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儒道至圣 >

第944章

儒道至圣-第944章

小说: 儒道至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如此,众人还是为方运担心,方运是不用战诗,不怕被执道者身份反击,而是用一种非常少见的文比方式,但这种文比也有失败的风险。
  文比方式很多,如飞花接令,如铁击珊瑚,如高山仰止,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曲水流觞。
  觞便是酒杯,众人位于溪流下游,有人将盛着酒的酒杯放入上游水中,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便饮酒并作一首诗词,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便记载了这种文比。
  现在,方运要对柳山进行一种类似名为“朱公杀子”的文比方式,取自《史记》中关于范蠡的记载。
  《史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范蠡帮助勾践灭吴后,辞官后前往陶地,自称朱公,所以人称陶朱公。
  陶朱公的二儿子因为在楚国杀了人被囚禁,陶朱公让小儿子带着黄金去找他的好友庄生,但是,大儿子认为救弟弟是自己应该做的,父亲却让小儿子去,这是认为自己是不孝子,所以要自杀。于是,他的母亲就请陶朱公让他去。
  陶朱公无可奈何,只能让大儿子去。
  大儿子抵达庄家后,把黄金送给庄生,庄生非常正直,虽收了黄金,但却吩咐妻子,事成后把黄金送还给陶朱公。
  陶朱公的大儿子离开庄家后,又花钱找了楚国的其他达官显贵。
  庄生暗中求见楚王,说夜观天象,楚国有难,只有大赦天下才能帮助楚国,于是楚王听信庄生,即将大赦天下。
  陶朱公的大儿子从楚国的其他官员那里得知楚王即将大赦天下,认为白白送了庄生黄金,于是前去讨要。庄生极为愤怒,因为被欺骗侮辱,于是再度求见楚王,说现在有人造谣,有人认为楚王是为了陶朱公的二儿子才大赦天下,并非是为了避免灾难体恤百姓。楚王怒而杀陶朱公的二儿子,杀完之后才大赦天下。
  最后,陶朱公的大儿子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家。
  陶朱公这才说出让三儿子去的缘故,大儿子早年跟随陶朱公经商,经历过困苦艰难的生活,珍惜钱财,但三儿子出生时陶朱公已经富可敌国,所以并不珍惜钱财,绝不会做出向庄生要回黄金之事。
  在圣元大陆,一人若是对另一人才名不服气,那双方便可以发起“朱公杀子”,一方不断书写诗词文章赠与另一方,如同派大儿子赠送黄金,一旦另一方心悦诚服,承认收到的诗词文章比自己所作的好,只能送还诗词并服输。
  正常的“朱公杀子”只会让两人文名一升一降,但众官相信,方运既然开始书写诗词,绝对不会轻易放过柳山。
  当方运写到柳山母亲亡故却不奔丧,骂他不如禽兽的时候,众读书人或在心中喝彩,或大声说出来。
  在方运写完最后两句“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金銮殿鸦雀无声。
  曾参便是曾子,乃是人族六位亚圣之一!
  方运称赞这慈乌乃是鸟中至孝的亚圣!
  全诗写完,因为在皇宫之中,才气自然显现,高约两尺三,乃是达府之诗。
  柳山面色微变,眼中疑虑重重,紧张地盯着方运,生怕有什么异象。
  数息后,什么都没有发生,柳山轻轻松了口气。
  但就在这时候,许多大儒却抬头望天,神念飞出皇宫之外。
  就见天空之上,已经凝聚出一片千里浓云,那乌云之中电闪雷鸣,蓝火白光,仿佛酝酿着灭世之力。
  随后,许多大儒感受到天空竟然隐隐有一种很少出现的圣道伟力,曾子当年帮助孔圣编撰《孝经》时,便出现过相似的力量。


第2048章 《二赠柳山别老母》
  不过,这种力量并不稳定,不像是强大的战诗只要使用完毕,必然可唤出先贤残留在天地间的意念。
  此时,天空中并未凝聚真正的曾子意念,更像是呼唤曾子遗留在圣元大陆残存力量,而且目前还呼唤成功。
  即便如此,一些大儒也面露喜色,方运这一招太高明了,不管后面写什么诗文,这第一首就祭出亚圣曾子,除非宗圣不惜一些代价力保柳山,否则绝不会出手。
  宗圣若是干预,曾子世家、子思子世家以及孟子世家等三大亚圣世家会联合出手镇压宗圣!
  能唤出曾子任何力量,对曾家都有莫大的好处,用高尚的说法便是曾子荫庇子孙后代,用通俗的说法就是老祖宗显灵保佑,用功利的说法是曾家从先祖手里讨要些好处。
  若是宗圣现在出手阻挠,便是要灭曾子显灵,等同挖曾家祖坟,曾子世家全族上下必然怒火冲天,而子思子是曾子的学生,子思子世家也会出手。孟子则是子思子的徒孙,也算是曾子一脉,孟子世家也必然会帮助曾子世家。
  一些大儒心道方运简直算尽一切,现在方运应该比谁都盼着宗圣出手阻止,而曾子、子思子和孟子三大世家的家主估计都在苦笑,要说不满方运借刀杀人,可方运实实在在呼唤曾子力量,对曾家有利;说满意方运相助,可方运在利用他们抵挡宗圣,而且他们明明处于漩涡中心,偏偏身不由己,只能被方运牵着鼻子走。
  一众大儒们相互看了看,都从对方的目光中看到喜色,但无人提醒柳山。
  “这首诗,你敢收?”方运抬起头,冷冷地望着柳山。
  所有人都望向柳山,许多人脸上面带戏谑的笑意。
  柳山若不收,那便是推翻之前自己所说,必然会面临文武百官更猛烈的攻势,可若是收下,那就等于与方运正式交手,之后一首接一首,直到他收不动或方运写不动为止,便完成朱公杀子。
  柳山一咬牙,缓缓抬高下巴,向方运一拱手,道:“谢方虚圣赠诗!”
  方运伸手一弹,诗页飞向柳山。
  诗页明明飞行得很快,但所有人都感觉其实很慢,因为那不单单是一张纸,更像是一座山峰。
  这座山峰,将开启方运与柳山最激烈的一战!
  这一战,双方不是你死便是我活。
  众人死死盯着诗页,直到诗页落在柳山手中。
  在柳山接过诗页的一刹那,他的双臂突然缓缓下沉,好像突然接到极其沉重的东西。
  一张普通的诗页断不能让大学士手肘下沉。
  一纸重千金!
  每一个盯着柳山面孔的人,都清晰地看到,柳山脸上闪过一抹悔意。
  随后,那张看似非常不凡的诗页仿佛成了风口,吹得柳山全身衣衫凌乱,银发飞扬。
  大量的天地元气涌入纸页之中,在所有人眼里,那一页纸仿佛从一座山峰变成一座连绵不断的山脉。
  柳山的两臂再度轻轻下沉半寸。
  左相党人无不变色。
  一般来说,文位超过翰林的很少文比朱公杀子,毕竟对失败的一方惩罚太大,所以普通读书人进行朱公杀子时,诗页就算承载的一些天地元气,也不会太多,毕竟是临场所作,不能用旧作。
  可现在的作者是方运,是巅峰大学士,是人族虚圣诗祖,是长江之主,他所能调动的天地元气远远强于同层次的大学士,在与蛮族对战之时就显现得出来。
  柳山双臂虽微微下垂,但昂然挺立,朗声道:“第二篇!”
  方运再次提笔书写。
  二赠柳山别老母。
  书生赴考京城去,老母愁看泪眼枯。
  惨惨屋中秋风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在方运书写的过程,众人细细观看,前两句是讲述一位母亲望着儿子前往京城参与科举的背影,哭干了双眼。而后两句则是说,在这秋天的夜里,老母一个人在孤零零的屋里,这时候有儿子就跟没有儿子一样。
  当方运写完之后,才气自然显现,高达三尺一,乃是鸣州之诗。
  金銮殿中所有人一言不发,甚至连最小的景君都在细细琢磨这首诗。
  这首诗的前三句非常一般,无非是“泪眼枯”三字比较精妙,但最后一句“此时有子不如无”,所有人看到后,心脏犹如被重重捶击,胸口发闷,呼吸不畅。
  少数人甚至红了眼圈,其中甚至有一位翰林,显然是想到自己的母亲。
  “此时有子不如无,堪称咏母孝诗第一佳句。”姜河川第一个开口。
  许多人点头,姜河川身为文相,管辖景国教化大事,他的评价不仅能代表景国,甚至能代表全人族。
  方运收起毛笔,道:“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
  所有人愣了一下,随后露出恍然之色,这句话总结得非常有道理,孝敬父母、长辈和祖先,是所有美德与善良中的第一位,但孝敬之道应该主要看重孝心,其次看重孝行,若是只论孝行不管孝心,那所有贫穷之家的孩子都是不孝子,因为他们不能像有钱人家一样让父母过上舒适的晚年。
  一些大学士与大儒甚至陷入深思,之前倒是有人提到过类似的言论,但并没有方运总结的这么好,这句话很好地让人明白,孝也是要考虑实际情况,不能一竿子打死。
  还有一些人皱起眉头,左相党人则面露喜色,方运先是以一首诗骂柳山“此时有子不如无”,现在又说“论心不论迹”,而柳山明显有孝心,而且也有孝行,只是孝行并非完美无缺而已,即便那句“论迹寒门无孝子”不是帮助柳山,反而是攻击柳山这个大富大贵之家的人都不能孝敬父母,可只要有前一句“论心不论迹”,还是能为他开脱。
  所有人都发现了这首诗与方运解释的矛盾之处。
  但是,所有大儒并没有担忧,反而柳山脸上的眉毛紧紧皱起,仿佛拧成一股绳,双目中有怒涛翻腾,阴云密布。
  左相党人用余光发现柳山的面色不对,大惊失色,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突然,天地间回荡着一个宏大的声音,像是方运所说,但又有一些不同。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
  圣道之音。
  左相党人面色灰败,刚才只想着如何帮柳山开脱,却忘了这句话涉及孝道至理,能为《孝经》和《孔子家语》中的许多有关语句注解。


第2049章 圣道汇聚
  直到圣道之音出现,左相党人才明白柳山为何如此震怒。
  皇宫之外有一条河流流过,自西到东贯穿京城,西方属金,故称金水河。
  皇宫正门的对面,便是金水河,而现在,河中浮现一座十丈高的龙门。
  金水河瞬间沸腾,所有的水族拼命向龙门游去。
  圣音引龙门,万鱼竞相跃。
  高空原本凝聚浓厚的雷云,并且徐徐吸纳天地间与《孝经》和亚圣曾子有关的力量,但现在圣道之音一出,不仅加强《二赠柳山别老母》的效果,还加强了之前《一赠柳山慈乌啼》的效果。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形成的圣道之音在天地间引发圣道共鸣,曾子遗留在天地间的力量迅速向京城的正上方聚集。
  慢慢地,京城上空汇聚出一种浩瀚伟岸的气息,没有人能看到乌云之上有什么,但每个都感到高空仿佛站着一尊圣人,一尊由孝敬之道凝聚而成的半圣。
  京城内外不分男女老少,全都抬头望天,纷纷感慨。
  《二赠柳山别老母》这首诗本身写的极好,弥补了第一首才气不足的缺陷,让天空中的孝道伟力增加了一种奇特的悲愤甚至愤怒,让乌云中的雷霆更加浓密。
  左相党人望着方运,流露出绝望之色,方运这一招实在太高明,一步一个脚印,不给柳山任何机会。
  现如今天空的圣道力量高度凝聚,只要再加一把劲,就可能形成实质的圣道力量,到时候无论是引发《孝经》投影惩戒柳山,还是孕育出曾子意念降临,柳山必然圣道全毁。
  天底下只有宗圣能救柳山,可那也意味着宗圣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左相党人此刻心中无比矛盾,明明都期盼宗圣出手,可又怕宗圣付出的代价太大伤及自身,可宗圣若不出手,那接下来万一柳山撑不住,前途尽丧,左相党将彻底覆灭。
  一些人发现,柳山的右手轻动,但没有引发任何变化,猜到柳山妄图使用执道者的力量化解却失败。
  一些大儒冷眼看着柳山,虽说宗圣赐予柳山执道者身份,但执道者的力量有许多限制,可以攻击威胁他生命的敌人,但无法跟此刻的人族孝道伟力对抗,更不能在文比中破坏规矩。
  是柳山自己答应接方运的赠诗!
  “接好。”
  方运不再询问柳山,伸手一弹,纸张飞向柳山。
  众人再次看那纸张,和之前的感觉一样,这张诗页同样像一座山峰,而且比先前的山峰更加庞大。
  柳山牙齿紧咬,两腮凸起,额头青筋显露,面色蜡黄,伸出双臂,让第二张诗页落在第一首之上。
  这一次,每个人都清晰地看到,柳山的双臂重重地下降了两寸,以致他的身体微微晃动,差点因站立不稳而摔倒。
  柳山的呼吸变得粗重,他的双臂仿佛在捧着两座山峰,而不是两张纸。
  他的双腿,微微弯曲。
  高傲的柳相,骄横的柳山,绝强的宗圣弟子,杂家的大学士,再也无法站直身体。
  柳山的腿弯曲,但他的脖子挺直,他的头颅依旧高高昂起。
  “柳公……”
  几个一直跟随柳山的官员眼圈一红,差点哭了出来。
  他们何曾见过如此委屈的柳山,这一刻,甚至比给方运脱靴更加难堪。
  那是愿赌服输,而这次,则像是垂暮的老狗。
  此时此刻,柳山的目光反倒无比平静,每一个人都从他的双目中看到无可匹敌的意志,仿佛这天地间无人能将他击倒。
  腿曲文胆直,手垂头颅高。
  方运淡然一笑,轻轻点头,道:“柳公好气概,方某佩服。那么,接下来的第三首,你敢不敢接?”
  所有人望着柳山。
  在柳山接下第二首诗的时候,京城上空的乌云开始快速向四面八方蔓延,在方运开口的时候,已经蔓延到景国全景,甚至连庆国、启国与武国也受到影响。
  离京城八百里的昌县,一个八岁的孩童手里抓着一根荆条,拼命抽打身前的妇人。
  那中年妇人疼得哇哇叫,却只敢用手臂挡着,不敢还手。
  妇人身上到处是新伤和旧伤,面色凄苦。
  打了一会儿,那中年妇人终于撑不下去,哭嚎着道:“孩儿啊,我是你亲娘啊,别打了,别打了!老爷,老爷你快出来救救我啊……”
  那孩童一边抽打一边骂:“臭婆娘,让你给我买一方明宝斋的好砚台都不肯!”
  “你说的那砚台没有七百两银子下不来,咱们不过是小户人家,拿什么去买啊。”
  “我爹说你有嫁妆,你把那些金银首饰卖了,再去你娘家讨要些钱就够了!这你都不肯,怪不得我爹骂你是婊子养的!”孩子一边骂一边抽打。
  这时候,一个中年男子缓步走来,轻咳一声,道:“峪儿,不可对你娘无礼。”
  那孩子一边继续抽打,一边看向父亲,道:“我娘连那砚台都不给买,你说该不该打?真应该像你说的那样,打杀了算了。不,你说过还不如让她出去卖。”
  听到孩子说这种话,孩子的父亲竟然没有生气。
  就在此时,女子用力一挡,藤条飞弹,落在孩子身上。
  “啊……爹,她打我!”孩子带着哭腔大吼。
  那中年男子大怒,快跑两步飞起一脚踢在中年女子脸上,那中年女子惨叫着摔在地上,头重重撞在地上,吓得哇哇大哭。
  那中年男子猛踢几脚,孩子也跟着用力去踢,一边踢一边骂。
  就在此时,天空突然降下一道手臂粗的雷霆,直直打在妇人身上。
  父子俩吓得急忙后退,惊讶地看着中年妇人。
  那妇人突然起身,跑到不远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