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落了的大陆的种种猜测和遐想。但这些假说很快又被海洋学者推翻。
一些学者从地质变化和化石发现的角度认为;亚速尔群岛北部海下的
2300米处的岩石是1。7万年前在空气中形成的。有些学者进而指出;沉睡在亚速尔群岛海底的亚速尔高原在古代曾是一块陆地;它的形状与大小同柏拉图记述的大西洲相似。1974年苏联海洋考察船在直布罗陀海峡以西300海里的地方发现了一座海底城市;许多人认为这正是大西洲的城市遗址。近年来;还有人在海地和古已等地沿岸海底发现了一些金字塔及其建筑遗址;进而认为加勒比海正是大西洲大陆的所在。古代巴比伦人和埃及人以及非洲一些部落就认为大西洲是在他们西边的大陆;而美洲的印第安人则认为大西洲是在他们的东方。
长期以来;人们不懈地努力探索;把眼光从大西洋海域移向太平洋海域;也从海域移向邻近水系的广阔陆地;墨西哥、北欧、北非和澳大利亚乃至中国和印度都成了人们对大西洲的〃怀疑对象〃。然而;这种种假设仍被人们考察的结果无情地否定了。
目前;多数考古学家倾向于认为;地处地中海东部水域的克里特岛更为接近大西洲的历史地理条件。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发掘出了迈锡尼遗址;过了35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又在克里恃岛上发掘出更早的米诺斯文明遗址。这两件考古学上的伟绩轰动了世界;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它们与〃失踪〃的大西洲联系起来。许多学者认为;现存的克里特岛只是大西洲岛国的残余部分;因为克里特曾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20世纪至15世纪的450多年间是米诺斯文明的黄金时代;其社会经济与对外贸易曾十分发达。但在经历了四五百年的繁荣期以后;它却遭到了大西洲式的厄运:〃一场突如其来的火山、地震、海啸连续爆发;吞没了岛上的一切。〃近代火山学的发展已证实了引起这场大浩劫的自然力量来自桑托林岛(位于克里特岛以北约113公里)上的一次猛烈的火山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海啸。目前;要在桑托林、克里特与大西洲之间划上一个等号;其最大的症结便在时间和面积上;两者相差近八九千年和72万平方公里。
大西洲究竟在哪里?它什么时候存在?为什么消失?传说的大西洲大陆与现在的大西洋之间有何关系?这些至今仍是无法揭开的谜;这一旷日持久、长达20多个世纪的探索或许还要继续下去。
(刘佐)
巴黎的地下迷宫是如何形成的?在法国巴黎年轻艺术家摇篮大街有一家名叫〃蒙帕娜斯〃的咖啡馆;这座咖啡馆是法国不少艺术家的沙龙;例如著名画家毕加索等就常在此聚会;讨论艺术与人生等问题。可是就在这个充满温馨的艺术气息的沙龙附近;有着一个骇人听闻的地下迷宫。这个迷宫的发现还是近年的事情;人们发现;进入地下通道后;约走15米后;会看到一幅无法想象的奇景。迷宫的墙壁是用一根根人骨堆砌而成。大概在砌墙时作过选择;墙底都是大胯以下的腿骨和臂骨;长短差不多;排列相当整齐;上面是用了其他的骨料;墙的四周还镶了边。迷宫中央还设有祭坛;祭坛的底座是用人骨横着堆放的;祭坛高约两米;上面是用一个个人的头骨镶成的圆形图案;那些头骨保留了骷髅的原状;有的露出了两个眼洞;有的咧开了大嘴;使人看了毛骨悚然。祭坛后还矗立着高高的人骨十字架纪念碑。这些经过精心挑选的白骨一根根闪着白碜碜的寒光。迷宫里还有许许多多用人骨拼成的海盗符号。周围有许多完整的人骨柱;靠墙根还有不少未加整理的人骨堆。
据估计这阴森恐怖的地下迷宫中共有数百万具尸骨。这么多的尸骨是从哪儿
来的?这地下迷宫又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一些历史学家作了结论。公元1世纪初;罗马人经过几百年的掠夺战争;建立起了庞大的罗马帝国;这个版图辽阔、幅员广大的帝国在当时不可一世;地中海仅仅成了它的内海。这个庞大的帝国实行奴隶主专政;奴隶主强迫亿万奴隶带上锁链;在鞭答拷打下强迫劳动。稍有反抗;便横加杀戮。当时的巴勒斯坦是罗马的一个行省;罗马帝国驻巴勒斯坦的总督彼拉多尤为残暴。公元66年;犹太人不堪压迫;举兵起义;一度消灭了耶路撤冷城中的罗马驻军。罗马帝国调集重兵围攻镇压;犹太人坚持战斗四年;终因寡不敌众;粮尽援绝;不幸失败。7万多名起义奴隶全部被俘虏;又被残暴的罗马帝国统治者下令全部钉死在十字架上。在绝望之余;愤怒的奴隶们寄希望于上帝;他们幻想在天国中解脱现实的苦难。
于是人们经常挖地道;在地下秘密修造祭坛;集会布道。同时诅咒罗马城早日崩溃;罗马帝国早日灭亡;奴隶主不得好死。
这种集会活动更遭到罗马帝国的残酷镇压;但是越镇压越激起了被压迫者的愤怒和反抗。一次又一次起义反抗被罗马帝国镇压的基督教徒的尸骨就安放在地下密室之中;随着岁月的流逝;基督教徒反抗者的尸骨日益增多;地下墓室也逐渐扩充;规模更大。
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4世纪前后;高卢(即现在的法国)也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当然;基督教徒也同样惨遭镇压和迫害;他们的尸骨也被安放在地下密室之中;经年累月;基督教徒的尸骨堆积如山;巴黎的地下迷宫来历也是如此。
活着的基督教徒为了纪念死者;强化宗教意识;就用尸骨砌成祭坛、纪念碑、墙壁和柱子等等;巴黎地下迷宫中的各种景观就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而形成的。
这种以地下墓室安葬基督教徒的风俗不仅流行于巴勒斯坦、高卢;在一切信奉基督教的民族和国家中都存在。一直到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宣布宽容基督教的〃米兰敕令〃之后;基督教徒的尸骨才渐渐从葬在地下改为葬到地上来。
但是;奇怪的是;这些地下迷宫可能是营造者十分谨慎的原因;很少被后世的人们发现;至今为止;除了在巴黎发现这样大规模的地下墓室外;仅仅在美洲的墨西哥米伊拉发现过类似的墓室;可是规模却小得多;只有217具尸骨。
(乐安)
〃男岛〃、〃女岛〃今何在?公元13世纪;意大利杰出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第3卷专辟一章;叙述他所听到的印度洋中男人岛与女人岛的故事。其后;数百年来;有人多方考证;有人亲身探寻;却终未能找到二岛的下落。关于这两个岛的情况;马可。波罗作了如下的介绍:离克斯马科兰(印度西部大国)大约800公里的南方大海洋中;有两个彼此相距48公里的岛屿。其中一个岛专住男人;叫男子岛。另一个岛专住女人;称女子岛。
两岛男女居民同属一个民族;都是受过洗礼的基督教徒;有自己的主教(主教隶属于索科特拉岛教区);但遵守《旧约全书》的教规。男子来女子岛;只能连续住三个月;即三、四、五月;来访的男子和自己的妻子住在一个单独的屋子里;三个月期满之后回到男子岛上;渡过一年中的其余岁月;不再有女子作伴。丈夫负责播种谷物;维持自己妻子的生活;但备耕和收获农作物则是由妻子负责的。妻子把自己的儿子留养到12岁为止;然后送给他们的
父亲。女儿就留在家里;养到结婚时的年龄为止;然后把女儿配给另一岛的男子。造成这种生活方式的原因;是由于当地气候的特殊性;不允许他们长年和妻子同居;否则有生命的危险。
除马可。波罗之外;中世纪波斯和阿拉伯的作家也都有关于印度洋中女国的记载。而我国远在马可。波罗之前;一些古籍就已谈到西女国的事;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说:〃拂懔国(似指东罗马帝国)西南海岛有西女国;皆是女人;略无男子。多诸珍宝;附拂懔国;故拂懔王岁遣丈夫配焉。〃
新旧《唐书》也讲到;拂菻(即拂懔)西南际海岛有西女国;唐人杜环的《经行记》也说:〃又闻(拂菻国)西有女国;感水而生。〃
由于马可。波罗的书是胺炙人口的〃世界一大奇书〃;在西方流传广;影响大;因此;其中关于男岛、女岛的记述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巨大的兴趣。
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时;追随达。伽马之后来到印度的葡萄牙水手们仍然听到有关男岛、女岛的传闻;并曾多次想去寻觅该二岛。
1696年刊行的科伦内尔地图;将男岛、女岛的位置定在瓜达富伊岬(索马里东北)附近;合称其名为亚伯杜尔基里岛。英国历史学家马斯登曾采此说。1697年;有个法国传教士从马尼拉寄往欧洲的书信说;据马尼拉群岛南部某岛屿的人讲;他们那里有一个岛;岛上只有女子居住;自成一国;不许男子搀杂进去。女子多半不结婚;只是在一年中的某个季度允许男子前来;相聚数日之后;男子将那些不再需要哺乳的男孩带走;女孩则留在母亲那里。
颇节认为;这封书信足以证明马可。波罗关于男岛、女岛的记述〃并非想像之言。〃
后来;有人依据马可。波罗所定的方位;在克斯马科兰之南约800公里处的海中寻找;发现此处海域实无一岛。于是;又根据马可。波罗在后一章所说;二岛之南800公里就到达索科特拉岛;断定此二岛应在克斯马科兰和索科特拉岛两地的中间。而阿拉伯沿岸的科尔加——莫里安诸岛;正在此两地之间;因此;颇节曾力图在此区域去发现男岛、女岛;但无所获。
又有人据马可。波罗所说岛民隶属一主教;而此主教又隶属于索科特拉之大主教;断定此种传说必限定于一定的区域。因此;修士乔尔凡将二岛位置确定在南亚次大陆与东非洲海岸之间。尼科尔。迪。康泰说;官们距离索科特拉岛仅有5公里。而弗朗。莫洛则认为二岛位于桑给巴尔之南;并取名为曼格拉岛与内比拉岛。前一岛名出于梵语;意为〃幸运者〃;后一岛名源于阿拉伯语;为〃美丽〃之意。
人们尽管作了上述种种推测和查考;但在印度洋却一直未能找到男岛、女岛;于是便转向他处去寻找。亚当。德。布伦海以为女岛在波罗的海中。
但人们发现这是一个误会;原因是芬兰与女人地(〃芬德兰〃)二音相近所致。戈兹。德。梅多卡以为;男岛、女岛是在东亚海中。他说;距日本不远处发现有女人岛;岛中仅有女人;擅长射箭;为练习射击竟致烧去她们的右乳房。每年的一定月份;有若干日本船舶载货到该岛交易。船抵岛后;令二人登陆;将船中人数通知女王。女王指定船上众人上岸之日。是日;岛上女人(数目与舟中男人同)先到港口;各将一双绳鞋乱置于沙上;鞋上均附有暗记;然后退去。舟中男子随之登岸;各人拿着一双绳鞋去找鞋主。待相会期限已满;男人将其地址告诉同居的女子;此女次年如生男孩;应将他送交生父。据说;这事是传教士们听到一个曾经到过此岛的人讲的;但在日本的耶稣会士对此却毫无所闻;因此梅多卡本人也感到有些疑惑;不敢完全相信。
迄今;马可。波罗所说的男岛、女岛;尚无下落;人们对其真实性颇有争议:颇节说;马可。波罗之述非想像之言;玉尔则答;在前提上已可认定此说是虚构的;冯承钧云;〃此种异闻乃是纯属荒渺无稽之物语〃;沙海昂则说;〃女人国故事;时无分古今;地无分东西;悉皆有之。其惟一实在的女人国;盖在非洲达荷美境内;然至法国侵略之后遂绝〃。也肩人推测:纯粹的女人国、男人国是不存在的;但男岛、女岛之类传闻反映了人类原始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的某些情景。
(詹义康)
美洲的〃七城〃在何处?
在中世纪的欧洲;传说有一个地区叫做〃七城〃;但是〃七城〃的地理位置一直在几个海岛上游移不定。到16世纪初;关于〃七城〃的神话又在新大陆广为流传。而在美洲的〃七城〃神话中可以找到三个生成元:中世纪神话;印第安人对七洞穴的信仰;认为一些纳瓦部落源于那里;在科罗纳多探测的地区;实际上存在七个土著人村庄;人们认为那里拥有巨大的财富。因此;从16世纪初起;〃七城〃一直是欧洲的冒险家和征服者所追寻的目标。
〃七城〃究竟在何处?这长期是个谜。直到1528年或1529年才最终把它〃坐落〃在今墨西哥北部无法探测的遥远地方:西博拉和大基维拉。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个地名神秘地围绕着〃七〃这个数字旋转;同时它在美洲印第安人传说中也有近似的反映:七洞穴或〃奇科莫斯托克〃;被认为是墨西哥的纳瓦部族的摇篮。那么〃七城〃究竟在哪里?从16到18世纪;为了揭破这个谜;一些欧洲人不惜以其财产和声誉为代价;去从事一系列的探险活动。
西班牙殖民者卡维萨。德巴卡(1500?—1560?)及其同伴最早传出〃七城〃坐落在新西班牙以北的消息。1527—1535年间;他们从佛罗里达到库利阿坎作缓慢的旅行;并多次被印第安人俘虏。在此过程中;他们可能听到过印第安人的类似传说。此后;另一个西班牙人努尼奥又被派去核实上述消息的可靠性。而在他之先;一位僧侣不仅肯定了〃七城〃的存在;而且说它们十分壮观;其房屋的大门都是用绿松石制成的;顺便还提到存在所谓的〃马拉塔、阿库斯和托顿特亚克诸国王〃。这些惊人的传闻在新西班牙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些西班牙人争先恐后地带领远征队去北美洲各地找寻神秘的〃七城〃和令人垂涎的金银财富。
与此同时;努尼奥在今墨西哥的哈利斯科;以及在库利阿坎和佩塔特兰的交界处锡纳罗亚河一带;要求印第安人当向导;带领他去〃七城〃的所在地西博拉;此后;受他派遣的远征队抵达了雅基谷地的皮马人地区。从此;又有不少西班牙人参与找寻〃七城〃的活动。另一方面;西班牙王室也直接参与远征活动;1540年新上任的新加利西亚省长弗朗西斯科。巴斯克斯。德科罗纳多(1510?—1549?);被委任为〃阿库斯、西博拉、七城诸省;马拉塔和托顿特亚克王国;及发现的其他土地的最高司令官〃。
从当时的西班牙王室官吏到以后的编年史家都相信;在新西班牙的北部存在着神奇的王国;人们迟早会确定其方位。1540年一名西班牙殖民者向国王报告他们向北远征的情况:〃走出这个荒无人烟的广大地区(即今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以北地区);就是'七城'……人们把它们叫做西博拉〃。另一个西班牙人断定那个地区居住着〃闻所未闻的怪人〃。到1621年;一个神父报道说;征服者们〃发现并看到了西博拉的平原;他们还说抵达了基维拉
王国。〃另一个修道士以为;西博拉并不位于俄克拉荷马和得克萨斯的平原上;而是坐落在新墨西哥、索诺拉谷地以北四五十列瓜的地方。17世纪前半期;荷兰地理学家拉埃特确定西博拉在加利福尼亚;并把美洲野牛叫做〃西博拉母牛〃;这一名词已列入西班牙语的词汇里。另外;他还以此作为科阿韦拉州的一条山脉、格朗德河畔的一座城和得克萨斯的一条河的名称。
16世纪中期开始流传的〃特瓜约神奇王国〃的神话;看来是从西博拉的传说演变而来的。据印第安人向西班牙人的报告;〃特瓜约〃的首都是个有城墙的城市;周长达数列瓜;城里富有宝石。其国王用金餐具吃饭;并在一棵树底下睡午觉;摇动此树上的金铃可催人入睡;特瓜约的河宽在二列瓜以上;河里游着象马一样大小的鱼儿。1685年一位修道士把这个令人向往、而又神秘的王国确定在离乌塔印第安人的土地很遥远的地方;但是把它叫做〃科帕拉〃。1776年;有一支西班牙人远征队探测了神秘的乌塔地区;但一无所获;然而西班牙人就把这个地区命名为〃科帕拉和特瓜约王国〃。
尽管从16世纪初开始;一批又一批西班牙远征队在今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一带进行探测和找寻活动;但是人们一直确定不了〃七城〃的所在地西博拉和基维拉的方位。因此;〃七城〃一直是个谜。
(刘文龙)
亚马逊河神秘在哪里?
在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希拉尔率领的1200人于1500年4月登上巴西之前;奥海达、平松、莱佩三位西班牙航海家就已先后发现巴西。他们是最早踏上巴西土地的欧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