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之河〃他必须使哲学家们再度脚踏实地;对不对?〃
〃嗯;也许可以这么说。不过;黑格尔的哲学可说是无所不包、丰富多样;因此我们在这里只能重点式地谈一谈他的某些主要理论。事实上;我们究竟是否能说黑格尔有他自己的哲学是很有疑问的。通常所谓的'黑格尔哲学'主要是指一种理解历史进展的方法。
黑格尔的哲学所教导我们的只有生命的内在本质;不过也可以教我们如何从思考中获取结论。〃
〃这也不算不重要。〃
〃黑格尔之前的哲学体系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试图为人们对世界的知识建立一套永恒的标准。笛卡尔、史宾诺莎、休姆和康德等人都是如此。他们每一个人都曾经试图探索人类认知的基础;但他们都声称人类对于世界的知识是不受时间影响的。〃
〃那不就是哲学家该做的事吗?〃
〃黑格尔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相信人类认知的基础代代不同;因此世间并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久的理性'。哲学唯一可以确切掌握的一个定点就是历史。〃
〃请你说清楚一些好吗?历史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它怎么会是一个定点呢?〃
〃一条河也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但这并不表示你无法谈论它。可是你不能说这条河流到河谷里的那一点时才是'最真'的河。〃
〃没错;因为它流到哪里都是河。〃
〃所以;对黑格尔来说;历史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河里任何一处河水的流动都受到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的影响。但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又受到你观察之处的岩石与河湾的影响。〃
〃我大概懂了。〃
〃思想(或理性)的历史就像这条河流。你的思考方式乃是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潮与当时的物质条件的影响。因此你永远无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只不过就你所置身之处而言;这种思想可能是正确的。〃
〃这和宣称每一件事物都对、也都不对是不同的;不是吗?〃
〃当然不同。不过事情的对错要看历史的情况而定。如果今天你还提倡奴隶制度;一定会被人耻笑。但在二五OO年前;这种想法也并不可笑;虽然当时已经有人开始主张废除奴隶制度。不过;我们还是来单一个范围比较小的例子吧。不到一百年前;人们还认为大举焚烧森林以开垦土地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对;但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做法简直是胡搞。这是因为我们现在有了新的、比较好的依据可以下这种判断。〃
〃我懂了。〃
〃黑格尔指出哲学思维也是如此。我们的理性事实上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而'真理'就是这个过程;因为在这个历史的过程之外;没有外在的标准可以判定什么是最真、最合理的。〃
〃请举一些例子吧。〃
〃你不能从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或启蒙运动时期挑出某些思想;然后说它们是对的;或是错的。同样的;你也不能说柏拉图是错的;亚理斯多德是对的;或者说休姆是错的;而康德和谢林是对的。因为这样的思考方式是反历史的。〃
〃嗯;这样做好像是不对。〃
〃事实上;你不能将任何哲学家或任何思想抽离他们的历史背景。不过这里我要讲到另外一点:由于新的事物总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因此理性是'渐进的'。换句话说;人类的知识不断在扩张;在进步。〃
〃这个意思是不是说康德的哲学还是比柏拉图的有道理?〃
〃是的。从柏拉图到康德的时代;世界精神已经有了发展和进步;这也是我的想法。再以刚才说的河流为例;我们可以说现在的河水比从前多;因为它已经流了一千多年了。但话说回来;康德也不能认为他所说的'真理'会像那些巨大的岩石一样一直留在河岸上。他的想法同样也会再经过后人的加工;他的'理性'也会成为后世批评的对象。而这些事情确实都发生了。〃
〃可是你说的河……〃
〃怎样?〃
〃它会流到哪里去呢?〃
〃黑格尔宣称'世界精神'正朝着愈来愈了解自己的方向发展;河流也是一样。它们离海愈近时;河面愈宽。根据黑格尔的说法;历史就是'世界精神'逐渐实现自己的故事。虽然世界一直都存在;但人类文化与人类的发展已经使得'世界精神'愈来愈意识到它固有的价值。〃
〃他怎么能这么确定呢?〃
〃他宣称这是历史的事实;不是一个预言。任何研究历史的人都会发现人类正朝向愈来愈'了解自己'、'发展自己'的方向前进。
根据黑格尔的说法;各项有关历史的研究都显示:人类正迈向更多的理性与自由。尽管时有震荡起落;但历史的发展仍是不断前进的。所以我们说历史是超越的;或是有目的的。〃
〃这么说历史很明显的不断在发展。〃
〃没错。历史是一长串的思维。黑格尔并指出这一长串思维的规则。他说;任何深入研究历史的人都会发现:每一种新思想通常都是以前人的旧思想为基础;而一旦有一种新思想被提出来;马上就会出现另外一种和它抵触的思想;于是这两种对立的思想之间就会产生一种紧张状态;但这种紧张状态又会因为有人提出另外一种融合了两种思想长处的思想而消除。黑格尔把这个现象称为一种辩证过程。〃
〃你可以举个例子吗?〃
〃你还记得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讨论过原始物质与自然界变化的问题吗?〃
〃多少记得一点。〃
〃后来伊利亚派的哲学家宣称事实上变化不可能发生。虽然他们能透过感官察觉到各种变化的发生;但他们仍然否认任何变化的存在。伊利亚派哲学家所提出的这种观点;就是黑格尔所称的'正题;。〃
〃然后呢?〃
〃可是根据黑格尔的法则;这样强烈的说法一被提出后;就一定会出现另外一种与它抵触的学说。黑格尔称此为'反题'或'否定'。而否定伊利亚派哲学的人就是赫拉克里特斯。他宣称'万事万物都是流动的'。这样一来;这两种完全相反的思想流派之间就出现了一种紧张状态。但这种紧张状态后来被恩培窦可里斯消除了;因为他指出两种说法都各有正确之处;也各有错误之处。〃
〃对;我现在想起来了。〃
〃恩培窦可里斯认为;伊利亚派哲学家指出没有什么事物会真正发生变化这点是对的;但他们错在认为我们不能依赖感官。赫拉克里特斯说我们可以依赖感官;这是正确的;但他说万事万物都是流动的;这点却是错误的。〃
〃因为世间的物质不只一种。流动的是物质的组合;而不是物质本身。〃
〃没错。恩培窦可里斯的观点折衷了两派的思想;这就是黑格尔所称的'否定的否定'。〃
〃多可怕的名词!〃
辩证法〃他也称这三个知识的阶段为'正'、'反'、'合'。举例来说;你可以称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为'正';那么与他正好相反的休姆的经验主义就是'反'。但这两种思潮之间的矛盾或紧张状态后来被康德的'合'给消除了。康德同意理性主义者的部分论点;但也同意经验主义者的部分论点。可是故事并非到此为止。康德的'合'现在成了另外一个三段式发展的起点;因为一个'合'也会有另外一个新的'反'与它相抵触。〃
〃这一切都非常理论。〃
〃没错;这当然是很理论的。可是黑格尔并不认为这样的描述是把历史压缩为某种架构。他认为历史本身就展现了这种辩证模式。他并因此宣称他已经发现了理性发展(或'世界精神'透过历史进展)的若干法则。〃
〃又来了广〃不过黑格尔的辩证法不仅适用于历史而已。当我们讨论事情时;我们也是以辩证的方式来思考。我们会试着在别人所说的道理中找出缺失。黑格尔称此为'否定的思考'。可是当我们在一个道理中找到缺点时;我们也会把它的优点保存下来。〃
〃请你单一个例子。〃
〃当社会主义者和保守派人士一起坐下来讨论如何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时;由于他们的思想形态互相矛盾;因此彼此间很快就会出现紧张状态。可是这并不表示他们当中有一个绝对正确;而另外一个完全错误。可能他们两个都有一部分对;一部分错。在争辩过程中;双方论点中最佳的部分通常都会显现出来。〃
〃希望如此。〃
〃可是当我们正在讨论问题时;并不容易看出哪一方的说法比较合理。可以说;究竟谁是谁非;必须由历史来决定。可以站得住脚的就是有道理的。〃
〃也就是说能够留存下来的观点就是对的。〃
〃反过来说也就是:对的才能留存下来。〃
〃你可以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好让我能确切了解吗?〃
〃一百五十年前有很多人为妇女争取权益;但也有许多人激烈反对。今天我们阅读双方的论点时;并不难看出哪一方的意见比较'有道理'。但不要忘了我们这是后见之明。'事实证明'那些争取两性平等的人是对的。如果我们在书上读到自己的祖父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一定有很多人会觉得很难为情。〃
〃一定的。那黑格尔有什么看法呢?〃
〃你是说关于两性平等?〃
〃我们现在说的不就是这个吗?〃
〃我可以引述他在书里写的一段话;你想不想听?〃
〃当然想。〃
〃黑格尔说;男女之不同犹如植物与动物之不同。动物具有较多的男人性格;而植物则较具女人性格;因为女人的发展基本上是属于静态的。在本质上她是一个犹豫不决的感情体系。如果由女人来领导政府;则国家将有覆亡之虞;因为她们并不是依据整体的需求行动;而是随兴之所至而决定的。女人主要是透过生活(而非读书)吸收思想;借此获得某种教育。相反的;男人为了在社会上争取一席之地;则必须勤练技能、苦心研读。〃
〃谢啦;这样就够了。这类的话我可不想再听了。〃
〃不过这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足以证明人们对于事情合理与否的观念一直都随着时间改变。它显示黑格尔也会受到当代观念的影响;我们也是。我们心目中很'理所当然'的看法也不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什么样的看法?请举个例子。〃
〃我举不出什么例子来。〃
〃为什么?〃
〃因为我所能举的例子都是一些已经开始在改变中的事物。举例来说;我会说开车是很愚笨的行为;因为车辆会污染环境。但许多人已经想到这点了。可是历史将会证明那些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物有很多是无法在历史上立足的。〃
〃原来如此。〃
〃还有一件事:黑格尔的时代有许多男人大放厥辞;声称女人不如男人;但事实上他们这种做法正加速了女权运动的发展。〃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们提出了一个'正题'。为什么呢?因为妇女已经开始反抗了。否则如果大家的看法一致;就没有必要再发表意见了。而他们愈是高唱女人不如男人的论调;否定的力量也就变得更强。〃
〃当然哼。〃
〃可以说一种意见如果能受到激烈的反对;那是再好不过的事。因为反对者愈极端;他们所激发的反应也就愈强。有人说这是'谷子愈多;磨坊就磨得愈起劲'。〃
〃我的磨坊在一分钟以前就开始磨得更起劲了。〃
〃从纯粹逻辑或哲学的观点来看;两个观念之间总是存在有一种辩证式的紧张关系。〃
〃例如?〃
〃如果我思考'存在'这个概念;我势必需要引进'不存在'这个相反的概念。你不可能思考自我的存在而不立即体悟自己不会永远存在的事实。然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紧张关系被'变化'这个观念消除了。因为如果某件事物正在变化的过程中;则它可以算是'存在';也可以算是'不存在'。〃
〃我懂了。〃
〃因此黑格尔的'理性'有一种动态的逻辑。既然'事实'的特性就是会有相反的事物;因此要描述事实就必须同样描述与事实相反的事物。我再单一个例子:据说;丹麦核予物理学家波尔(Nie1sBohr)在他的前门上方挂了一个马蹄铁。〃
〃那是为了带来好运气。〃
〃可是这只是个迷信而已;而波尔却是个一点也不迷信的人。
当有人问他是否真的相信这种事情时;他说;不;我不相信;但人家告诉我这样真的有效。〃
〃真奇怪。〃
〃他的回答相当具有辩证意味;几乎可说是自相矛盾。波尔就像我们挪威的诗人文耶(Vinje)一样;是以模棱两可而出名。他有一次说:世间有两种真理。一种是表面的真理;与它相反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但另外一种则是深层的真理;与这样的真理相反的说法却是对的。〃
〃这些是什么样的真理呢?〃
〃例如我说生命是短暂的……〃
〃我同意。〃
〃可是在另外一种场合;我可能会张开双臂说生命是漫长的。〃
〃嗯;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也没错。〃
〃最后我要举一个例子显示一种辩证的紧张关系如何能够导致一个自发性的行动;并因此造成突然的改变。〃
〃请说吧。〃
〃假设有一个小女孩总是回答她妈妈说'是;妈'、'好的;妈'、'我听你的;妈'、'马上;妈'。〃
〃真可怕!〃
〃过了一阵子;她的妈妈对女儿这种过度顺从的态度感到很恼火。于是她大吼:'请你不要再当这样一个乖宝宝了!'而这女孩仍然回答说:'好的;妈。〃
〃要是我;就会给她一巴掌。〃
〃我想你一定会的。可是如果那女孩回答说:可是我想当一个乖宝宝呀!那你会怎么做呢?〃
〃这个回答很奇怪。也许我还是会打她一巴掌。〃
〃换句话说;这种情况就是一个僵局。在这里;辩证式的紧张关系已经到了一种一定会发生某件事情的地步。〃
〃比如说打她一个耳光之类的?〃
〃我们还要讲到黑格尔哲学的最后一个层面。〃
〃我在听呀广〃我还记得我们说过浪漫主义者是个人主义者吗?〃
〃神秘之路通往内心…...〃
〃这种个人主义在黑格尔的哲学中也遇到了它的否定或相反。
黑格尔强调他所谓的'客观的'力量;意思就是家庭和国家。你也可以说黑格尔对个人抱持着一种不信任的态度;他认为个人是团体的一个有机的部分。理性(或'世界精神')必须透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会彰显。〃
〃请你说得详细一点。〃
〃理性最主要是透过语言而显现;而我们说什么语言是一出生就注定的。即使没有汉生(Hansen)先生这个人;挪威语也一样很好;但汉生先生没有挪威话就不行了。因此并不是个人造就语言;而是语言造就个人。〃
〃应该是这样的吧。〃
〃除了语言之外;我们会有哪一种历史背景也是一生下来就注定了。没有人和这类背景之间能有一种'自由'的关系。因此;那些无法在国家中找到定位的人就是没有历史的人。你也许还记得这种观念也是雅典哲学家的重点。没有人民;固然就没有国家;但如果没有国家;也就没有人民。〃
〃显然是这样。〃
〃根据黑格尔的说法;国家并不只是由人民形成的一个集合。
因此黑格尔说人不能'舍弃社会'。因此;如果有人对他们所生长的社会不屑一顾;而一心一意只想'寻找自己的灵魂';是会受到耻笑的。〃
〃我不确定我完全同意这点;但这没有关系。〃
〃根据黑格尔的说法;个人不能发现自我;只有世界精神能够发现自我。〃
〃世界精神发现它的自我?〃
〃黑格尔说世界精神回到自我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说世界精神在经历三个阶段后才意识到自我。〃
〃你就一次说个清楚吧。〃
〃首先;世界精神意识到自我在个人中的存在。黑格尔称此为主观精神。然后它在家庭、社会与国家之中达到更高的意识。黑格尔称此为客观精神;因为它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显现。可是还有第三个阶段……〃
〃那是什么?〃
〃世界精神在'绝对的精神'中达到最高形式的自我实现。这个'绝对的精神'就是艺术、宗教和哲学。其中又以哲学为最高形式的知识;因为;在哲学中;世界精神思考它对历史的冲击;因此世界精神是最先在哲学中发现了它的自我。你不妨说哲学是世界精神的镜子。〃
〃这大神秘了;我需要时间好好消化一下。不过我喜欢你说的最后一句。〃
〃你是说'哲学是世界精神的镜子'这一句吗?〃
〃对;这句话很美。你想这话和那面铜镜有关系吗?〃
〃既然你问到了;我只好说是。〃
〃什么意思?〃
〃我猜那面铜镜一定有某种特别的意义;才会时常被提到。〃
〃你一定知道它有什么意义吧?〃
〃我不知道。我只是说;如果它对席德和她的父亲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的话;它不会时常出现。只有席德知道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