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落泪是金-何建明1390 >

第4章

落泪是金-何建明1390-第4章

小说: 落泪是金-何建明1390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而下降了。母亲知道后就天天在我 耳边唠叨着说干脆休学得了。我不同意,但成绩掉下来是要命的事,眼看辍学又一步步逼过 来。最后还是班主任和我姐说服了妈,使我又继续学下去。当时快要考初中了,我发愤赶 上,终于考上了当地的河坝中学。

    上完四年级,要到离家15里的另一所小学——塘坊村完小上学。

    这时我妈觉得自己的儿子要出远门了,才用乡里救济的棉布给我缝了一条新裤子。穿上 新裤子,我好像顿时觉得自己是个人似的,天天走十几里路也不觉啥。看到同学们有家长用 车接送,我走累了见过路的拖拉机便往上趴,等别人一发现就赶忙往下跳。有一次跳车时急 了些,摔得就差没断骨。

    塘坊村完小是我第一个远离家乡求学的学校。这个回民学校不但不收学费,且每人每月 补6元钱。这个钱对我来说可不算少,我感到太幸福了。不过时间长了也有了难事。二十几 个人住一间大房,冬夏都睡在地上,夏来热死,冬来冻死。头一个冬,我的两腿就冻出了冻 疮,手也冻得脓血常流,痛得钻心一般。最使我难受的是,每月大家回家后同学们总是大包 小包地带回许多馒头到学校,而我就连一点盐都带不起。我们是自己开伙,每次我只能是把 面条放入锅里白水一煮就吃了,且都是两顿一起煮好。看到同学们吃白馒头,我真是直流口 水。在塘坊村完小的两年中,母亲曾几次不让我再上学去,可每次她一提我就拔腿往学校 跑。有一次班主任在课堂上针对几个同学数学成绩不好说了一句话对我印象极深,老师说: “贫苦农家的娃娃,只有靠读书才能走出苦难生活。”这句话我至今仍深深地烙在心里。

    而同时,我似乎也悟出了了一些人世间的事理,为此我开始深深地同情起我那受难的母 亲了,再不跟她顶嘴作对。尤其每次回家看到母亲白发满头,驮着背在地里独自干苦活累活 时,我心里好酸好酸。那年正好出嫁的姐姐送了我一辆自行车,于是我便每天不等放学就骑 车赶回去帮妈干活。老师为此批评我,因为我的成绩因此而下降了。母亲知道后就天天在我 耳边唠叨着说干脆休学得了。我不同意,但成绩掉下来是要命的事,眼看辍学又一步步逼过 来。最后还是班主任和我姐说服了妈,使我又继续学下去。当时快要考初中了,我发愤赶 上,终于考上了当地的河坝中学。

    上中学不再像小学那样简单,光学费就好几十元,妈妈硬着头皮找到学校领导,给我免 了学杂费。但偏这所中学学风太差,同学们不好好学习,老师在外面做生意,几天不来上 一课7,盼星星似的上一课就给你灌几节课的内容。回家我对妈一说,妈就接过话茬说,这 种学校你还上它干啥?回家吧,过两年妈给你娶个媳妇,持家过日子。我听后连说了几个 “不”字。其实在我们那儿比我稍大些的人就娶媳妇的事很普遍,妈说的也是实话,可我怎 么也不想走那样的路。我要读书。这回是姐救了我,她给我转了一个中学,离姐家近的中宁 县长山头机械化农场中学。这个学校要好些,所以我也特别卖命学习,多次获得竞赛奖。

    上学的日子就这么艰难地拼挣着,我妈的身体却越来越不如以前了,病魔一直折磨着 她,而她仍要下地耕作。我唯一能做的也只是每周回家力所能及地帮她干些活。初中毕业 后,母亲在病榻头长一声短一声地对我说,你要是再想念书,就只能报中专。我知道报中专 是许多农村家长希望子女走的一条路,因为这条路既可满足子女们上学的愿望,又可解决家 长们的负担。中专出来后就可以参加工作挣钱了,而上高中如果考不上大学在家长们看来是 极大的浪费,不值得。看着妈那满头白发和满脸的绉纹,我无言可语。然而我的内心又多么 想现实自己的“大学梦”。考中专和考高中偏又是在同一天,而且只能报考一样。那天我 的两条腿紧张得直抽筋,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往哪儿走?后来我还是进了考高中的教 室……

    但出了考场,我知道尽管自己作出了属于自己的选择,可要过妈这一关太难太难了。果 不其然,在我上高中的头一天,妈拖着重病,从40多里外赶到学校,硬是把我拖出了教 室。当时我完全不知所措,只有眼泪在我脸颊上流淌。我多么不愿意离开学校,可看着母亲 那近似乞求的目光和不可抗拒的神色,我无可奈何地跟着她走出学校……

    当走出校门时,我知道这回可能是永远告别读书生涯了。那之后的日子里,我天天同母 亲一起下地,可站在田野里的我,望着苍天和黄土,整天发呆。母亲或许看出我的心思,便 开始给我张罗相亲的事。有一天,她带着我越过一道又一道丘,翻过一座又一座山,来到海 原县的一个农户家。我见到了那个“对象”,她比我还大两岁,一看那傻乎乎的样,我心里 就别扭。回家的路上就对妈说我不同意这门亲事。妈则开导说,山里的姑娘聘礼要得少,我 们穷人家能娶上一个媳妇就是造化了,你还有啥嫌的?

    可我说什么也不愿。没法,我便偷偷跑到学校找到了高中的班主任,诉说了自己的心 思。班主任同情我,他又找到我姐,俩人坎坎洼洼跑了几十里路找到我妈。那天他们在屋里 说事,而在外面的我就像经历了一场命运的生死抉择。我记得清清楚楚,天快黑的时候,班 主任从屋里走了出来,他见我蹲在墙角处,便直径走过来。他说的话让我整个心儿都感到震 颤:“你妈太不易了!王文喜,好好学习吧,千万不要辜负了她老人家……”

    我听后呜呜地大哭起来,我是跪在地上哭的。当时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再比我母亲更 伟大的人了,她的那份恩爱我一辈子都还不完!

    这是我第四次缀学后又重新进了校门。但是,穷人家的孩子进了校门未必就能把书读完 读好。说句实实在在的话,高中三年,为了不再使缀学的恶梦在我身上发生,我完全是用自 己的肉体验证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新上的学校是中宁县鸣沙中学,离我家很远。平时没有钱买回家的车票,所以每逢周 末和节假日我都不回家。我是这个学校唯一的外县学生。同学们一周回家一次,带足了伙食 再来上课。可我一个学期只回一两次,每次从家背一小口袋妈炒好的熟面和一壶咸菜要准备 过好几个月。学校里同学们吃饭都得把自己带来的食物蒸好后上灶去端,每逢这时,我可怜 极了。

    因为我总是两手空空,所以开饭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去灶前端饭时,我就装着自己根本不 饿似的跑到教室里伏在桌子上睡觉。实在饿极了,我就等课间同学们玩的时候一个人悄悄跑 到宿舍抓一把炒面用水冲一冲、搅一搅便吃了,也不管水开不开。日久天长,我的胃得了 病,现在还没好,一疼起来浑身冒汗。一到星期天、节假日,同学和老师们回家后,宿舍里 就孤单档地留下我一个人,日子便更难过了。一两天吃几把面糊糊是常有的事,夏天还好 些,有些同学家里需要人手干些农活,我就跟他们回家帮忙也能填个肚子。可冬天就惨了, 白天吃不上,晚上宿舍里冷得厉害,我只好夜里起来到操场上跑步取暖。时间长了,到高三 时,我身体顶不住了,经常头发晕。后来好心的班主任看我实在太可怜,便让我到他家,每 周末使我能吃上一顿饱饭……

    就这样我读完了高中。由于长期在贫困与压抑的状态下学习、生活,又临场没发挥好, 第一年高考没考上。妈知道后说什么也不让我再进校门了。

    这回我又忍忍心没听她的,重新补习,终于在95年以当地前几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国农 业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又是惊喜又是悲伤,惊喜的是我终于考上了大学,悲伤 的是妈妈此时已成了个躺在病床连说话都没多少力气的69岁老人。在我离开家准备到北京 上大学与她告别时,老妈只有流不尽的眼泪和一双颤抖不止的手在拍打床铺……

    王文喜说到这儿再没往下讲,那发颤的双唇叫人看后钻心地疼。

    “你妈现在怎样?”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她了。姐姐来信说她病一直很重,就是舍不得花钱去看病。”

    “她有钱看病吗?”

    “有些。我给的。”

    “你?你连填自己的肚子都成问题,拿什么给她寄呀?”

    “总是有办法的。再说学校和同学们给我不少帮助……”

    “寄多少?”

    “每月50来块吧。”

    我觉得这事发生在一位几个月只吃百十来元伙食的大学生身上,简直不可思议。但他确 实坚持这样做到了。

    “姐来信说,妈拿着钱从来不用。邻居去看她时,她便把钱拿出来说,你们看,我娃上 大学挣钱了……”

    “老人家多么可怜哟。”我对天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不知如何表达对这样一位中国母亲 的感情。斜阳下,校园绿色的草地上,倒拖着王文喜细长细长的身影,“瞧你这个样,何必 非那样做么?”我指的是他寄钱回家的事。

    王文喜坚定地说:“我只想让苦了一辈子的母亲知道儿子是有出息的……”

    唉,还有什么可说的——一个让人心疼的母亲。

    一个让人心碎的儿子。

    “李骏,祝贺你成为我市今年高考状元!”1997年度的高考成绩在市报上公开后,以 672分高分取得理科第一名的李骏,一时间成了苏北盐城的“新闻人物”。老师和同学们纷 纷前来向他祝贺。

    “状元有什么好的?念不起还不照样白搭!”谁知李骏把高高兴兴的一帮人给噎了个闷 棍。

    “李骏,这是怎么回事?你不仅是咱盐城市状元,而且也是全江苏第三名,复旦大学又 以第一志愿录取了你,应该高兴才是呀!”李骏的班主任有些生气了。

    “老师,我不是成心的,你不知道我家… ”李骏说着,鼻子就酸了起来。他把头扭到 一边,不想让大家看到自己的伤心。

    “家里怎么啦?”

    “您就别问了,我根本就念不起… ”李骏知道再说下去,非哭出来不可,便借故甩下 老师和同学径直回了家。

    唉,这就是我的家!李骏望着自己家的那间即将搬迁的小平房,强忍住泪水。他弯下身 子走了进去,见奶奶正在吃力地从小阁楼上把他6年中学期间获得的一大叠奖状证书取出来 整理收拾。“孙儿,听说快要搬迁了,奶奶帮你把这些宝贝给理一理!”奶奶一边用布轻轻 地擦着那些红皮的、蓝皮的、烫金的各式各样证书,一边用欢喜的口吻问孙儿:“都在说你 成状元了,状元可了不得呀,旧时那状元郎要接到皇宫里,皇上还要亲自颁匾哩!孙儿啊, 现在兴啥?就兴让你上啥复旦?复旦是哪儿?”“奶奶,在上海。”李骏大声在奶奶耳边大 声说道,然后反问道:“奶奶,你说我们上得起复旦吗?”奶奶不明白,问为什么考上了大 学咋还上不起?“奶奶,入学通知书上说了,一年光学费就是4000元,还要每月好几百元 的生活费呢!”李骏尽量给奶奶说得清楚些。“咋这么多啊?”“对,所以,奶奶,我们上 不起大学了!”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不明白这个理:“那你状元还算不算了?”孙儿无奈地朝 老祖宗说:“算!状元还算!”“算就好。

    算就好… ”奶奶一听这,就放心地继续干她手上的活。李骏则长长地叹着气,两眼无 神地落在这间伴他度过了20年的小屋。这是他和父母及奶奶4口人长年居住的家——一间 不足15平米的小屋。因为拥挤不堪,从中学起的6年里,李骏便住在用一块木板架起的 “小楼”上。那是一块上不能伸头、下不能蹬腿的蜗牛地——李骏这么称自己的天地。但就 在这块小蜗牛天地里,李骏默默苦学,先后拿下了16项(次)全国、全省的数理化竞赛 奖,成了班上年年优秀的好学生。李骏知道自己家贫寒,所以他从不嫌弃自己家里的每一块 地方尤其是那小阁楼,只是如今想到自己无力去上大学而觉得有愧于为他学习作出了那么多 贡献的一板一凳… 

    李骏的父亲李立林是下乡知青,回城时,小李骏才6个月。母亲蔡苹虽然解决了户口, 但一直没工作,且有先天性残疾。全家的经济来源只有靠在锅厂工作的父亲那几百元的微薄 工资。李骏的父亲后来因腰椎盘突出而长期请病假,工资就更少了。3年前锅厂又因效益不 好,基本停发了李骏父亲的工资。打那以后,全家人就靠上街卖报纸为生。李骏懂事,虽说 他生长在这么困难的家庭里,但他从不自卑,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为 了帮助父亲分忧解愁,他用稚嫩的双肩分担家里的重负。

    放学回家,他帮奶奶洗菜做饭,吃完饭后又上街替换卖报的母亲。别人家的小孩子,逢 年过节又是玩来又是吃,他李骏就一整天一整天地跟着父母在大街上卖报吆喝。就是在高考 前3天,李骏还在帮着母亲卖报。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在参加高考的3天里,李骏天天还 要抽时间替换母亲回家吃饭。

    然而现实对这位勤奋而贫苦的“状元”太不公平了。他接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没 来得及高兴一下,即被上面的4000元学费和未知数的生活费给惊呆了。哪来那么大的一笔 呀?父母栉风沐雨、起早摸黑一个月也就是三四百块钱,仅维持全家4口的生活就已经极其 艰难。李骏学的是理科,他对自己家眼前的景况和一旦上大学后的这两笔帐太清楚了,所以 从接到入学通知书那阵起,他的“状元”之喜,早已烟消云散。

    当那些比他成绩差一大截、录取学校也非重点的“准大学生”,一个个喜气洋洋地串门 走客、设宴阔请时,李骏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照常跟着他的妈妈在大街上卖报吆喝。倒 是一些好心人却在为他悄悄做着事… 不几日,《盐阜大众报》记者将他因家庭经济困难无 法进复旦大学的事刊登在报纸上。一时间,引起盐城人民强烈反响。与此同时,一位在盐城 工作的复旦校友给母校领导反映了李骏的情况。

    李骏的命运一下发生了巨变。

    “你是李骏吗?我是复旦大学学工部应岳林老师啊,你的情况我们学校已经知道了。校 领导非常重视,让我转告你三点:只要你努力学习,我们复旦不会让经济困难的学生辍学 的;二是我们有减免学费的政策,你的情况我们核实后一定会妥善解决好的;最后我们学工 部已经为你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其它事你来了再说。记住:一定要来报到… ”9月13 日,李骏突然接到这一令他喜出望外的电话。虽然当时他心里仍没底,但第二天他还是简单 收拾了一下行李后,直奔上海。

    15日早晨刚到7点,复旦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应岳林家的电话便已经响起:“什么?你 是李骏同学呀!好好,你在校门口等着,我马上就去!”

    之后的几个小时里,李骏就像是在做梦:他先被领到学工部新生报到处报到,然后又在 应老师的协助下把宿舍安顿就绪,中午前他刚到校门口品味一下自己是否真的进了“复 旦”,即被几位记者团团围住,请他讲讲作为一个新大学生对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的感 想。

    “我……我要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为新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