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钱-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些例子吧!打一场球花750元,换掉丢脸的破球袋350嫌贵?后来把球杆摔坏损失3500。
吃一顿饭花750元,孩子生病等一夜到天明,因为急诊比较贵?后来拖成腹膜炎差点送掉小命。
做生意投资25万,生意不好却怕认赔,舍不得收。后来血本无归还倒欠一屁股债。
打三天麻将赢7500元,回家老婆发飙,摔烂了电视机——也是7500元。顺便摔烂了婚姻和家庭。
值多少?
明明已经赚钱的生意,为了意气之争,顾面子嚷着要退股。损失钱又损失朋友,只赚到一腔悔恨。
会让我们一腔悔恨的例子还有太多,说出来大家都不愿承认。如果那样还不叫不会算钱,到底要怎么样才算?
为什么我们不懂算钱?不会赚钱?不能拿钱?毛病出在目光短浅;毛病出在不能未雨绸缪;毛病出在眼高手低;毛病出在:“我们一昧地想要多一点钱,却从不肯在钱这件事上下工夫!”毛病出在心挡住了脑子,脑挡住了手,手挡住了钱,钱挡住了眼——所以你什么都看不见。
现在,对于钱,我们应该睁开眼,打开心,用心观钱,用眼观钱。
第一检查点:“钱不是钱”
钱,是天赋、努力、条件、关系、背景、能力、资源、际遇、时势的综合体。所以看钱用钱,就不能只对着钞票上的面额而去。
举例来说,有很多人会花很多钱,去买很多所谓的优惠品。我总觉得,优惠的目的就是“优等的待遇”,包括“优先的接待”和“优惠的价格”。所以在我看来,买优惠品这件事怎么看,都透露着些许诡异。
当很多人都用钱去买所谓的“优先的接待”时,这个优先便不再优先。信用卡从普通卡、到金卡、白金卡、钻石卡、无限卡、顶级卡……你的优先在哪里?下一张记得要先申办“我比你高一级”卡!
机场的贵宾室里,挤满了因为申办信用卡,而免费进入经济舱的乘客时,贵宾哪里还像贵宾?坐在候机楼门口还清静高雅一点。所以,用钱买尊敬是行得通,却不能肯定,很经不起考验的尊敬。
再看“优惠的价格”。你花钱?邛买资格?邛得优待?邛能省钱。这个逻辑到底有多少地方说得通?做零售生意的人都知道,所谓的“会员卡”、“贵宾券”、“折扣券”、“礼券”、“折价券”等不外乎都是一种行销手法:藉着大力促成的一次性销售,达到数兜南凼找妗!耙淮温?0张点券就打7折”,商家只花一次的行销成本,就可以达成10次的交易行为。还可以先收10次的钱以供现金流动,还一直赚到你使用完毕的时候,点券在这期间所生的利息!而你,要承担点券遗失的风险(你越早掉,他赚越多。只用一次就掉了,你就是用别人7倍的价格消费);万一超过使用期限的压力(最好你忘记);万一商家无预警结束营业的损失(一家知名的面包连锁店就出了这样的风波)……
而商家,唯一赚最少的情况是,你真的十次都用了,而且是连续地、不间断地,在他们原本就是营业高峰的时段去使用的情况。他们一点也不会赔,因为后面九次他什么力气也没花,你就主动消费了。所以“优惠的价格”真的优惠吗?
想要同时拥有“优惠的价格”和“优先的接待”吗?首先你就要当个“有钱人”!而且这里的钱,讲的不是钱!
我们瞧得起所谓的“有钱人”的时候,到底是尊敬他的钱?还是他的人?百分之百,你会说是后者。既然如此,我们所尊敬和追求的便不是钱了,而是有钱人的谋略、眼光、经验、能力、气度、资源、成就……因为这一切我们才尊敬他,才会给他“优惠的价格”和“优先的接待”。
我,可以不花钱却得到更多优待,而且是买不到的优待。这绝不仅仅因为我是公众人物——太多公众人物像过街老鼠般被人嫌恶和瞧不起。我想,这是因为我知道:钱不是钱。
所以我到现在都只用当初申请的普通卡(因为级别在我身上,轮不到别人来定)。搭飞机我通常是懒得进贵宾室,而宁可待在吸烟室(因为那里没有等级)。
我一张球证都没有,却可以在许多球场用电话直接订位,享受会员的优惠价格,接受比会员更好的接待礼遇。凭什么?凭我是“有钱人”——除了没有钱之外,一切都比有钱人更像有钱人!我就用这个换取比会员资格还高级的待遇,而且不花钱。钱?钱不是钱。
第二检查点:“别看扁钱”
虽然天下的钱几乎都是扁的,但是请不要看扁钱。钱真正的形状是,你的形状:高、矮、胖、瘦、富、贵、贫、贱,一如你在众人面前所展现出来的。
如果你是保守务实的,你的钱就会隐头藏脸、一张数折:物逊所值。
如果你是自命清高的,你的钱就会单单薄薄、轻轻飘飘:物即所值。
如果你是作奸犯科的,你的钱就会取之不净、用之不幸:物非所值。
赚钱术之二:钱观(2)
如果你是庸俗市侩的,你的钱就会油头粉面、字迹模糊:物疑所值。
如果你是真正懂钱的,你的钱就会以一挡百、神通广大:物超所值。
《甜菜根谭》:富人一杯水;穷人一条命。
第三检查点:“用才是钱”
有用的钱才是钱,用掉的钱才是钱。钱最怕放,呆放着的钱不如掉了强。掉了的钱还有人捡去用,放着的钱都不知道存在要干嘛。
你说:“我没钱怎么用钱?用钱是有钱人的权利。”
错、错、错。有钱的时候,你会发现仅仅是用钱并不有趣:还要有人陪你用钱(一个人打高尔夫球实在太无聊);还要有人让你为他们花钱(家人、员工、朋友);还要有人来看你花钱(让你请吃饭,参观你的家,分享你的喜悦);还要有人肯为你花钱(喝你的喜酒要上礼,陪你出门要打扮,陪你打球要花钱)。要这样才感觉得到有钱的开心。
以上的道理反之亦然。没钱的时候,其实也可以感受用钱的乐趣:让人家找你陪他用钱;让人家肯为你花钱;让人家把钱直接花在你身上;让人家有你才感觉到用钱的乐趣!所以你一样可以用到钱。谁说一定要有钱才可以用钱?
好了,既然有钱、没钱都一样可以用钱,我们就可以来谈“用钱”这件事。
尽管有钱的人才有“不肯用钱”的毛病,没钱的人只烦“没钱可用”的窘境,但是“用才是钱”这个准则却是放诸四海而皆准。
有钱的人若是不用钱,便无法发挥钱的功能,也不能体会钱的存在。他人无法取得你释出的金钱,他人也就跌入缺钱的循环里。同时,钱也失去了交换流通的价值。那是死钱,只能等着贬值、被继承、遗失或被窃取。
而没钱的人若是不用钱,则金钱的观念就会走进死胡同之中:窘困导致节省,节省显示窘困,窘困阻扰开源,无法开源就会更形窘困。恶性循环的结果,只有更穷。所以当景气迟滞的时候,才会有所谓“增加公共投资”以刺激景气的做法。钱,是需要被激励、被鼓舞、被炒作,才会活泼兴盛的。
我在前章已经说明了:有支配金钱的能力,就是有钱。其实这一点你只要看你自己家里就知道了。老爸通常比较有钱,因为他可以叫儿子付钱。老婆通常比较有钱,因为他可以让老公付钱。可没有听说过谁存折里、谁名下的钱多就管用——那只是“人头”。谁能动、谁能用、谁说了算,这才管用,就这么简单的道理。而“支配”二字,就是“动支分配”,也就是“用”。所以“用才是钱”。
第四检查点:“大用小钱”
“做生意的75万,如果你舍得,请别吝啬给孩子买个400块的好书包。”
所有小钱都别省!过去你常常提醒自己要节省,但是人都会犯一个通病:省所不当省,而且绝对都先省容易看见的。什么花费容易看见?一定是小钱容易看见。
于是:
省吃:吃饭一律路边摊、小饭馆。家中买菜就大批发、万客隆。
省喝:家中饮水用烧的,看电影装罐带水,郊游一路扛水。
省衣:瑕疵品、打折就买,慢点生等别人小孩移交。
省住:有空房就出租,能挤就挤一屋,不该同住的同住,该搬出的不搬出。
省车:尽量搭便车,有雨算洗车,停车找一夜,买车还搭公车。
省电:灯从不开两盏,水只烧热脚底,冰箱每日开一次,衣服三穿一起洗。
省话:长话短说干脆不说,打给人家不如人家打来,打电话问哪家话费低?
省用:小费不给,饭局先退,喜酒不喝,送礼嫌贵,花钱全在一张嘴。
好笑吗?
似曾相识吗?听来耳熟吗?相信以上任何一个举例,你都可以预知会引发的苦果——就这样省,于是人穷志短,越省越惨。我就不赘述了。
其实,以上全部的节省,一个月加起来绝对不超过1万元。如果你们家的月收入在1万元以下,请采用以上省钱术,反正财神不来也就是这样了。如果超过1万,请不要因小失大,你所损失的格局、态势、气魄,远超过你省下的。你猜,当财神爷经过这样人家的门口,会想进去吗?
所以我说:“小钱别省,而且要小钱大用。”好比在家人的身上一天多花50块,效果一定胜过一个月一次喝醉酒、抢埋单付的1500块。好比每个月花750块租个固定车位,肯定比十年被偷一次、或三个月被刮花一次划得来。好比花25块把衬衫洗净烫平,效果一定会在体面的谈判中赚回来。好比花十来块买这一本书,效果一定会在每晚一看就睡着的充足睡眠中值回来!
钱,和脑子一样;越用越好用,越不用越不中用。
赚钱术之三:人观(1)
钱,是人发明的。想找钱,就要先找人。
赚钱是:把钱从别人口袋里移到你的口袋里的艺术。
有钱是:拥有支配钱的权力。
借钱是:请参考“赚钱”。
还钱是:使更多人愿意借钱给你的最佳办法。
用钱是:使更多人对你开放赚钱的机会。
花钱是:“赚钱”的妈妈。
赔钱是:别人的“赚钱”。
既然钱的一切都和人有关,当然我们要对人有观念。
第一检查点:“观人能力”要培养
人观的基本功就是“观人”。
“观人”无速成。我现在要你做的,就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学习如何观人。我能够屡屡化险为夷的关键,也就是多年在工作和生活里生张熟魏(我曾经访问过的人绝不下1万人)、朝秦暮楚(早上这个电视台,中午那个广播网,下午是单位活动,晚上还有一家公司办年宴)所练就出来的“观人”工夫。
赚钱的对象是人,借钱的对象也是人。无论大到是想赚大公司的钱,或是向银行借钱,或只是小到摆个地摊,你也是在跟人洽谈、与人沟通、和人谈判。所以,还是人。所以想赚钱一定要具备“人观”:就是怎么看人?怎么培养人?怎么交往人?进一步,怎么用人?
基本要件是俗话说的:“武大郎养夜猫子——什么人养什么鸟。”难听却很写实。“龙配龙,凤配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粗俗却很切题。所以,要认识哪样的人,要交哪样的朋友,要想赚哪样人的钱,就先要能当哪样的人。
“相识皆鸿儒,往来无白丁”尽管品味卓越,可是放诸生活可就完了:做装潢被工人欺侮,买菜被菜贩偷斤减两,用人如养鼠咬破袋,出外匹夫皆曰可欺。至于“大字不识一打,大刀砍倒几个”尽管豪迈有余,但想荣华富贵也不行:穿上龙袍不像太子,和尚戴帽还是光头,狗改不了吃屎,猴穿衣还是猴。
一如胡适说的:“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想培养适合的人际关系,要能够洞悉人情,首先就要能够放宽自己的心态:随遇而安、随境而转、随时而变……才能随心所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乡是民,在营是兵”,“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世安则相,市乱则隐”,“出为将,入为相”……这都是盛赞人能够适时调整自我,以获生机的话语。“见长风即化鸿鹄,见甘霖即为稻禾,见刀匕顺变朽木,见良机我是萧何”。这就对了。
能够见风转舵、见贤思齐、见怪不怪、见机行事的“四见会”成员,才能在现今的滚滚尘世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处所,等候瞬息鸿发的契机。
第二检查点:“资源名单”要建立
依照你自己的需要分类造册——别以为这太小题大做,其实理当如此。
一般人都会有一本电话本,我希望你有两本。一本是随身携带的小巧、轻薄的“最近常用电话本”:掉了可以再写,破了可以更换,涂改太多就换新,大约需要的就是100个以内的字段,每一栏内只要记载“姓名”和“电话”,最多加注一项“住址”就够了。
另一本是别带出门,放在书房里的“资源电话本”:千万别掉,内容日积月累,越旧越显扎实,大小随心所欲,厚薄因人而异,但要小心别让人翻阅。这本电话本里面应有的字段包括:
“基本”:包含“姓名”、“电话”、“电子邮箱”、“地址”等。
“家庭”:他的家庭成员的名字、性别,以及他们的基本项目。
“生日”:除了生日,还有结婚纪念日等等可以让人惊讶于“你怎么会记得”的日子。
“嗜好”:颜色?口味?癖好?收藏?
“缘起”:这个人你是怎样认识的?
“记录”:这很重要,我也称之为“问候等级”。他曾经送你什么?你曾经送他什么?他与你曾经发生的任何值得记录的事项,尤其是金钱往来和互相请托的人情买卖……都要记录并一一加以注明。
“关键词”:你和他之间有没有共享的记忆符号?
有了“资源名单”,那么要怎么用呢?我提供几个角度请你参考。
以场景而言:
生日:要随缘出现,表达关心,重在成局。知道谁是主角,成就他人的热闹。
礼物:看天时地利,表达关心,重在得体。了解对象,表现心意,特殊则无价。基本上,比你有钱的人你要送不值钱的,反之亦然。
问候:要轻风拂水,表达关心,重在时机。早了急躁,晚了肉麻,点到为止,距离最美。
婚丧:有诚心则行,表达关心,重在适宜。只需表现符合交情的热度。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以态度而言:
热脸贴冷屁股:以后冷屁股可能只对你加温。越难搞的人如果搞好越长久。
温脸贴热屁股:让热屁股稍稍降温会比较稳定。不拒人千里,也适度保持距离。
冷脸贴温屁股:让温屁股稳住。以退为进,先冷静观察对方意图,再评估出手力道。
这个检查点的最佳例证,请你参考“我的智利公关案”。
第三检查点:“应酬频率”要注意
有一句流行语可以引用,一听就明白:“黏,又不要太黏。”大家都去黏的时候,向后退。大家都黏完了之后,不必黏。大家都不黏的时候,快去黏。大家不愿黏的时候,黏黏看。
赚钱术之三:人观(2)
和什么人需要应酬?多久一次?一次多久?什么形式?什么内容?什么姿态?什么角色?什么目的?什么意义?付不付帐?请不请客?送不送礼?与谁同往?穿什么?说什么?做什么?16个问号,你一定要答得出来,才需要去应酬。不懂得如何恰当应酬的人,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