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董宝珍博客摘抄 >

第6章

董宝珍博客摘抄-第6章

小说: 董宝珍博客摘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发展和长期出路的提早谋划,同时在细节上,在具体领域还需要大量工作,并且还必须经合伙人大会表决通过,因此它是一个较长未来之后将要做的东西,我们不可能也不会在没有详细细节调查的情况下,更不会在没有合伙人大会授权与同意的情况下来做这件事情。

    否极泰的另一个重要战略就是文化战略,我们的企业经营没有劳动过程,是纯思维的,企业的根本基础是合伙人对执行合伙人的信任。因此,无论是本企业的业务特征,还是本企业能够组织起来,都是靠着一种精神活动,在这种基础上,本企业需要一种文化理念作为他的基础支撑和地基。我们现在做的合伙企业实际上从本质上与我国500年前兴起的著名的晋商是一样的,表面上看合伙制企业模式来自于国外,但这种业务模式和企业组织形式最早,至少是在我国晋商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晋商创造了伟大的商业奇迹,也创造了伟大的商业文化和商业理念。在我们所搞否极泰过程中,我深刻地研究了晋商之后认为本企业实际上做的业务和晋商一样,组织形态一样,所成功的需要的基础文化理念也必然是一样的。晋商的企业组织形式由于建立了东家和掌柜的委托代理模式所以历史性的打破了作坊式的业务竞争,晋商的出资者称之为东家,东家在选定掌柜之后是三年之内不做任何干涉,前台的经营完全由掌柜负责,掌柜在取得盈利之后获得20%的人身股。在这样一种关系中跟我们的否极泰是一致的,东家就是我们的普通合伙者,东家需要做的是不轻意相信掌柜,他在选择掌柜的过程中,其慎重程度是我所见到的人类历史上没有这么精细的选择方法,他要从他的家庭背景,教育,品行性格,能力多方考察,让一个晋商的东家相信一个掌柜实在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而东家一旦选定了掌柜则再也不会干涉掌柜,这样的历史,这样成功的先辈的做法,在我们现在是非常适应的。普遍合伙人在决定加入本企业的时候,一定要向晋商的东家选掌柜一样,不能轻意地决策,不能简单的决策,不能不通过长期的考察来决定。否则将会带来既不利于合伙人,也不利于执行合伙人的局面,所以我们的企业应该提倡合伙人要慎重投入,要反复考察,不要轻意决策。同时合伙人一旦决定投入的时候,也一定要像晋商的东家一样,百分之百信任,百分之百支持,百分之百不干涉,除非执行合伙人确实损害或者将要以恶意的方式对待合伙人,这就是我们企业在文化建设上面我所主张的学习晋商的模式。合伙人就是东家,执行合伙人就是掌柜,晋商的掌柜在几百年的经营历史上,尤其是后来晋商发明了钱庄和票号之后。一个晋商的分号一天的汇兑金额常常会超过一百万两白银,而这一百万两白银,在晋商的历史上从未出现差错,更没有出过掌柜恶意谋私,这是晋商在选择掌柜的时候以诚信和能力兼备考察的结果,也是晋商掌柜们能够将商业推到登峰造极的保障。我作为执行合伙人从内心深处,愿意以晋商的掌柜为楷模,在信誉,道德,能力上面追随他们的足迹和脚步。
    在我们的企业,总利益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金钱是我们企业的基础,在这里到处都是金钱和利益,我还想主张的是本企业应该建立义利文化。就是说我们在金钱之外无论执行合伙人还是企业本身都要追求包含着仁义、信誉、道德、责任的利益,我们不是只有利益,我们要把利、义结合,我们全面引进晋商的以义致利的理念。几百年来,晋商虽然衰落了,但他在兴盛期间所提出的义利文化、义利理念,以及东伙关系实际是人类商业史上最宝贵、最普遍的财富。股权激励制度好像是起源于西方,但实质上据我考证,首创的是晋商;委托代理关系好像是来自于西方,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方式好像是来自于西方,但在中国几百年前已经有效的完成了这样一个企业组织模式,中国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作坊是他的特征,但唯独晋商可以组织起员工几万人,分号达数百的大商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几百年前晋商就已经实现了跨国经营,所有的这一切都源于晋商的人身顶股的企业组织模式,以及以义致利的商业文化。在以义致利和人身顶股之上构建了和谐的东家和掌柜的关系,所以我愿意推动本企业向这个方向迈进,而我们迈进的文化基础就是晋商的文化。我并不太懂晋商,但我真的知道这是一个宝库,我将持续挖掘,我也愿意让各位合伙人多了解晋商文化,把晋商文化作为我们否极泰合伙企业的基础文化。
 
            执行合伙人:董宝珍
                  2010。9。10

牛熊交替的原因(1)(2010…09…21 08:34:50)转载标签: 投资人二级市场股价下跌价格下跌gb2312杂谈 分类: 短线价值发现理论研究  
        凌通价值投资网

             价值投资者的精神家园!

凌通价值投资网欢迎您

    承接从安全边际到错误定价
    下面的内容我们仍旧以对话的方式讨论。错误定价在牛熊交替这种股市最基础的运行方式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实际上没有错误定价就没有牛熊交替,牛熊交替规律性发现根本原因是错误定价,这是本专题的根本中心思想
    小王:“你能提供一个全面的认知偏差产生过程,详细把这个过程描述一下吗。”
    “可以,在市场整体估值与基本面价值虽有偏差,但大体差不多。此时,没有严重的错误定价,由于某个突发或者某种潜在的基本面变化的消息出现了,平静就会被打破。比如,2005年年初中国股市处于相对正常的估值水平之中,但不久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要解决中国股市成立以来所存在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互相割裂和分置的问题,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事件,其重大性表现在股权分制改革前,流通股可以交易,创业股东和大股东不能进行二级市场的交易,这是中国股市的特有局面。这种局面影响非常巨大,因为非流通股股东的规模是二级市场流通股东规模的十几倍,乃至于是几十倍。而非流通股股东的获取成本,甚至不足二级市场流通股东获取成本的百分之一,如此巨大的流通规模,如此低廉的成本,在获得流通权之后,到底这些大股东们会怎么样处理他们的股份?这是股权分制改革信息发布后,所面临的最为现实和最为重要的问题。对于二级市场的流通股股东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更为迫切,复杂之处在于非流通股股东获得了流通权后,是大量的抛售,还是适当减持,还是不抛售。这些问题在没有发生之前没有办法给予结论。对于流通股股东,大股东们抛售不抛售是一个难解的迷,另一方面大股东抛售不抛售对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影响比天还大。大股东们的获取成本只是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东获取成本的百分之一,而他手中持有的股票数量又大幅度高于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东。于是只要大股东们抛售手中的十分之一流通盘,二级市场的可流通的股票数量就有可能翻倍,这样供给大幅度的突然增加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只能是价格下跌,价格下跌的必然结果是让流通股股东的资产市值大幅缩水,这是一个非常要命的结果,一旦这种结果发生,那么,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东真实的利益损失将立即出现。”
    “投资人一方面无法准确地预测到获得流通权之后的大股东们会不会减持,怎样减持,减持多少股。另一方面,一旦大股东减持,流通股股东手中的股票将立即缩水,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呢?〃
    小王:“当然是暂避一时了,不敢买股票了。”
    “对,真实的发生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情况正像你所说了,大量的投资人在股权分制改革这个消息诱发下,开始减持,开始看空,开始卖股票。这种卖股票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一定程度的合理理性,因为对股权分制改革的不乐观认识,事后看是不正确的,但当时这一认识真的是按照基本逻辑对基本面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和思考之后的结论。当时中国资本市场上很多理性的投资人,很多大型的研究机构都做出了应该减持股票来应对股权分制改革的系统性研究。所以这个阶段的减持真的是对基本面思考之后下的结论,错误是错误,但是并不等于他没有进行理性分析。这个事情真的太过复杂!你想一想当很多人都认为股权分制会导致自己利益受损,采取抛空的行动,整体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和指数会怎么样呢?”
    “当然是下跌”
    “下跌很快就发生了。当指数和价格的下跌之后,又为投资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复杂局面。一方面股权分制改革带来的不确定和问题客观存在,令投资人无法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情,另一方面在先知先觉的投资人把不乐观预期转化为卖出行动,股价下跌的时候,投资人又必须面对股价下跌的压力和挑战。股价下跌这种局面的出现,更直观,更真实,更强烈的摆在投资人面前。股价下跌了,投资人的利益已经发生损失,下跌之后进一步会不会发生,下跌之后在下跌,自己的损失会不会更大。当价格下跌出现的时候,更多的人被吸引到就股权分制改革这个事情会不会影响自身利益的思考之中来,当没有股价下跌的时候,往往是一些好思考的理性投资人对此进行思考并采取行动。而当股价真实被压了下来的时候,一些不关注股市,或者不爱思考,没有思想的人也就因为股价下跌必然地,开始考虑股权分制改革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因为这种影响已经真实的发生了。”
    在这种价格压力下,更多的人开始思考股权分制改革对自己的影响,自己该不该行动。该怎么行动,思考的人大幅增加的时候,他们的局面是一方面价格下跌的压力下,另一方面市场的主流认识已经形成了“股权分制改革有害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在这个时候思考很难超越已经成为现实的不乐观预期。因为这个时候思考者的思维能力明显是后知后觉者,理性本身不高,同时思维环境更加恶劣,大幅的下跌,广泛流行的不乐观预期,这些后期思考者,大部分会自然形成抛售的认知,当他们的决策是进一步的抛售的时候,价格会更进一步的下跌,而且会加速下跌。于是乎,价格的下跌在这个时间段变成了主要的下跌推动力,其实当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哪怕基本面真的是不利的,但是他也就可以弥补基本面的不利。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价格下跌可以成为投资人的全部决策依据,在特定的环境下,价格的不断持续下跌之后,投资人的决策依据就变成了只依赖于价格变化,此时,基本面对价格的影响被至于一个次要地位,并不再受基本面的影响。


牛熊交替的原因(2)(2010…09…25 08:51:21)转载标签: 财经索罗斯中国价格变化基本面杂谈 分类: 短线价值发现理论研究  
        凌通价值投资网

             价值投资者的精神家园!

凌通价值投资网欢迎您

    承接上文:牛熊交替的原因(1)
    为什么价格可以脱离基本面,而且价格脱离基本面之后,还会持续延原有的方向继续运行,原因就在于此。由基本面发动起来的错误认知,一旦产生,他形成的价格变化会吸引数以千万亿计的投资人持续跟进,而后续的投资人他们的决策依据只是基于价格的变化,价格把他们吸引进来,引起他们的关注,而他们价格变化之后形成的决策依据总是沿着原来的方向决策。
    第二批人被第一批人吸引进来,采取了与第一波人一样的行为,而第三波人被第二波人吸引进来,采取了与第二波人一样的行为,而第四波人被第三波人吸引进来,采取了与第三波人一样的行为,到一千波人,被一千波人减一人吸引进来之后……什么时候价格引发价值原有方向变化停止呢?那就是市场上所有的投资人都被传染完了,没有新的投资人可供传染。此时往往就会停止下跌,而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错误的定价和认知偏差已经到了明显的严重到无以付加的程度,严重到离谱程度,以至于任何一个小孩都能看出来。
    小王:“传染如此的猛烈,这是为什么呢?当传染展开的时候真的就是一直传染下去,直到所有的人都被传染吗?”
    “传染猛烈且快速的展开,直到所有人都被传染过一遍,中间不停止,最真实的是资本市场的现实,可以看一下自中国股市开张以来,所发生的熊市下跌都具有短期之内快速猛烈持续下跌的特点,全世界主要的投资分析理论都发生并指出,在上涨的过程中,整体比较缓慢,而熊市下跌时,时间短速度快,总是兵败如山倒,尤其是熊市末端的那波下跌更是如此。这是因为人是一个群体性动物,很多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人是一种社会群体性动物,比如某种时尚,某种潮流,某个商品、某个观念的流行,在根本上是因为人和人之间,具有互相攀比、互相影响互、相认同的本质特征,人在某些场合和复杂局面下,他的决策机制并不是基于理性思考,而是采取和大部分人一致的行为,随大流,跟着大多数走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群体性动物的根本行为特征。所以看到价格下跌,投资人都习惯性卖出,这是有人的习性导致,是不能改变的!
    小王:“在传染过程中难道没有人会发现问题并回避问题,不接受传染吗?”
    “当然也绝对不会没有人拒绝传染,像巴菲特、索罗斯、格雷厄姆、林奇等投资大师就属于这类少数人。但是,面对成千上万的人被本能和人性所驱动起来的巨大的群众力量,少数人根本无法遏制,更无法逆转。群众的非理性力量,是一股全人类破坏力最大的力量,他可以摧毁一切,因此一旦这股力量生成,唯一的结果是让他彻底释放,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遏制他,这就是历史上在熊市底部包括政策干预都往往失败的原因”
    “传染如此猛烈的进行,时间压力也是重要原因。市场的变化,基本面的变化往往是以排山倒海之势袭来,投资人需要在这种猛烈变化做出快速及时的决定。因为慢了,局面会如何演化具有巨大不确定性。投资人需要在一个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判断,这是投资实践的根本特征。投资者的研究也罢,决策也罢,它是一个限时决策,这种限时决策使得投资人没有机会做出长期严密的求证和推导,因为时间是紧迫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投资者非常像参加命题作文考试的学生,考生拿到考卷的时候,考题是有意识不让考生事先知晓,以便考察学生的真实能力,另一方面,命题作文的考试是限时的,你必须在一两个小时之内,完成作文。一篇作文,如果放到5天之后让学生完成和放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同一个学生,所写的文章质量是迥异的,这个道理和投资者在股市研究判断突发环境中的处境是完全一样的,变化是突然的且瞬息万变,必须快速果断做出决定,没有时间让你深入研究,必须在时间的压力下做出决策。于是,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下,很多投资者的决策,就和高考作文在考生面前一样,只能仓促完成课题,于是质量自然下降。
    时间压力是资本市场,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特定条件,没有一个投资者不是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做决策的,索罗斯对此说道:“参与者们必须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定,他们的决定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