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大文宗 >

第12章

大文宗-第12章

小说: 大文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等良辰美景,独缺谢姑娘一人呀。”

诸多读书人唏嘘长叹,好在谢姑娘只是晚到一会,不至于不来,否则他们来参加东山文会,定然少了不少乐趣。

风重楼嗤笑一声,低声对张易四人道:“陈兄,传闻这位谢姑娘可是来自东晋谢府,不知是真是假?”

陈亮对谢雨十分关心,对这个传闻自然也听过,微笑摇头道:“谢姑娘天姿国色,一看便是出身高贵之人。只不过,是否跟传说中那座谢府有关,却是不知。”

“东晋谢府?”张易有些好奇,他不曾听过。

陈亮连忙解释道:“你年纪还小,许多事情自是不知。东晋乃我大周皇朝排名第一的强国。而其能够雄踞诸侯国鳌头数百年,跟王谢两家脱不了关系。”

“王谢两家?”张易被陈亮越说越糊涂。

风重楼急忙接过话头,咧嘴道:“阿易,你连这都不知道?大周皇朝下辖百国,可整个皇朝旗下,只有十余世家。王谢两家便是大陆顶尖世家,东晋坐拥两大世家,自然无可匹敌。”

“原来如此。”

张易轻轻点头,如今这片大陆与他所知的截然不同。上古时代,王谢两姓几乎没有人才出世,现在却如此闪耀辉煌。等自己学业有成,定要学夫子驾牛车周游百国。

“王谢两府跟其他世家争锋相对不同,王府是东晋王族,谢府则跟王府世代通婚,永修旧好。王谢两府圣地在百年前被两族大儒合而为一,起名乌衣巷。”

很少说话的乔居正突然开口道:“传闻乌衣巷内,读书声震撼乾坤,浩然正气长存,能使枯木逢春,花开不败,若有机会前去看看,虽死无憾啊。”

张易等人随意闲聊,兴趣相投,相谈甚欢。

待聊到将来若得中进士,是要仗剑游历天下行侠仗义;还是到县府就职慢慢攀登,将来做个经世能臣。

风重楼自然选择仗剑天下行。

陈亮和乔居正,则对做治国平天下情有独钟。

而张林,他一直很少说话,当风重楼开口问起,张易等人又好奇看向他,他低声道:“我没有那么大的梦想,若是能考上进士的话,那便再说。”

“这个不能算数。”陈亮对张易这个书童颇为好奇,得中童生后,三天积蓄文气,就能够考中秀才,这天赋比他都强得多。虽然张林在县试时名次不佳,但足以说明实力。

张林只好道:“我对做官和游历天下都没有兴趣,将来若是小易要做什么,我便陪着他去好了。”

众人将目光瞧向张易。

张易笑着拍拍张林的肩膀,道:“张林,你如今已经是秀才了,不再是那个文弱书童。许多事情,不要只为了我着想,得多为自己想想。”

张林听张易这话有些不对,连忙道:“小易,老爷当初待我不薄,无论是将来走到哪里,我都是张府的人,你千万别赶我出去。”

“你我亲如兄弟,我怎会赶你离开。”张易苦笑摇头,张林哪里都好,就是脑子有些迂腐,转不过弯来,“我的意思是,你得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努力,读书修行,得有所求。无欲无求,必然难成大器。”

“有所求?”

张林摇了摇头,他现今真是不知道想干什么。就算是乡试县试,都是张易让他陪着一同考试,他方才去应试的。

……

“谢姑娘来了。”

正当大家开导张林的时候,站在流觞亭迎候贵宾的侍女高声喊话,在场大多数读书人激动的站了起来,纷纷探头看去。

张易虽没有站起来,却也好奇看向流觞亭。

谢雨一袭素衣长裙,上面绣着几株青竹,头上插着一根银簪,就这样款款踏上流觞亭,出现在众人面前,张易眼里。坦白讲,谢雨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比起张易前些日子遇见的秋伊水逊色不少。

张易发现,这个女子身上有一股气息,能够吸引所有人的眼光,就连他都有一刹那的失神。果不其然,他转头看去,在场所有读书人的眼光,都聚集在谢雨身上。

万千宠爱于一身。

谢雨盈盈一笑,欠身道:“真是对不起大家,谢雨迟到了。为表歉意,先自罚一杯。”

话音刚落,谢雨从侍女手中接过一杯美酒,一口吞下,动作潇洒无比,面容看起来更加绝美。

“谢姑娘真乃巾帼英雄。”

“不输男儿。”

“谢姑娘,这可怪不得你,若不是我非要拉着你谈那首《青萝》,你怎么迟到?要罚也应当罚我,我自罚三杯。”一道响亮的声音从石阶下传来。

众人定睛看去,发现一名高高瘦瘦的年轻人正踏上,他身着蓝色举人袍,面容虽一般,气质却颇为高洁出众,站在谢雨身后,也没有被夺去多少光彩。

没等谢雨开口,他从侍女手里夺过酒壶,扬手抬起,哗啦啦的美酒顺流而下,落入他的嘴里,转眼间酒壶就空了,笑着道:“好酒好酒。”

“夏公子倒真是个妙人。”谢雨轻笑一声,伸手向众人介绍身旁的年轻人,“这位是从白马书院而来的举人夏乘风,在音律方面颇为厉害,之前我们便是在研究一首新的琵琶曲,方才怠慢了各位。”

我从白马来,请君骑白马。

在座有不少举人,甚至还有贡士在座。但他们听到白马书院四个字,看向夏乘风的眼神就变得尊敬起来。

除却高高在上的道一书院,白马书院是白马郡乃至伏流国的荣耀,伏流国读书人莫不以能够进入白马书院读书为荣。

“夏公子天赋异禀,谢姑娘更是音律大家,痴情音律,自是应该。”一名蓝衣举人开口道,众人齐齐应和,让开道路迎接两人入场。

谢雨款款而来,夏乘风紧随其后,两人在首席落座,与张易陈亮等人的座位相隔不远。

一名侍女侍奉在两人身边,谢雨低头说了几句,那侍女转身上了高台,盈盈笑道:“我家姑娘说了,今日本就耽搁了不少时间,闲话少说,直接开始斗诗便好。”

斗诗,是大周皇朝文会最重要的一项。参加文会之人,皆应按照题目作诗,经由众人品评,评出名次。若是能在东山文会这等大型文会夺魁,文名很快便能传遍伏流国。

所谓斗诗,无论诗词歌赋,皆可!

“那今日文会,当以何物为题?”

陈亮眼见谢雨从身前走过,想要伸出手去,却一动也不敢动,甚至连正眼都不敢去瞧。待谢雨走过,与夏乘风在不远处谈笑风生,这才后悔莫及,心中暗暗鄙夷自己没有志气。

听闻侍女说出斗诗二字,陈亮便立即站了起来,首先发问,今日他一定要做出一首好诗。

“回举人老爷的话,小姐说了,前年以青山为题,去年以流觞亭溪水为题,今年春季,便以这漫山遍野的桃花为题。”侍女见一名蓝衣举人站了起来,十分恭敬的应答。

陈亮自始至终不敢看向谢雨,高声道:“既然如此,那我先来一首《忆江南·青竹桃花》。”

“春去也,共醉艳阳天。东山有树名青竹,宛若桃花水中流。惟愿花枝俏。”

自古以来,竹是品格坚贞刚毅、不屈向上、谦逊有节的象征。陈亮这等寒门子弟,对青竹喜爱有加。

谢雨喜青竹,更是给自己起了一个“青竹居士”的名号。

陈亮喜青竹,更喜青竹居士。今日他终是鼓起勇气,做了这首词,他将青竹的树叶比作桃花,顺水流去,在艳阳天里娇俏动人。

“好!”

风重楼当先鼓掌,他向来目中无人,此刻却对陈亮刮目相看。这陈亮看起来颇为老实,今日竟然如此狂放大胆,当着众人夸赏谢雨,实为一介狂士,值得鼓掌。再说了,这首词着实不错。

其余读书人纷纷鼓掌,这词意境明显,他们对这位蓝衣举人相当佩服。

陈亮站在原地,原本还在酝酿情绪准备跟谢雨说上两句,谁知被风重楼这一起哄,那股激动莫名的情绪顿时消失不见。轻笑一声,跪坐原地,饮酒一杯。

“这词写的颇好,只是这桃山少青竹,哪来花枝俏?”

谢雨轻笑一声,随意点评陈亮这首词,仿佛这首词中的青竹跟她毫无关系,然后她端起酒杯,对陈亮道:“这位兄台,谢雨敬你一杯。”

第二十一章人面桃花相映红

陈亮与谢雨对饮之后笑容满面,拉着张易等人推杯换盏。

“敢问这位文友姓甚名谁?这首词恐怕能达到‘出县’的地步。何不当场书写,让我等一看究竟。”一名看起来五十来岁的蓝衣举人站起来问道。

陈亮连忙放下杯子,站起来道:“小生陈亮,多谢文友盛赞。不过这东山文会历来都是最后大家一同书写文章,小生可不能坏了规矩。”

年老举人微笑点头,与陈亮共饮一杯,满意坐下。这名年轻人不喜出风头,倒是不错。

享誉一县,声震一府,名动一州,文章镇国,天下闻名。是读书人书写文章的五等境界,简称“出县”、“达府”、“鸣州”、“镇国”、“传天下”。

不过,这些境界适用于举人文位之上。读书人修行到举人之后,心房进化成为青铜屋,文心之火从一束游离的文气化作一盏灯火矗立在心房中央,这时方才可以称为真正的文心灯火。

当读书人晋级为举人之时,心房当中的文心灯火只有头发粗,一寸长短。待灯火成长为一尺,就会再度缩短成一寸,不过会变成筷子那么粗。然后再度循环,变成手指粗细……直到变成手臂粗后,涨到一尺长,方才能够晋级贡士。

秀才燃心火,举人书文运。举人修行之路比秀才更加漫长,文心灯火单靠吸收文气很难满足,只能靠举人做出优秀文章,沟通文运进入心房,极速增加自身实力,这便是举人书文运。

出县文章,若是刚刚晋级的举人,能涨一寸头发粗细的文心灯火。达府文章,涨五寸头发粗细的文心灯火。鸣州文章,则能涨一寸长筷子粗细的文心灯火。镇国文章,能涨一寸手指粗细的文心灯火。

至于传天下的文章,鲜少有人写出。

传言东晋谢家千年前有位名叫谢灵运的举人,就曾在举人之时以一首传天下的《山丘赋》一跃成为天降贡士,成为大周皇朝当时的盖世天骄。只是听闻他后来想取皇朝而代之,被谢家大儒镇压在乌衣巷内,郁郁死去,

陈亮这首词意境颇好,若不是将竹叶比作桃花有些不像,这首词恐怕能达到达府的境界也说不定。

……

文会继续进行,陈亮抛砖引玉做出一首不错的词。其余举人自然不甘示弱,只是这桃花为题的诗词已然泛滥,想要推陈出新,极为不易,数十位读书人斗诗完毕,也只有两三人的文章能达到“出县”以上的层次。

张易静坐一旁,见诸多读书人慨然高歌吟诗作赋,他仿佛回到从前。成千上万的圣院学子,隔三差五便会举行这样的文会,那时的圣院读书声,恐怕现在整个大周皇朝加起来都比不上。

“小易,你有没有想好诗句?”张林轻轻撞了一下张易,他方才也开口作诗,只是没有引起多大反应。

张易回过神来,摇头道:“还没想好呢。再说。我不准备出这个风头。”

“那怎么能行呢……”张林连忙凑到张易身边,急切道,“今日来了不少陈府的人,他们刚刚也参与斗诗了。你看那边那个家伙,就是陈府的二公子,正在嘲笑咱们呢。”

张易顺着张林的手指看去,正瞧见不远处一个三十岁左右的蓝衣举人正讪笑着看向自己,眼神里满是不屑。见张易看向自己,他更是放肆的跟身旁几位读书人哈哈大笑。

“小生张易,灵机一动,赋诗一首,请诸君品鉴。”张易站起来,跟在场众人拱手行礼,之后,还故意朝着陈府几人拱了拱手。

陈府几人切了一声,特别是那陈府二公子,心里早已经准备好,无论张易做出什么样的锦绣文章,他一定得狠狠打压。所以张易的行礼,他们装作视而不见。

夏乘风和谢雨坐在首座,眼神一直在张易身上游荡。这个天降秀才,会做出何等惊艳的诗作呢?

“张易,他便是那天降秀才?!”

“原来是他,我说风乔两位才子,还有刚刚那位做出出县词的举人,为何待他如上宾。”

“有礼有节,不愧是豪门后裔。”

诸位读书人听到张易自我介绍,连忙拱手回礼,示意张易先请。陈府众人视而不见的态度,让其他人分外鄙夷,只是文会之上,他们尽量不得罪陈府之人。

“阿易,连你都忍不住了么?”风重楼微笑看向张易,他原本以为张易还要酝酿一会,谁知这么早就要站出来作诗了。

乔居正陈亮自然也是一脸期待的模样。

张易伸手抄起风重楼的扇子,朗声道:“共架青牛车,狂歌桃山行。猢狲饮美酒,浑然不知羞。”

陈府二公子正假装饮酒,对张易作诗视而不见。谁知张易突然来了一句“猢狲饮美酒”,顿时气得一口酒水喷了出来。

“请大家点评。”

张易同样装作不见,拱手跟众位读书人行礼,跪坐原位,微笑不语。

陈府二公子满脸通红,倒真的有些像猢狲的屁股。

陈府乃是即将晋升豪门的顶尖名门,身后更是站着那位,在场的读书人哪敢得罪,纷纷微笑拱手还礼。至于品评嘛,还是算了吧。

大多数人不敢得罪,这里边自然不包括风重楼这等名门后裔。

风重楼捡起扇子,摇头晃脑的站了起来,道:“好好好,这首诗做的极好。我等坐上牛车狂歌醉酒,万众瞩目,颇为豪迈;没想到上了山上,碰见了几只猴子,这猴子抢了桃花酒,也想学人饮酒,但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屁股有多红,当真应了浑然不知羞这一句。”

“好,说得好!”

风重楼话音刚落,便有人鼓掌叫好。

陈府二公子气急,风府也是名门,他拿风重楼没有办法。可是这个叫好的又是谁,难道他想死吗?“

夏乘风长身而立,一边站起来鼓掌一边说道:“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风才子吧,言语精辟,算是为我解惑了。”

“哦,此话怎讲?”风重楼见夏乘风叫好,不由得对他另眼相待。白马书院名望极高,夏乘风身为书院弟子,竟然毫不思索为张易和自己加油助威。

“此次东山文会斗诗,以桃花为题。方才我听张易,只闻桃山不见桃花,有些疑惑不解,听你这般解释,方才明白竟然是桃花酒。”

夏乘风笑容满脸,像是真正被解惑一般高兴,道:“那边坐着那位想必就是乔居正乔才子吧,你们二位,不知想要报考哪家学院?”

风重楼见夏乘风这么给面子,自然还礼道:“在伏流国,还有哪家书院比得上白马书院。我和阿乔,自然首选白马书院。”

“那我到时候和张易学弟,定然会在书院门口迎接两位。”

“多谢!”

夏乘风风重楼两人拱手行礼,然后低身坐下。

张易这首算不得什么,他只是为了出口气罢了。但是他没想到夏乘风会帮忙出头,这白马书院倒是有些吸引他了。

但夏乘风的话语里,还有别的意思。这东山文会毕竟是一场盛大的文会,这次斗诗以桃花为题,张易应当做一首桃花诗,若是声名大噪,对他的文名有极大好处。

陈亮出身寒门,少年老成,自然听出这番好意,他低声道:“张易,风乔两位才子三年前在东山文会上做出两首鸣州咏梅诗,名动一州,被冠以才子美名,你首次参加东山文会,可得拿出真正的实力。”

风重楼微笑注视,乔居正频频点头,都支持张易再做一首。

“不急不急,待他们先来。我若是接连开口,未免有些不知进退了。”张易端起酒杯,请几位一同饮酒。

不少读书人见天降秀才开口成诗都不怎样,胆子壮了不少,纷纷道出自己酝酿颇久的诗词。

陈府二公子收拾心情,倒是准备了一首不错的桃花诗,达到了出县的层次,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