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幽默大全之中国卷 >

第45章

世界五千年幽默大全之中国卷-第45章

小说: 世界五千年幽默大全之中国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学。当时云南多鼠,潘教授深受其苦,只好张夹设笼进行捕捉。一日捕得硕鼠10多只,
便斩头剥皮,弃其内脏,然后洗净切成块状,请夫人做成菜。
    夫人皱眉问道:“我们伙食虽不算好,也常有鱼有肉,今天为何要叫我做这苦差事?”
    潘光旦解释道:“我这是为了学术研究,请你一定要帮助我。”夫人无奈,只好勉为其
难。夫人一向善于治馔,煮熟后果然甘香扑鼻。教授大喜,随即邀来共同研究心理学的同事
和学生数人,诡称偶获野味,欲与诸位分享。
    鼠肉端上桌来,潘先生带头大嚼,众宴客亦举箸共食。然而咀嚼再三,竟不辨是何动
物。一客问道:“此肉细嫩,味道鲜美,但不知是何野味?”
    潘光旦笑答道:“鼠肉。”
    此二字一出,想再吃一块的忽然停住了筷子,嘴里正在咀嚼的吐了出来,还有紧锁双
眉、喉痒欲吐的,潘光旦一再保证,其中绝无有害健康的物质,并以身作则,继续食用。但
无论他怎么劝诱,直至餐毕,终无问津者。潘教授大笑道:
    “我又在心理学上得一证明。”

范长江
    1937年阎锡山路过江苏无锡,登锡山游览,忽然对他的随从们说:“我有个对子的上
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请大家对个下联。”随从们无人能对,阎锡山十
分得意,登报公开征求下联。好长时间,竟无人应征,几乎成了绝对。
    1945年著名记者范长江(1909—1970年)跟随陈毅来到安徽天长县时,突然灵机一
动,对陈毅叫道:“有了,有了,阎锡山对子我对起来了!”范长江对的下联是“范长江到
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陈毅低吟了两遍,连声称赞说:“范长江果然才子也!”

陈毅
    建国初期,陈毅(1901—1972年)在上海任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
安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上台便说道:“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
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
以我请求主持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立刻发出了
会心的笑声。
    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
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
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子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
帽礼’!”这真挚的感情和即兴的幽默,使全场听众为之动容。
    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
    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
白纸。
    “陈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
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赵树理
    十年浩劫中,有个造反派想把花园里的一盆花拿回家去,但不知道这盆花好不好,就去
问那些“黑作家”们。
    被专政的作家们都不想理他,推说不知道。这个造反派火了,指着赵树理说:“你也不
知道?”
    赵树理说:“我不是不知道,是不好说。我是黑帮,我说是香花,你们说是毒草;我说
是毒草,你们说是香花”
    赵树理被批斗后受了伤,去门诊治疗。医生惊诧地问道:
    “你就是作家赵树理?”
    赵树理淡淡一笑说:“这个时候,谁还敢冒名顶替我呢?”

钱钟书
    文学大师钱钟书最怕被宣传,更不愿在报刊上露脸。
    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求见他,他执意谢绝,在电话中,他对那位女士说:“小姐,假
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姜 昆
    姜昆(1950年出生)出了名后,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认出来,弄得他轻易不敢上街。
    一次,他在公园拍电视片,人们把他所在的小屋围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磨破嘴皮,人
们还是不肯散去。姜昆只好换了弟弟的衣服,戴上老头帽才混出包围圈,出了公园。同伴
说:现在你别用老头帽捂住脸了,怪难受的。”
    姜昆说:“不行,我这脸是‘全国通用粮票’,谁都认识。”

方 成
    漫画家方成在一篇《自我介绍》中,有一段充满谐趣的文字:“方成,不知何许人也。
原籍广东省中山县(填表历来如此写法),但生在北京,说一口北京话。自谓姓方,但其父
其子都姓孙的。非学画者,而以画为业。乃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但宣读论文是在中国化学
会。终生从事政治讽刺画,因不关心政治屡受批评。”

侯宝林
    语言大师侯宝林,在一次相声艺术家的表演会上,表演京戏唱段时,十分精采,观众热
烈鼓掌。
    唱完后,他自谦不足,颇有风趣地说:“岁数大了,唱不好,就能糊弄人。”
    主持人说:“我听挺棒!”
    侯宝林说:“你听我糊弄惯呀!”

杜 澎
    有一次纪念老舍先生的会上,有人建议侯宝林、谢添和杜澎三人说一段传统相声《扒马
褂》,请马三立导演。
    杜澎说:“不行!”
    “为什么?”
    杜澎说:“咱三人凑在一起演不好!”
    “怎么不好?”
    杜澎说:“侯宝林、谢添、杜澎三人凑一起,不就成了猴、泄、肚(侯、谢、杜),猴
儿拉稀多难听啊!”

刘绍棠
    一次,南开大学请著名作家刘绍棠去作报告。
    当刘绍棠讲到文学创作要坚持党性原则时说:“每个阶级的作家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即使是真实的东西,也是有所写,有所不写的,无产阶级的文学更是如此。”
    有个女学生听后,写了一张条子:“刘老师,您说作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不能苟
同。请问:既然是真实的,就是存在的;存在着的,就应该给予表现,就可以写。”
    刘绍棠读后,微笑着对这位写条子的女同学说:“我想看看你的学生证,上面是不是贴
着脸上长疮的照片?”
    女同学迷惑不解地问:“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多么难看呀,我怎么会去拍这样的
照片呢?”
    “漂亮的小姐啊,你不在长疮时去拍照片,这说明你对自己是看本质的。你知道长疮时
不漂亮是暂时的,它不是你的最真实的面目,所以你不想在长疮的时候照相,更不会把长疮
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你说对吗?”
    那位漂亮的女学生脸红了:“是的,刘老师。”
    刘绍棠继续说:“共产党的某些缺点是需要批评的。但有些事情是有其特殊原因的,是
涉及到许多方面问题的,应由党内采取措施去改正。可你非要把它揭露出来,这岂不是要共
产党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共产党的工作证上吗?为什么你对自己是那样的公正,而对别的事物
就不公正了呢?”

陆文夫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著名作家陆文夫对性文学是怎么看的。
    陆文夫幽默地答道:“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
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与会者发出会心的笑声,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

谌 容
    以《人到中年》为代表作而驰名文坛的中国当代作家谌容,一次去美国访问。
    她应邀去美国某大学进行演讲时,其中有个美国人向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听说您
至今还不是一个中共党员,请问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
    谌容应对如流:“您的情报非常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
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至今尚未有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
党的感情有多么深呢!”

蒋子龙
    1982年秋天,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中美作家会议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请中国
作家蒋子龙解个怪谜:“把一只5斤重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1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
把它拿出来?”
    “您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蒋子龙微笑道,“您显然是凭嘴一说就把鸡放进
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
    金斯伯格赞赏道:“您是第一个猜中这个怪谜的人。”

梁晓声
    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采访中国当代青年作家梁晓声,现场拍摄电视采访节目。
    这位英国记者忽然让摄像机停下来,然后对梁晓声说:“下一个问题,希望您能毫不迟
疑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好吗?”
    梁晓声不知是计,欣然答应。
    谁知那位英国记者一扬手,遮镜板“啪”地一声响,记者把话筒放到自己嘴边,说道:
“没有文化大革命,就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您看来究竟是好是
坏?”说完把话筒立即伸到梁晓声嘴边。
    摄像机对准了梁晓声的脸。
    梁晓声的形象和声音将会由摄像机转告给广大观众。
    此时,无论梁晓声回答“是”,还是回答“否”,都是笨拙的。但梁晓声刚才是答应用
最“简洁”的一两个字回答问题的呀。因此不按照应诺的条件回答也不是个办法。看来对方
是蓄意要出他的洋相。
    在这进退维谷之际,梁晓声却不动声色地说:“在我回答您这个问题之前,我也问您一
个问题: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您认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是坏?”
    梁晓声把话筒口转向英国记者。

冯骥才
    作家冯骥才在访美期间,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孩子去冯所住的宾馆看望。
    谈话间,那个壮得像牛犊的孩子,爬上冯骥才的床,站在上面又蹦又跳。如果直接了当
地请他下来,势必会使其父产生歉意。于是,冯骥才幽默地说道:“请你的儿子回到地球上
来吧。”
    那个美国朋友也立即心领神会:“好,我和他商量商量。”
    
    

公 理
    民国时期,有个姓胡的先生留美时,曾被一头富翁的狗咬伤。胡控告富翁。富翁请了律
师辩护。结果,竟会证明:非但富翁狗不曾咬胡先生,而且是胡先生咬狗的。
    胡败诉后,叫道:“公理呢?法律呢?”
    法官马上禁止他作声,严厉地说:“你得知道:这儿是法庭啊!”

裸体游泳
    巡警:“这里不许钓鱼。”
    钓者:“我不是钓鱼,是让蚯蚓练习游泳。”
    巡警:“那末,把蚯蚓给我看。”
    钓者:“你看!”
    巡警:“不行!裸体游泳,该罚钱。”

手 套
    民国时,有个染坊工人到法庭上作证,举手宣誓时,手黑得像墨一般。法官见了,高声
叫:“你先脱掉了手套,然后宣誓。”
    他答:“请你戴了眼镜,然后发言。”

好学不倦
    典狱:“你昨天才出狱,怎么今天又犯法了?”
    犯人:“我在狱中,学的藤手工,还有一种手提包织法没有学会,只好前来补习。”

吃 素
    原告:“被告无故咬我的手,请严办!”
    法官:“被告!你有没有咬过他的手?”
    被告:“不!我是吃长素的。”

你也如此
    裁判官:“你常常到法院里来,不觉得难为情么?”
    罪犯:“但是你也天天在这里啊。”

无 奈
    警长:“上次我曾对你说,以后须要革面洗心。今天怎的又来了?”
    罪犯:“我曾把这话对这位警察先生说过,无奈他一定要拉我到这里来。”

当你孩子
    法官问了许多话以后对女证人说:“你倦疲了么?说得太多了。”
    女证人:“不妨!我惯常的,家里的孩子,有6岁了。”

理 由
    有一个小贼,因为偷一只表,给抓住了。法官问道:“为什么你要偷人家的表?”
    小贼想了一会:“我不过想知道时间罢了。”
    法官说:“时间么?一年零两个月有期徒刑。”

取消诉讼
    法官:“你在小菜场,对这妇人说过什么失礼的话么?”
    被告:“没有。我正和朋友谈话,她走过。我说:‘你看她!面孔好,身段好,衣服又
美’”
    原告妇人:“是的,大家都这么说。请堂上把诉讼取消罢!”

可 怕
    “有一警官,捉到一个20年前的贼,这记忆力真可怕!”
    “那贼的面貌也很可怕。”

怕罪加一等
    甲:“你是出了名的法官,为什么不学点法律常识?”
    乙:“我害怕!”
    甲:“怕什么?”
    乙:“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懂得鸭语
    儿子拿着诗集问爸爸:“爸爸,为什么‘春江水暖鸭先知’呢?”
    爸爸挠挠头说:“可能是诗人懂得鸭语吧?”

看头知尾
    “听说你看书能一目10行?”
    “何止一目10行,有的小说和剧本,看了开头就能说出它的结尾。”

稿酬不同
    “编辑,你说散文诗和诗歌有什么不同呢?”
    “诗歌是按行付稿酬,散文诗是按字数付稿酬呀!”

也有不吃的
    某作家与朋友对话。
    朋友:“文人的胃口真好,在你们的笔下什么都能吃:吃苦、吃力、吃醋、吃官司、饮
泣、饮恨、食言、啃书本、喝西北风、咬文、嚼字还有什么不吃的?”
    作家:“不吃软、不吃硬、不吃眼前亏。”

留到夏天
    编辑:“这部作品读者看了肯定会表示冷淡的。”
    作者:“没关系,你们就放在夏天发表吧!”

看过了
    作者:“编辑同志,我上次送您审阅的文章,您是否看过了?”
    编辑:“看过了,不过,您应当把它寄到《读者文摘》编辑部去。”

妙 法
    甲:“我写的稿子每次都被编辑部退了回来,真没有办法。”
    乙:“你想你写的稿子不被退回来吗?”
    甲:“对!”
    乙:“那好,我告诉你一个妙法,再写稿的时候,千万别署地址。”

问 诗
    “您对诗很有研究?”
    “只是精通罢了。”
    “有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当什么讲?”
    “就是君子喜欢踢球。”
    “那么‘窈窕淑女’呢?”
    “他们球艺不好,一踢球尽输给女的。”

一格一字
    一青年缠着某作家,要他介绍写作的最佳方法。作家回答说:“请用方格稿纸,一格一
字。”

批评家与作家
    批评家:“你已经是第3次在作品里作这样的描写了,难道你不知道‘第一个把女人比
喻为花的人是天才,第三个是庸才’这一句名言吗?”
    作家:“是的,您说得对,您已经第7次使用这句话了。”

三岁识字
    女作家:“我真惊极了!好好写成的稿子,被3岁的孩子撕破了。”
    友人:“唷!3岁已经认得字了么?”

决不再版
    不流行的作家:“我出的书,每第1版,必定自己留一册。”
    客:“第2版就不希奇了。”

留下伏笔
    “你写的那个剧本漏洞太多了。”
    “这是我故意留下的伏笔。”
    “哦?”
    “是的,如果没有这些伏笔,能让你写成那篇比原作还长的剧评么?”

出人意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