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儒道至圣 >

第466章

儒道至圣-第466章

小说: 儒道至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废除他举荐文章的资格。
  蓝寻古身为鹰扬军的首领自然知道,一旦宣布军管宁安县,通告全府,必定会加重百姓的恐慌。
  方运想起蓝寻古,冷哼一声,眼中杀机一闪即逝。
  在田间的时候,方运不断收到自己的幕僚从宁安县各处发来的传书。
  “县有工坊的工人倒不恐慌,他们甚至嘲笑那些认为粮价会居高不下的人,都对您无比信任。倒是一些私有工坊的工人相反,在那里说风凉话,然后被人给揍了。”
  “县城的农户稀少,但家里都有粮食,都不担心。”
  “一些望族名门的人,一直在煽风点火,到处宣扬粮价要大涨,甚至说粮食被妖蛮拦截,运不进城里。我已经按照您的吩咐,把这些人一一记录。”
  “那些高门大户只是稍有怨言,毕竟他们都储存许多粮食。那些贫困百姓也不是没有储粮,是有一部分人的储量即将耗尽,他们恐慌,怕粮价涨势更高,导致恐慌蔓延,这让那些有一定储粮但不多的人也怕粮食继续暴涨,开始购买一些粮食。”
  “首先恐慌的,是那些老人,他们有过饥饿的经历,最担心自己的儿孙也受饿,所以最先参与抢购。”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消息不灵通,一听到粮价暴涨,就以为要出大事,参与抢购。”
  “竟然有人怀疑妖蛮快要打进宁安县,做好逃亡的准备。”
  ……
  方运整理完传书后,已经是午后,亲自写了一分公告原本,表示此次粮价十分不正常,可能是敌国奸细所为,也可能是逆种文人暗中布局,必将在十日内解决,请民众放心。
  县印刷工坊很快动起来,印了数千份公告,让衙役张贴在各处。
  随后,方运又亲自使用舌绽春雷,把公告内容说了一遍,然后表示一定会解决。
  很快,分布在宁安县各地的幕僚发来反馈传书,许多百姓已经不再恐慌,但还是半信半疑,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粮价问题,百姓必然会更加恐慌。
  方运回到县衙,发布两条命令。
  “把宁安县所有粮行的大管事和主要负责人请来,我要约谈他们。”
  “把妖言惑众者缉拿归案!交由于典史仔细审判!”
  早在秦朝就有“妖言罪”和“诽谤罪”等罪名,所以方运缉拿那些人有理有据。
  发布完命令,敖煌拿出日程表,道:“你今日下午需要审一件复杂的杀人案,可能要耗费整个下午,哪有时间去约谈上百个粮行的人?”
  “没时间啊?那就让他们在县衙里等着,等二十四个时辰还没时间,我会放他们离开。”
  敖煌一愣,笑道:“我明白了,有鹰扬军保护,您暂时拿他们没有办法,但态度要显露出来。那我们马上审案?”
  “不,今天不审案,我有大事要商谈。”说完,方运手握官印,闭目养神。
  敖煌意识到方运在用传书和别人在谈论要事,可不知道他在谈什么,抓耳挠腮,十分不甘心。
  宁安县发生的事,很快上了论榜,被天下的读书人关注。
  论榜消息灵通的读书人极多,不多时,庆元粮行与左相一党狼狈为奸操控宁安县粮价的消息在各国流传,很快传到宁安县的读书人耳朵里。
  宁安县的许多读书人今天刚听了方运的讲学,面对拥有“口含天言”的方运,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有左相一党官吏的儿孙听完后,与家里的关系降到冰点。
  不需要方运的幕僚鼓动,大量心中有正气的读书人自发组织起来,开始给附近的百姓讲述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周围的百姓都认识这些读书人,自然更相信他们的话,而不怀疑是方运派人编造谎言。
  第二天一大早,宁安城的恐慌消散了大半,反倒是骂左相一党的百姓增多,尤其是家里粮食刚刚吃完不得不买高价粮的百姓,跳着高地骂。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阻止粮价上涨。
  三月十八的中午,粗粮的价格涨到正常时期的五倍!
  部分面馆、包子铺、馒头和酒店等已经开始停止营业,饭菜卖便宜了立刻有大量食客进入,饭菜卖贵了无人来。
  很快,宁安城里出现成群结队的乞丐。
  宁安县百姓的怨气越来越多,打架斗殴、偷盗抢劫之事暴增。
  从昨天开始,宁安县内多了许多操着外地口音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大都背着一个与书箱不同的箱子,与宁安城的大夫一模一样。


第898章 三月十九
  玉河酒楼身为宁安县最大的酒楼之一,平日里顾客盈门,但在今天却门可罗雀,只有一些操着外地口音的读书人在一些单间里。
  天字号上房中,十二位读书人正在喝酒聊天。这些人中有一位翰林、七位进士和四位举人,身穿的文位服是启国的式样。
  “此次方虚圣怕是在劫难逃啊。”
  “要怪就怪他过早参与圣道之争,逼得宗家与柳山全力堵截。”
  “不过,他明明可以放弃民生和农事两科,自己花钱让龙族利用吞海贝去各地买粮,赈济百姓,但至今没有那个打算,可见他并不在乎百姓的死活。”
  “此言差矣,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万万不可早下定论!”
  “繁铭多次夸方虚圣,我自然也知道方虚圣才高八斗,但若宁安县真饿死人,他难辞其咎!不仁之名背定了。当然,一切只是可能,至于是要仁,还是要利,看他如何取舍。”
  “粮价上涨并非只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系列问题的开端。譬如,一座私人织布工坊的工人要吃饭,现在粮价高了,他们就会要更高的工钱,坊主给了更高的工钱,那布价就要卖得更贵,市面上布价上涨,那买布的人就要花更多的钱。其他杂物亦如此,凡是涉及到人工工钱的东西,都会涨价。”
  “是极。生活必需品会涨价,但非必需品可就惨了,没人买,就养活不起自己,就会吃不饱。”
  “再譬如,咱们这酒菜的价格,贵的吓死人!”
  “所以,此次对方虚圣的考验极大,就看他能不能度过。”
  “明日医道文会,恐怕会有人说方运治下,民不聊生啊。”
  “别的不怕,就怕饿死人。”
  远在衙门的方运看着幕僚们发来的最新物价传书,皱起眉头。
  不仅粮价升高,菜价、肉价、酒价等大量商品价格都开始暴涨,而人工费用也开始增加。
  粗粮的价格已经接近菜价的一半,十分危险。
  和种植业畜牧业发达的后世不一样,这时候的圣元大陆和华夏古国的古代有些类似,食物大都依赖粮食,普通百姓一年也吃不了几次肉,像豆油菜籽油极其昂贵,普通人家不可能用油做菜。
  在圣元大陆,大部分土地都用来种粮食,菜地极少,菜价极高。普通人就算能吃到新鲜的野菜蔬菜,也只是生吃或烫吃,炒或炸那是大户人家的吃法。
  菜容易坏,难以运输,所以经常被制成咸菜,和粗粮一起构成普通人家的食谱。
  南方还好一些,气候适宜,植物种类丰富,野菜四季都有。但像宁安县这种地方,这个时节根本没法种菜,外地能保鲜的菜运到这里后,必然会被大户人家迅速买光,几乎赶得上肉价。
  方运轻叹一声,若不亲见,难以想象古代普通百姓的生活如此不容易。不过,圣元大陆虽然接近华夏古国的隋朝时代,但物种不像隋代那样贫乏,许多物种已经提前进入圣元大陆。
  而且那些蔬菜水果产量都有限,不可能为了它们减少粮田或浪费大量人力,所以普通人很少能吃到,起码是望族才能常吃。
  看完传书,方运再一次阅读新编的《瘟疫论》,从中寻找疏漏。
  明天就是三月十九,也是宁安县举办医道文会的日子。
  和普通的小文会不同,医道文会要举办三天,主题便是方运的《瘟疫论》。
  一直到凌晨天蒙蒙亮,方运才睡下。
  三月十九,是医道文会的日子,也是方运亲自挑选的日子。
  医道文会的地点位于县文院的圣庙广场,从昨日起,差役和士兵就开始布置会场,力求不出一丝问题。
  医家乃是人族的重要支柱,此次医道文会多年难得一见,所以引来了十国大量的医家人。
  到时候,医殿大学士手持稀有的虚楼珠,全程记录此次文会,然后会前往圣元大陆之外的各古地播放,让其他地方的医家人学习到人族最先进的知识学问。
  等到入夜,整个文会就会张灯结彩,迎接人族各国的医家读书人。
  但是,全宁安县的气氛无比压抑。
  一大早,方运刚洗漱完,就从青乌府知府蔡禾那里收到一个坏消息。
  昨夜,鹰扬将军蓝寻古当众说,如若方运无法解决宁安县的粮价问题,他可以伸出援手。蓝寻古说他之所以没有出手,是顾及方运的颜面,既然有人造谣说是左相故意引发宁安县的粮祸,蓝寻古愿意在几日后以鹰扬军的名义,平价卖粮。
  这个消息已经在宁安县大街小巷传播。
  “都是算计啊。如果你让鹰扬军出面了,就等于承认治县无能,不仅左相一党可以打击你,连宁安县百姓也会觉得你治理无方还把责任推到左相身上。而且,此次粮祸之乱竟然借助军方解决,至少民生一科,今年不能上乙了。”敖煌轻声叹息。
  方运点点头,道:“吃饭。”
  敖煌翻了一下白眼,道:“外面都乱成什么样了,你倒悠闲。粗粮的价格已经涨到平时的六倍了!已经有大批贫穷百姓囤积粗粮。那些细粮的价格倒没涨那么夸张,但还是比粗粮贵。这么继续下去,中午时候,粗粮就可能涨到七倍!方运,这个价格恐怕会列入史册啊!”
  “反正史官都有脑子,不会把涨价的罪责推到我身上。就算遗臭万年,臭的也是左相。”
  “可是,你要是不能解决,臭的就换成你了!”
  方运正要开口,一个舌绽春雷的声音传遍全城。
  “宁安城百姓稍安勿躁,粮价之事,我等密州众官一直关注,鹰扬军已经做好开仓平价卖粮的准备。只是,宁安县主政者为方运,一旦鹰扬军平价卖粮,殿试必将认定方县令无能,降低他的殿试评等,所以方虚圣未必答应。是方县令的殿试重要,还是宁安县百姓的性命重要,将由方县令本人决定。在此,老夫以转运司司正之身询问,方县令,是你的殿试重要,还是宁安县百姓的性命重要?”
  耿戈亮剑。


第899章 农殿特使
  宁安县最大的官员不是县令,而是密州转运司司正耿戈。
  上官舌绽春雷质问县令,全城震动。
  哪怕是没有丝毫政治敏感性的普通百姓,也意识到,今日双方已经撕破脸皮。
  宁安县各处的酒楼客栈,聚集着数以千计的医家人,在听到耿戈的舌绽春雷后,本能地站起来,走向窗口。
  天空明明万里无云,但每个人都感到风雨欲来。
  高升客栈的地字号房中,一些身穿嘉国文位服的读书人,手持酒杯,望着窗外,面带笑容。
  “此次医道文会,我本不欲来,不过听说有好戏看,才平步青云,星夜兼程来此。”
  说话的是一位面相看似年过五十的中年翰林。
  “雷庐先生,您身为嘉国太医院的太医令,管理嘉国所有医官,亲自来此,也太给方运面子了。他的圣位是虚的,您的一国太医之首却是实的啊。您不过年过四十,却为医治他人耗费多年寿命,论医德,方运哪里能跟您相提并论?”
  雷庐微笑点头,没有说什么。
  “方运此人,为了自己的功名,为了区区殿试污蔑一国左相与邻国半圣世家,又舍不得以两科降等为代价换取军方开仓放粮,不仁不义,毫无医德。这种人,哪怕医道造诣再高,也不配在医务一科得到甲等!”
  “是极!”
  雷庐却笑眯眯道:“不要过早下结论,或许方虚圣有办法解决此次粮祸。”
  “未必。我看啊,事情很可能会演变成方运坚持不认负,而左相一党坚持不放粮,最后等饿死人了,景国皇室各打两大板。”
  雷庐微笑道:“不错,你说的亦有可能,身为医道中人,我不能坐以待毙!那么,本官就代表嘉国医官,说一说吧。”
  雷庐轻吸一口气,舌绽春雷道:“本官雷庐,嘉国太医院太医令,本为参与医道文会而来。但,医者父母心,有仁心方可有仁术,若无医德,不配称医!如若方虚圣不能解决百姓饥饿问题,万一饿殍遍地,我等助他医道,扬他文名,岂不是助纣为虐?本官提议,方虚圣一日不解决宁安粮祸,这医道文会便一日不开!不知各国医道文友可否答应?”
  “附议雷大夫之言!”
  “医者仁心,断不能弃医德,文会必须延后!”
  “方虚圣,你若为一己私欲而饿死宁安县百姓,老夫定要去刑殿参你一本!”
  “雷庐先生所言极是,学生出于医者之心附议,还望方虚圣莫要见怪。”
  “赞同雷先生之言……”
  宁安县上空雷音滚滚,大量的医家人舌绽春雷,支持雷庐的话。
  突然,敖煌的声音响起。
  “宁安伴青草,惹来多嘴驴。我们宁安县人吃你家粮了?关你们屁事?”
  咔嚓……
  晴空生雷,在宁安县上方炸开。
  真龙之名威震万界,声音里更是隐含天威,所有的舌绽春雷戛然而止。
  宁安县后衙,方运微笑道:“多谢,不过不必如此。”
  敖煌抱怨道:“我这才寻思过味儿来,他们不仅断宁安县之粮,更在医道文会中埋了钉子!你还说过,若无意外,今日宁安县官吏以及景国官吏和皇亲国戚会一起上书抨击甚至弹劾你!以粮食毁你民生一科、以医德毁你医务一科,以百官上书毁你吏治一科,简直太恶毒了!”
  “不着急,在盖棺定论之前,那些官吏不会提前上书,只有在确定我无法解决粮祸后,他们才会以此为理由,展开全面……嗯,大概算是反攻吧。”方运微笑道。
  敖煌道:“我知道啊,可先是大学士蓝寻古,后是翰林耿戈,接着就是大量的医家读书人,他们连续舌绽春雷,你如果不能解决粮祸,那些百姓不可能再相信你!没有粮,说什么都白费。”
  “那如果我能解决饥饿问题呢?”方运问。
  “你能解决?你不是说了粮食运不进来,有也买不了,直接送的话,会导致殿试评等降低。咦?饥饿问题?不是粮食问题?”敖煌敏锐地发现了方运的用词有异。
  方运冲门外道:“备龙马豪车。”
  “是,老爷!”方大牛答应完快步离开。
  “你到底有什么办法?”
  “马上就知道了。”
  “不用回答耿戈那个贱人吗?”敖煌问。
  “他配么?”
  方运转头望着圣院的方向,自言自语道:“差不多快到了。”
  敖煌疑惑不解,慢慢高飞,也往圣院的方向望去,他的视力极好,一望可达几万里,可除了一些乌云,什么都没看到,然后低下头要问方运,但低到一半突然愣住了,如同雕塑一样悬浮在半空。
  敖煌足足愣了数息,然后猛地抬头,抬头动作之猛,让方运怕他的脖子断掉。
  随后,敖煌脸上浮现狂喜之色,再次低头望着方运喊道:“你竟然把圣物调了过来?你真调过来了?祖龙在上,你昨天花了一下午和半个晚上的时间到底和谁传书?怎么能把那等东西给调来?乖乖,那可是连龙圣爷爷都很喜欢的半圣文宝啊!”
  方运微笑道:“你看到了?”
  “废话!本龙可是真龙,虽然从未见过,但那东西可和普通的云朵不一样,仔细看的话肯定能发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