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华上下五千年 全集 >

第61章

中华上下五千年 全集-第61章

小说: 中华上下五千年 全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震动,不敢再审,就 把岳飞押回监狱,再看了一些案卷,觉得说岳飞谋反确实没有证据,只好向秦桧照实回报。

秦桧认为何铸同情岳飞,不再让他审问,仍叫万俟卨罗织罪状。万俟卨一口咬定岳云曾 经写信给张宪,布置夺军谋反的计划。他们没有物证,就诬说原信已经被张宪烧毁了。

万俟卨反复拷问岳飞等三人,岳飞受尽酷刑,什么都不承认。有一天,万俟卨又逼岳飞 写供词,岳飞在纸上只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这个案件拖了两个月,审讯毫无结果。朝廷官员都知道岳飞冤枉,有些官员大胆上奏章 替岳飞申冤,结果也遭到秦桧陷害。

老将韩世忠忍不住亲自去找秦桧,责问他凭什么说岳飞谋反,到底有什么证据。秦桧蛮 横地说:“岳飞给张宪的信,虽然没有证据,但是这件事莫须有(就是‘也许有’的意 思)。”

韩世忠气愤地说:“‘莫须有’三个字,怎能叫天下人心服!”

韩世忠反复力争,没有结果,就自己上奏章把枢密使职务辞了。

有一天,秦桧上朝回家,跟他妻子王氏在东窗下一起喝酒。秦桧手里拿着一只柑子,心 神不定地用手指甲在柑子皮上乱划。王氏是个比秦桧还狠毒的人,她看出秦桧对要不要马上 杀岳飞,还在犹豫,冷笑着说:“你这老头儿,好没有决断,要知道缚虎容易放虎难啊!”

秦桧听了王氏的话,狠了狠心,马上亲手写了一个纸条,秘密派人送到监狱。公元11 42年一月的一个夜里,这位年仅三十九岁的民族英雄在牢里被害牺牲。岳云、张宪同时被 害。

岳飞被害以后,临安狱卒隗顺偷偷地把他的遗骨埋葬起来。直到宋高宗死后,岳飞的冤 狱得到平反昭雪,人们把岳飞的遗骨改葬在西湖边栖霞岭上,后来又在岳墓的东面修建了岳 庙。现在,在庄严雄伟的岳庙大殿里,端坐着全身戎装的岳飞塑像,塑像上方悬挂的匾额 上,刻着岳飞亲笔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使人肃然起敬。在岳飞墓门对面,还放着用 生铁浇铸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和张俊四个反剪双手的跪像,反映了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景仰 和对卖国贼的憎恨。

上下五千年

209 钟相杨么起义

南宋王朝一面对金朝屈辱求和,一面加紧对人民剥削,加重税捐,使老百姓遭到重重灾 难。公元1130年,金兵攻占了潭州,抢掠了一阵走了。接着,有一个被金兵打败的宋朝 团练使孔彦舟,带着一批败兵残卒在那里趁火打劫,催粮逼租。

当地百姓忍无可忍,在钟相带领下举行了起义。钟相是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在 金兵南下的时候,他曾经组织过抗金民兵,没得到朝廷的支持,就回家乡组织农民自卫。他 用宗教的形式在农民中宣传,自称“天大圣”,能够解救人民疾苦。他说:“现在朝廷的法 把人分成贵贱贫富,这不是好法。我行的法,就是要不分贫富贵贱,人人平等。”一些受尽 官府、地主压迫的农民,听到这些话,怎么不高兴?大家把钟相称做“老爷”,要求入 “法”的人就越来越多。

当孔彦舟的骚乱激起民愤的时候,钟相就宣布起义。他自称楚王,建立政权。附近各县 的农民纷纷参加起义军,钟相分派起义军攻占城池,焚烧官府,打击豪强大户,不出一个 月,起义军就占领了洞庭湖周围十九个县。

南宋朝廷十分恐慌,任命孔彦舟担任捉杀使,镇压起义军。孔彦舟知道正面攻打敌不过 钟相,就先派一批奸细,假扮成贫民,混进钟相起义军队伍。公元1130年三月,孔彦舟 发起进攻,埋伏在内部的奸细里应外合,起义军措手不及,打了败仗,钟相和他的儿子钟子 昂被捕,遭到杀害。

钟相被害后,起义军推杨么当首领,继续和官军作战。杨么原来名叫杨太,因为他年纪 轻,当地群众亲密地称他叫杨么(么音yāo,“幼小”的意思)。起义军在杨么领导下, 在洞庭湖沿岸建立营寨,又在湖里和各个港汊上集中了大批船只,平时生产,战时打仗,队 伍越来越壮大。

南宋王朝又派程昌寓(音yù)担任镇抚使,镇压起义。程昌寓到了鼎州,不惜工本制 造了大批车船,每船可装载水军一千人,由人踏车就可以使船进退。有一次,程昌寓指挥水 军使用车船攻打起义军水寨,水寨滩头水浅,车船开进港汊,搁在浅滩里动弹不得。起义军 趁势发起攻击,官军兵士丢了车船逃走,车船全部落在起义军手里。

杨么起义军在洞庭湖建立了据点,队伍发展到二十万人,占领的地区也越来越广。公元 1133年四月,杨么拥立钟相的儿子钟子仪作太子,杨么自称大圣天王,在起义军占领的 地方,宣布免除百姓的一切劳役和赋税,人民生活出现了兴旺气象。

南宋王朝把杨么起义军看作心腹大患,非把他们镇压不肯罢休。宋高宗又派王(音x iè)带兵六万进攻。王不敢再用大船,改用小船进攻。起义军用车船迎战,车船高的有 几丈,来往如飞。他们又在船身前后左右都装上了拍竿,拍竿上缚着一块块大石。官军的小 船一接近,他们就摇动拍竿,发出大石,把敌船打沉。车船上还发出用硬木削尖的“木老 鸦”,和弓箭一起发射,打得官军叫苦连天。

有一天,洞庭湖边的江上,忽然出现了几只大车船,船上既不见旗帜枪械,也不见一个 兵士。王的水军将士见了,以为起义军在上游被官军打败,这几条船是顺流漂下来的,就 指挥船只靠近空船。兵士们争先恐后地撑篙拉纤,把空船带着往上游驶去。哪料到到了湖面 宽广的地方,几只大船里突然发出一阵擂鼓声、呐喊声,船舱里钻出来的起义兵士踏动车 船,横冲直撞,把官军的几百只小船全部撞碎沉没在水里,两名将领落水丢了性命。其余留 在沙滩上的官军步兵也遭到起义军攻杀。这一天,就消灭了官军一万人,缴获了大批武器盔 甲。

这时候,王在大营里等待消息,忽然来了一百多个穿新衣的农民军,一面走,一面打 着鼓板,吹着笛子,拍着气球,后面还有人用竹竿挑着一卷文书。官军以为一定是起义军接 受招安,送投降书来了,忙命令兵士不要放箭,派人把文书接过来。宋将把文书打开一看, 里面是被起义军缴获的官府告示和印章。穿着新衣的起义兵士看他们上了当,哈哈大笑说: “你们的一万水军,前天晚上已经被我们杀得精光,衣甲、刀枪、旗号、钱粮,都是咱们的 啦!”说着,都乐呵呵地又吹笛打鼓走了。王知道了,气得直翻白眼。

刘豫的伪齐政权在襄阳的官员李成,听到起义军节节胜利的消息,派人带着金帛文书, 到扬么大寨游说,要起义军联合进攻宋朝,说只要攻占州县,就封他们做知州知县,被起义 军拒绝。李成又派了三十五个人带了官诰、金带、锦袍来诱降,起义军不再饶恕,把三十五 名伪齐使者用酒灌醉后全部杀死。

南宋王朝和伪齐政权的“围剿”诱降,都没有使杨么屈服,到了公元1135年,也就 是起义的第六个年头,宋高宗派宰相张浚亲自督战,又从抗金前线抽回了岳飞军队。由于起 义军将领有人动摇叛变,杨么大寨被官军攻破,杨么被俘后遭到杀害,坚持六年的起义终于 失败。

上下五千年

210 虞允文书生退敌

绍兴和议以后,宋金双方有二十年没有发生战争。宋高宗和一批投降派大臣对于这个偏 安的局面十分满意,在临安修筑起豪华的宫殿府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把收复失地的事 忘记得一干二净。

在这段时间里,金朝统治集团发生内讧,贵族完颜亮杀死了金熙宗,自立为帝,历史上 称为海陵王。完颜亮把金朝的京都从上京迁到燕京,一心想发动战争,消灭南宋。有一次, 他做了个梦,梦里他上了天宫,天帝命令他讨伐宋朝。他跟大臣谈起这个梦,一些凑趣的大 臣都说这是个好兆头,向他祝贺。完颜亮就把发兵南侵的事决定下来了。

完颜亮准备发兵的风声,传到临安。有些官员要朝廷早作准备,反而被宋高宗斥责是造 谣生事。有一回,金朝派使臣施宜生到临安。宋高宗叫大臣张焘(音dào)接待。张焘想 从施官生那里探听消息。施宜生原来是宋朝的官员,也想透露点消息给张焘,但是旁边有金 朝的随从官员,不好明说,只好暗示说:“今天北风可刮得厉害啊!”又拿起几案上的笔 说:“笔来,笔来!”(“笔”和“毕”同音,“毕来”,就是都来的意思。)

张焘得到施宜生的暗示,连忙把金兵要大举南下的消息告诉宋高宗,但是宋高宗只当耳 边风。

公元1161年九月,完颜亮做好一切准备,发动全国六十万兵力,组成三十二个军, 全部出动,进攻南宋。出发之前,完颜亮趾高气扬地跟将领们说:“从前梁王(指兀术)进 攻宋朝,费了多少时间,没取得胜利。我这次出征,多则一百天,少则一个月,一定能扫平 南方。”

完颜亮的大军逼近淮河北岸,防守江北的主帅刘锜(音qí)正在生病,派副帅王权到 淮西寿春防守。王权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听到金兵南下,吓得丧魂落魄,根本没想抵抗。 完颜亮渡过淮河,王权还没见到金兵的人影儿,早已闻风逃奔,一直逃过长江,到采石才停 下来。

宋高宗听到王权兵败,才害怕起来。他把王权撤了职,另派李显忠代替王权的职务,并 且派宰相叶义问亲自去视察江淮守军。

叶义问也是个胆小鬼,不敢亲自上前线,另派一个中书舍人(文官名)虞允文,慰劳采 石的宋军将士。

虞允文到了采石,王权已经走了,接替他职务的李显忠却还没到。对岸的金兵正在准备 渡江。宋军没有主将,人心惶惶,秩序混乱。虞允文到了江边,只见宋军兵士三三两两垂头 丧气地坐在路旁,把马鞍和盔甲丢在一边。

虞允文问他们说:“金人都快要渡江了,你们坐在这里等什么?”

兵士们抬头一看,见是一个文官,没好气地说:“将军们都跑了,我们还打什么仗?”

虞允文看到队伍这样涣散,十分吃惊,觉得等李显忠来已经来不及了,就立刻召集宋军 将士,告诉他们说:“我是奉朝廷的命令到这里来劳军的。你们只要为国家立功,我一定报 告朝廷,论功行赏。”

大伙儿见虞允文出来作主,也打起精神来了。他们说:“我们吃尽金人的苦,谁不想抵 抗。现在既然有您作主,我们愿意拼命作战。”

有个跟随虞允文一起去的官员悄悄地对虞允文说:“朝廷派您来劳军,又不是要您督 战。别人把事办得那么糟,您何必背这个包袱呢?”

虞允文气愤地说:“这算什么话!现在国家遭到危急,我怎么能考虑自己的得失,逃避 责任。”

虞允文是个书生,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争。但是爱国的责任心使他鼓起勇气。他立刻命令 步兵、骑兵都整好队伍,排好阵势,又把江面的宋军船只分为五队,一队在江中,两队停泊 在东西两侧岸边,另外两队隐蔽在港汊里作后备队。

宋军布置刚刚结束,金兵已经开始渡江。完颜亮亲自挥动着小红旗指挥。几百艘金军大 船迎着江风,满载着金兵向南岸驶来。没有多少时间,金兵已经陆续登岸。

虞允文命令部将时俊率领步兵出击。时俊挥舞着双刀,带头冲向敌阵。兵士们士气高 涨,拼命冲杀。金兵进军以来,从没有遭到过抵抗,一下子碰到这样强大的敌手,就都垮下 来了。

江面上的宋军战船,也向金军的大船冲去。宋军的战船虽小,但是很坚实,就像尖利的 钢刀一样,插进金军的船队,把敌船拦腰截断。敌船纷纷被撞沉。敌军一半落在水里淹死, 一半还在顽抗。

太阳下山了,天色暗了下来,江面上的战斗还没有结束。这时候,正好有一批从光州 (今河南潢州)逃回来的宋兵到了采石。虞允文要他们整好队伍,发给他们许多战旗和军 鼓,从山后面摇动旗帜,敲着鼓绕到江边来。江上的金兵听到南岸鼓声震天,看到山后无数 旗帜在晃动,以为是宋军大批援兵到来,纷纷逃命。

金军遭到意料不到的惨败,气得完颜亮暴跳如雷,一肚子怒气全发泄在兵士身上,把逃 回去的兵士全拷打死了。

虞允文料想完颜亮不会甘心失败。当天夜里,就把战船分为两队,一队开到上游,一队 留在渡口。到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完颜亮果然又派金军渡江,虞允文指挥两队战船夹 击。金兵尝过虞允文的厉害,没心思反抗。三百只大船被困在江心和渡口,宋军放起一把 火,把敌船全烧了。

完颜亮在采石渡江不成功,又把他们的兵士乱杀了一批,才带着留下的人马到扬州去, 想到那里去渡江。

宋军在采石大胜之后,主将李显忠才带兵到达。李显忠了解到虞允文指挥作战的情况, 十分钦佩。

虞允文对李显忠说:“敌人在采石失败之后,一定会到扬州去渡江。对岸镇江那边没准 备,情况很危险。您在这儿守着,我到那边去看看。”

李显忠马上拨给虞允文一支人马,由虞允文率领前往镇江。

镇江原来是由老将刘锜防守。那时候,刘锜已经病得不能起床了。虞允文到了镇江,先 去探望刘锜。刘锜躺在床上,紧紧拉着虞允文的手,心情沉重地说:“国家养兵三十年,没 有立过一点战功,想不到立大功的还是靠您这位书生,我们当将军的实在太惭愧了。”

虞允文安慰他一阵,就回到军营。他命令水军在江边演习。宋军制造了一批车船,由兵 士驾驶,在江边的金山周围巡逻,来回像飞一样。北岸的金兵看了十分吃惊,赶快报告完颜 亮。完颜亮大怒,把报告的人打了一顿板子。

这时候,金兵打了几次败仗,都害怕作战。有些将士暗地里商量逃走,完颜亮发现后, 下了命令:兵士逃亡的杀死将领,将领逃亡的杀死主将;并且宣布第二天全军渡江,畏缩不 前的处死。

金军将士对完颜亮的残酷统治再也忍受不住,还没等完颜亮发出渡江命令,当天夜里拥 进完颜亮的大营,把他杀死。

完颜亮一死,金兵就撤退了。

完颜亮带兵南侵的时候,金朝内部也出了事。一些不满完颜亮统治的大臣,另外拥戴完 颜雍为皇帝,这就是金世宗。采石大战后,金世宗为了稳定内部,派人到南宋议和,宋金战 争又暂时停了下来。

上下五千年

211 辛弃疾活捉叛徒

在完颜亮大举南下的时候,北方和中原人民趁金朝后方空虚,纷纷起义。济南府有一个 农民叫耿京,也聚集了几十个人举行起义,先后攻占了莱芜、泰安(都在今山东省)两座县 城。耿京的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二十几万人,成为各地起义军中最大的一支队伍。

投奔耿京起义军的人,大多是在金朝统治者残酷压迫下的贫苦农民,也有一个爱国的知 识分子,他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济南人。他出生的时候,家乡已经沦陷在金朝统治者 的手里。祖父辛赞虽然在金朝占领区里做过几年地方官,但是心里却一直向着宋朝。辛赞常 常给小孙子讲北宋灭亡的惨痛历史,带着辛弃疾登上高山,眺望祖国的大好河山,给辛弃疾 留下很深的印象。

辛弃疾长大后,因为文才出众,被金朝的济南官府推荐到燕京去参加进士考试。临走的 时候,辛赞叮嘱他在到燕京去的路上,注意沿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