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幽默大全之中国卷 >

第47章

世界五千年幽默大全之中国卷-第47章

小说: 世界五千年幽默大全之中国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生:“我爸爸和我妈妈根本就没有共同语言。”

造句
    老师叫学生用“绠短汲深”造句,一个学生不懂这个词的含义,就写道:“我的一位朋
友能用‘绠短汲深’造句。”
    过了几天,学生取回作业本,只见老师在后面批道:“那么,请问你自己能吗?”

十分文采
    有一天,老师出了个题目,让学生做文章。朱军绞尽脑汁,半晌也没有写出一个字。实
在没法,他只好找来大文豪韩愈、苏东坡的名篇,东摘西抄、七拼八凑起来。
    当他向老师交文章时,还自鸣得意地问道:“老师,您好好看看学生这篇文章,看它写
得有几分文采?”
    老师接过文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然后轻轻地一笑说:
    “十分文采!”
    朱军一听,高兴极了,赶忙向老师说:“请老师给批点批点,学生也好回家向父亲报喜
呀!”
    这时,老师带着讽刺的口吻说:“你的文章里面,有韩愈的五分文采,还有苏东坡的五
分文采,合在一起,不就是十分文采了吗?”

乱话三千
    某中学学生某,语文程度极低。学期考试时,该生搜索枯肠,勉强成300余字完卷。语
多文不对题,且妙不可言。教师阅完,大为惊叹,于卷末批曰:“文虽仅300字,已大有可
观。如果加2700字,好成乱话三千矣。”

试 题
    填空:绞尽——汁
    学生们这样作答:
    甲:绞尽墨汁。
    乙:绞尽乳汁。
    丙:绞尽果汁。
    丁:绞尽汤汁。
    老师批语:绞尽脑汁也没写出绞尽脑汁。

杂 文
    老师:“作文贵在主题鲜明,条理清楚,可你那篇作文东拉西扯,真可谓杂乱无章啊!”
    学生:“老师,我是写的杂文。”

师生对话
    老师:“写文章,要注意观察,向实践学习。唐朝大诗人杜甫观看孙二娘舞剑,就从中
学到了很多知识。你们要向杜甫学习。”
    学生:“看舞剑,真好玩。可惜孙二娘早死了,到哪儿去看呢?”

孩子的真理
    一位年轻的教师刚给她班里的一个小男孩讲完羊的故事,说有一只羊因为离开了羊群被
狼吃掉了。
    “明白了吧,”她说,“如果这只羊老实,不离开羊群,它就不会被狼吃掉,对吗?”
    “对,老师。”小男孩回答道,“但它以后就被我们吃掉了。”

布谷鸟的用途
    课堂上,教师提问:“小强,你来回答,布谷鸟有什么用处?”
    小强开玩笑地回答:“布能做衣,谷能当粮,鸟能供大伙儿玩。”

算术更劣
    教师:“你习字的分数太少了。我叫你写100张拿来,你只写了75张。”
    学生:“可见我的算术更不行。”

香蕉皮
    数学教师:“一只香蕉,有3个孩子要抢来吃。结果,给2个孩子抢去分吃了。你知道
还有1个孩子,得着什么?”
    学生:“有”
    教师惊异:“有什么?”
    学生:“香蕉皮。”

习 题
    学生:“这道题我已经做了6遍了。”
    教师:“好极了。”
    学生:“这儿是6个答案。”

一定打我
    数学老师:“你哥哥有5只苹果,你拿了2只,怎样?”
    学生:“哥哥一定打我。”

不可乱借
    数学老师问学生赵能道:“15减9是多少?”
    赵能道:“5怎可以减9呢?”
    老师道:“个位不够时,应当向十位去借1当10。”
    赵能道:“我不敢借。母亲昨天才说过:借债是件不好的事。”

两只饭桶
    上算术课的时候,老师问低能儿絮花道:“1加1是多少?”
    絮花想了一想,回道:“先生!我不知道。”
    老师气了,说:“你真是只饭桶!连这个题目也算不出来。
    我再问你:“譬如我和你是多少呢?”
    絮花道:“这个我知道,是两只饭桶。”

孔夫子不懂英文
    小孩成绩差。考前,妈妈就带他到孔庙求至圣先师开蒙。几天过后,成绩表发下来了,
英文还是不及格。妈妈若有所悟地说:“这也难怪,孔夫子不懂英文。”

不敢当
    一个功课很差的学生在毕业前夕对他的英文老师说:“谢谢您,老师,我非常感谢您。
我虽然毕业了,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如果您要我做什么事情,千万别客气。”
    “好吧,请替我做件事。”老师说,“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曾教过你英语。”

为什么要学英语
    “我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们非要学英语?”
    “这是因为世界上有一多半的人是说英语的。”
    “那又怎么样?难道这还嫌少吗?”

雀 斑
    英文女教师:“eye,是什么东西?”
    学生:“不晓得!”
    英文女教师:“看我鼻子的两边是什么?”
    学生:“是雀斑!”

无牙动物
    博物教师问道:“没有牙齿的动物,你们知道吗?”
    有一个学生忙问:“人是动物不是?”
    教师说是。
    那学生说:“那么,王家的老太太,就是没有牙齿的动物。”

太阳怕热
    教师问学生道:“夏天日长,冬天日短,这是什么道理?”
    聪明的班长站起来答道:“夏天太阳怕热,慢慢的走,冬天太阳怕冷,很快的赶,所以
夏天日子长,冬天日子短。”

在胃南面
    生理教师问学生道:“肠在胃的哪一面?”
    一学生答道:“肠在胃的南面。”
    教师听了很诧异。学生道:“地图上有指南针,凡在下边的,都说是南面。我想生理图
当然一样的。”

试毒简法
    教员问学生道:“试验毒药,有何良法?”
    一学生回答道:“这是很容易的,只要把药吃了,死的即有毒,不死的即无毒。”

热带肥人
    老师道:“无论何物一热就膨胀。”
    学生道:“那末,老师,住在热带里的人,岂不是时时都在膨胀吗?”

吓飞鸟儿
    明政是一个顽皮的小孩子。他最怕画图画,尤其是怕画鸟儿。有一天,图画老师在黑板
上画了一只鸟儿站在树枝上,给学生做标本。明政左画右画,老画不像,看见同学们都交卷
了,他也糊糊涂涂的送了上去。图画老师看了他这幅画,不觉把教鞭在讲台上一拍道:“你
画的鸟儿哪里去了?”
    明政连忙答道:“被你这一教鞭吓飞了。”

空洞话
    教师:“为何要研究航空?”
    学生:“因为将来陆地上恐有人满之患,所以要研究航空。一切事业,将来建设在空
中,完成居空、吃空、著空、行空的大计划。”
    教师:“你的话太辽阔,不着边际。”
    学生:“因为先生问的是虚空事业,所以我答的是空洞话。”

找不到
    “老师,您给我们讲过‘太平天国’吧?”
    “是的,讲过。”
    “那我在地图上怎么找不到呢?”

成功之母
    教师:“谁来回答,郑成功是什么人?”
    学生:“郑成功是谁我不知道,可我知道谁是他的母亲。”
    教师奇怪地问:“你知道他的母亲?”
    学生:“是的,他的母亲叫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嘛!”

汉水发源地
    上地理课时,小明思想开了小差。老师问他:“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发源于哪里?”
    小明急得头上直冒汗,得了启示,答道:“汗水发源于头上。”

巧 辩
    教师训斥班里的值日生说:“黑板那么脏,抹布是干的,地球仪上”他用手抹了一下,
“全是灰。”
    “哦,”值日生说:“你抹的地方,恰好是撒哈拉大沙漠。”

图上冻疮
    教师教地理,指着地图:“我右手指的是特伏海峡,左手指的是什么?王道生。”
    王道生正在思想开小差,被教师一喊,慌了。
    教师:“左手,是什么?”
    王道生:“左手,是冻疮!”

生前死后
    老师:“诸位!最有用的动物是什么?”
    学生:“老师!是鸡。”
    老师:“什么理由?”
    学生:“鸡,未产生以前,可以吃;死了之后,还是可以吃。”

物质不灭定律
    老师:“你能解释‘物质不灭定律’吗?”
    学生:“上月我家买了100斤蜂窝煤,烧完后留下的煤灰还是100斤,这就是物质不灭
定律。”

为什么不笑
    老师:“大家都在笑,为什么唯独你不笑?”
    学生:“我不敢笑。”
    老师:“为什么呢?”
    学生:“您常说‘笑一笑,10年少’,我今年刚满10岁,再一笑不就没了。”

血液循环的理论
    老师给学生讲解血液循环。为了把问题讲得生动,他说:“孩子们,如果我倒立的话,
血液就会流到头部,我的脸就要发红,对吗?”
    “对!”孩子们齐声答道。
    老师继续说:“当我头朝上直立时,血液为什么不流到脚里去使脚发红呢?”
    一个学生高声答道:“因为你的脚不是空的!”

盖 章
    老师:“你没有把你的试卷让父母看吗?”
    学生:“看过了。”
    老师:“那怎么没有家长盖章?”
    学生指着手臂上的藤鞭伤痕:“章盖在这里。”

病从口入
    老师:“现在夏天,你们食物要留心,生冷的东西不要吃。
    常言道:‘病从口入。’”
    学生:“我家隔壁的小秃子,生的什么相思病,那是吃什么东西吃坏的?”

混合色
    先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交朋友要当心。”
    学生:“假使两人相友,一善一恶,是否那善人会变坏,恶人会变好?”

深知礼节
    教师对王振华道:“你手上太脏了,像什么样子?倘使我手上如此,到学校里来,你见
了,以为怎样?”
    王振华道:“我深知礼节,决不敢评论他人。”

每次六元
    蒋医生的儿子,在学校里很不守规则。老师罚他,他也不怕。老师恨声道:“你再不好
好的,我就去请你父亲来了。”
    蒋医生的儿子道:“很好!我的爸爸出诊一次,照例六元。
    你先生熟人,挂号费免了罢!”

鸡毛掸子
    老师:“有一种东西,浑身长满漂亮的羽毛,每天早晨叫你早起,它是什么?”
    孩子:“是鸡毛掸子!”

转弯抹角
    一位家长在他儿子的《学生手册》上看到这么一条意见:
    您的小孩在学习时善于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视觉器官。
    这段话,家长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只好打电话请教老师,教师回答说:“哦,这是说他
时常抄旁边同学的作业,并且抄得很巧妙。”

难判分
    学生:“老师,这次考试,我想我不该零分。”
    老师:“是啊,不过我实在找不到比零分更小的数给你判分了!”

课前准备
    “同学们,今天校长要到我们班听课,希望每个同学都积极举手发言,不要紧张。”
    “老师,如果有的同学让你点了名,答不上来怎么办?”“这没关系,不会回答的同
学,举手时把头低着就是了。”

物物交换
    讲政治经济学的老师说:“货币的发明对商品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天我
们不用以物易物了。”
    一个学生说:“今天我们也有以物易物的,而且对商品经济发展照样起促进作用!”
    “今天还有以物易物的?你能举个例子吗?”
    “能,互相赠送礼品呀!”

知识爆炸
    “你为什么不学习?”
    “因为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
    “那你更要好好学习呀!”
    “学有什么用?学到的知识就被爆炸了。”

师生问答
    老师:“你说河卵石为什么都是圆滑的呢?”
    学生:“这是水的运动长期冲击,石头互相磨擦的结果。”
    老师:“为什么现在人们办事都是很圆滑的呢?”
    学生:“不知道!”
    老师:“这是长期空气运动的冲击、人与人互相磨擦的结果!”

也算教师
    学生问语文教师:“老师,诗经是什么意思?”
    老师说:“你在哪看见这个词,那是风马牛不相及事情。诗是文学的一种形式,而经
呢,那是属于宗教范畴的东西。”
    “电话教学”
    某公司子弟学校校长,来到公司办公室请示。
    “经理,我们学校因教学上的需要,想买一台录音机。”
    “咳,教书又不是听唱,要录音机有什么用?”
    “当前都在搞电化教学,这是必需的设备。”
    “什么,电话教学?老师学生在一间教室里上课,还用打电话吗?笑话!”

考生回答
    在中文系考生的口试室里。主考人对一个考生说:“你说说大仲马的历史?”
    “老师,你可能搞错了,我报的是中文系,不是生物系,所以我没有准备大种马这个
题!”
    
    

“会”字新解
    儿子:“爸爸,简化字的‘会’字怎么写?”
    父亲:“人字下面一个云字。”
    儿子:“为什么?”
    父亲:“开会的时候,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说,这叫‘人云亦云’。”

只吃一吨
    男青年决定到农村老家举行婚礼。男方的父亲给市里的亲家来电报问:“能来多少人?
好作准备。”
    亲家回电说:“去不了多少人,只准备一吨饭就行了。”他把“顿”写成“吨”。
    很快又接到农村的电报:“婚期推迟一月,因一吨饭的米一时难以凑齐。”

阿皮蛋正传
    贾主任兴冲冲地说:“今天工会发票看电影《阿皮蛋正传》。”
    一个青工笑了:“贾主任,你读错了,那是《阿Q正传》。”“啥?我读错了?!老子
打牌打了几十年,难道还不认识皮蛋、
    老开?”

老人掉齿
    两口子带着爷爷去医院看病。丈夫看到挂号单上年龄的“龄”错印成“令”了,就对大
夫说:“这个‘令’字漏掉一个‘齿’字。”
    “是掉个‘齿’字,”大夫说,“因为我们这是老年人门诊嘛!”

屈原医生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问一个学生:“屈原是什么人?”
    “是医生。”学生回答。
    “胡说!”
    “怎么胡说呢,书上说他是大夫嘛!”

书法艺术
    打扮时髦的一对男女青年手挽手,走进一家报刊门市部。
    男青年指着一本《大众花卉》对营业员说:“买一本《大众花开》。”营业员冲他一
笑,递给了他。身旁的女青年摘下蛤蟆镜,拿过来一看刊名便问:“这个开字怎么上面多了
一竖?”
    男青年答:“这是书法艺术?”
    “噢。”女青年点点头。

别 字
    一家商店的售货员在黑板上写了“现在另售”四个字。旁边一顾客说:“同志,零售的
‘零’,你写的是别字。”
    售货员瞪了顾客一眼说:“得了吧,‘别’字还有个立刀旁儿呢!”

何必在乎
    胡主任总是写错字,念错音,笑话百出,却从不虚心学习。
    一次,单位开表彰大会,他把冯建国读成马建国,引起哄堂大笑。他估计又是念错了什
么。
    秘书提醒道:“还有两点呢!”
    胡主任本想纠正一下,又怕失面子,便板起面孔说:“大家不要笑了,少两点也没什么
关系嘛!都是革命同志,何必在乎这一点两点的?”

彼 此
    周先生接过陈先生递过来的名片,看了一下说:“东先生,久仰,久仰。”
    陈先生接过周先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