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 >

第5章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第5章

小说: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国时魏国的名将司马懿占领了街亭以后,亲自带领十五万大军要攻打诸葛亮驻兵的西城。
  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所带的五千兵有一半是运粮草的兵,不能打仗,听说司马懿的兵一到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
  诸葛亮到城头一看,果然尘土飞扬。诸葛亮传下命令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城里的人不许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用二十个老兵扮成老百姓的样子,拿着扫帚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不许乱动。诸葛亮吩咐完了,领着两个小童儿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
  工夫不大,司马懿的魏军来到了城下,一看这种情况,都不敢前进了,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望过去,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轻松自得,没事人一般。司马懿看了,心里非常疑惑,连忙下令让军队向后撤退。
  司马昭问:“为什么要撤退?是不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做出样子来迷惑我们?”司马懿说:“你小小年纪懂得什么,诸葛亮一向小心,从不冒险。他在城楼上一坐,四门大开,里面一定有埋伏。我们如果进去,就中了他的计,快快后退四十里!”司马懿的兵后退了。
  左右的官员都很惊奇,就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攻打过来,见了丞相为什么退得这样快?”
  诸葛亮说:“司马懿知道我一向很小心,绝不敢冒险。今天我把城门大开,他就会怀疑我有埋伏,所以他很快就撤退了。”
  越是危急的时刻,越能显出一个人的胆略和计谋。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压境,诸葛亮竟能施展空城计的奇谋,千古传为美谈。诸葛亮之所以敢出此奇策,是由于他对司马懿的了解和情势所逼,如果不这样做西城就会落入司马懿的手中,伐魏的战略部署也会被打乱,可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但是诸葛亮善于谋划,深知兵不厌诈的道理,虚者虚之,疑中生疑,跟司马懿上演了一出彪炳千古的心理战。
  巧妇能为无米之炊。人生所遭遇的种种境况不是每一种都有利于自己,但是不可因为情势不利于自己就灰心丧气,绝望颓废,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应该事先谋划,冷静分析,怎么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变逆境为顺境,变颓势为强势。
  有时候,为人处事的确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就像在荆棘中穿行,四面八方都要谋虑的周全,有一方面的疏漏就可能导致窘境的降临。这时就需要我们保持镇定,发挥谋划的艺术,把事情的枝枝叶叶细细地剖析,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做出应对的策略,慢慢地引导事情向着自己的意愿方向发展。
  有一个装扮奇特的人来到一个小村庄,他向迎面而来的几位妇女说:“我有一块神奇的汤石,如果将它放入烧开的水中,它会立刻变出一锅美味的汤来。如果不相信,我现在就煮给大家喝喝看。”那个奇特的人胸有成竹地高声宣布着。
  大家半信半疑,都想知道这块汤石是否真的如此神奇。有人找来了一个大锅,有人提了一桶水,并且架上炉子和木柴,就在村子的广场上煮了起来。火势很快就上来了,锅里的水在熊熊的火焰中开始沸腾。
  这个陌生人很小心地将汤石放入水中,然后用汤匙尝了一口,兴奋地说:“哇!太美味了,这是我做的汤里最鲜美的一次。如果再加一点洋葱就更好了。”立刻有人兴冲冲地跑回家拿了一堆洋葱。陌生人让大家把洋葱剥好,放入锅中,然后开始搅拌。做完这一切他又尝了一口:“太棒了,不过,我相信如果再放些肉片,这锅汤就会成为你们喝过的最香的汤了。”屠夫的妻子听后连忙赶回家端来一大盆切好的肉,她想象着自己可以分得一大份汤就不禁喜上眉梢。“再有一些调味品就更完美了。”陌生人又建议道。
  在陌生人的指挥下,有人拿了盐,有人拿了酱油,还有人捧来了其他的调味品。当大家一人端着一碗汤蹲在那里享受时,他们果真发现这是天底下最美味最好喝的汤。
  如果一个卖汤的人,说因为没有锅所以不能做汤,你会怎么想?等你有了锅的时候,卖汤的就不止你一家了。人们总是喜欢抱怨不足,却不愿意思考怎样弥补和创造欠缺的条件和因素。条件是自己创造的,就像故事中的陌生人,而不是靠等待。
  其实我们有很多方法和途径来弥补我们的不足,创造我们所欠缺的条件,但是我们不愿这样去做,也不曾想过要这样去做,因为我们觉得这些事情不应该由我们来做。机遇就是这样从我们的身边悄然溜走的,它也曾向我们招手,可是我们却把头扭向另一边,那一边充满了等待和抱怨。
  每个人都可以做有米之炊,而只有真正的巧妇可以做无米之炊。
  第13节:经历了才知对错
  作者: 文泉杰
  012 经历了才知对错,好马也吃回头草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群马流浪到一片肥沃的草地,草地的这头碧波万顷,草地的那头沙海茫茫。
  马儿们忘乎所以地吃着鲜嫩的青草,觉得这是上天对他们的恩宠,从这头吃到那头,而到了那头,它们发现那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漠。这时候,几乎所有的马都惋惜再也吃不到这样好的草了。有的马继续前行,但终究没有走出沙漠;有的马立在原地,誓死不回头;有的马忍不住回头望了望他们吃剩下的青草,但始终没有往回走,它们都是好马,好马不吃回头草啊!
  只有一匹马,它不想为了做好马而失去生存,于是它轻松地往回走,坦然地吃着回头草,从这头吃到那头,再从那头吃到这头。结果其他的好马都死了,只有它活了下来。
  现实中往往有这样的人,他们以好马自居,错过了就错过了,失去了就失去了,表面上不在乎,但心底里却后悔不已。不是他们不想吃回头草,而是他们不敢吃。
  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一点,那就是面子问题。
  然而,面子比生命还要重要吗?在爱情面前,我们又该如何呢?
  一位已婚女子,感觉与丈夫的缘分已经到了尽头,于是向丈夫提出离婚。
  丈夫百般劝阻也无济于事,只好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她开始想念起丈夫的种种好处来,可是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再回首面子上实在过不去。于是,忍着,一个人孤独寂寞地过着日子。
  由于实在无聊,她开始了网恋。她不知道会不会有结果,只是想找一个人说说心里话,排遣一下心中的郁闷。可是,事情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她竟然爱上了那个虚拟的男子。于是,她天天盼望着与这名男子见面。男子似乎不太愿意,总是说没有时间,改天吧。改天就改天吧,反正她有的是时间,她愿意等。
  终于男子答应了与她见面。于是,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两人相约在一个咖啡馆见面。男子告诉他,他会在咖啡馆最左边的一个位置等她,他的桌上将会放一本《读者》和一包精品白沙烟。由于行色匆匆,她在路上不小心扭伤了脚,当她一瘸一拐地来到咖啡馆,循着男子所指的位置和标志望去的时候,她惊呆了,一切都是天意,那个男子竟然就是她曾经的丈夫。
  千言万语化作一个眼神和微笑。她和丈夫回到了原先的家里。
  回到家中,丈夫发现她的脚扭伤了,赶忙找出药酒蹲在地上细细地为她擦拭着那只肿得像面包一样的脚。后来,丈夫每天背着她去医院治疗,并坚持用药酒为她疗伤。从此,她踏踏实实地过起了自己平淡的生活。
  曾经你爱的人也是爱你的人由于误会而分开了,当你们再一次走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不解开彼此的心结再续前缘呢?
  你曾经非常热爱的一份工作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了,如果你愿意,为什么不回到从前呢?
  总有一些事情经历了才知道对与错,总有一些东西失去了才知道珍贵,既然知道了,为什么不回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牵绊?我们要敢于面对,要敢于从头再来。
  我们都是好马,必要的时候就要吃回头草,因为这个世界上好马很多而回头草很少。
  第14节: 获得与失去不对立
  作者: 文泉杰
  013 获得与失去不对立,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鱼是美味,熊掌是佳肴,都是上帝赐予人类的食物。
  可是我们的祖先却义正词严地告诉我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祖先的话不可不听,于是看到了熊掌或鱼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收敛起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即使唾手可得也会用古人的遗训来聊以自慰,绝不越雷池半步。如果得知别人有不安分的念头,还会前去劝阻,并振振有词:“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在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
  在这里,孟子并没有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是说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做出准确的选择。孟子预设了“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前提。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事实:第一,鱼和熊掌都是好东西,都难以割舍;第二,熊掌的价值大于鱼。不错,危难关头舍生取义的伟大壮举的确是可歌可泣的。
  但现实中的我们却断章取义,认为鱼和熊掌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兼得,选择一方必须以牺牲另一方为代价,否则就要招来“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骂名。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是一种呆板的错误的思想。如果我们有能力,为什么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一个计算机软件研发部门为前来面试的求职者出了这么一道题:
  你开着一辆车。
  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
  你经过一个车站。
  有三个人正在焦急地等公共汽车。
  一个是快要临死的老人,他需要马上去医院。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你做梦都想报答他。
  还有一个女人/男人,她/他是你做梦都想嫁/娶的人,也许这一次错过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但你的车只能再坐下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
  有的面试者写道,老人快要死了,首先应该救他。
  也有的面试者认为,让那个医生上车,因为他救过我,知恩图报是做人最起码的原则。
  还有的人选择了梦中情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没有理由不去珍惜。
  在众多的求职者中,只有一个人被雇用了。他的答案是:“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只有这一个人的答案是最全面的,最完美的。真可谓啃了熊掌又吃鱼,令人拍案叫绝!这样的万全之策是怎么想出来的呢?关键是他能跳出别人为其预置的思维定式,多问了自己一个“为什么”,即 “为什么驾车的一定要是我自己呢?”在开发软件的过程当中,尽善尽美是一项重要的标准,所以这个求职者被录取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论断,其实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过分强调了矛盾的对立性,而忽视了矛盾的统一性。
  由此我们想到了体育明星。一些体育明星从事商业活动得不到观众的理解,认为国家花钱培养他们成才是为国家争取荣誉的,从事商业活动就是对国家荣誉的玷污。这实在是一种保守落后的思想,是一种不讲求资源利用的观念。没有人天生跟荣誉有仇,也没有人天生跟钱有仇,若把二者比喻为鱼和熊掌,都是好东西,兼得是众望所归。体育明星作为运动员,训练比赛为国争光,固然是国家需要的;而作为一个饱含着商业价值的公众人物,在另一个领域所创造的收益如果也能为国家所用,又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话说回来,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限度的,为了商业活动而丢了自己的体育事业就得不偿失了。
  说到底,信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人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无欲者,鱼和熊掌他都不想要,于是他劝别人也不要。这种人总会以自己的立场来劝说别人,完全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和感受。
  第二种是无奈者,鱼和熊掌他只能选择其中之一,于是希望别人和自己一样,好免去妒忌之心。这种人心胸狭隘,你在他下面或者和他平等,他就接受你,你一旦超过他,他就受不了了。
  第三种是无能者,鱼和熊掌他一样也得不到,于是只好大肆鼓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以平衡自己的内心。
  如果你不属于这三种人,你就可以同时拥有鱼和熊掌。
  获得和失去并不是对立的,获得并不一定以失去为代价。
  珍惜你现在拥有的,争取你应该得到的,不要犹豫,我们没有错!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愿意,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当你认为可能的时候,事情就会朝着你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第15节:求己不如求人
  作者: 文泉杰
  014 不要以能人自居,求己不如求人
  有一位商人在生意上遇到了麻烦,于是去庙里朝拜观音。走进庙里,他发现观音像前有一个人正在参拜,那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
  商人感到非常惊讶,忍不住问道:“请问你是观音吗?”
  “是。”正参拜观音的人说。
  “那你为什么还拜自己呢?”商人张大了嘴巴。
  “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观音笑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的典故,被我们恪守了千年。
  诚然,求人不如求己,很多时候,当我们遇到困难时,首先得靠自己。前几年有本书颇为流行,书名是《万事不求人》,取其含义的一部分来说,遇事不要老依赖别人,我们要试着做自己的观音。人这一辈子若万事皆求人,就太没骨气了。
  但是现在的社会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是相互支撑的,谁也离不开谁,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和别人共同完成,单枪匹马的时代早已过去了。在当今的社会,我们不仅要求自己,也要求别人!
  有时候,我们往往过于自信,在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的时候仍然大言不惭地说,求人不如求己。我们拒绝了别人,自以为拒绝的有理。结果我们失败了,就差那么一点点。
  独立很重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没错。可是你无法保证每一件事情都能够独立完成。你明知道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事仍然要强迫自己独立去完成,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一种——陷入绝境。这时候,最为明智的做法是,向能帮助你的人求助。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然后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就连鱼带汤吃了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