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精武梦 >

第7章

精武梦-第7章

小说: 精武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被谁吸走了?”陈耀扬不明所以道。

“说你咯,你不知道你刚才发呆的样子多像一个小孩子啊,看上去还真是蛮可爱的。”北川景子打趣道。

“还好吧,不过谢谢你的夸奖!”陈耀扬笑道。

“喜欢就进去看看呗。”北川景子拉着陈耀扬的手臂朝裁缝店里走了进去。

裁缝店的摆设呈倒凹形,入门之后是一片空旷的空间,专供顾客们来回走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裁缝店正中靠墙壁摆放着一只高约两米的柜台,柜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布料,五颜六色,琳琅满目。柜台的前面又摆放着一张类是收银台的桌子。裁缝店的右手边摆放着一张足有两米多长,一米见宽的台子,台子上面放满了针线盒、剪刀、碎布料等杂物,想必这台子便是用于剪裁布料和缝接衣服的工作台了。裁缝店的左边则挂满了已经做好了的服饰,黑的、红的、花的,不管男女,应有尽有。这时,裁缝店的老板走将过来道:“欢迎光临,不知道两位有什么需要?”裁缝店的老板虽是一个年过半百的秃子,可他的肤色却十分的白净,身材高挑消瘦,脸上架着一副眼镜,圆形的镜片,金铜色的雕花镜框,显得十分的古朴。他的上身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衬衫的上面套着一件黑色的小马甲,小马甲左边的上口袋上别着一块怀表,下身则穿着一条黑色的西裤,脖子上缠绕着一条用于测量尺寸的布尺。裁缝店的老板起初看到进门的是一个一身伙夫打扮的陈耀扬时,正想将他赶出门外,后来见到拉他进来的竟是一个美貌端庄,穿着和服的小姐,这才毕恭毕敬地上前打起了招呼来。

北川景子见问,道:“老板,我想为这位先生量身订做三套‘学生装’,一套白色的,一套黑色的,还有一套灰色的。”

裁缝店老板闻言,知道是大客户到了,一脸的欢喜道:“好嘀,好嘀。”说着,他从马甲的口袋中取出一本小册子和一根钢笔,再从自己的脖子上拿下一条布尺走到陈耀扬的身旁,一边把量着,一边将陈耀扬的尺寸详细地登记在了小册子上。

“不用做那么多套啦,能够替换就成。”陈耀扬心里有点不好意思地对北川景子道。

北川景子大方地微笑道:“你们男人比较懒,多一套替换不好吗?”

陈耀扬挠了挠头笑道:“呵呵,就是让你破费了。”

“这又没什么,除非你不把我当朋友。”北川景子说着,便来到柜台前和裁缝店的老板结算。预付订金后,北川景子又领着陈耀扬在百货商场逛了一圈,同时又为陈耀扬购买了一双皮鞋和两件白色的衬衫。

冬季的日头下山得特别的快,这时,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条火焰般的晚霞。北川景子和陈耀扬走在上海滩的街头,道路两旁的房子和商铺都已经亮起了灯光,房子的外壁上,各类广告箱的霓虹灯闪耀着五彩缤纷的光芒,一会儿红,一会儿绿,一会儿半紫半黄,真是五光十色,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起来。街边的路灯、奔驰而过的车灯争相交映着,将整条路照得通亮。旧上海的夜晚并不平静,灯红酒绿的背后总隐藏着一场场的杀戮。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15章力士献艺影戏院

杜月笙思索片刻,依稀记得有一次经过“阿波罗影戏院”时,就听路人说起,影剧院里来了一个洋人力士,不仅力大无比能力举千斤重铁,而且还能弯铁卷钢,劈砖断木。“不知道我听说的那个人是不是你要找的。”杜月笙说道。

“没事,你说说看你所知道的情况。”陈耀扬道。

“是这样的,我听说‘阿波罗影戏院’确有一个洋力士在里面表演举铁弯钢之术,看过他表演的人都讲,这个洋鬼子的力气确实是大得惊人!”杜月笙把知道的一切说将出来。

陈耀扬又询问道:“你说的‘阿波罗影戏院’具体在哪里?”

杜月笙回答道:“在北四川路52号。”

“很好,明天我就过去会会他。”陈耀扬坚毅地道。

“陈大哥,你不会是想去和那个洋力士比试吧!”杜月笙有点好奇地询问着。

“嗯,没错,既然他出狂言侮辱中国,那我倒要看看他究竟有什么能力敢如此的无人无人,嚣张跋扈。”

“好,那小弟我定当一同前往,为陈大哥助威。”杜月笙心中盘算一番,这陈耀扬的武艺的确是了得,看他三下两除二便将十来个门卫打得落花流水的,自己一定要把握住机会,笼络住他的心,好让他为自己所用,以后还得仰仗他为自己在上海滩开疆拓土呢!至于明天他和洋力士的比武,虽然有些凶险,但还不至于一败涂地,至少自保是没有问题的。于是,杜月笙便和陈耀扬相约,明日中午在“阿波罗影剧院”集合,之后在一同进去剧院挑战奥皮英。

春季的阳光明媚地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在上海滩的大街小巷上,青石铺砌而成的道路上白茫茫一片,反射着银色的光芒,耀得人眼发花。陈耀扬在刘金水的引领下和杜月笙如约而同地来到了“阿波罗影戏院”的门口。

“阿波罗影戏院”位于上海北四川路52号,是一座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物。影戏院的正门为三进式,正门的上方有一个露天阳台,阳台的正前方围着一排白色的铁栏杆,铁栏杆的上面悬挂着“阿波罗影戏院”六个红色的中文大字,中文字的下面又有一排用于翻译的英文小字。阳台的后面为廊道,廊檐以四根“爱奥尼克壁柱”支撑而着,四根柱子的上方均用横条雕花装饰着。

陈耀扬先跟刘金水介绍道:“这位是杜月笙杜兄弟。”然后又转身向杜月笙介绍道:“这位是刘金水,我都叫他‘水哥’。”

刘金水和杜月笙相互道了声“你好”,寒暄几句后只听杜月笙对陈耀扬道:“陈大哥,早上我让人调查了一下,原来这个洋力士是英国在上海的一名叫“沃林”的大富商所雇用的。这个大富商专门让他到世界各地去表演,为他推广一些西洋商品。”

“原来如此,好一招‘名人效应’啊!”陈耀扬自言自语道。

“啥意思?什么效应来着?”刘金水不解地询问着。

陈耀扬解释道:“就是把某一个人捧得非常的出名,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认识他,之后再利用这个人的名气为自己代言……”说到此处,他看着刘金水和杜月笙不解的表情,连忙解释道:“代言是我们的家乡话,也就是替自己的一些商品或者企业做广告的意思。”

“哦哦”刘金水和杜月笙异口同声地点了点头。

前来观看奥皮音表演的人很多,陈耀扬和杜月笙拿着刘金水抢购而来的门票随着来观看表演的人们挤进了影戏院。步入影戏院的大门便是圆形的大厅。大厅以八根大理石柱支撑而起,四周围为圆形的廊道,正好绕大厅一周。大厅的正中央是个大旋阶梯,阶梯由汉白玉石铺砌而上,装修豪华,一派欧式的宫廷风格。这一切在陈耀扬这个未来人的眼里并不算什么,可在杜月笙和刘金水的眼里却是生平第一次所见,他们不仅看得目瞪口呆,一路上还四处观望,甚至不停地交头接耳,大声称赞。

其实,上海滩早期放映电影并没有影戏院,看影戏都必须到茶楼或者饭馆,这大概是沿袭了上海滩饮茶听书的风俗。1897年起,上海滩的天华茶园、奇园、同庆茶园等都曾经放映过电影。看电影和听书终究是有所不同的,它必须在隔绝光亮的情况下,让观众置身于黑暗之中方能播映。因此,这些茶楼特地开辟了一间单独的雅房作为放映电影的场所,而茶楼则在门外向所有来观看电影的人们出售门票。但是,由于放映者所携带的放映机和电影胶卷比较残旧,再加上光线太暗、形象模糊,影片放映时如同下着淅沥小雨一般,而且又经常的断片停映,致使营业的收入每况愈下。

到1899年的时候,有一位名为雷玛斯的外国人,他接手了这位放映者的放映机和影片胶卷,然后经过周密的筹划,将放映的场所选在了上海滩是最出名的茶楼“青莲阁”楼下的一间雅房里,并在雅房的门外挂起了许多的电影剧照和海报,同时雇用了几名穿红戴绿的印度人在雅房的大门口吹吹打打,果然招徕了许多的观众。后来,雷玛斯在海宁路的乍浦路口用铅皮搭建了一座可容纳250多个座位的简陋影戏院,这就是上海滩的第一家影戏院“虹口电影院”。

由于放映电影的利润丰厚,一些洋商买办、地方权势、南北财团、流氓头子、富家阔少等蜂拥跟风,在短短的时间里,上海滩接连出现了维多利亚影戏院、阿波罗影戏院、恩派亚剧场、夏令匹克电影院兼营放映的影戏院就有数十家。

陈耀扬等人的穿着本就比较落魄,能有钱购票走进影戏院已实属不易。在那些自认为身家颇丰,身份高人一等的富家公子、小姐和富婆的眼中,他们三人只不过是一群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跳梁小丑,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小瘪三。陈耀扬对此本就非常的介意,再加上刘金水和杜月笙大嚷大叫的样子,令他的形象俱损。看着所有人不屑地看着自己的眼神,心中一阵的羞愧难当,真想立即找个地洞钻进去得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16章戏台角力论成败

所有的观众来到二楼的戏院厅里,依照自己所购买的门票号码寻找着自己该有的座位。待所有人全部坐定后,从戏台的后面走出一个身材矮胖,圆脸肥肚,一脸狡诈之色的洋人。此人说起话来,脸上的肉堆得像一团“肉球”,微笑起来,一双眼睛眯得成了一条线,脖子粗大,脖子上的肉一层盖着一层。身上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和一条黑色的吊带裤,圆挺的肚腩好像一颗快要爆炸的气球,差点就要把白色的衬衫给撑破似的。只听此人用一口不太流利的中国话说道:“大家好,郭(我)叫窝里(沃林),欢迎各围(位)来刀(到)阿波罗英西园(影戏院)观看英国低(第)一大力死(士)奥皮银(音)的标(表)演。”说完顿了顿续道:“香(现)在,就尤(有)请大力死(士)奥皮银(音)伤残(上场)。”

话音刚落,又从戏台的后面走出一个洋人来。只不过这个洋人和自称沃林的洋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沃林是长得矮胖圆滚,俨然就是一只“肉球”。而奥皮音则是魁梧高大,臂粗腿圆,腰如水缸,身似铁塔。一头金黄色的卷发比“Q面”还要劲抖,浓眉大眼,一脸横肉,上身裸露在外,胸脯上一撮黄毛特别的抢眼。这时,他正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站在戏台上威武不凡。

待得奥皮音来到沃林的身畔,沃林又介绍道:“奥皮银(音)是英国低(第)一大力死(士),他在奥里批(林匹)克晕东回伤沾白(运动会上战败)了来自世界死(十)八国的巫死(武士)。”

说完转头对奥皮音轻声细语地说了句话,然后再对台下的观众说道:“香(现)在,就燃(让)奥皮银(音)标(表)演他的千斤深(神)力。”话音刚落,便有七八个影戏院的工作人员将一块重达千余斤的铁块抬上了戏台。

陈耀扬看着这些工作人员一个个龇牙瞪眼的,就好像是连吃奶的力气都使了出来似的,心中嘀咕一句:“看来这块铁块确实不轻。”

只见奥皮音走到铁块的跟前,先是运了几口大气,然后抖动了一下双臂,双掌伸出,五指如钩紧紧地抓住铁块的两端,但后大吼一声,用尽全力将铁块举过头顶。只见奥皮音脖子布满了青筋,一双结实的手臂不听使唤地颤抖个不停。这对陈耀扬来说可谓是见怪不怪了,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各类举重运动早已家喻户晓,只要坐在家里的客厅上,便可观看到世界上任何频道的体育视讯。不一会儿,奥皮音又慢慢地将铁块放在了戏台之上,这时,戏台的下方响起了一阵阵掌声。

奥皮音“哈哈”大笑数声,然后摆起了健美的姿势,将自己身上一块块肌肉展露得淋漓尽致。这时,台下的一些观众从未见过有人身上的肌肉竟然有如此的粗大结实,不禁大叫起来。也有人因为看到他的一系列表演,暗叹国中却实无人能及。奥皮音看着台下欢呼的情景,竟口出狂言要和在场的华人角力一番,若有胜他者赏银百两,若失败者必须以千金买下那块重铁。陈耀扬本想上台去会会这个狂妄自大的家伙,可回头想想自己练的可是搏击啊,又不是举重,单论力气,自己自然不是奥皮音的对手!于是,他选择了沉默,一时也不敢冒然上场。由于在场的所有人无人敢应战,一时之间,戏台的下面一片鸦雀无声。这使得奥皮音更加的嚣张跋扈起来,轻蔑地看了看台下众人,然后对着台下所有人伸出自己的大母指,然后朝下比划着说道:“华人都是‘东亚病夫’。”

台上,奥皮音得意忘形的模样令在场的所有人愤慨不已,陈耀扬正要站起身来,这时,从靠近戏台的座位上走出一名中国人,此人是个中年男子,大约四十岁上下,头上戴着一顶褐色的毡帽,身上穿着一件棕色的熟罗棉长袍,长袍的上面又套着一件藏青色的棉马褂。看着此人的背影,陈耀扬有种说不出的熟悉。只听此人来到戏台上面对着奥皮音道:“在下病夫国之病夫也,想试试这块铁块的重量。”

奥皮音瞥了一眼这名中国人,不屑地指着那块众达千余斤的铁块,意思是让他尽管去试试看。这名中国人走到铁块的前面,双脚分离扎下马步,然后弯下腰察看了一下铁块的形状,接着伸出双手,五根手指头如钩轻轻地夹在铁块的边缘,再以手掌的虎口抵住铁块的表面,双脚如同钉子一般,硬生生地钉在了戏台之上,之后双臂发劲于手掌,腰部用力一挺,这块千斤余重的铁块立即被他高举过头。

戏台下所有的观众看到如此的情景不禁地又开心,又顺气,大伙均站起身来,喝彩声,叫好声,鼓掌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整个影戏院全都轰动了起来。这时,这名中国人举着铁块慢慢地转过身来,面对着戏台下的所有观众点头表示谢意,然后再次回身将铁块放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此人这么一转身,正好和陈耀扬照了个面,只见此人英气逼人,面带微笑,一双单眼皮的眼睛炯炯有神,其身高约在一米七之上,身材壮硕,胸膛横阔,虎背熊腰,一股无形的豪迈之气由内而外散发全身。陈耀扬觉得这个人很是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可却又一时想不起来。“啊,原来是他呀!”陈耀扬凝神思索一番后,终于想起了他,原来这个人便是昨天在那座欧式公园门口怒骂印度门卫,最后还踢碎了那块写着“辱华”警示牌之人啊!

擂台下的观众都询问着这个中国人的名字,这时,从戏台下又走上来两个人,其中一个看上去在二十七、八岁之间,身材高挑,体格壮实,身上穿着一件浅灰色的长棉袍,两只手臂垂放在身体两侧,那条代表着清朝时期特色的长长的黑辫子则围绕在脖子之上,一张黝黑瘦削的脸颊上挂满了浅浅微笑的年轻人说道:“这是我师父,天津的霍元甲。”此人名叫刘振声,乃是霍元甲的大徒弟,可能是看到上海滩的观众如此的爱戴自己的师父霍元甲,而心生欢喜之情吧!

“霍元甲!”陈耀扬惊呼一声,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没想到自己穿越时空来到这个时代,竟然有幸能够见到一代民族英雄霍元甲,这实在是让人又意外,又激动。这时,站在霍元甲身旁的另一个年轻人道:“我师父听闻上海来了一位英国大力士,特专程从天津赶来,欲与之一较高下。”说话之人名叫张文达,也是霍元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