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合集)作者:刘心武 >

第40章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合集)作者:刘心武-第40章

小说: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合集)作者:刘心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再把它刨出来,然后用那个水烹茶,那才算是合格的水,现汲的井水是不行的。可能现在有人听着觉得,哎哟,那个能喝吗?咱们现在有自来水、矿泉水、太空水,陈旧的雨水怎么能喝啊?但是一个时代一种讲究,当时就认为旧年蠲的雨水是很高级的烹茶用水。贾母一听,茶也对路水也合格,当然也就算了,就品那杯茶,喝去半盅。
  通过贾母和妙玉短短的两次对话,我觉得,妙玉这个人物固然是一个艺术形象,但她是有生活原型的,否则作者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我们不要忘记贾母的原型是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的妹妹,现在书里交代妙玉是苏州人士,她的原型应该就是苏州一个官宦人家的女儿。她父亲的官职可能与茶叶的生产贸易税收有关,所以她家对各种茶叶,以及烹茶用水还有茶具,都非常懂行,非常讲究。管宫廷织品,并且还经常兼管盐政的官员李煦,与同一地方管理茶政的官员之间,关系当然可以是非常密切的,两家的家属也会认识,礼尚往来。因此,前面写仆人跟王夫人介绍妙玉的情况,她不等听完就表了态,以及这里写贾母进了禅堂坐下,没等接待者开口就宣称不吃六安茶,就都不奇怪了。贾母的原型后来常住南京,之后王夫人成为她儿媳妇,一起住,但她们跟苏州的亲友保持着密切联系,与妙玉家是有来往的,用不着别人详细介绍,她们知其根底。我认为,曹雪芹这样写,就是因为在真实的生活里,有那么一个苏州的官宦人家,有那么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女性。我还特别注意到,六安茶和老君眉都是好茶,但六安茶——出产地在安徽六安——的特点是很本色,略有苦味。一个非豪门出身的靠科举当上官儿的人,他和他的家人喜好喝六安茶,来了客人也往往敬六安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很自然的现象。但是生活中的李家曹家,到了书里化为了史家贾家,他们是公侯的后代,世代簪缨,没有什么寒窗苦读的感受,犯不上喝略带苦味的六安茶来抚慰自己的心灵。他们爱喝的,是几种每年特别要向皇帝进贡的香茶,那么老君眉——产在洞庭湖的君山——形如银针,味甘气醇,当然就很符合他们的心理和舌喉的需求了。妙玉深知这些侯门贵族的讲究,不献六安茶而捧出老君眉,也就顺理成章了。我觉得这样的细节是很难凭空虚构的,应该是从生活的原生态里提炼出来的,难为曹雪芹把这么丰富的内涵,用如此简洁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好,咱们接着往下看曹雪芹怎么写妙玉。妙玉跟贾母说完这么两句话之后,就懒得再去理贾母她们了。她是一个很高傲的人,对贾母不得不敷衍,但也懒得浪费更多的时间。她拉一拉宝钗和黛玉的衣襟,就把她们带到东禅房旁边的耳房,单请她们去喝梯己茶。贾宝玉照例要跟进去——贾宝玉这个人就是凡是女性的美好的活动,他一律要去扎堆,总少不了他,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青春女性崇拜者。
  贾宝玉跟进去以后,《红楼梦》里面各古本写法不一样,有的说是黛玉和宝钗两个人跟他说,你又赶来蹭茶吃,这里并没你的;有的说是三个人说的。如果算三个人说话,妙玉就又开了一次口,我把它算进去,算是妙玉第三次开口。这里并没你的,这句话可能就是妙玉说的,因为她是要单请林黛玉和薛宝钗品这个茶。然后正在这个时候,那边贾母就喝得差不多了,而且大家都知道,贾母喝了半盅茶之后,就把剩下的半盅给刘姥姥喝了。当时妙玉也看见了,这个时候妙玉的仆人把这个成窑杯收回来了,妙玉就第四次开口,她命令那个仆人把成窑的茶杯就别收了,搁到外面去吧。这就是写这个人洁癖,太过分地好清洁,而且用今天的观点看,她歧视劳动人民,得被扣上这个帽子。估计她心里说,如果光是贾母喝了,算了,洗干净点,洗仔细点,还能留着,结果让刘姥姥喝了——刘姥姥可能农村生活条件也差,一口黄牙,她看了就别扭——被刘姥姥喝了以后,洗了她都不要了,怎么都不要了,这就是妙玉。我说曹雪芹珍爱妙玉这个人物,但并不等于说他不写这个人物的缺点,实际上曹雪芹笔下的每一钗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还有说不清是优点还是缺点的性格特征,她们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存在,携带着自己全部复杂的人性,走过自己的人生历程。
  然后作者就写道,妙玉招待林黛玉和薛宝钗,拿出非常珍贵的茶具,这个描写非常夸张,有些描写跟书里前面描写秦可卿的卧房真是差不多,太夸张了。她拿出一样东西——这三个字很难写,读音也很怪,读作“班袍甲”——这个东西不是瓷器,大体来说就是在葫芦生长的时候,用一个模具把葫芦套上,等葫芦长大,把那个模具空间充满之后,将模具拆开,葫芦就长成了模具里面要求长成的怪样子;此外,这个东西还要经过另外一些精细的加工。书里面说这个怪东西旁边还有耳,杯上还刻着字,写的是“晋王恺珍玩”,并且更夸张了,后面还有一行小字,内容是“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大家知道,王恺是晋朝的大富豪,收藏各种名贵东西的人,这个东西还被王恺收藏过,而且还有人做证,有一个宋朝人做证,元丰五年——元丰五年是宋朝的一个年号,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不是别的苏轼,就是出生于眉山的苏轼,就是苏东坡——还见于秘府。这个很夸张,实际上这个描写是从生活的原型升华为艺术的创造,他夸张得非常过度,因为你要是去问文物专家,他们会告诉你,这种用葫芦做成的饮具,用模具强迫葫芦长成怪样子,这种做法是在康熙年间才有的,是清朝康熙朝以后才流行的,根本很难找到证据证明晋朝或者宋朝有这种东西,但他就愣这么写,这就是他艺术上的发挥了。这个怪器皿妙玉就用来给薛宝钗斟了茶,请薛宝钗品。另外一个饮具也是奇珍,也是三个字的名字,最后一个字,上面一个“乔”下面一个“器皿”的“皿”,读作“点西桥”。有的版本第一个字不是“斑点”的“点”而是“桃杏”的“杏”,这个东西的名字在版本学上有争议,我现在不细说,总归也是一个非常珍贵的东西,是用犀牛角做的,她用来给林黛玉品茶。
  那么这个时候,贾宝玉就看她拿什么给自己品茶,这个也是所有《红楼梦》研究者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发现曹雪芹怎么写的呢?妙玉就把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拿来给宝玉品茶。什么叫绿玉斗?就是用绿色的玉制作的,形状像过去量米的斗——当然缩小了很多倍,可以拿在手中使用——妙玉就拿这个给他品茶。因为这个是前番妙玉自己常日吃茶用过的,所以引起很多读者的浮想联翩,是吧?我将在下面再去跟你一起详细探讨这个问题。这时妙玉就要第五次开口了,因为贾宝玉首先抗议了,贾宝玉说,常言世法平等,她们就用这样的古玩奇珍,我就用这个俗器了?妙玉就回答他说,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这就是妙玉的性格,“不是我说狂话”,她其实就是说狂话,她这个人一句比一句狂,对吧?曹雪芹写到这儿,她说的话,总共一百字都没到,这人物就活了,就是这么一个人,就这么个性格。然后她看大家喝得高兴,就又寻出一个东西,这个太夸张了,很难复原这个东西,叫做九曲十八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书里的写法是上面一个“台”,下面一个“皿”)。这个你想想,我不掰开细说,一个湘妃竹竹根整雕的,这是什么东西!然后她就拿着这个东西,笑着对贾宝玉说,就剩下这一个,你可吃得了这一海?贾宝玉有点傻帽儿,说我吃得了。妙玉就笑道——这是妙玉第七次说话——说你虽吃得了,也没这些茶糟蹋,你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这个话好厉害,我每次看到这儿以后,都特别惭愧,因为我喝茶,老是大茶缸子,一缸子一缸子喝,按妙玉的标准,咱们都别喝了,只能喝一杯,小口喝一点,一杯为品,二杯就是解渴的蠢物,三杯的话,不重复了,很难听,但是妙玉就说出来了,而且说你吃这一海更成个什么,因为这一海比三杯还多。这就是妙玉。
  然后第八次她开口说话,说你这遭吃茶是托她们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这个话本来你不说大家也明白,你是一个出家人,他是一个男性,你带发修行,是一个尼姑,当然不能随便招待一位公子品茶,但她就要说出口,就这么一个人。
  然后第九句,宝玉就说那我谢她们便是,妙玉回复说:“这话明白。”她说出的这些个话都很有刚性的,都是“钢铁公司”的那种东西,是不是?然后最突出表现妙玉的孤僻和尖刻的就是底下,她第十次说话。
  第十次开口是说林黛玉。林妹妹在书里面真是超凡入圣的一个人物,你记不记得有一次林黛玉离开潇湘馆的时候怎么嘱咐紫鹃的,那段话我背不下来,但是你能回想出大意是什么,是吧?那段话是说怎么把屋子收拾了,把窗户打开让大燕子回来,又怎么放帘子,怎么样烧香炉,等等。那个林黛玉的生活,你想,诗化的生活,雅致得不能再雅致。你批评林黛玉可以用无数的词语,但是你不可以用一个字眼来批评林黛玉,若说林黛玉俗,你忍心吗?你可以吗?但是在底下的描写里,林黛玉跟贾宝玉一样,居然也傻帽儿了,她就问了一句,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因为前面大家都跟贾母在一起,在东禅堂,贾母问了这是什么水?妙玉说这是旧年蠲的雨水,蠲就是储存的意思。林黛玉就以为自己喝的茶也是去年蠲的雨水,那算是烹茶使用的很高级的水了。结果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尝不出来?旧年蠲的雨水,哪儿有我这样的清醇,如何吃得?——这个妙玉亏曹雪芹写得出来,怎么这么说话,她敢教训林黛玉。薛宝钗后来也教训过林黛玉,但是你看,赔多少小心,话绕来绕去,最后怎么样,只是指点一下林黛玉。妙玉她不这样。而且这段话就透露出很多的信息,说明她给贾母喝旧年的雨水本身也并不意味着看重贾母,知道吧,我还有好水,轮不到给您喝。你张口就说我不吃六安茶,你那臭德行谁不知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这就是妙玉。
  然后她第十一次说话。宝玉后来就建议,成窑小盖钟你既然不要了,干脆送给刘姥姥得了。妙玉听了,想了一想她才开口说——她就这一次开口有点时间差,不像前面张口就来,别人问完以后,一句就跟上了,这次想一想才说,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如果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只是我可不亲自给她,你要给她我也不管,我只交给你,你快拿去吧。就这么把杯子打发了,这是她第十一次说话。
  她第十二次开口是客人要走了,这时贾宝玉就说了,是不是叫几个小幺儿到河里打几桶水洗洗地?其实贾宝玉是一个调侃,开一个玩笑,对吧?结果妙玉就接这个茬,你以为你开玩笑,我还当真了。这更好了,妙玉说,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面墙根下,别进门来。这真是把妙玉的性格写绝了,对不对?然后底下就接着写,所有人出了栊翠庵,妙玉并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关闭了。这就是妙玉。这段文字,现在我告诉你,各种古本和通行本上下相差非常少,就是一千三百五十个字左右。而以蒙古王府本为底本,我用六个本子汇校以后,最后得出的它的精确数字是一千三百四十七个字。其中写到妙玉的性格,写到了她和贾母之间的关系,写到了她对刘姥姥的态度,写到她本身和这个大观园里面最雅的一个女子林黛玉之间的冲突,写到她和薛宝钗、贾宝玉的种种微妙关系,才用了这么点字。
  说到这儿以后,我想大家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就浮现出来了,就是究竟妙玉和宝玉之间有没有情爱关系,说白了,她把她那个绿玉斗给宝玉喝,有没有暗中亲嘴的意思?这是一个年轻人直截了当给我提出来的,问我作者究竟有没有这个意思在里面。我将在下一讲里面分析妙玉的情爱之谜。


  第二十二讲 妙玉情爱之谜


  在上一讲最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相信也是大家很感兴趣的,就是妙玉和贾宝玉之间,究竟是个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没有情爱?特别是在第四十一回,大家注意到,妙玉请人品茶的时候,她把她自己用过的一个茶具——绿玉斗——拿来给贾宝玉用。有的人就很敏感,说那么一个爱干净的人,因为刘姥姥喝了一口茶,那么名贵珍稀的成窑茶杯她都可以不要了,她怎么舍得把自己喝过茶的一个绿玉斗拿给贾宝玉去用呢?这是不是意味着妙玉对贾宝玉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说白了,是不是她爱贾宝玉?
  妙玉和贾宝玉之间到底有没有爱情,这实在是一个历来为红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热衷探讨和争论的话题。许多人认为,从《红楼梦》中的文字描写来分析,在心性上比林黛玉、薛宝钗更成熟的妙玉,肯定对贾宝玉有爱慕之情;而更多的人则认为,即使两人之间不是爱情关系,也一定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其中,否则,妙玉又怎么会将自己用过的绿玉斗给贾宝玉斟茶喝呢?总之,他们之间,让人觉得多少有点暧昧。那么,曹雪芹笔下的妙玉和贾宝玉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玄机呢?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高鹗续《红楼梦》的时候,他的思路就是认定这个行为意味着妙玉暗恋贾宝玉,所以你看他在续书里面,安排了几次妙玉的戏,写妙玉看见贾宝玉就脸红心跳,回到自己的禅房,坐到蒲团上就心猿意马。他就顺着这样一个思路往下写,而且最后他给妙玉安排的结局,是她对贾宝玉的心猿意马没有结果,却被强盗用闷香给闷晕抢走了,强盗把她抱走以前还对她轻薄了一番,最后她或者就屈从强盗了,或者是不愿意屈从被强盗杀死了,高鹗最后给的也是个模糊信息。高鹗这样来续,他有没有道理呢?妙玉是不是应该是这样一个结局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高鹗完全歪曲了曹雪芹对妙玉这个角色的基本构想。我在前面就告诉大家,妙玉是曹雪芹极为珍爱的一个角色,她在曹雪芹心目当中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有才华的,而且散发出一种特殊性格光芒的女性,高鹗那样去写她,把她糟蹋了,是不对的。
  关于妙玉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贾宝玉有一些话可以使我们洞彻。贾宝玉过生日,得到妙玉的拜帖之后,想找林黛玉去商量怎么回这个拜帖,结果半路上遇见了邢岫烟。贾宝玉和邢岫烟之间有段对话,这个时候作者也写到了贾宝玉自己的话,他在和邢岫烟的对话当中,一方面听取邢岫烟对妙玉的种种介绍、评价,同时他自己也说了一些话,体现出他对妙玉的评价。贾宝玉说,“她为人孤高,不合时宜,万人不入她目。”因此贾宝玉对她是了解的,他们两个之间心灵上是相通的,互相是懂得对方是怎么回事的。特别注意“不合时宜”这四个字,“不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