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 >

第10章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第10章

小说: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啊。是我自己争取的。刚开始的时候,他也只给我2500元,我觉得不够,就据理力争。最后就这样了。你应该争取才对 。你的条件比我好多了,应该争取拿到4000元才对!”
  听小杨这么一说,小李后悔不该让总经理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一句话都没有说,就点头答应了。
  小杨的高薪是自己争取的,这样的例子很有代表性。现在的公司对员工的待遇都实行保密制度,员工的待遇各不相同,即使是同时进来的员工待遇也有一定的差异。员工待遇的好坏全靠自己主动争取,很少有公司主动给你开很高的工资或者加薪,如果你没有意见,他们就认为你对他们所提供的待遇很满意。
  也许你正要进入一家新的公司,展开新的求职生涯。一旦确定这家公司真的需要你这位人才的加入,你就掌握了更多的谈判空间,就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条件。首先,你必须了解市场的行情,尽量多搜集相关的数据,了解类似职务的薪资水平如何。当对方提出薪资的时候,立刻回绝不合理的数目,然后提出你的理由以及数目,说明为什么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即使对方的提议让你感到满意,也不要立刻接受。至少要求对方给予2天的时间好好考虑,对方有可能因此感到些许紧张,如此一来便提高了自己的筹码。根据对方提议的数字,要求多加10%是完全有可能的。当然你得提出具说服力的理由,证明自己无愧于这样的待遇。这一切都需要你自己的争取,小李吃亏就吃在这里。
  第28节:成人之美
  作者: 文泉杰
  009 有时放弃竞争,成人之美
  唐朝有一个叫谢原的人,精通词赋,善作歌词,所作的歌词在民间流传甚广。
  有一年春天,谢原到张穆王家做客,张穆王亲自接待他。
  饮酒畅谈之余,张穆王让自己的小妾谈氏在帘子后面动情地弹唱。
  谢原仔细一听,谈氏唱的正是自己所作的一首竹枝词。
  张穆王见谢原听得十分出神,干脆叫谈氏出来拜见。
  谈氏长得非常漂亮,她接着又把谢原所作的歌词都唱了一遍。
  谢原十分高兴,犹如遇到了知音,对谈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站起来说:“承蒙夫人的厚爱,在下感激不尽,只不过夫人所唱的是在下的粗浅之作。我应该重作几首好词,以备府上之需。”次日,谢原即奉上新词八首,谈氏把它们一一谱曲弹唱,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这样一来,谢原和谈氏你来我往,日久生情,终于有一天,谢原向谈氏表白了。谈氏虽然心里欢喜,但自知是张穆王的小妾,身不由己。
  于是,谢原亲自去拜见张穆王,请求张穆王成全。
  照理说,世上的哪个王爷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大发雷霆,但张穆王却哈哈大笑起来:“其实我早有此意了。虽然我也喜欢她,但你们两个是天生的一对啊。一个作词,一个谱曲,一个吹拉,一个弹唱,你说,这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
  谢原没有想到张穆王如此大度。
  后来为报答张穆王,谢原把此事做成词,谈氏把它谱成曲,四处传唱。张穆王成人之美的美名马上传播开来,很多有识之士都来投靠他。成人之美是孔子所提倡的一条重要的为人原则。
  成人之美是一种气度,一种胸怀,一种君子风范。这种风范也就是我们时下经常提到的绅士风度。只有当这种风范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追求时,这个天下才会安定,这个社会才会和睦。孔子正是用这种乐道好施、与人为善的亲和力,去感召笼络一切人,去组合建立他所追求的人与人之间的理想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共处,是每个时代都致力追求的。
  我们不能为了竞争而竞争,有些竞争是必须的,有些竞争是可以放弃的,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今天我们成他人之美,明天他人就会成我之美。世界是一个和谐的世界,成人之美是这个和谐世界的最美的乐章。
  我们都知道《大长今》这部电视剧,里面有很多成人之美的感人例子,尤其是里面的皇帝中宗。由于中宗心事繁重忧心忡忡,因此长今时常劝中宗要敞开心扉,将自己内心的苦闷向最信任的人倾诉。中宗和长今接触频繁,渐生爱慕,尤其是当他知道长今就是多年前给他送酒的那个小姑娘时,更是觉得他和长今是缘分天注定。可是当他知道长今和闵政浩的缘分比他还要深的时候,心中升起了一股醋意。
  中宗问长今是不是喜欢闵政浩,长今点了点头,这时候中宗就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他明确地告诉长今,他爱慕长今,但不会逼她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第二天,中宗约闵政浩比赛射箭,一时难忍心中的愤恨,想要一箭射死闵政浩,但是终于还是忍住了……
  中宗犹豫到底要不要封长今为后宫,此时闵政浩求见,告知中宗他曾经打算和长今一起逃离宫廷,但是又回到宫廷来,是因为长今想要发挥她的所长,继续行医,这是他爱慕长今的方式。他也恳求中宗爱惜长今的才华,不要封长今为后宫,但是要任命长今做中宗的主治医官。中宗终于下定决心,不畏一切艰难,任命长今为正三品堂上官,下赐大长今的称号,闵政浩则被流配到异乡。后来,中宗的病情每况愈下,他秘密下令让内侍府的人将长今送到闵政浩被流配的地方,希望两人远走他乡,避免被朝廷官员追杀,因为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保护长今了。
  一位高高在上的皇帝,因为宽容和大度,终于使得长今和闵政浩有情人终成眷属。应该说,作为皇帝要得到一个宫女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但是他也知道,是自己的应该争取,不是自己的也不能勉强,这就是中宗的成人之美。
  今天成他人之美,明天他人成你之美,不要事事都和别人争,不要为了点小事斤斤计较,有些东西该放弃的还是要放弃,不要舍不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第29节:沟通就是力量
  作者: 文泉杰
  010 沉默不是金,沟通就是力量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住着一对老夫妻。
  妻子18岁时从外村嫁到丈夫家,两口子相濡以沫,平静地生活。妻子一直遵守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好吃的好穿的都让给丈夫。
  农家人做饭用的是大柴灶,烧出的米饭贴着锅边的一圈很硬,叫“饭焦”,中心部分很软,叫“软饭”。妻子自从嫁给丈夫的第一天起,总是把第一碗“软饭”盛给丈夫,而自己却吃硬硬的“饭焦”。这个习惯一天也没有改变过。岁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去了,孩子们也长大了,纷纷离开家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去谋生,而当初年轻的小夫妻,这时也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
  有一天,妻子又拿碗给丈夫盛“软饭”,突然一个念头在妻子的脑海中闪现:“凭什么这么多年我要吃‘饭焦’而他要吃 ‘软饭’?自从我嫁给他到现在,我根本就不知道‘软饭’到底是什么滋味!想必一定比‘饭焦’ 好吃吧,今天我非要亲口尝尝不可!”于是,妻子把“软饭”放在自己面前,而给丈夫盛了一碗“饭焦”。
  丈夫看着这碗焦饭直发愣,妻子不无怨愤地对丈夫说:“这么多年来我总是把好吃的、嫩嫩的 ‘软饭’给你吃,而你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感谢的话,凭什么我总是吃 ‘饭焦’,今天我也要尝尝‘软饭’!”
  可是,她没有想到,丈夫听了这话突然老泪纵横:“孩儿他娘,我们下力气做农活的人从小就爱吃这口‘饭焦’,可是自从你嫁给我之后,每次都给我盛‘软饭’,我还以为你也爱吃‘饭焦’呢,所以这么多年一直忍着没有告诉你。今天,你终于给我盛了一碗‘饭焦’,真是别提多高兴了,没想到……”
  妻子听完丈夫的话也愣住了,原来自己多年的良苦用心都白费了。
  这对老夫妻就是由于缺乏沟通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妻子以为丈夫喜欢吃“软饭”,而实际上丈夫喜欢吃“饭焦”。其实很多事情我们并不知道实情,而我们总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疏于沟通,认为自己就是对的,结果往往吃力不讨好,有时候还会引发矛盾和冲突。
  沉默并不是金,沉默无法解决问题。沉默!沉默!沉默!每一个习惯沉默的人在遇到表达自己的机会时都会不情愿地保持沉默。可是他的心里却一直在说:说话!说话!说话!然而最后还是开不了口,因为沉默是金。
  当沉默这种品质被广泛弘扬的时候,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收敛了说话的欲望,东西可以乱吃,话绝对不能乱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只好保持沉默。可是沉默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方便,我们的人生道路并没有因为沉默而变成坦途,相反还失去了鲜花和掌声。表达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上帝给我们一张嘴不仅仅是用来吃饭的,说话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我们常常会说:“这个人不可理喻”,其实不是这个人不可理喻,而是我们做得不够,我们没有耐心,没有诚心去理解他的行为,他的想法。我们只是以自己的主观判断来下结论,结果当然是错误的。
  前一阵子有一个词语非常流行,那就是“代沟”。说的是父母与子女,长辈与晚辈之间出现的不可逾越的沟壑,做父母的以传统的思想来看待子女,对子女的所作所为这也看不顺眼那也看不顺眼,而子女呢觉得自己就应该这么做,父母那一套早过时了。于是,父母不理解子女,子女也不理解父母,代沟就这样产生了。
  要想真正沟通,必须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了解对方真正在想什么,然后再对症下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受欢迎的人,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是重要的,是被人注意的;但是很多人并不懂得怎样与别人沟通,或者是习惯了自己的沟通方式,不注意言行举止,就往往取得与沟通前相反的结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
  和别人沟通,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善用询问与倾听。在对方行为退缩、默不作声或欲言又止的时候,可用询问引出对方真正的想法,了解对方的立场、需求、愿望、意见与感受。之后,专心地、耐心地听对方讲话,就会取得对方的信任,对方就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和内心感受告诉你。倾听本身就表示你对对方的理解和尊重。在他人讲话时,聆听是一种礼貌和诚挚的表现。客观地替对方着想,听听对方的内心感受,对于了解他人是十分必要的。即使你不同意他人的意见,也要听他把话说完。
  相信自己,不卑不亢。成功人士,他们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都很自然大方,放得开,他们不随波逐流或唯唯诺诺,有自己的想法与作风,但却很少对别人吼叫、谩骂,甚至连争辩都极为罕见。他们对自己了解得相当清楚,并且肯定自己,他们的共同点是自信,日子过得很开心,有自信的人常常是最会沟通的人。
  理解对方,并做出你的回应,点头或者一个微笑。这样做是表示你的友好,降低对方的戒备心,获得好感,引发对方交流的欲望。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并且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需要。由于我们的了解与尊重,对方也相对体谅你的立场与好意,因而做出积极而合适的回应。适当地提示对方,产生矛盾与误会时,如果出自于对方的健忘,你的提示正可使对方信守承诺;反之若是对方有意食言,提示就代表你并未忘记事情,并且希望对方信守诺言。
  应适时地告诉对方你的想法,除非你只想做一个纯粹的倾听者,否则交流就会失败。因为沟通是双方的事情,如果对方在滔滔不绝地说,而你只知道点头,一字不说,那么对方就无法了解你的想法,你的愿望就无法实现。直言无讳地告诉对方你的要求与感受,若能有效地直接告诉你所想要表达的对象,将会有效帮助你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但要切记“三不谈”:时间不恰当不谈,气氛不恰当不谈,对象不恰当不谈。
  一定要抱一颗真诚的心,这是沟通当中最重要的技巧,也是不需要技巧的技巧。如果你的态度不诚恳会直接导致沟通的失败。不要伪装,不要以为骗得了别人,一切只不过是自欺欺人。那些认为沟通只不过是技术上的东西的人是十分愚蠢的。所有的技巧只不过是增加沟通成功的砝码,而不是决定因素,如果是实在觉得技巧很烦人,那么干脆你就带一颗真诚的心,轻装上阵吧。
  第30节:不要锋芒太露(1)
  作者: 文泉杰
  011 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不要锋芒太露
  初入职场的人,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学生,个性比较强烈,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越显示自己的能力就越能够得到老板和同事的尊重。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显然有这种想法的人把职场当作了学校,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展现自己的个性,没有人会怪你,因为你和你的老师、同学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但职场不是学校,职场不是一个纯粹的言论自由、做事自由的场所,因为你和你的同事、老板在很多时候都处于一种利益相关的关系之中,如果你事事占了先,难免会被其他的同事疏远甚至抛弃。如果你得不到老板与同事的支持和认可,你能力再强又有什么用呢?一旦你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你就有危险了。
  晓军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报社应聘编辑一职,在向主考官展示自己发表过的作品后,又说自己擅长策划,有领导才能,是编辑部主任的最佳人选,并将报社目前的办报方式说得一无是处。但是那位负责招聘的正是编辑部主任,因此第一关就没有让晓军通过。
  谁都希望刚开始的时候就给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没有错,但要把握适度,做得过火往往得不偿失。晓军给我们的教训就是:对于选定的职位,只表现出自己胜任那一职位的能力即可。不要锋芒太露,还没有进入职业就先树敌,这对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中国有很多古语警告我们为人处事不要太锋芒毕露,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保护我们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否则,你就会遭遇到危险。
  秦朝的宰相李斯,因出人头地而被嫉恨,因权高而被害死。倘若当初不上《谏逐客表》,闻“逐”而走,默默无闻,何落如此悲惨结果?赵高之辈,少能无德,出头之心更迫,置人死地而后自己平步青云。持枪打鸟者,必有肉吃。然而,赵高最终也被送上了绞刑架,因为他也变成了“出头”之人。倘若他懂得“出头”之害,也许就收手不干了。谁出头,谁就要担上被“枪打”的风险。
  要知道,一旦进入职场,我们就已经不再是校园那个个性飞扬的大学生了。我们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学校时,如果你真的很有才华,你的同学会很大方地夸赞你是“才子”,而当你身处职场时,即使你再有能力,你的同事都不会真心地夸赞你。为什么会这样,理由很简单,在学校,你的才华并没有干涉到别人的利益,而在同一单位,你有能力,你表现突出,你的同事就势必会显得没有能力,那么他的待遇等都会因为你的表现受到影响。
  所以,在职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锋芒太露。适当表现一下,可以给新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但是一定要把握一个度,为人处事不可做得太绝,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世上每个人皆需依赖众生才能生存,只有在和谐平衡的情形下,方能向前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