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79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79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董店掌柜贪财泄机密

  甲骨文的认可,引起了史学家的瞩目,也引得了商人的眼红。乘机渔利的古董商们认为“奇货可居”,千方百计隐瞒甲骨的出土地点。当时有一位最早在小屯村收购甲骨的古董商,就故意施放烟幕,说甲骨出土于河南汤阴县,使上当者接踵而去。

  在众多的追踪出土地点的学者中有一位叫罗振玉的金石专家。他深深知道,只有真正找到甲骨出土的确切地点,才能依据第一手资料,鉴别真伪。

  罗振玉也上过当,亲自到汤阴,结果扑空而归。罗振玉感到商人们之所以保密,无非是贪图钱财,他就花了重金看准了一位古董商,对他进行利诱。1908年,罗振玉终于探悉出了甲骨的出土地点。

   甲骨战

  甲骨身价既高,小屯村自然就掀起了一股挖掘热潮,小至5岁娃娃,大至白发老人,大家争先恐后。方圆百里的人也闻讯赶来,搭棚建屋挑灯夜战起来。村里村外、田埂麦场,到处像是地道战似的挖起了条条堑壕土坑,谁都想在此捞一笔外快。

  1904年,当地一个名叫朱坤的地主,在秋收后干脆强迫佃户们在村北边搭起席棚,砌起炉灶,大肆进行挖掘。他们日夜轮班地干,待到年底,居然挖到几车之多。村里另两个地主见了眼红手痒,也雇了一帮民工去那地盘上挖。朱坤当然不让,结果双方动起武来,弄得鸡飞狗叫,真的打起了“甲骨战”,差点弄出人命。最后双方告到官府,知县老爷也无可奈何。这甲骨埋在地下原是无主之物,该判给谁呢?于是在捞饱了双方的“孝敬”之后,出了个“禁止挖掘”的告示了事。禁令归禁令,挖掘甲骨的热潮并未由此而止息,只不过从公开变成暗中进行而已。

   甲骨大盗

  1910年,一位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手捧《圣经》,骑着马来到了小屯村。他在小屯村四处探头探脑,似乎要用他那特有的嗅觉闻到一点什么。他就是以传教士身份来中国的加拿大人明义士。不言而喻,他是专为甲骨而来的。

  他跑进棉田,把农民耕地时翻到地面的甲骨碎片一块块地捡起来,还用流利的中国话打听甲骨的出土地点及情况。一群小孩子把他带到村后去看“龙骨”,明义士来到一个小窟旁,见一个白茫茫的小山坡,原来都是被捣碎的甲骨片。他进一步掌握了小屯村出土甲骨的情况,就开始立足小屯村大量收购甲骨。

  到1917年,他总共窃得了5万片甲骨,约占了整个出土甲骨的三分之一。他从中精选出2369块,编著了《殷虚卜辞》一书在上海出版。与此同时,他又撰写了不少有关甲骨的论文。

  不过,明义士也上过当。当时有些古董商见这个外国人如此大规模地收购甲骨,就故意拿一些新骨头进行一番伪造加工后卖给他,明义士照例大量收进。不久,那些新骨都发霉变臭了,他才知受了骗。

  1937年,抗战开始,明义士把掠夺来的甲骨分批带回加拿大。由于战争紧迫,他只得先把一万多片甲骨埋在齐鲁大学(今山东大学)校舍内。直到1952年才被我们发现,可惜由于受潮已经腐烂。现在加拿大多伦多博物院藏的6000多片甲骨,它们既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结晶,也是明义士这个甲骨大盗的罪证。

   第一部甲骨书

  中国第一部甲骨文书籍《铁云藏龟》,是由刘铁云又名刘鹗所编著的。

  刘铁云与王懿荣是好朋友。1899年王懿荣第一个发现甲骨文时,他也在北京,所以也有人说是他俩共同发现的。王懿荣殉难,刘铁云异常悲痛,决心将王的研究工作继续下去。当时王家为了还债,将王懿荣生前搜集的1000多片甲骨全部卖给了刘铁云。刘铁云自己又委托一位商人奔走在昔日“齐、鲁、赵、魏之乡”,整整化了1年,又收购了约2000余片甲骨。刘铁云迷甲骨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把儿子也派去河南专买甲骨。这样前前后后总共收集了7000余片。

  1903年,刘铁云将甲骨片整理分类,拓印了1058片,分册印成了中国第一部甲骨文书籍《铁云藏龟》。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北京城死尸狼藉,百姓饥寒交迫。这时,任候补知府的刘铁云挺身而出,向俄国人交涉开仓济民。因为那些仓库里的大米洋人是不要吃的,他们还是吃他们的面包。同时,刘铁云还组织收埋城内无主尸体。但是,刘铁云的这些作为,后来竟成为他的罪名。1908年,他被以“私售仓粟”的罪名,发配流放新疆。两年后,就死在新疆。

   盗名成短命

  1910年,刘铁云发配新疆死后,他所珍藏的1000片左右甲骨,被冒险家哈同的老婆罗迦陵买了去。

  哈同靠贩卖鸦片投机,一举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富翁。他们夫妇俩深知这批甲骨是中国之国宝,买到手后,就将其托付给自己的总管家姬佛陀保管。

  这个姬佛陀平素也舞文弄墨,冒充风雅,有一套欺世盗名的本领。他见了这批甲骨珍宝,也很想在上面钻点名堂而流芳百世,无奈才疏学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一事无成。这时他就想了个主意,以哈同办的私人大学的名义招聘教师。有一位刚从日本留学归国的王国维,因为想急于看到这批珍品,就前去应聘任教。

  王国维夜以继日地扑在这批甲骨之中,他决心要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使这批甲骨早日公布于世。这时,他写就了卓绝的论文《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同时,还将那1000多片甲骨分析归纳,编成了一本厚厚的专著。但是这本凝聚自己心血的著作,却不能以自己的名字发表,而不得不署上姬佛陀的名字。沽名钓誉的姬佛陀将其定名为《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戬寿”在古语中有“福寿”之意,姬佛陀想以此名利福寿齐收。

  随着王国维研究的进展,新的成果层出不穷,不多久,大家都知道了真相。这样一来,姬佛陀声名狼藉被人耻笑。“戬”字在古语中还有“灭”的意思。所以人们讽刺姬佛陀的“戬寿”其实是“短命”的别名。

   验证《史记》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以他毕生的精力,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历史巨著《史记》。在《史记》的《殷本纪》篇内,他列举了从“微、报丁、报乙、报丙、……帝乙、帝辛”等等30余位先公先王的次序。

  司马迁写的是离他已有一千几百年前的历史,我们离司马迁的时代又有了2000余年的漫长岁月了,那么,又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司马迁所说的史实是正确的呢?

  有了。1917年,当时已年近40的历史学家王国维,对此作出了令人叹服的论证。

  王国维在悉心钻研着甲骨来龙去脉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有两块破碎的甲骨片可以拼缀,碎片一经拼合,奇迹出现了,上面所记载的正是《史记》中所写的商代先公先王的次第。这块甲骨不但验证了《史记·殷本纪》的内容,而且还指正了《殷本纪》中“报丁、报乙、报丙”的顺序应当“是报乙、报丙、报丁”。纠正了《史记》中这一小小的瑕疵,同时也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史记》中的商世系是可靠的。

  事隔16年,也就是到了1933年,有个叫董作宾的学者,又发现了一块碎骨,正好与王国维所拼缀成的甲骨拼合成一整体。这样,进而验证了《史记·殷本纪》记载的准确性。

   甲骨文的命名

  商王室的档案在整殷出土,叫个什么名称好呢?当时,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有人称其为“龟”或“龟甲”,也有人称它做“甲文”、“龟甲文”、“龟甲文字”、“龟版文”等等,因为这些文字是刻在龟甲上的。

  有些人反对,说,有的文字是刻在骨头上的,甲文,龟甲名称不妥。无论是龟甲上还是骨头上,字都是用刀刻的,还是称它为“契”或“契文”。或“殷契”(“契”为刀刻之意)较妥当。等等。

  又有人说甲骨文非为金石,而且其中有的文字是用朱砂或墨色写上去的,怎么能称它为“契”呢?他们认为这些文字有个共同点,即均有商王朝占卜的记录,定名时应当反映出这个特点,因此还是称它为“贞卜文”、“贞卜文字”、“卜辞”、“甲骨卜辞”、“殷卜辞”、“殷墟卜辞”为好。

  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发现其内容不仅为占卜之用,也有用于计算时间的干支表等等,称其为“卜辞”、“卜文”也就不确切了。所以有人主张,因出土于殷墟,就称其为“殷墟文字”、“殷墟遗文”吧!

  不过,从殷墟出土的文字,还有铜器文字、骨器文字、角器文字、玉器文字、石器文字、陶器文字,笼统的称谓也不准确。

  经过反复推敲,终于有了个比较统一的称呼:“龟甲兽骨文”。后来就简称为“甲骨文”。
Number : 351 

Title :成功之母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8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6月某日,“百老汇”号流线型火车停在长岛铁路的停车场上,车身烁亮。闪光灯突然亮了,照相机卡嚓一响,人人拥上前去。一名身穿短裤的汉子走向铁轨,把链子扣在观览车厢上使劲拉,72吨重的钢车蠕蠕而动。

  这汉子名叫安古罗·西昔连诺,47岁。

  西昔连诺在纽约市布洛克林的贫民窟中长大,父母是从意大利来的移民。他16岁时,是个“体重97磅的小矮子,面色苍自,胆小如鼠,常常受人欺负”。

  有一天,星期六,西昔连诺和别的孩子们去逛布洛克林博物馆,阿波罗和赫克利斯的塑像把他看呆了,坐在那儿动也不动。领队告诉他这些神像都是以年轻的希腊运动健儿为模特儿雕塑的。

  当天晚上,西昔连诺便从报上剪下一套体操图解,开始锻炼身体,要使他自己和希腊运动健儿一样健美。

  他持之有恒,从不中辍。别人笑他不自量力,他也不停。他一度神气活现地向一名仗大欺小的顽童挑战:“你想较量一下吗?”那顽童只伸出一只手,就把他推倒了。可是西昔连诺并不气馁,还是苦练下去。他自己开始发明一套健身术,使他身上的一块肌肉和另一块肌肉对抗。果然不错,他浑身的肌肉开始发达,到处鼓起来。他成为“全球肌肉最健美的人”,“有赫克利斯与阿波罗融合而成的真正古典的体魄”。

  他后来改名为查尔斯大力士,这是他在几次重要比赛中赢得的美名。当世没有人比他更近乎古希腊人心目中的男性美。你想必也见过他的雕塑像,法国玛恩河上的“悲伤”塑像,以及其他许多塑像,都是以他为模特儿的。

  成功的人往往因为有自卑感。

  幸亏人人都有过自卑。

   栏越高,跳得越高

  阿弗烈德·艾德勒小时候,有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他弟弟死在床上,就在他身旁。这一惊使他下了终生守之不渝的决心:做个医生,和死搏斗。

  艾德勒行医之初,又偶然发现一连串现象,从而使他对人的心灵有重大发现。他解剖尸体时,注意到以前并没特别受人注意的种种情况。他发现一具死尸的心脏大得异乎寻常,同时发现一个心瓣堵住,血液不能充足流到肺里去。那心脏是为了应付这种缺陷而变大的吗?

  一具死尸里有病的一个肾已经割掉,他发现剩下的那个肾也比寻常的大得多。他又发现一叶肺因为有病而萎弱,另一叶肺就可能变得更有力量。这些健全器官岂不正是想弥补不健全器官所失去的功能吗?骨头断了,会长出厚骨痂,为的是使骨头比以前更结实吗?这些现象一再出现,仿佛人体自有其规律:为了自保。本能地以强补弱。

  艾德勒进一步研究下去,开始到各美术学校去测验学生的视力。结果发现学生十分之七以上视力都很差,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视力既然不好,这些学生为什么还偏要从事必须用眼的生涯呢?他发现这些学生从小就感觉到目力欠佳,因此特别努力,要使自己比别人看得更清楚,更敏锐。他们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培养用眼睛看的乐趣,结果对视觉世界的兴趣比普通人大。

  艾德勒又去研究大画家的生平,发现其中许多眼睛都有缺陷。眼睛不好而偏要做画家的人何以这样多呢?难道也是受他在解剖尸体时发现的那条造化补偿缺陷规律驱使吗?

  他又去研究盲人,证实盲人的听觉、触觉和嗅觉都特别灵敏。布鲁克纳、法朗次、史麦塔纳和贝多芬等音乐大师所以特别热心致力于声音之美,似乎至少一部分是因为他们听觉有缺陷。

  贝多芬是令人惊奇的例子,他的听觉从小就有机能性的缺陷,28岁时已经聋得很厉害。四年之后,如果不用耳筒,连整个乐队的声音都听不清楚。就在那年,他写出美妙的第二交响曲。耳朵全聋之后又写出更优美的英雄交响曲、月光奏鸣曲和第五交响曲。全聋了25年,最后居然还写出不朽的第九交响曲。

  艾德勒的研究,不知不觉从生物学转入神经病学,又从神经病学转入心理学,就是从机能性缺陷的生理补偿而研究到心理补偿。不过到那时候为止,他所注意到的各种补偿都只是无意识的。人的意志并没发挥作用。

  他于是开始研究较为不明显的实例。巴斯德就是好例子。因为中风,脑子里控制言语的那部分损坏掉,凭着莫大毅力,痛苦地慢慢奋斗,终于在脑子里发展了新的言语神经中心。艾德勒发现了好几百相同的实例:小时候孱弱长大成了有名的大力士;从前不良于行,后来成了芭蕾舞星:患过肺痨,却成了大歌唱家等等。这些人拼命奋斗,要克服他们的弱点,结果培养出超群的能力。这并不是造化在盲然补偿,而是人的意志在发挥作用。

  他渐渐发现,这仿佛是定律,仿佛人往往因为早期的弱点而获得他们奋力以求的成就。也仿佛人必须有个栏才会跳过去;栏越高,跳得也越高。

  万物之中,只有人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只有人有自卑感。只有人要设法补偿自己的缺陷。

  人之所以为人,正在于此。

  艾德勒就是这样推究出其中的道理。

  当然,你可能一辈子都会隐隐约约觉得自卑感在作祟,而不知道因是怎样种下的。可是你只要试一试,就能发现其中的原因,加以克服。你只消彻底分析自己,承认自己最大的缺点,再设法补救。这当然是件难事,但是如果找到线索,便能解决一切疑难。

  的确有条线索,这就要问你自己:“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自卑成功之母

  从前有个人,相貌极丑,街上行人都要掉头对他多看一眼。他从不修饰,到死都不在乎衣著。窄窄的黑裤子,伞套似的上衣,加上高顶窄边的大礼帽,仿佛要故意衬托出他那瘦长条似的个子,走路姿势难看,双手晃来荡去。

  他是小地方的人,直到临终,甚至已经身任高职,举止仍是边鄙伧夫的样子,仍然不穿外衣就去开门,不戴手套去歌剧院,总是讲不得体的笑话,往往在公众场合忽然忧郁起来,不言不语。无论在什么地方在法院、讲坛、国会、农庄,甚至于他自己家里他处处都显得不得其所。

  他不但出身贫贱,而且身世蒙羞,母亲是私生子,他一生都对这些缺点非常敏感。

  没人出身比他更低;没人比他升得更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