,对文气和心火的控制已经比许多资深秀才还要熟练。但拇指粗的心火,就算顶尖秀才都很难做到完美控制。

开始淬炼之后,张易全身心控制心火,不敢有一丝分神。

随着全部的心火投入淬炼中,张易更加不敢丝毫大意,如此强大的心火很容易将皮膜洞穿,修补皮膜需要花费太多时间。

“滋滋……”张易稍微分神,左臂一块皮膜顿时发出烧焦的气味。坚固的皮膜瞬间焦黑,险些被烧成一团。

张易嘴角抽搐,这种感觉痛彻心扉。不过他没有放弃淬炼或是降低心火的力度,而是连忙聚敛心神,利用文气包裹心火继续淬炼皮膜。

拇指粗的心火的确危险,不过淬炼的速度却十分强大。张易轻车熟路,不到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将左臂完全淬炼成功。

风乔两人返回寝室时,张易正在淬炼右臂。经过一下午的辛苦淬炼,右臂也快要淬炼完成。

不到一天,双臂淬炼完成,这种速度简直匪夷所思。按照张易的计算,新晋秀才就算再怎么厉害,初步完成皮膜淬炼也要两月有余,而要完美淬炼皮膜,至少需要半年。

而张易凭借强大的心火和控制能力,皮膜完美淬炼,应当最多花费一月时间。

……

“小易,起床了!”

张易被张林叫醒,昨晚淬炼完右臂,精神已经到崩溃边缘,困顿睡去,不到三个时辰就得起床。

张易连忙起床洗漱,今日是全体新生到教学堂报道的日子,任何人都不得缺席。

风重楼乔居正张林三人早已经整理好一切,站在门口等待张易。风重楼一大早抱怨张林昨晚不理会两人,张林连忙叫屈,说张易和自己昨日修行十分认真,如何如何。

风乔两人才知张易确实未曾放在心上,心中大定,为他高兴。

学务堂,教学堂,课务堂,是白马书院真传弟子以下最重要的三处地方。

学务堂主管学生造册等级,晋升等级。

课务堂负责分发课业任务。

教学堂,自然是负责一应教学问题,教授学生读书修行。

在考入白马书院的寒门子弟心中,教学堂尤为重要。他们没有银钱请老师教授修行,只能把握住书院先生一点一滴的教学,从中领悟修行的奥秘。

PS:这几日状态真是差极了……看到几个读者说看到红衣白裙那章一下子想到河图的《狐言》,没错。告诉大家,我当时就是听着这首歌写的!

第三十二章:女先生

白马书院教学堂由三栋楼阁组成,分为三等。

学道弟子和入门弟子在“正言堂”就读,入室弟子在“正心堂”就读,核心弟子则在“济世堂”就读。至于真传弟子,自有书院教授亲身传道。

三堂合一,便是教学堂。三堂之中,只有正言堂建于外院,正心堂和济世堂都矗立内院。

正言堂是外院最为醒目的建筑,楼高六丈六,共五层,对应秀才五等修炼境界。学道弟子和入门弟子根据自身修为,选择相应楼层,听从先生教导。

风重楼乔居正挥别张易张林,两人已经开始淬炼大筋,跨过了淬炼皮膜和血肉的步骤,在新入门的弟子中鹤立鸡群,可以直上三楼。

一楼学堂长宽各十丈,此刻有上百弟子在其中等待先生的到来。张易来的有些迟了,只好同张林坐在学堂左后方,与其他人一同等待。

前边座位上的几名入门弟子正在议论风重楼两人。

“那两位是谁?之前从未见过,应当也是书院今年刚收的新生,竟然能够直上三楼。”

一名弟子好奇的看着风乔两人的背影,十分诧异。能够被白马书院收入门下,除了学道弟子,自然都绝非庸才。可刚入学的弟子就能完成皮膜血肉的淬炼,也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