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陈照丕晚年太极拳见解 >

第2章

陈照丕晚年太极拳见解-第2章

小说: 陈照丕晚年太极拳见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簧碇鳌I鑫⑵矗绻欢醚ⅲ苌砘辽⑽拗鳌J治医冢缰馕薪冢冢锖希允至熘猓灾饬旒纾约缌煅煌饪匝菁纾约缌熘猓灾饬焓郑饩褪巧医诹欤薪谒妫诖荩笥沂且谎模庋脑硕拍芤黄嵬ā

    下节不明,颠覆必生,大腿根到脚底为下节,脚底脚后跟要把地,涌泉穴要虚,腿要虚实分明,千万不可有双重的腿法,犯了双重的毛病就不成为太极拳了,膝盖要与脚跟对照,不要东倒西歪,要骨节相对,不对则无力,等于盖房顶,梁柱一歪,房子就要倒塌的意思,虚腿脚尖要往里勾,使腿上有缠丝劲,委中穴(在膝后弯内)莫软,两只腿不能硬顶住骨盆。乁脉穴(在两大腿弯内)要虚,不然转关不灵。开裆贵圆,腿部方能有力,腿为周身之枢纽,灵与不灵在于步,活与不活在于步。打太极拳下盘稳固是根基,就是上虚下实,外柔内刚之法。

    在第一阶段练习时,必须知道三节之分的规矩,就是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也。心与意,气与力,筋与骨合,此为内三合也。就是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合之,一动周身无有不动,一静周身无有不静,何有三节之云乎哉。三节的规矩就是在运动时合而分之,分而合之,到成功时是一气贯通,一肢动而百骸皆随的道理。

    打太极拳时就是合而分之,分而合之,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分者是一本而散为万株,合者是万株成归于一本,千头万绪各有所属,酿佳肴自有其源,拳术之道不外此例。

    十,打好太极拳必须按三个阶段进行
    长兴公所说:“由招熟而后懂劲,有懂劲而阶及神明”。第一个阶段就是要练招熟,就是练空架。第二个阶段就是懂劲,就是练内气。第三阶段就是神明,就是外形和内气结合起来,逐渐练到奥妙无穷之处。这就是阶及神明的道理。品三公说:“练太极循序渐进,不可蹋等”,就是大圈而中圈,由中圈到小圈,隔等级不行,隔过大中圈练小圈也是不行的,这就是循序渐进,不可蹋等的道理。
    第一阶段练招熟,练空架。就是外刚内空,外面呼呼啦啦,内里没有东西,这段功夫为标准,猛打,猛甩,猛起,猛落。猛打如掩手耾拳等式,猛甩如摆脚等势,猛起如踢二起,金鸡独立等势,猛落如金刚捣碓,跌岔等势,为什么要练这些猛势呢?不如此,周身关节就不能练得处处开张,长兴公太极拳论说:“节节要松,皮毛要攻,周身贯穿,虚实在中”,如果不用这些猛劲,周身的关节就活不开,内劲就引不动,这就是以外形引内气的方法。这一阶段锻炼手上的东西,就是抓拿摔打,这其实是用笨的方法,也是必走之路。隔过笨的方法就练巧的是不可能的。这段功夫在练习时每一招每一势承上启下拐弯抹角,接骨斗旬,必须细心揣摩,如不细心揣摩,便周身转关不灵,这一段必须练五年才能打下练拳的基础。这段功夫成功时有什么表现?金刚捣碓声如巨雷,,掩手红拳发出去呼呼带风,二起脚是上纵法,一般跳七八尺高,跌岔双腿扑地,手不按地而一跃而起,实脚落地,一脚悬于裆内,稳如泰山此势为金鸡独立;玉女穿梭是平纵法,一纵如旋风之速,其快无比,这些表现为第一阶段完成。

    第二阶段就是要懂内劲,就是上虚下实,外柔内刚。就是以气摧形的方法,气不动,形是寂然不动,气动了,形是随气而动,外形和内气才算结合,第二阶段有十三个字的标准: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棚,捋,挤,按,活。这十三个字的标准解释:(1)粘,就是把这趟拳如胶似漆粘到一块,团聚不散。(2)游,就是在运动时游住劲,不要有断续之处,不要有凹凸之处。就是用意不用力,劲断意不断。(3)连,就是在运动时自始至终有连贯没有停留之处。(4)随,就是周身相随,,圆转自如,有沿路缠丝之意,不给对方拄拐棍,要随机应变。(5)腾,凡是由下往上起者皆为腾,如踢二起,金鸡独立等势。(6)闪,凡是由上往下合者皆为闪,如闪通背等势。(7)折,打回劲就是折,就是两人推手,把对方引落空地,对方看要失败急速抽回来时,打对方的回劲,,如满头扫雪,白马卧槽等势。(8)空,就是与人推手时用引劲落空之法,使敌落空,乘虚而击,这也是拳内的变化。(9)棚,就是运动时,四面八方皆有棚劲,为什么踏到球上人就要跌到?就是球没有平面,所以球把人滚倒。练拳用劲也是浑然一圆,没有平面而使落空的意思。(10)挤,就是有靠之法,分左胸靠,右胸靠,迎门靠,十字靠,背折靠,都是用肩打人的方法。(12)按,就是双手推人,如双推手,抱头推山等式。(13)活,以上这十三个字都合乎标准,用式死的不行,得用成活的,就是与人交手时要随机应变,灵活应用的方法,这十三个字就是太极拳内的精华,也就是太极拳内有十三式之称。

    还有一个十三式,就是太极拳的理论,这个十三式是八卦加五行,八卦是乾,坎,艮,辰,巽,离,坤,兑。结合太极拳内棚,捋,挤,按是四正方,正北方是坎,就是棚,,正东方是辰,就是捋,正南方为离,就是挤,正西方是兑,就是按。採,挒,肘,靠为四斜角,西北角为乾,就是採,东北角为艮,就是挒,东南角为巽,就是肘,西南角为坤,就是靠。五行是金,木,水,火,土,结合太极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金是西方,庚为金,就是搂膝拗步前进等式;木是东方,甲己木,就是倒撵耾等式;水是东方,壬睽水,就是云手,用左手往外发,左顾等式;火是南方,丙丁火,就是右手往外发(云手)右盼等式;中间戊己土,就是单鞭(丹变),斜形中定等式。这个十三式就是八卦加五行和太极拳相结合的理论。练太极拳就是先知道理论再结合实际,如果不知道理论,等于动作不知道方向,如果说不结合实际,等于纸上谈兵,无实际用处,不但打太极拳,任何的事情皆如此。

    这第二段练的是中节,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腰为根节,,在实用上就是肩,肘,胯,靠,用中节电打败人的方法。练第一阶段时,就是承上启下,接骨斗旬,需要细心揣摩;第二阶段在运动时,就不能再细心揣摩,如果再细心揣摩,那就犯了心想到哪里,哪一部分动,其他的部分却不辅佐,所以在第二阶段练习时要不假思索,不犯意疑,不期而然,就是心到意随,动于自然。这第二阶段没有十年就不能完成这十三个字的标准。这十三个字如果完成,有什么特点表现?就是丹田发沉,膀胱发热,足跟发重,头顶发悬,肌肤发胀,手指发麻,有这些特点表现,第二个阶段功夫才算完成。这时候还不能算成手,这才算是外形和内气结合起来,再练,就可以离开老师,不走弯路,学人规矩不能学人巧,巧是由功夫得来的,跟老师学会规矩之后,要千回万变多多演,功能熟时巧自生,逐渐用功夫,慢慢往第三阶段发展吧。
    第三阶段功夫,完全浑圆一气,刚柔相济,大圈与小圈相结合。第三阶段有十六字的标准,就是“缓慢柔活,平稳舒展,连绵不断,呼吸自然”。“缓慢柔活”就是练到至柔与至刚相结合,练到圈最小啦,人看不见了,圈至五脏百骸,肌肤毫毛之内练时越慢,到发用时越快,就是静如山岳,急如闪电,如速雷发之而不及掩耳,如拉弓放箭,不把弓弦慢慢拉圆,使弓背上有力,就是发箭也是不行的必须把弓弦慢慢拉圆,使弓背上有力,与弓弦结合起来,将来发用时其快无比,力大无穷,所以用圆慢柔活完全是这个意思。这就是蓄劲如开弓,出劲如放箭的方法。“平稳舒展”的意思就是在运动时,姿势大方好看,美观自然,就是运动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心领神会,意到劲随,拳内奥妙无穷尽,功夫到时自通神。“连绵贯穿”就是在运动时有缠丝劲,连绵不断,用意不用力,意断劲不断;贯穿就是练拳如九曲珠意思。“呼吸自然”就是练一趟拳下来,气不发喘,面不改色,谈笑自若,完全用的先天自然之气,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力大无穷的表现。有以上这些表现,这十六个字的标准才算完成。这第三段的功夫就是练到化境,猛打猛甩,猛起猛落踢腿打脚,肩肘胯靠等式都溶化到里面了。外边看不见,内里是力大无穷。外行人看不见,内行人才能看得出,将来发人时,撞着何处何处击,出也不知丢又丢。

    第三阶段功夫练成后,特点表现是两肾如汤热,膀胱似火烧,五脏六肺得到润泽,再以消化,饮食,怯病延年。就是练到浑圆一气,浩然之气,先天之气,这个功夫是无穷尽的,终身练功不能尽其妙,就是练一层功夫得一层奥妙,就是一层深一层。如果停止不练,拳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之则有,不学则无,学到妙处时人所不知独我自明。只可神会,不可言传,不言传怒是保守不传,而是不能把其中奥妙完完全全的说出来。

十一,打太极拳问答
    (1)打太极拳慢的对还是快的对? 

    打太极拳不在于快或慢,而应当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散。什么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散呢?拳不管练的再快,必须外形与内气结合起来,以内气来摧外形,气到形到,形是随气而动,这样运动就是快而不乱,这样快才对。如果在运气时,气到形不到,形到气不到,不是气过于形,就是形过于气,这样练就是快而乱,快也不对。慢而不散,就是在运动4,外柔内刚,外如处女,内如金刚,静如山岳,稳如泰山,就是用蓄劲而待后发,这样练就是慢而不散,练慢也对。如果犯上重下轻,外散内空,手到身不到,身到气不到,气到形不到,一盘散沙,这就是慢而散,这样练慢也不对。打太极拳主要是完整一气,刚柔相济,变化无穷的道理。

    (2)打太极拳用气对还是不用气对?

    打太极拳应当是不用气,轻而不浮;用气沉而不僵。这样练用气对不用气也对。如果不用气,轻而浮,用气沉而僵,这样用气不用气都不对。什么是轻而不浮,沉而不僵?无论是举手抬脚,如棉裹铁,轻而自然,这就是轻而不浮。用气不是用笨气,死搬硬套,用气用的是先天自然之气,带有灵活性的,这样练就是沉而不僵,否则都是不对的。

    (3)说陈式太极拳是大架,杨式是中架,吴式是小架,这样说法对不对?

    这样说法是不恰当的。陈式太极拳初学时,虽然是由大架入手,但因其是刚柔相济,千变万化,是忽大忽小,忽有忽无,忽隐忽现,忽刚忽柔,变化无穷的。所以说,陈式太极拳,大架也可以收成为中架,中架也可以收成为小架,把太极拳说成为死的是不对的。

    (4)打太极拳,应当先由刚入手,还是先由柔入手?

  打太极拳按规矩还是先由刚入手,练成功后,自然成了刚柔相济,但是教人时,必须灵活掌握,要因人施教,因身体强弱施教,切不可千篇一律。如果教青壮年人,必须由刚着手,不然就没有基础。如果教有病的人,身体弱的人或老年人,他们不能学那一层刚的功夫,那就教他们由缓慢着手,把身体练强壮之后,再学太极拳第二趟,把那一层功夫补起来。为什么不叫他们先由柔着手,而是有缓慢着手,因为打太极拳柔是很宝贵的东西,很不容易练出来。年老体弱者,初学者是有缓慢着手,而不时由柔着手,柔是多年功夫,千锤百炼才能得到。如化一块铁,本来里面有粗质,,经过铁匠用炉打一火去一层粗质,结果把粗质打完,就成了铁精。等于太极拳初学时纯刚无柔,练一层功夫得到一层柔,把功夫练成后,才能得到刚柔相济的奥妙。所以打太极全是最不容易把肉练出来的。因此说,教身体弱的人先由缓慢着手,,待身体练强后,再进一步练刚。最后练成外柔内刚。否则单纯无柔软,那就是外散内空,决不是柔。有人打太极拳由缓慢入手,练数十年功夫,掌无拴鸡之力,就是由缓慢着手没有基础吃的亏。
十二,打太极拳必须知道什么是迭法


打太极拳全在用迭法,不懂迭法枉徒劳。什么是迭法?就是刚柔相济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无穷的。很难用文字全面的写出来,现仅大概指出几个标准:(1)沉肘松肩,含胸塌腰,心气下降,呼吸自然,如果练的周身关节僵的跟铁棍一样,如死蛇躺地,直棍一条,没有变化,那就不成太极拳了,学者要注意。(2)虚实分明,周身相随,引劲落空,借力打人,如果不能虚实奉命,就不能借力打人。(3)不进不能引,不引不能空,不空不能击。这就是与人交手时,忽刚忽柔,忽有忽无,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方法。(4)蓄要蓄得紧,开要开得尽,如卷炮,炮卷得越紧,崩得越响。练拳蓄得越紧,,近来发出的劲越大越有力,发人越远。要蓄得紧,就是周身之气团聚不散,不是把两肘夹住,如绳捆住。开得尽,就是把蓄的劲达到手指,直到手指发麻发胀,就算开得尽。不是把两只胳膊展得很直,没有灵活性的道理。(5)远打一丈不为远,近打只在一寸间。远打一丈不为远,就是在用发劲时,不要探身打人,如好教师不打跑教师,他跑得很远,你要追他去打,也是有失败的。近者只在一寸间,只在一寸之内,发人圈最小最小,将来发人是最有力的。(6)我守我疆莫失界,一失界,魂飞魄散,就是在发人时,沉着松劲,用中定之法,决不可失于中心,发不着人,自己就会落空,有栽倒的危险。(7)身如弓弦手如箭,灵机一动鸟难飞。就是蓄劲如开弓,出劲如放箭的方法。就是在发人时,不是用气力去打人。灵机就是裆内有弹簧力,一动发于四梢,人自然就会栽倒。(8)全体空灵,应变有才。就是练太极拳有三空:手心空,脚心空,胸心空。也就是上虚下实,外柔内刚,灵活运用之法。舍己从人,随机应变,没有一定的方法,使人不知道我的劲,我独知道人的劲,拳术加战术。如同打仗的游击战术,好去钳子包围敌人。(9)纵放展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採更难移。倒步退步虽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滚拴搭扫灵微妙,内腾巧取有谁知,全体空灵无缝隙,声东击西要熟知,上拢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藏头盖面天下有,钻心剁肋世间稀,教师不知个中理,难得武艺论高低。以上这些迭法,没有功夫的人,看过如纸上谈兵,无济实用,功夫纯熟的人,就知道言之不谬也。

    十三,什么是太极拳精华,什么是糟粕?

  有了抽扯之形,提拔之意,有了直线,有了平面是不对的。(2)完整一气是对的,一盘散沙是不对的。上虚下实是对的,外柔内刚是对的。上重下轻,外散内空是不对的。(4)大圈和小圈结合是对的,大小不结合是不对的。出劲和蓄劲相结合是对的,不结合是不对的。(5)一肢动而百骸皆随是对的,手到身不到,身到气不到,气到形不到是不对的。(6)气与劲结合是对的,不结合是不对的。(7)刚柔相济是对的,刚柔不相济是不对的。(8)用先天自然之气是对的,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