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我做许仙的日子 >

第211章

我做许仙的日子-第211章

小说: 我做许仙的日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的早朝,注定是没有任何结果的。没了许仙的参与,这也就是一场惠而不实的批判大会。
    黄子澄同志因病不能入席,由齐泰同志代表zhōng yāng,代表六千万同胞,宣读了对朱高煦同志,以及朱棣同志的批判:强烈谴责朱棣同志家教不严,纵子行凶。作为无产阶级出身的统治者,何其忍心对同样的无产阶级工人、农民、人民公仆(职位不分贵贱,只有分工不同)下杀手?这是反人民,反zhōng yāng,反伟大的、广大的无产阶级的!然,本着治病救人,帮助同志。救助同志。还望朱棣同志克服亲情、人情,无私地把朱高煦同志扭送到有关部门……
    大体就是这样,不过人家的用文可是漂亮多了,写的是华丽非常,不说没有—二十年的古文功底。不要说写了,就是听都听不明白。因为这是朝廷的正式红头文件,不写的华丽,高深一些,岂不显得朝廷无能吗?
    朝廷无能不无能,许仙是不知道。他只是有一种朱棣举起了长枪。而朝廷这边,武将不出力,勋贵偏那边,朱允文这边有的只是三五个书生,—手执笔,一手持纸。挺起高耸的胸膛迎向长枪……
    不是吗?反正历史上就是这样演的。
    想着他们—个个不是诛了九族,便是连累了十族,多一个“朋友”。
    唉!人心都是肉长的,又岂能没有一点儿同情心。
    只不过许仙刚起的同情心,很快便打破了。
    “报,陛下,不好了!”—个锦衣卫突然闯了进去。
    满朝文武立即皱了眉。这锦衣卫虽有官身。但是说到底也只是皇帝的鹰犬,说的好听点儿,也就是大军中斥侯的身份地位相当。这儿是什么?这儿是大官们商议国事的地方,一个小小的斥侯,不经召唤,如何敢闯进来?
    许仙也看向他,只因为命运变了。
    许仙看到的命运是,今天早朝是以圣旨结束的,根本没有锦衣卫的事。但是锦衣卫偏偏就出现了。难道是自己看到的不是命运?不可能!那就只能是命运出手了。许仙看着他,寻找命运的痕迹。
    “发生了什么事?”朱允文也没有生气。轰走锦衣卫,反而问道。
    这绝对不正常,要知道朱允文是极讨厌锦衣卫的。这锦衣卫犯下了这么大的过错,他又怎么会不训斥?
    那锦衣卫没有得朱允文的训斥,不仅没有感恩戴德。反而时不时看向许仙,吱吱唔唔说:“是,是许王爷的祖坟。”
    不可否认,当许仙的肉身不是娘生父母养的那一刻起,他与许家便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肉身不是,灵魂也不是。他们又有多大的关系?
    “我家的祖坟怎么样了?”但是生养之恩,生养之恩,除了生,这养也是大恩。
    如果没有许父许母养他。许仙虽然不致于饿死,但是他会出现的地方绝对脱不了和尚庙,说不定他已经成了人家餐桌上的肉。这样—看,他们不仅有养恩,同样还有救命之恩啊!
    “是,是……”他不敢说。
    他越是不敢说,许仙才越担心。
    苏妲己也说:“会不会是她动了许家的祖坟,意图断你气运?”到了命运这样的层次,做什么事都会有深意,绝不至于做无用功。可是……
    许仙想了一下,说:“我这肉身既然是佛门所造,其气运也在佛门。许家的气运真心不多。”许仙摇了摇头。许家根本没有可以定他生死的气运。
    “那就是故意逼你。使朱棣堀坟,从而回归命运安排。”苏妲己又说。
    这法子倒是符合苏妲己的xìng子,因为它够yīn损。
    许仙想笑,却笑不出来。因为这绝对是有可能的。朱棣,—个创出诛人“十族”的皇帝,如果说他做堀坟的买卖,倒不是不可能。
    更关键的是,这儿是大明。堀人祖坟,绝对是不共戴天之仇!说许仙不是许家的人,谁知道?
    如果那命运真使了这yīn毒的法子,那倒是真有点儿逼上梁山的味道了。
    什么?不与朱棣对抗?
    这这就是个坑!百善孝为首,—个连自家祖坟都保不住的神仙,哪个会拜你?老百姓们可不知道佛门的算计。就是你说了,也不会有人信。
    没了百姓信奉,气运绝对会降。如果想的再倒霉—点儿,就是守护神职也会失去。就有如那城中无人,你又去守护哪个?无人守护,神职也会陨落的。神从来都不是不死不灭的,只在于其神职的长久。
    一边是没有气运,做事更难。—边却只是业力,如果小心一点儿,这业力到底有多少在自己身上,也是未知。
    “汉文,你打算怎么选?”苏妲己问道。
    “我还有的选吗?”许仙苦笑摇头,“如果真与你说的一样,就是这样的法子,除了yīn损—点儿,倒是阳谋的味道。无论你怎么选,你都是要倒霉的了!”可不是吗?只是倒霉多少罢了。
    “那你打算怎么办?”苏妲己有心替许仙选,因为怎么看,也是业力更加重要。这气运好得,业力却是难消。yù消业力,非得功德不可。可是现在已经是末法时代,法术消亡,天道不现,天道功德还有吗?就是有,许仙又取的到吗?反倒是气运,只要有时间,总是会取到的。人是善忘的,几代人之后,许仙便可再取气运了。
    可惜这只是—般修真者的常识选择,许仙则不同。气运决定修真的高度,而许仙缺的恰恰便是时间,他必须争分夺秒地让自己修为有成,甚至跳脱命运。业力,反倒是可以慢慢花时间消去。
    命运显然已经选好了。一边是毒药,吃了,也许是麻烦,却可以争取时间。另—边如果是洪荒,没有问题,就是是那封神时期,问题也不大。然而它偏偏是末法时期,一旦不在灵气还足以令人超脱时升上去,便真的就是温水煮青蛙了,早晚—天会让耗死。
    yīn损啊!却是避无可避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无 弹 窗 小 说 网

第372章 、三斩命运

    这几乎已经是避无可避的了,甚至可以是赶狗入穷巷……
    嗯,虽然不好听,但是确实就是这样。实情如此,实力不如人家,是狗,并不是不可以。
    许仙猛地站了起来,一身凶煞之气,—下子冲出身躯,在这大殿回荡。
    不用许仙开口,那五大三粗的锦衣卫汉子,当场便瑟瑟得不敢出声。
    不可否认锦衣卫做事,—贯的心狠辣,甚至有些人被称之为坏到灭绝人xìng的地步。但是这绝对不等于他们不在乎,举头三尺有神明。而许仙恰恰就是神明的代表。
    不管清流们再怎么疯传许仙是骗子,只是终南山幸进之辈,甚至有不懂终南山捷径典故的,还为世人讲解一番。
    唐代的时候,有位叫司马承祯的人。他在距都城长安不远的终南山住了几十年。他雅号为白云,以示高洁、脱俗。唐玄宗知道后请他为官,被他拒绝了,于是命人给他盖了一个院落,请他在里面抄写校正《老子》这本书。完成这项任务后,司马承祯到长安拜见唐玄宗。在长安,司马承祯遇到了也曾在终南山隐居,但现在为官的卢藏用。卢藏用早年求官不得,故意跑到终南山隐居。他认为隐居在终南山上,可以引起皇上注意,所以很快就达到了做官的目的。两人见面,了几句闲话。之后,卢藏用抬指着南面的终南山,开玩笑:“这里面确实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啊!”司马承祯实在是不想做官,这与卢藏用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司马承祯讽刺卢藏用:“不错,依我看来,那里何止是有趣。简直就是做官的‘捷径’啊!”
    虽白话文在大明朝开始了大发展,但是那只是—些不如意的士子们。朝堂上的大人们可不会,然而这是明初,还是有调查才发言的明初,若不是老朱为许仙大造生祠。引得无知百姓幕拜,也不至于逼的他们都使上白话文了。
    儒教有教导天下之职,生祠是什么?
    《汉书于定国传》:“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史记》欒布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立社,号曰欒公社;石庆为齐相,齐人为立石相祠,此生祠之始也。”
    可想而知,在魏太监之前,这生祠绝对是好东西。
    唐朝对于现任官员立碑或立祠都有一定限制。《唐律疏议》载妄自遣人立生祠或德政碑者,要受到“诸在官长吏实无政迹辄立碑者,徒一年”的处份。《rì知录》称唐朝“当rì碑祠之难得”。
    明代时,滕县百姓为纪念在当地为官清廉而即将燕京赴任的赵邦清,为他修建了生祠,“黄童白叟,罗而拜之”。
    明熹宗天启年间。权阉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擅自把持朝政,权倾天下,许多谄媚者抑或是畏惧其气焰者,为他立生祠。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国子监生陆万龄上书,称魏忠贤可与孔子相提并论,因为“孔子作《chūn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而忠贤诛东林”。天启七年四月,袁崇焕与兵部尚书阎鸣泰上奏。称颂魏忠贤的功德,并要求在宁远、前屯两地为魏忠贤修建生祠。其后,魏忠贤生祠“几遍天下”,“每一祠之费,多者数十万。少者数万”,且“剥民财,侵公帑,伐树木无算”黄运泰造生祠迎塑像时,“五拜三稽首”,“率文武将吏列班阶下,拜稽首如初”。顾炎武曾感叹:“今代无官不建生祠,然有任未几,而毁其像,易其主者。”。
    若非这生祠是好东西,又怎么会有人用它来巴结魏老太监,魏老太监也不会接受。只不过这好东西也是因人坏事,就和那“衣冠禽兽”一样,明初是夸人为官,却让这些官大人们硬生生弄成了骂人的话。生祠也是如此。
    在魏老太监之前,这是文人们的传统荣耀。
    然而随着他们赌气似的老朱把生祠弄成了神庙一事大肆侮辱,民间反而把许仙的神名越传越广了。
    别人,特别是那些大人们信与不信,这锦衣卫的校尉不好,但是他们自己却是信的。如果不是,陛下又何必这么做?如果不是,民间又怎么会传的这么广?如果不是,你们这些朝堂大人们,又怎么会惊慌失措,百般抵毁?
    没错,就是百般抵毁。这大明官大人做的事,百姓们不知道,因为他们从不自己出面,他们还没胆子在这事上,试—试大明开国皇帝的刀锋利不利。凡是出头,不是没命,便是没官儿,这—点上,老朱没有商量的余地。
    新皇帝也不知道,无论是太孙、太子、皇上,齐黄他们—定是都隔绝了的。
    在他们想来,不让新皇沾染污秽,是为皇帝好。其实也就是这点,这官大人才不是好东西。—个连国家现状都了解不了情况的皇帝,又怎么做好一个皇帝?
    这也就难怪大明朝会出现这么多不务正业的皇帝了。不是他们不想务,而是务不得。—务了,什么错都是自己的,天灾流民,税赋问题……统统是皇帝的,从上天示jǐng,到做皇帝的本事,全都是—塌糊涂。反倒是那些治理者,官儿们,一个个圣人似的,绝对没错,就连贪污都是那么义正词严。
    如果把大明看成一家公司,大明史也就成了,公司效益好,是大股东聘请的经理人好,是圣人,股东要奖励。当然这奖励,古人更喜名,而非金钱。因为这大明的圣人还真没有几个是穷光蛋的。
    可是一旦出现了亏损,板子便会打在大股头的屁股上,经理们是绝对没有错误的。
    这样的制度,不得不实在是太先进了,先进到坑死了中国历代的皇帝们。而这项制度的倡议者便是那汉朝的董仲舒了。
    皇帝责任制。百官奖励制。也难怪他会成为文官的圣人。为本阶级安排下这样的大计,自然要是圣人。
    从这制度看来,老朱建立锦衣卫也差不多就是为了寻百官的错,不能好事全归你们,坏的全由我背。从这角度讲。锦衣卫制度绝对是对的。
    而作为开眼看大明的—帮人,他们自然比一般百姓更信神的。不管其他人信不信,反正他们是信了。这大概也就是欺上而不瞒下的锦衣卫版吧!
    不要许仙释出煞气,只要他生气,这锦衣卫便吓的不敢了。这神仙打架,他自然是不想参与进来。畏畏不出声。
    只是他不知道。这煞气根本就不是针对他,而是许仙下了决定。
    “你真的这样决定了?”苏妲己问他。
    “不错!”许仙点头,下定了决心。
    “可是你没有超脱,却与命运……”苏妲己很担心。
    “那又怎么样?她只要敢来,我的剑也不是吃素的。”命运又出了,自己看到的命运已经成为了过。—切又归了未知。
    但是那又怎么样?这剑既然可以劈开一次迷雾,观看命运,那么便同样可以劈三次、四次、五次……
    命运想玩,那就玩好了。反正又不是没劈过,劈两次,与劈更多,根本就没差。
    如果命运知道许仙的决定。肯定是要打冷战的,虽命运没有生死,但是总这么让人劈,也绝对不会舒服就是了。
    可惜灵魂交流,大道之侧,根本就不是命运可以涉足的,哪怕这混沌大道还只是个雏形。
    “到底有何事,速速奏来!”朱允文不高兴锦衣卫闯进来,刘太监立即急急催促。朱允文实在是很讨厌锦衣卫,这是他老师教的好。毕竟人锦衣卫是他这皇帝主人的耳目。代他监督看管替自己工作经理们的存在。这样的事,简直和后世经理们劝股东们从公司里赶走股东们的代表—样,难度不是—般的高。
    但是话又回来,这是华夏,老师的话是必须听的华夏。就是后世的孩子们。老师只要是发话,不同样是立即执行吗?他们可不像皇帝,可一直是个zì yóu人。
    朱允文只是比后世孩子们做的更多了一些罢了,主动弄瞎自己的双眼,弄聋自己的耳朵罢了。
    这锦衣卫冲进来,连刘老太监都知道怎么回事,还只有他这皇帝是一无所知。
    只不过锦衣卫也不是傻子,向皇帝奏报情报,这本就是他们的职责。如果换—个当事人,他奏也就奏了,哪怕今天许仙不在,他也会奏了。
    但是,当许仙一站起来,他才明白什么才叫煌煌神威,金刚怒目。他怕了,他是真心怕了。为了某人许诺的官职,拼上小命,到底值不值?
    不值!他很快做出了选择。毕竟他已经是官了,如果什么都不做,他依然是官。更高的官位虽意味着更大的权力,但是这也先有命才行。
    仅仅是许仙站起来的一瞬间,他便打定了主意,绝对不出声。反正朱允文又不是朱元璋。
    对老朱知情不报,那要杀头的。但是,对小朱……了不得挨上一顿板子,在这一点上,他倒要感激齐黄等人,正是他们数十年如一rì的教导,他们才教导出一个与朱元璋截然相反的太子朱标来。
    朱标死后,他们却已经更进—步,塑造好了太孙朱允文。年轻的建文皇帝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xìng。他腼腆,且又毫无国政经验;且不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们,他也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xìng格,甚至也没有那种能力。这位年轻皇帝的温顺xìng格和儒家教育,简直是儒教心目中最理想的皇帝。
    没有国政经验算什么,没有其他皇帝的雄才大略自然是更好了。因为他们本来需要的便不是一个对自己发号司令的顶头上司,他们需要的是泥塑菩萨,有温文尔雅、菩萨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