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落泪是金-何建明1390 >

第7章

落泪是金-何建明1390-第7章

小说: 落泪是金-何建明1390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子急急地请了假,从成都连夜上火车,直奔千里之外的山西资中的那个偏僻的老家。 一进门,英子迎面看到的是母亲那双含着泪水的目光。

    “妈,出什么事了?”英子急促地问。

    “孩子,妈对不住你……”母亲还没开口,就呜呜地先哭个不停。

    “说呀,妈!”英子用力摇晃着母亲的双肩。

    母亲终于抬起了泪眼:“英啊,前些日与你定亲的那个小伙子不是你的真对象,他是你 定亲对象的哥。”

    “啥?啥啥?”英子眼前一阵晕眩。随即,她定了定摇晃的身子,抽身出了家门,直奔 那个媒人家。

    “骗子!骗子——!”此时的女大学生英子像头发了疯的怒狮,一边骂着,一边举手奋 力向那媒人的脸上狠狠抽去……

    “天哪,我为什么这么苦命啊——!”面对苍天,英子失声嚎哭。

    英子是成都某大学的在校学生,不应该有对象,更不应该发生定亲一类的事,然而英子 却真的有了一个在广大农村普遍公认为“既成事实”的已经走完相亲定亲程序的婚约,且这 个“既成事实”才刚刚发生于她新学年开学的前十来天时间内。已是大学三年级的英子,已 是受现代高等文明教育的英子,尽管死也不想记住这个日子,但那屈辱无奈的一幕又使她无 法忘却这个日子:1997年2月14日。

    这一天,异常料峭的寒风肆虐着英子的家乡。父亲江泽高和无主张的母亲忙里忙外地张 罗村上乡邻和亲戚们在院子内胡吃海塞着“定婚酒”,在他们心里似乎在里屋那哭得死去活 来的大学生女儿英子根本不存在一样。

    哭吧,英子,你本不该放假回来,你更不应该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答应一桩为了学费而 牺牲青春、牺牲前途的草率婚约。哭泣中的英子此时更没有想到在这桩无奈的婚约中还隐存 着一件比眼前的“定婚酒”更愤懑的事……

    英子哭,她哭自己的命。父亲老实巴交,但老实得叫人有时拿他没有办法。英子有一个 姐,一个弟,一个高龄的奶奶和一个多病的母亲。能为家里帮个忙的大姐远嫁后,父亲便一 个人背起全家生活的沉重负担。好学上进的英子从小学到初中,在班上的成绩始终名列第 一。本来为解家庭困难而考中师、中专的英子在考试时大病一场,最后只得到县上念普通中 学。但只读到高一的英子因见父亲数天借不到学费而忍着心酸办了停学手续,装上几本书 籍,带着仅有的10元钱,只身闯到成都打工,以求日后挣得学费再进教室。

    打工妹的辛酸可以用泪作书,而一心想重返学门的英子打工岁月则可以用血撰书。一 天,英子在一家个体纺织加工点织毛衣,别人忙里忙外正在搬运货物,老板娘李姐找不见英 子,左喊右叫,最后在厕所里发现英子正如痴如醉地在看书。

    “你这个不要脸的!别人都忙出尿来,你却躲在尿堆里看臭书!我让你看!我让你看— —!”老板娘愤怒地抢过英子手中的书本,撕了个两半,狠狠地扔在地上。

    英子望着破碎的书本,心也跟着碎了。

    是夜,经规劝后的老板娘李姐来到英子的宿舍,默地把自己动手撕坏的书擦了又擦, 然后从口袋里拿出300元钱,对泣不成声的英子说:“妹子,姐刚才做得不对……你,还是 回去读书吧,这打工不合你的心境。

    先把这钱拿了,以后有难就找我李姐。”

    这是英子所没有想到的。她要跪下给好人磕头,但被李姐扶了起来。

    入夜,英子左思右想,300元虽是个不小的数,但还是不能供自己读完一年的学业呀! 于是英子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拿这本钱,做点小买卖。就这样,1993年春节一过,英 子满脸笑容地重新走进了高二的课堂,这回她自豪地告诉同学和老师:是自己打工挣来了学 费。

    1995年,英子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曾经洒满泪水的成都某高校。在接到入学通知书的那 天,英子满面春风地向西南方向的那座遥远的城市深情地遥望了许久,她心里一次又一次对 那座城市说:成都,这回我可以昂着头向你走去,我不再是以一个打工妹身分去请求你的施 舍,而是以一名光荣的大学生去拥抱你!

    春风中,英子笑得那样开心。而此时,远天正掩着一股浓重的阴云向她刮来……

    父亲江泽高这一夜也很兴奋,但兴奋之后他掰了掰手指:一年3000元学费,3年就是 9000元哩!这还没算其它日常生活啥子一大堆费用呢。老江发起愁来,他推醒一旁的老 伴:我看英儿考上大学也太不易了,咱再穷也得让她上这个学。是喽。老伴说,要不把圈里 的那几头猪给卖了,凑凑。老江说,行。

    第二天天黑时,老江回到家,见老伴便说:猪儿卖了,这回英子上学的钱差不离了。说 完便伸手去口袋里掏钱。这一掏不要紧,老江的脸一下灰了:呀,我的钱到哪儿去啦?钱, 我的钱!钱到哪去啦?!

    老江跳了起来!老伴闻讯更是吓得惊惊颤颤地围着老头子直转:你咋整的么!咋整的么 呀!

    顿时,哭声、嚷声、嚎声,震荡了整个小山村。英子看着绝望中的父亲和母亲,突然大 声吼道:“你们、你们不要吵了!我、我不上大学行不行了?!”说完,英子冲出院子,消 失在无边的夜幕之中。

    江老汉丢钱的事后来传遍了四方乡邻,农家女子英子姑娘刻苦求学的精神也感动了乡亲 们。一位好心的乡干部以自己的房子作押,帮江泽高家贷了2500元款。这回受感动的是英 子,她带着父母和乡亲们的重托与亲情日夜兼程赶到成都,就是这样的速度她还是比学校开 学时间晚了整20天,是全校新生最后的一名报到者。老师和校长听了英子的诉说,没有多 余的话:“你的情况特殊,什么事都别提了,进教室上课去吧!”

    英子终于走进了大学圣殿,这是她向往了多少年的梦,当她坐在明亮的教室时,简直有 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是,同学们很快发现英子常常在课余间不知去向,甚至有时星期天 节假日整天无影无踪。同寝室的同学问她上哪儿去了,英子不是推说上亲戚家便说探访好友 什么的。然而同学们对她的特别行踪总是放不下心。一日,英子离开校门向外面出走时,几 位同学悄悄跟在了后面……“秘密”终于发现了,同学们感到震惊的是,英子这位农家弱女 子竟与一群壮小伙子混在一道当起了卖苦力的“搬家工”。

    “英子,那么重的家具你当心啊!”望着瘦小的同窗好友吃力地搬着沉重的家什一步一 步挪动在楼梯的情景,躲在后面“侦察”的同学们不禁心疼地喊出了声。“是、是你们 呀!”英子听到熟悉的声音,转头一看是自己的同班同学,顿时全身一阵抽动,手中的家具 顿时脱落而下,重重地砸在了脚上……

    “英子——!”同学们呼喊着英子的名字,将倒在地上的英子扶起时,楼梯内已是一片 泣不成声。

    学校得知了英子的事,很快为她在校内安排了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业余在图书馆管理 图书,每月20元。20元对一位普通的城里姑娘来说,就是多吃或少吃一两个冰淇凌而已, 但对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英子来说,可就意味着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至少,一天可 以让肚子能进上一汤半勺呀。英子在艰难与感激中读完了第一学年,但新学年开学不又要交 3000多元吗?要强的英子暗暗下决心:利用暑假狠狠地挣它一笔。她把所有的希望全部寄 托在暑假打工之上,英子心里明白,如果不打工不赚足钱,就等于失去重返大学门的机会!

    这是一个穷家学子的命运生死战。

    英子为了赢得这场“命运生死战”的胜利,真是急红了眼。这时,她正好碰上当年一起 在成都的几位“打工妹”欲南下广州“挣大钱”去。

    “我也去!”一听那边有大钱挣,英子义无返顾地跟着姐妹们搭上火车。

    辗转多日之后,凭着大学生的独特优势和熟人介绍,英子终于在一家电子加工厂有了一 份工作。老板不错,每月出薪1000元,另加30元的生活补助和提供简易宿舍。这对外出打 工的英子来说,就等于遇见了“焦裕禄”。正当英子好高兴好卖力时,她抬头看了看日历 牌,一下愣了:距开学只有10多天时间了!咋办?英子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左思右想也寻觅 不出一个好办法,最后她一横心:挣足了学费再说!

    干起活来的英子不要命,而老板也格外欣赏这个山西妹子,便提升她为车间班长,薪水 更优于别人。

    正当英子卖苦力欲挣大钱之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老汉家突然接到成都那所大学来信, 询问英子为何不去上学?“这鬼丫头,上哪去疯了?”江老汉夫妇差点急出毛病,左打听右 打听才知道原来“鬼丫头”上广州打工去了。有病的母亲一听更是一卧不起。医生诊断说如 不及时治疗,就有终身瘫痪的可能。

    江老汉跑了几里路,给远在广州的英子发去一封急信。

    接信的英子见母亲的病讯,心如火焚,上老板办公室乞求着提前要回了自己的工资,星 夜兼程赶回山西老家。一进家门,英子见了二老,立即掏出自己的血汗钱:“爸,快去请最 好的医生,一定要给妈治好病!”

    卧在床头的母亲老泪纵横:“英啊,妈妈不中用了,你爸他年岁也大了,你把钱留着还 是去成都上学吧,啊?!”

    英子两眼溢满了泪水,但她强忍着没让它流出来。她安慰妈:“妈您啥都别想了,看病 要紧。”

    不知是英子的孝顺感动了老天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母亲的病情真的缓解了。

    成都。某大学。

    班主任黄君蜀老师正在又一次寻思着英子的事,一位农家老妇却突然出现在面前。

    “您就是那个大恩大德的黄老师?”老妇人这话让黄君蜀一惊。

    “正是。我就叫黄君蜀。您是……?”

    “我是英子她妈,从山西赶来的。”老妇人说。

    “啊哟,大娘您快坐,快坐。”黄老师忙让坐、倒水,“英子呢?

    她怎么没来?”

    “老师哪,英子她命太苦。都是我们家穷,害了她呀……呜呜,呜呜呜……”英子的母 亲再也忍不住地痛哭起来。她用最简单的语言向老师诉说了自己那个穷家和英子为挣学费而 南下广州打工的事。

    “老师,我求求你,行行好,千万让我英儿再来上学,她太爱读书了,不让她上完大学 我和她爸这一辈子就别想心安了。”英子妈屈下双膝,要用她所能做到的大礼求老师为她的 女儿开恩。

    “别别,快起来,起来。”黄老师赶忙将她扶起,“我马上向学校汇报,你先等着。

    ”学校领导听了黄老师的汇报,十分同情英子,决定破例恢复她的学籍,降一年级。

    还有什么能比重返大学更好的了?英子妈满口言好。当把这个好消息带回家时,老人家 没有料到一件比她千里迢迢上成都求黄老师给英子恢复学籍更难的事正等待着她。

    原来,英子那21岁的弟弟前些日子相了门亲,姑娘家这一日突然托人带信说要5000元 彩礼,否则扬言说要断了这门亲事。贫苦的农家娃相门亲不易,江老汉一听这就急得不知如 何是好。英子妈正是这个时候从成都回到家,她不知其情,只顾先把英子能重新上大学的事 给家人说了。本来这几天就发愣的儿子为女方退亲一事愁眉不展,一听娘说姐还要在大学念 3年书,他原本想全家咬咬牙兴许能想个办法把5000元的彩礼给凑齐了。这回完了,姐还 要念三年大学,光凑姐的学费都不够呀。英子的弟弟一想这,两眼一黑,等家人不备,拿起 一瓶剧毒农药就往嘴里灌……好在发现得早,这位可怜的娃儿没出大事。

    但江家老两口可作大难了。江老汉成天长吁短叹。英子的妈看着一家人这个样,横横 心,来同英子商量:英儿,前几日有个媒人来说有个男娃家里挺富有,自己也一个月挣 1000来块,还说“你们急啥?我还要念完大学呢!”这回轮到英子大声说话了。

    行行,既然是一家人了,啥事都好商量,好商量。“对象”很开明,并且不无气度地一 挥手,说:英子上大学的学费,还有生活费,我全包了!

    英子就这样带着满腹的苦涩,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大学。然而她万没想到好不容易刚刚重 新踏进校门,又一件愤懑不已的事正等待着她。

    这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一幕……

    英子可能是千万个穷人家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中最苦命的一个,但她后来回到学校,愤然 提笔同男方解除了这桩荒唐的婚约,抹干眼泪,勇敢地接受了贫穷带给她的人生挑战。然而 英子不是贫困生中最可怜的一个,因为就是在发生这件事时,她毕竟在大学已经走过了3年 时间。

    而更多的贫困生发现,在他们用血和泪追求到的大学“入门券”,父母们卖牛卖地千里 迢迢把他们送进校门后,迎接他们的不光是朗朗读书声、高高教学楼和浓浓学术课,还有甚 至比上小学、上中学更多更沉重更无尽头的苦难在脚跟前等待着、困扰着、考验着他们。

    这事发生在1997年某市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门前:又是个热闹异常的新生报到日。那校 门前举家送子送女来上大学的人群如潮,不过惹眼的还是鸣着笛声的各式各样车流。你在这 里尽可以观赏到平时在大街上都不多见的加长“林肯”、“奔驰”500型,至于像日本的 “丰田”、德国的“宝马”,此时也已风光失色。从那些车里走出的家长自然个个都是春风 满面,在他们身边的那些新生才是真正的“骄子”——他们的眼里似乎根本看不到别人的存 在,仿佛大学本来就是专为他们而开的……

    突然,在校园马路的小树林里悄悄走出一个瘦弱的身影,在那个身影的左肩上斜背着一 只书包。在那沸扬的人流车潮中,谁也没有注意他的存在,更不会留意他准备做些什么。但 有人却无意看到了那惊愕的一幕:那个背书包的他,将手慢慢伸进书包,然后轻轻抽出—— 天,他抽出的不是方方正正的书籍,而是一把明晃晃的刀子!随即是个飞快的动作,那刀神 不知鬼不觉地狠狠扎进“林肯”、“宝马”的轮胎,一辆,又一辆……

    “叫你们耀武扬威!叫你们招摇过市!”这咬牙切齿的咒语,谁都不会听到,因为发自 他的内心深处。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痛快,突然,他的手颤抖了:“老师,是你……”。

    班主任的脸色异常难看。

    后面的事就不用多形容。那些送完子女准备回家的“林肯”与“宝马”们惊异地发现车 轱辘全塌了下去。校长们纷纷出来一面赔不是,一面愤怒地喊着:“保卫处干什么去了?

    ”保卫处的人很快来了,调查结果证明:门卫防范严明,不可能有外面的坏人混进来。 “那么肯定是我们的学生了?!”校长要求所有的老师汇报情况。但那个看到那一幕的班主 任没有说话,他只是将头朝天,然后仰天长叹一声:他是个贫困生,去年这个时候,他到校 报名时只带着两个塑料袋,其它一无所有。可他学习成绩很好……

    老师低头时格外沉重。

    比起北京某校的李老师来说,这个班主任的运气似乎要好多了。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