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城市交通-挑战与应对 >

第3章

中国城市交通-挑战与应对-第3章

小说: 中国城市交通-挑战与应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榛钚裕蹦阏嬲醯肂RT不能承载的时候,你把它换成地铁就行了。 

学 生:何博士您好,我是理工大学2003级一名新入学的研究生,我在这儿想向您请教两个问题,由于我们大家都身处北京,对北京的感受最深,而且对我们的出行、学习影响也最大,我刚才看您介绍的报告,我觉得很受启发,但是从报告的内容来看,我是提一点自己的想法,比如说无论是城市的快速公交系统也好,还是地铁也好,只是涉及到了具体的就交通堵塞这个问题,解决一些具体措施,那有没有更宏观一点的,我刚才看您列了一个城市规划,这个我的想法是说,包括交通部门在内的这些城市的发展部门,能不能在当时建城市规划的时候,比如说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作区进行有机地结合,尽量减少人们出行这种机会,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是前几天偶尔翻报纸看到这么一个事,跟这个交通问题有点关系,是说咱们国家现在没有机动车燃油消耗标准,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每次咱们国家的这个车都比外国耗费石油能源达到10%到20%,相应的居民的支出也出来了,而因为这个原因,外国一些公司不可能把最好的技术推给咱们国家,我想请问咱们国家的相关部门,有没有就燃油消耗技术方面,定没定一些相应的标准?好,谢谢。 

何东全:应该说交通是一个大象,每个人摸到的点都不一样,所以你觉得从宏观上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是一个思路。但是我想修正你一个观点,就像公交这个问题它不是一个很简单的具体的措施,它是一个宏观上的战略,为什么这么说呢?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像你刚才说的,如果我们把人搭在一起,他工作的地方和周围居民区,还有和他的商业区都配套的话,可能会减少很多出行,这个在以后的城市规划里面是一个重点,我是讲以后未来的城市发展,但是在我们中国,很多城市现在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格局,比如北京市,它的规划我们俗称叫摊大饼式的,它是逐渐往外扩,居民的出行的距离也没有办法,这种被迫的被拉长,那么在这种交通问题的情况下,我们要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来解决这个问题,像你说的规划没有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前我们还提出六大措施,八大措施,但是什么样是一个最好的切入点,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我想公交问题从国际上的经验来说,它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它首先改变了人的理念,我还是一直强调这一点,它改变了人对交通问题的一个看法,如果大家把这个脑筋扭转过来的时候,这个交通的问题会应该说可以更容易地解决。 

第二个问题,你说的从另外一个角度,实际上今天我们讲的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交通系统本身来讲,但是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一块工作,就是对于每一辆车我们怎么样使它更节能,更清洁,这是另外一块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国家现在确实没有这个标准,这也是包括我们基金会,包括我们国内一些单位在努力推动的一件事情。我现在不敢保证,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有这样的标准出来,这样的法规来建立。 

主持人:谢谢。 

学 生:何博士您好,非常感谢您给我这次机会。您刚才在画面上展示波哥大市,它在建立自行车交通网以后,它把城市建设成了一个花园式城市,非常漂亮。而我们北京在2008年需要承办奥运会,如果我们采用这种建立自行车网络这种模式来解决交通问题的话,会不会比那种用快速交通这种模式,建立解决交通问题会更好一些;还有一个你采用、建立自行车网络这种模式和采用快速交通这种模式,是不是它城市的前提条件是不一样的?我的问题完了,谢谢。 

主持人:这个同学他觉得咱们中国既然是自行车大国,那就应该借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给世界展现一下我们自行车大国的风貌,而且它如果要是还能够使城市的交通得到改善的话,那何乐而不为之呢,您怎么看? 

何东全:我想稍微纠正一下,因为波哥大市它首先是有了快速公交的一个系统,因为它这个系统完善以后,它节省出来的道路资源它做了自行车的规划,所以实质上它并不是一种竞争或者矛盾的关系,而是两种系统的怎么样去整合,怎么样去搭建在一起。那么应该说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对于一个城市你说我就要以自行车为主,或者说以快速公交为主,或者以地铁为主,城市的发展应该是各种模式的一个整合,可能每一个规划者他应该从自己城市的特点出发,怎么样把这几种模式充分地运用起来,充分地利用这个城市的资源,形成这样一种多模式的网络,这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如果片面地强调哪一种模式,虽然这里面我讲快速公交讲得比较多,是因为现在对快速公交这个概念在中国基本上没有。但反过来说,当大家有了这几种模式,怎么样组合,应该是每一个城市规划者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应该说很难通过一种模式可以解决交通问题的。 

主持人:谢谢何博士解答刚才的所有问题,那通过您的演讲,我至少得到了一个以前可能没有意识到,或者是很多人会忽略掉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并不是说解决交通问题就要多修路,而且再有就是强调要以人为本。感谢您今天的演讲,您最后能不能用一句话告诉我,解决城市拥堵的问题到底依靠什么?请您再强调一下。 

何东全:我想解决的交通问题还是刚才那句话,交通问题应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有一个以人为本的这样一个基本的信念,我们要在这个信念下去努力,根据自己每一个城市的特点来做,踏踏实实进行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解决交通问题,所以我们祖先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想交通问题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何博士,也感谢在场的理工大学的师生们,谢谢你们,记得下周同一时间,继续收看我们的大红鹰·世纪大讲堂,下周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