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深宫实录 >

第7章

中国深宫实录-第7章

小说: 中国深宫实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性的代表,每年都要举行亲蚕仪式,为全国妇女作出象征与表率。所以,
皇后的位置是不可空缺的,皇后这一伦理形象也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皇后与皇帝之间的关系有着制度上的维系。那么,二者之间是否有着情
爱上的维系?这就显得复杂而微妙了。皇后的命运也各不相同,同样坐在皇
后的宝座上,有的形同摆设;有的权焰超过皇帝;有的落寞终生;有的宠遇
无匹。

不论是太子时已成婚的皇帝,还是在位时举行大婚的皇帝,他们的第一
个正妻都不是自己选定的,而是由他人(父皇、母后、皇太后)包办的。也
即是说,绝大多数皇帝的第一个皇后,都是在没有感情基础的情况下配给皇
帝的。

自然,皇帝对别人为其选择的皇后,不会很感兴趣。出于对长辈的尊重,
皇帝只能接受这种正式的婚姻。皇后们大多出身高贵,甚至与皇帝有近亲关
系。在相貌上,未必出众,因为她们是在很小的范围内选择出来的,大多相
貌平平,有的还不及于常人,如晋惠帝贾后又黑又丑。由于出身高贵,皇后
们在礼仪、学识上的修养很好,但性格不免自奉清高,甚至倨傲,不肯刻意
奉迎皇帝,求欢于皇帝;或者以修养掩盖了柔媚、持重代替了娇羞。在这一
点上,皇后们比不上嫔妃。具有各色出身的嫔妃(入宫时为宫女),为了获
得皇帝的宠爱,搜肠刮肚,不惜任何手段诱使皇帝走向自己。如果她们获得
成功,就会使皇帝一时衷情于她,有的会进一步施展各种手段,最终取代原
有的皇后。不过,皇后也有她独特的优势,她们作为正妻首先进入皇帝的生
活,有更多的机会接近皇帝。

然而,主动权由皇帝掌握,皇后们大多力不从心。普遍情形是,皇帝在
礼仪上尊重皇后,在情爱上冷落皇后。作为皇帝的第一位正妻,皇后在感情
上往往是不幸的。有的皇后新婚几年中,与皇帝也有过恩爱绸缪、出双入对
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接着是无尽的落寞。失宠的皇后,被废的可能性
很大。而不少皇后自始至终都未被宠幸过,皇帝对她一贯敬而远之,这些皇
后被废的可能性却相对小一些。

对于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帝来说,他一旦不喜欢现有的皇后,便有权废掉
她而另立她人。废后的事,史不绝书。如果皇帝对皇后没有多少情意而并未
将其废掉,那么他是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废后是朝廷的一件大事,当初立后隆重盛大,皇后的地位是不能轻易动
摇的。

废后的根据只能是皇后德行上的缺陷,如果皇后在这方面无可指摘,便
很难将其废掉。皇后的持重与正统风范,会使皇帝感到敬重的。所以,尽管
皇帝不喜欢她,也难以作出废后的决定。

皇后所生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太子的地位能够保全其母的地位。如汉元
帝皇后王氏,失宠多年,却不被废掉,在于她所生的儿子为元帝长子,被立
为太子。汉武帝卫皇后色衰失宠,因是太子之母,仍据皇后之位。


皇后尽管在色相上并不很吸引皇帝,但尊重礼法的皇帝都认为,持重、
守礼的女人作为皇后是应该的,妖媚的嫔妃们才是自己纵欲的对象,而这种
女人又不能放到皇后的位置上。例如明神宗一生笃好笃爱郑贵妃,却没有废
掉皇后,由郑贵妃取代。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更是帝王爱情生活的一份绝
唱,但杨贵妃无论如何得宠,也没有成为杨皇后。

历史上与皇帝有近亲关系的皇后,命运是最无奈的。这些人成为皇后,
一般都不是皇帝做的主。古人对近亲联姻虽无厌恶感,但这种亲上加亲的皇
后,并不具备足以使皇帝迷恋的美貌。更难办的一件事是,为皇帝生育子嗣,
这显然与血缘相近有关。如汉惠帝张皇后,“欲其生子,万方终无子”,武
帝陈皇后“十余年而无子”。汉景帝薄皇后“无子无宠”。无子与无宠之间,
又有着因果关系,无子而无宠,无宠而无子。他们最初以家族为靠山,日久
天长以后,家族零落,皇后们既乏美色又无子嗣,处境更加无奈。

在皇帝的近亲婚姻中,汉武帝的陈皇后还算无幸中的有幸者。有幸、无
幸都品尝过。陈皇后名阿娇,是武帝的表妹,幼年时两人就在一起游玩。汉
武帝很喜欢这个妹妹,曾表示长大以后,给阿娇建一座金房子住,“金屋藏
娇”的典故便出于此。武帝十六岁即位前,阿娇已是武帝的正妻了,即位后,
她由太子妃升为皇后。阿娇自幼养尊处优,娇情万端,武帝迷恋于阿娇的这
种个性。与她恩爱地生活了十年。这十年中,她享尽了人们至高的富贵与宠
遇。然而未能生子成为不可弥补的缺憾。多情又盼子的武帝移情于色艺俱佳
的卫子夫,陈皇后的生活一下子阴暗下来。日日形单影只,夜夜寒衾独眠。
陈阿娇苦思苦想,如何从卫子夫手中夺回汉武帝的宠爱。这时,一个名叫楚
服的巫女来到她身边,教她用巫蛊之术诅咒卫子夫。不料,此事被武帝得知,
宫中严禁巫道,陈皇后因此被收回皇后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长门宫远离皇帝所住的皇宫。陈阿娇由失宠到被废,乃至终生无法再见
到皇帝,她感到自己被彻底抛弃了。现在,不可能再有专宠的希望,只要今
生能再见到皇帝就无限欣慰了。她知道汉武帝很喜欢司马相如的赋,当年武
帝读到《子虚赋》,称赏不已,感叹自己没能与作者生在一个时代。当她得
知作者就是本朝人时,大喜,立即将司马相如征召到长安。陈阿娇认定,要
想打动皇帝的心,只有司马相如一支生花妙笔能够帮助。于是,她用重金聘
来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精心构思,构成《长门赋》。在赋中,陈阿娇婉转悲
戚地诉说着她对皇帝的思念:

。。愿赐问而自进分,得尚君之玉音。奉虚言而望诚分,期城南之离宫。
修薄具而自设分,君曾不肯乎幸临。。。

赋中描述了陈阿娇对武帝期待、绝望、再期待的苦情——从白天盼到黄
昏,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屋中徘徊,深夜仰望着明月,不能安眠。拿过琴来弹
奏,曲调中渗透着悲哀而不同以往,这番愁思已不能再长了。夜长如年没有
尽头,郁郁的情怀已不能再加重。尽管我如此悲哀,也永远不会忘记皇上的
恩情。

武帝看完《长门赋》,虽认为是佳作,但仍旧没有回心转意。陈阿娇至
此已无计可施,只能自怨自艾地度过残生。

然而,比起陈阿娇来,历史上自始至终未能得宠的皇后则是更加无奈,
转圜的余地更小。历史上最无奈的皇后要数清光绪的隆裕皇后。隆裕是慈禧
胞弟的女儿,其貌不扬。据说,光绪幼年初即位时,见到这个女孩子就不喜
欢,这恰恰和汉武帝“金屋藏娇”相反。慈禧太后将隆裕硬配给光绪,实在


是双方的不幸。光绪早料知这是一场死亡婚姻,痛苦万分。对隆裕来说,荣
华和苦难同时降临,结婚成了寡居的开始。光绪帝、后二人不和,宫廷内人
人知道。在权势上驾驭光绪的慈禧太后,也无法令光绪对隆裕产生恩爱。

荒淫无道或者昏聩不经的皇帝,其皇后更有一番说不出的痛楚。

隋炀帝是历史上不多见的昏君,而皇后萧氏却是一个有知识、明义理的
女子。她目睹炀帝滥用民力、铺张奢侈、失德于天下的行为,心知其不可,
又无法进行规劝。她知道炀帝一意孤行,任何意见都不能接受。于是,她痛
心地写下了一篇《述志赋》,以抒发自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情。隋炀
帝在扬州日夜游乐的同时,各地的反叛势力风起云涌。而只顾活一天享乐一
天的汤帝,根本不愿知道外面真实的情况。萧皇后忧心如焚。一次一位宫女
听说外间人人都要反叛,便告知萧后,萧后把这个消息上奏给皇帝。不断炀
帝竟大怒,将该宫女斩首。自此,萧后不再寄希望于炀帝的翻然醒悟,实际
上,一切都已来不及了。当有人要报告说宫廷宿卫们也想要谋反时,萧后冷
静地说,“天下事一朝至此,势已然,无可救也。何用言之?徒令帝忧烦耳!”
国亡势所必然,萧后只能无奈地等待命运的发落。

宋徽宗时,朝廷上下沉浸在一片纸醉金迷的气氛中。徽宗以风雅自赏、
挥金如土,奸佞适其所好,推波助澜,嫔妃们争奇斗艳,惟独王皇后始终端
庄俭朴。王皇后在压抑与冷落中,默默死去,享年只有二十五岁。

明熹宗昏蒙不辨善恶,乳妈客氏与宦官魏忠贤横行宫中。熹宗皇后张氏
欲将客氏绳之以法,反遭客、魏二人的诬陷。张氏忍辱负重,每日以读书、
教官女识字为务,在无奈中打发时光。一次,熹宗到张后宫中,见她正在读
书,遂问道:“是什么书?”张后答道,“是《赵高传》”。张后意在讽喻
魏忠贤,对于昏蒙的的熹宗也只能如此。


三、遭遇废黜的皇后

历史上皇后的数量要比皇帝多出许多。不少皇帝一生前后有几个皇后。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个是皇后早逝,皇帝另立新后;一个就是原来的皇
后被废,改立新的皇后。

每一个朝代,都有一批不幸的皇后,从皇后的位置上被迫怆然离去。贵
为皇后者,一旦被废,其地位还不如宫女。废了的皇后,或者被幽禁,或者
迁往别宫,修行佛、道,或者赐令自尽。

大部分皇后被废的缘由是失宠。任何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帝,都不可能将
其宠信的皇后废掉,否则便不可思议。只有被曹操挟持的汉献帝,被迫废掉
了伏皇后。原因是伏皇后曾写密信与父亲,令其秘密设法除掉曹操。事泄,
曹操大怒,逼汉献帝废后,还代写废后的策书,称伏皇后“阴怀妒害,包藏
祸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

虽然历史上一部分皇后未因失宠被废,但不能否定失宠与被废之间有着
因果关系。皇后由失宠而产生怨恨,心怀怨恨的皇后更容易与皇帝发生冲突,
触怒皇帝。从皇帝的角度说,皇后失宠就失去了其自身的价值,不再能引起
皇帝的兴趣和尊重,等于在皇帝心目中大大失去了份量。加上未能生子,在
母以子贵的宫廷中就更得不到皇帝的重视。

得宠与失宠之间,有着天壤之别。一切人的命运都是以皇帝的意志为转
移的,尤其是宫中女性,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皇帝的宠遇上。宠遇一旦失去,
则别无所有,性命也将难保。《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深有感慨地论道,“物
之兴衰,情之起伏,理有固然矣。而崇替去来之甚者,必唯宠惑乎?当其接
床第、承恩色,虽险情赘行,莫不德焉。及至移意爱,析嬿私,虽惠心妍状,
愈献丑焉。爱升,则天下不足容其高;欢坠,则九服无所逃其命。”皇后虽
是皇帝的正妻,但无固宠之法。皇后的悲剧命运一代一代地重复上演。

皇帝若想废后,当然不能用失宠作根据,这在封建礼法上讲不通。必须
找出皇后违反宫禁和重大的失德行为。各朝被废的皇后,多以巫蛊案牵连被
废。巫蛊是一种秘术,用神秘而近似荒诞的办法,陈述自己的愿望,诅咒所
嫉恨的人。对于一位失宠又无子的皇后,若想保住皇后的地位,夺回皇帝所
转移的宠爱,别无妙法,或者是想尽了所有办法均属无效。最后,皇后寄希
望于巫蛊秘术,求助于冥冥之中的神灵。然而,宫中是严禁各种邪术活动的,
巫蛊案被视为诅咒皇帝的大逆不道的罪行。如果皇后从事巫蛊活动或被诬陷
为从事巫蛊活动,一旦定案,便足以构成废后的依据。很多失宠的皇后,都
走了这一条自投(被投入)罗网的道路。

如前所述,西汉武帝陈皇后,因巫蛊案发被废。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
夫,本是陈皇后的诅咒对象,在皇后位上居几十年,也色衰爱弛,最后因牵
连太子的巫蛊冤狱,被废,同时自杀。

东汉和帝阴皇后,因邓女入宫宠衰。阴后要除掉邓氏,没有它法,遂与
外祖母在宫中密行巫蛊之事,案发后被废。汉灵帝宋皇后,遭宦官诬陷为扶
左道祝诅,被废。其真实背景是宋皇后本来无宠,而此时宦官王甫误杀了渤
海王及其妃宋氏,恐宋皇后追究此事,王甫与其同谋者遂诬陷宋皇后,置宋
皇后于死地,使自己逃脱罪责。

唐高宗的原皇后为王氏。王氏的第一个劲敌是萧氏。王氏看到萧氏得宠,
恃宠而骄,十分气愤。为了排挤萧氏,王氏费尽心机地想出了一个蠢主意,


王氏知道高宗对太宗的才人武媚(即武则天)很有好感,武媚当时正在感业
寺修行。王皇后将武媚接到宫里来,企图用她分解皇帝对萧氏的宠爱。果然,
武媚一来,皇帝就顾不上萧氏了。王皇后原以为,自己主动将武媚送到高宗
面前,武媚能对自己感恩,然而没有料到,未出几年,武媚又要与她争夺皇
后的位置了。高宗本来是个懦弱、没有主见的人,他对武媚爱恋中又有几分
畏惧,对武氏的话当然计从,但是,武媚若想替换王氏为皇后,并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废立皇后仅次于废立太子,关系极为重大。再者,王氏本是太宗
亲自为儿子选定的,太宗临终时嘱托大臣,好好照顾这一对佳儿佳妇。

武则天为使高宗废掉王皇后,首先使出了一招毒计,她不惜以自己女儿
的生命为代价,诬陷皇后。小公主刚刚生下来几个月,皇后十分喜爱,常去
看顾。一次,王皇后刚来看过小公主,武则天见王皇后离去,便狠心地掐死
了女儿,盖在被子下面。高宗过来,武氏故意和高宗谈笑甚欢,然后走过去,
揭开女儿的被子,脸上大惊失色,又惊问左右谁来过?宫婢们说皇后刚刚来
过。武氏计成,遂泪流满面,悲痛不已。被蒙骗的高宗怒火中烧,气愤地说,
“皇后杀了我的女儿!过去她与萧氏互相诋毁,现在又做出了这种事!(原
文: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娼,今又尔邪!)”此时,高宗愈加信赖、宠爱
武氏,准备废掉王氏。武氏的这一计已经使皇帝动了废后的念头,为了使皇
帝决然废掉王皇后,还须加重王氏的罪愆。于是,武则天诬告王皇后与母亲
柳氏密行咒祝法。高宗对王氏前怒未消,又听说她密行巫术,乃深信不疑。
高宗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终于下诏书废掉王氏,同时,将皇后的玺绶授给武
则天。

唐玄宗也借巫道事件废掉了皇后王氏。当初玄宗移情别宠,皇后心情凄
恻,加上自己未能生子,感到前途非常的不妙。一次和玄宗谈起往事,想勾
起玄宗对当年与她同甘共苦生活的回忆。玄宗未得势时,处境十分艰难。当
时,朝中韦皇后乱政,玄宗作为皇侄,只能韬光养晦,听说妃子怀孕也惊恐
不安,担心子嗣昌盛引起当权者的猜忌,忙找来堕胎药亲自为妃子煎制。提
起过去,王皇后泪眼模糊地问玄宗,陛下不记得我父亲用身上的衣服换来一
斗面,为您做生日汤饼的事吗(原文: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
生日汤饼邪)?”玄宗听了也一脸难过的表情。然而,宠爱既弛,无法挽回。

玄宗决心废掉皇后,却又一时找不到适当的理由,只能暂缓此举。玄宗
曾将废后的意图告诉过内臣姜皎,姜皎将此话泄漏给皇后家族,玄宗竟将姜
皎处死。皇后与兄长王守一知道玄宗的意图后十分惊恐,在无计可施之下,
转求于秘术。用和尚教祭北斗,用霹雳木刻上天地图形及玄宗名字,以“后
有子,与则天比”为祷词。此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