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最后的天师[古穿今] >

第30章

最后的天师[古穿今]-第30章

小说: 最后的天师[古穿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壹不认为世上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能遇到那些古怪的存在,正如不去纽约下水道世界游泳的话一般而言就不会遇到鳄鱼妖,既然血族与狼人被冠以了黑暗种族的称呼,那么他们就不会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世人面前。而眼前的这则企划涉及的并不是近些年开始再度火爆的西方吸血鬼爱情故事,而是名副其实的人被吸血故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华国尚未进入网络化时代,即便在沪海那样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也无可能看到人手拿着一部手机。当时像是砖头般的大哥大是有钱人的专属配置,更就谈不上私家车多到总是造成堵车盛况,相应的整个城市并没有被沿途的道路监控覆盖。
  吸血鬼事件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发生了。挖一挖十多年前的旧闻,大致可以得到两个版本。
  其一是在浦东先后出现了几位失血过多的人,发现他们的脖子上有咬痕,似是被尖利的牙齿所咬,受害人供述是被一个男子在晚上拦路吸血。彼时浦东还没有形成什么金融区,那里尚且地广人稀,很多地标性建筑都还在建造进行中。那种情况下的吸血事件,好比就是在郊区四下无人时遇到了对你的血很感兴趣的不知名存在,受害者呼救无门,先后有几个都因为失血过多晕了过去。
  第二则地点瞬间移动就来到了虹口区,这次吸血的人不再是男子而成了一个老太婆。这个老太婆似是专门对穿红衣的女孩下手,有几次发现了晕倒在厕所失血过多的女学生,吓得很多学生在放学后连红领巾都不敢带了,更是让女学生们吓得总是结伴去上厕所。
  不管是哪一个版本,它像是很多不着边际的流言那样,在一瞬间传得满城风雨却又很快就销声匿迹。
  由于受到了那个年代的科技讯息技术限制,而今坊间也没能流传下更多的图片证据,至于那些年的事发地在匆匆二十多年里都已面貌大改,而那些所谓的受害者更是查无可查。
  《翻开这一页》这个专栏节目不是非要证明过去真的出现了吸血鬼,而是通过实地的走访拍出一条街一个城的风物雅趣,拍出时代变迁里的人事改变,所以它的基调不一定是灵异,也可以是一种时代感。
  行壹大概了解了情况,虽然企划的标题写着还原沪海九十年代吸血鬼传闻,但是这回他们的主旨不是去抓吸血鬼,而是以走访那一段历史为主。话说回来,如果真的遇到了吸血鬼,也不可能为其留下任何一个镜头。
  **
  七月初,沪海已经很热了。
  行壹下飞机后就直接朝着位于淮海路附近的工作室而去,因为在广州处理了贺莉留下的遗产捐献等事宜,她稍晚一步才赶来与新团队见面。
  环球纪实是一家面向国际全球的传媒,它适应了新媒体的发展涉及到包络杂志、网络、电视等全面的发展,在华国的沪海、京城与香港都设有分部,其中有着不同的栏目组与工作室。
  构成《翻开这一页》的新团队成员总用八人,除了特别顾问行壹与投资策划易咸,负责出外景的四人——摄影师白皓与郑新国、外景主持董苒苒、司机兼助理张超宇,以及常在工作室驻守的剪辑师吕晞与与总务统揽马丁。其中大多来自环球纪实其它分部的老人,只有白皓与董苒苒是刚毕业的学生。
  易咸大致为行壹介绍了新团队的成员,当前已经定了第一期节目以九十年代的吸血鬼事件为开篇,而两个月不可能只拍一集,准备与沪海或附近江南地区的其它故事构成一个系列。
  “方案已经定了,但前期的探访工作还没有开始。今天人都到了,那就先听老郑讲讲当年的事情。有关吸血鬼事件的各路走访工作也要多靠老郑打点好关系。”
  “大家是一个团队,彼此合作照应是应该的。”郑新国笑呵呵地说着,而这个颇具年代感的名字足以说明他该有五十多岁了。“真不是我倚老卖老,二十多年前你们之中最大的还在上幼儿园,有的还没都出生。用时髦的话来说,我当时正从小鲜肉向社会精英男过渡的过程里,本是在本地电视台端着铁饭碗工作。”
  二十多年前,华国各地电视媒体允许播放的内容尺度有时挺大的,总局也还没限这限那,从那些早古的电视剧镜头就可以知道一二。
  在吸血鬼事件风声渐起后,媒体肯定会去跟进查访,当时还真就大胆地当新闻放出来了。不过,没几天媒体就专门发出了声明辟谣,说之前的都是不确定的报道。
  “我不是那个栏目的摄影师,但和其他同事时听了事情前后的大概,有一条红线是不能踩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鬼片不得有鬼。不管在网上放的片子怎么样,可是正儿八经的电视台绝不能踩越界。那个栏目也吃了一顿骂,这件事情在媒体内部也不了了之了。后来赶着体制改革的浪潮,如同我这样的台内人有些都跳槽出来。
  几年前我们老同事聚会,反正都不在体制内了,很多话也能随便说说了。大伙就又聊到吸血鬼事件,那个摄像老刘提到了一对学生情侣,说当年吸血鬼一案里真没采访到受害者,但是他采访到了自称见到吸血男子的目击者——张凯与崔梦纯。”
  当年张凯与崔梦纯还刚刚升上高中,身处在普遍反对早恋的华国,这一对高中校园小情侣想到的浪漫约会是坐了摆渡船前往浦东,一来可以避免遇到任何熟人,二来可以享受四下无人的约会环境。
  然而,两人在下午回家的路上压根没想到会目击了一个男子从一片荒草丛里钻出来,正是悄悄地从背后靠近了站在郊野道路边单独等车的女人。
  “那个男人披散的头发根本看不清脸,只是夕阳的光照亮了他尖利的两颗牙齿。男人就差那么一点点,刚要无声无息地咬上等车妇女的脖子,崔梦纯在转弯时正好见到这个场景大声尖叫了起来。这一叫让尖牙男子转身就逃了,那个等车妇女是惊吓地迟了几拍才转身一看,但是草丛里什么影子都没有了。那之后还传出过晨练的大爷见过尖牙男子,不过后来随着媒体辟谣,此事也就没有再传下去。”
  郑新国说着喝了一口茶,“这里面有一个最直接的疑点,搞媒体的一听就想到了。假设尖牙男子存在过,那么草丛里有没有脚印,草丛有没有被踩过的痕迹?老刘根据两个目击者的说词回去查探,但草丛里不只有一对脚印。这事情就比较难说了,当年那一带住了一些拾荒者会穿过那片草丛走到公路边。那时候又没有监控摄像头,而崔梦纯的话只有张凯能做证,可是谁敢确保他们不是编故事玩?”
  吕晞先说到,“假定崔梦纯没有做伪证,但也不能说那个男人就是吸血鬼,不排除拾荒者想要打劫或者偷窃。民众容易人云亦云,学生群体里更容易流传各种灵异故事,崔与张对吸血鬼一事先入为主就会产生主观臆断。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更大。”
  “我上网查了最后的结尾,有一个版本指出吸血男子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搞科研的海归。在实验里弄错了什么药剂,然后造成了什么精神昏乱。”董苒苒看向郑新国问到,“郑老师,对于这个版本的结论有没有切实的内部佐证?”
  郑新国摇摇头,“那时候警方确实介入了这个案子,但只要没退休的警察绝不会犯错误。我不是说他们嘴巴牢得绝不把案情透露出来,而是指他们绝不会在明面上作出回应。你说的切实佐证也就不存在了,有些故事绝不会得到官方承认。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国泰民安很重要,当时都特意发了通知让媒体澄清,你觉得哪个敢顶风上?”
  如今网络播放的尺度放宽了,何况这个节目在华国播的时候要剪一剪,而完整版能放到到海外播,也就给他们才能重提旧事,重新解密的机会。
  “我向老刘要了张凯与崔梦纯当年的联系方式,不过二十多年了,要找到他们也不容易。再者,我们也都发动自己的人脉去找找曾经侦办此案的退休警察,如果能请到愿意说说故事的人就最好了。”
  郑新国所知的情况暂且也就那么多,接下来就是要大家去多跑跑,做纪实节目都是靠走访跑出来的,即便是自圆其说也要合情合理,绝不能做掉档次的牛头不对马嘴。
  行壹作为特别顾问在平时就是个摆设,而要到特殊时候才起作用,可是大伙都不希望她能有用武之地,因为那也就意味着真的遇到了离奇古怪之事了。
  出于新节目开工的习俗,新团队的八个人在中午前都上香拜了拜,就连从英国来的马丁也不例外。这之后当然是要一起吃一顿开工饭。席间也不再讨论节目与工作,大都聊起了闲话谈谈从哪里毕业的,曾经有过哪些有趣的经历等等,彼此能够尽快熟悉起来。
  行壹看着易咸在饭桌上的话不多,他是把高冷的投资策划人人设充分表现出来。
  ‘高冷沉默’的易咸正盛了一碗海鲜羹放到了行壹餐盘前,他随即低语了一句,“我之前尝过,这家店的这道羹不错,你应该会喜欢。”
  “谢谢。”行壹也没有反问她如果不喜欢怎么办,而她已经能感觉到其他人的目光似有若无地扫了过来。
  易咸之前已经说了行壹是他在纽约的朋友,因为她擅于风水一道,就特意请来做了顾问。台面上谁会与投资策划人请来的顾问过不去。
  新团队的第一次集体聚餐气氛很是和谐,午饭过后肯定是该干嘛就去干嘛。
  易咸在行壹疑惑的目光里没先将她送往暂住的酒店而是开往了商场,“我看你是轻装简行就来了,应该除了笔记本电脑之外什么都没有带。既然你奉行了带了银。行。卡与手机就走遍天下,我当然要领会中心意思。小师弟不是白做的,我为师姐置办一些衣服总不会被拒绝吧?”
  行壹翻出了手机备忘录,“你怎么就热衷于为我买衣服呢?我是轻装简行,但也没想第一站选衣服,而想先去见一个人。”
  “是吗?哪路神仙那么重要,让你连酒店都没入住就火急火燎地要去见他?”易咸问的语气非常正常,好像单纯就是一个疑问句,却根本没有改变驾驶的方向。
  行壹闻言转头看了易咸三秒就煞有其事地点头,“我想见的还真不单单是那一路神仙,不少人都挺重要的。比如约了郑风介绍的律师朋友晚上见,必须要尽快坐下来敲定买哪里的房子,总不能看着房价迎风长。还有再要报名参加一个驾校培训,免得排期的课程等到暑假结束了都没完成。还有该去图书馆办一张卡借些书,总要好好了解这些年沪海的变迁。要不你帮忙想想,我还漏了哪位重要的人没提到?”
  “郑风的办事效率还真挺高,你们才认识多久,这就介绍律师朋友为你办理买房的事情。”
  易咸就差没说那为什么不找他了,“看来我是只能当贴心的小棉袄做些琐事,却还要被嫌大热天的靠太近会热,难道我还要学制冷功能才好。”
  行壹看到易咸似是一门心思目不斜视地继续开车,她忍了忍没再继续憋住笑了,“你怎么那么可爱?我只是想趁着天色还亮着找老周推荐的杂货店老板而已。吸取上次去法拉盛的经验教训,我不打算再入夜之后再去找老周推荐的人,万一有什么稀奇古怪的地方,不就又要耽搁到很晚。何况本职装备总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易咸完全不为刚才说的话而尴尬,被夸可爱足见是行壹表达亲近的话语了。“那确实是挺有道理的,但是老周那样不拘小节的人少见,你确定他介绍的这位也一样吗?他有没有提前打过招呼,那你要带些见面礼吗?还是说只是给了你地址与名字?”
  “说是让我自己去找徐慧颖,不必特意提及是谁介绍而来的。”行壹将那个地址报给了易咸,“以我的直觉来看,他们两个应该有些过往的牵连。”
  这话够含蓄了,老周都四五十岁了却与一只胖猫生活在纽约的鱼龙混杂之地,也不见他提起妻子孩子,而据他说徐慧颖也是快五十了。这两人之间难保没有什么情感纠葛。
  “即便是分手的恋人,徐女士的作风估计和老周不一样。”易咸说得肯定是因为这个地址,“如果地址没弄错,我的记忆也没出错,你说的地方是在曾经法租界的徐公馆。现在它是沪上业内人士所知的珠宝古董交易地,幕后老板是从美国留洋回来的徐家后人。我在美国见过那位徐女士,简单的形容是珠光宝气,再进一步的话就是注重往来宾客的穿着仪表,她喜欢与看得顺眼的人做生意。”
  行壹听懂了是说她这样简单地穿着T恤与休闲裤就显得有些不尊重徐女士的习惯。万一徐女士不开心了,很有可能就不卖给她所需的装备了,而她在时间与财力充裕的情况下不介意稍稍适应一下别人的习惯。“看来徐女士与老周的风格是完全相左,我能脑补一出上个年代的家族与爱情,最终以性格不合为结尾。”
  易咸也是点点头,如此一来还是把行壹先拐到了商场,他临下车的时候来了一句,“我想我们还是很志同道合的。”
  **
  志同道合并不容易,年少的认知与长大了也会不一样。
  在华国的严禁早恋环境里,有多少对高中情侣最终步入了婚姻殿堂,而即便他们之中有人成为了夫妻,还有多少人还记得校园里让人脸红心跳的恋爱感觉?
  崔梦纯与张凯历经了几次分分合合终在十年前成为了夫妻,不过两人有了儿子张志远之后,老夫老妻对着彼此很久没有脸红心跳的感觉,更多是以儿子为重。
  “妈妈,学校说了要我们多学习接触历史文化。”张志远给出了一张学校布置的暑假游览参考地点,其中就有好几家博物馆的地址,还给出了交通路线。
  崔梦纯接过表格一看,她的目光落在在旬方路就是心头一跳。如果说这些年她早就没有了动情脸红的感觉,但偶尔午夜梦回还是会为了那个尖牙男人而心跳加速——当然是因为吓的。“浦东太远了,周末带你去浦西的博物馆。”
  张凯想着二十多年过去了,难道崔梦纯以为那个古怪的男人还会活着?这样的避之不及也是够了。他却是低头刷起了手机,粗略地扫过一条新闻——斐远路在打地基时发掘出一口棺材,目前怀疑是里面躺着的是一具明代古尸。


第53章 
  斐远路施工过程中挖到了一口疑似明代的棺材。
  随着几位途径市民顺手发的微博,这个的消息长了翅膀一样飞了出去,引得多家媒体闻风而动。
  董苒苒也注意到了这个新闻,与那些只想几句话文字报道的媒体不同,她觉得这个发现正好能拍入《翻开这一页》的江南诡事系列之中。宁可多拍一些也不要错过,立即就请司机张超宇开了面包车载着她与同时新人的摄像白皓去了现场。
  “人还真不少。”白皓扛着摄像机就见现场已经被围了几圈人,尽管已经是晚上九点半了,但完全抵挡不了路人凑热闹的好奇心,“我们先去找工地的负责人,希望他能答应让全程跟拍。”
  董苒苒绕了一圈发现了施工围栏入口处竖着的牌子,上面清楚地写明了这个工程由哪个建筑队复杂,这一块是做的商品房用地,大概的工期从六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来年年末,而这个工程的负责人叫邱德。“先去里面找找看,如果今天敲不定的话,可以直接联系工程队的邱德。”
  三人出示了工作证,围栏入口处的守卫也没阻拦地放行了。等进去一看就发现有好几家媒体都在随处拍照,不单是来了媒体还有维持秩序的警察与考古所的工作人员。
  人群内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