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田先生吃惊道:“那么你为什么不去找他?至少他可以给你介绍一些客户呀!”
佐川清说:“我曾经在丸源干过脚夫,现在想独立,但不想借着表兄和丸源的信誉而谋生。我要靠自己的力量。”
千田先生点了点头,他很赏识这个年轻人。他是做照相机生意的,当即就拿出10台照相机,请佐川清送到京都的一家店里去,而且不收他保证金。佐川清无比兴奋,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啊!他怀着感激的心情,迅速把这批商品安全送到了零售店。
从此以后,情况渐渐好了起来,京都和大阪的批发商之间开始有了这样的说法:“常常来拜访讨工作的佐川清好像是个勤奋能干的人。”有了这样的看法,越来越多的商人愿意把他们的货物交给佐川清。而他,也分外地珍惜这每一份工作的机会,其他脚夫不大愿意承揽的活,只要找到他,不管是否吃得消,他总是一口答应下来。
一次,一家“光洋轴承”的机械商请佐川清送轴承到京都,每个轴承重50公斤,当时其他搬运商都不愿接这样的活,但佐川清认为“满足顾客的需要是我的使命”,他每天运送7趟,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他硬是咬牙坚持着干,绝不说吃不消之类的话。机械商深受感动,决定将他定为商行的专属脚夫。
业务在不断地扩大,贤惠的妻子幸惠不忍心让丈夫这样受累,她提议买两辆二手脚踏车,一辆放在大阪车站,另一辆放在京都车站,这样,市区的路上就可以省点力气。后来,需要运送的货物越来越多,佐川清一个人显然是来不及运了。幸惠要去帮着运,丈夫没答应。可是,幸惠也很倔犟,瞒着佐川清当起了脚夫。好在她从小是吃惯了苦的,背着超过自己体重的货物,居然还面带微笑跟熟人打招呼。后来,人们都称他们这对夫妻为“大阪的鸳鸯脚夫”。
有一次,佐川清送了货,骑着空车回来,无意之中看到幸惠在街对面提着一件很大的货物向相反的方向走,她另一只手牵着老二,老大正明走在后面,手里也提着一小件货物。佐川清站住了,望着母子3人的背影,潸然泪下。这情景使他终生难忘。
终于在全家人的努力之下,在佐川清的精心经营之下,佐川货运越来越好,1960年4月,佐川捷运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了。
顾客就是上帝
从1960年佐川捷运有限公司成立到80年代的20多年中,佐川捷运一直平稳、迅速发展着。到1986年,公司已经拥有221家分支营业机构,公司员工16500名,年营业额超过2850亿日元。在最重要的指标年营业额上,佐川捷运已在日本商业运输业名列第一。
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有如此巨大的成功。其中最大的奥秘,就是佐川清在创业时就一直坚持的一个信念——顾客就是上帝,因为只有了解顾客的需求,尽力满足,才能发掘到别人没有察觉的潜在市场。
…
从脚夫到富豪(3)
…
佐川捷运的座右铭是:迅速、确实、谨慎。
佐川捷运的宗旨是:顾客第一,奉献社会,负责诚意。
对于要求进入公司工作的人员,佐川捷运尽量注意招收对工作比对金钱更重视的人,尤其是刚刚从学校毕业,没有染上坏风气的年轻人,以及无违章历史的司机。对于新人,必须进行一个星期的教育,彻底将脚夫精神实践到底。
这种严格的教育和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司从上到下,都牢固地树立了“顾客就是上帝”的思想。经常有司机为了送货废寝忘食,不顾刮风下雨,顾客们都深受感动,他们说:“佐川捷运的司机不是普通的运货人,他们搬运的是自己的心啊!”“把货物交给佐川绝对不会错的!”
因为顾客的这种信赖,1970年因为中东战争爆发的石油危机,给日本的运输业以沉重的打击,许多货运商纷纷降价以求自保,但佐川清反对这种自杀性竞争,没有效仿,只是更加严格的执行管理。结果因为以往的信誉,佐川业务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很多。
整个佐川捷运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而他们与客户的交流也是心贴心的,在这个冰冷的商业社会里,佐川清依然执著地坚持着他的“脚夫精神”教育,强调“回到原点”,那就是保持创业之初的艰难奋进精神。他打算在21世纪将公司的业务范围扩大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陆地、海上和家中。而他给自己准备的墓志铭是:“一个一生额头上流着汗拼命工作的人,长眠于此。”
成长记录
一生推崇“脚夫精神”。
视顾客为上帝。
…
“卡丹王国”的缔造者(1)
…
“卡丹王国”的缔造者——皮尔·卡丹
财富档案
著名服装品牌“皮尔·卡丹”的缔造者皮尔·卡丹,是法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服装设计大师,他曾三次获得法国服装设计的最高奖赏——金顶针奖,1992年,作为惟一的服装设计师入选精英荟萃的法兰西学院,成为终身院士,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了以服装、餐饮、家具等几十种产业组成的“卡丹帝国”。
企业类型
时装业。
成长记录
皮尔·卡丹,50年来服装界成功的典范,也是一个闻名全球的品牌。作为设计师的皮尔·卡丹也成了法国首屈一指的富翁。他声名显赫,是创新和冒险的奇才,是法国著名的传奇人物之一。全世界,从名门望族到普通百姓,都以穿他设计的衣服为荣,根据客观统计,“皮尔·卡丹”是世界上销售最多的商标之一。从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到世界服装业的霸主,他走过的路程是艰难而崎岖的,几经沉浮,才有了今天的荣耀。
12岁的服装设计师
1922年,皮尔·卡丹出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近郊。父母都是意大利人,以种植葡萄为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举家迁往法国。当时皮尔·卡丹只有两岁。他父亲不会法语,在法国找工作相当艰难,家境也很贫困。
卡丹家族几代人都没有干过艺术工作,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纯正的农民后代,培育了一代服装大师,从很小的时候起,卡丹就表现出他对服装的敏感和兴趣,尤其是在设计方面极高的天赋。他经常痴迷地注视着百货商店的橱窗,比较新款服装,还在本子上画一些新奇的样式,自娱自乐。
1934年,勉强小学毕业的卡丹来到小裁缝店当学徒,从此,他迈出了服装设计的第一步。他经常跑到舞台后去观察演员们绚丽的衣着,仔细揣摩各种造型,让自己的技艺和鉴赏力不断提高。但是,家乡毕竟是个狭小的地方,如果在这里继续呆下去,不会有什么前途。
卡丹决定,要去巴黎,这个服装世界的中心和艺术的中心,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一天早晨,他对父母说:“我要去巴黎。”父母没有表示反对。次日,他便带着一只破箱子,骑了一辆旧自行车动身了。
可是当时二战已经爆发,“花都”巴黎是一片火海,无比失望的卡丹却不愿意再回家了,他来到法国南部的维希,这次还是做服装店的学徒,由于卡丹的用功和聪明,3年后,他成为该店最好的裁缝,但是卡丹的心还在巴黎,那是他一生的梦想!
1945年,残酷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但卡丹还不知道这个消息,一次在店中,一个老妇人看到卡丹身上的衣服很是时髦,便好奇地问他,当得知这出自于卡丹自己之手时,她惊呆了,说道:“孩子,你这么好的手艺应该去巴黎的,战争已经结束了,你将会成为百万富翁!”碰巧的是,她还是巴黎帕坎女式时装店老板的朋友,于是,在这个好心人的介绍下,卡丹的生命之火再次点燃,他真的要去巴黎了,圆自己的梦想!
“皮尔·卡丹”的诞生
1945年,皮尔·卡丹来到“帕坎”时装店搞设计。当时,许多著名演员都在这家店订做服装,这给了他一个得以崭露头角的机会。在皮尔·卡丹成长的过程中,法国现代派作家让·郭都和画家克里斯蒂昂·贝腊的美学思想给了他深刻的影响。他把这些应用到自己的服装上,为自己赢来了许多订单。
1946年,他又转到著名的“迪奥”时装店工作,迪奥是法国著名的服装大师,主宰过50年代整个世界的时装。在那里,他眼界大开、获益匪浅,学会了制作既符合时尚、又大方高雅的时装的技能;正如他自己说的,迪奥教会“我知道各种事,除了如何做一个卡丹以外”。1947年迪奥的“新造型”轰动巴黎卡丹亦为能亲自参加“新造型”的诞生而感到高兴。就在那年,他担任了迪奥公司的大衣和西服部负责人。
虽然卡丹十分敬重迪奥但在内心创造欲的躁动驱使下,1949年卡丹离开了迪奥,他要凭着自己的聪明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1950年,卡丹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他以全部的积蓄在里什庞斯街买下了“帕斯科”缝纫工厂,并租了一个铺面。独立开办属于自己的公司。
如果说卡丹在这以前仅仅是初露锋芒的话,那么,在里什庞斯街,他则成了举世闻名的服装设计巨匠。
同年,卡丹首次展出了自己设计的戏剧服装和面具。人们闻讯蜂拥而至,前来参观。那些独具创意的戏装和出神入化的面具,征服了所有参观者的心。行家们赞不绝口:这是天工神斧之作!
1953年,还是在那间陋屋里,卡丹第一次举办个人时装展览。他设计的成套时装式样,千姿百态,色彩鲜明,充满了浪漫情调,颇合巴黎人的口味,再加上卡丹独出心裁编排的配有音乐伴奏的时装模特表演,使他设计的时装更具诱惑力。
皮尔·卡丹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巴黎的大小报纸上。达官贵人、太太小姐们不嫌他的门面小,纷至沓来,要求订做。1954年,他的第一家时装店正式开张了,地点在圣君子旧郊大街。在这里,他不断创新,制造出更多令人震惊的新闻。
…
“卡丹王国”的缔造者(2)
…
法国高级时装是一个限制极严,顾客有限的特殊行业,至今巴黎只有23家服装企业称得上“高级时装公司”。这些时装公司都是为贵妇名流服务的,有的衣服甚至只生产一套。面对这种情况,卡丹认为,高级时装只有面向众多的消费者才有出路。因为只有扩大消费面,才可能使它产生普遍和广泛的影响,才可能经受更为有效的考验。
而战后的法国,经济迅速复苏,大批妇女冲出家庭的樊篱,融入社会生活之中,整个欧洲的社会消费大增。卡丹敏锐地捕捉住这一机遇。毅然提出了“成衣大众化”的口号,把设计重点放在一般消费者身上,让更多的妇女和男士买得起、穿得上。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不管是从社会意义上看,还是从服装本身的意义上看,它都算得上一个壮举!
“成衣大众化”在商战中是出奇制胜的妙计,而在服装界则是一种创造性的改革。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本身,它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消费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卡丹的这一大胆创举,却惹怒了保守而又嫉妒的同行,他们群起而攻之,说他离经叛道,有伤风化,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们竟联手将卡丹逐出巴黎时装女服业。
面对世俗的偏见,同行的嫉妒,卡丹没有屈服退缩。而是我行我素,一次又一次使出奇招妙计,攻克和占领时装世界的一个又一个阵地。他已经学会了在逆境中抗争的本领。正如他说:“我已被人骂惯了。我的每一次创新,都被人们抨击得体无完肤。但是,骂我的人,接着就做我所做的东西。”的确,如今成衣设计并不因为卡丹被赶出巴黎女服业而窒息,相反,法国时装成衣早已风靡世界,成了法兰西文明的一个象征。
更可贵的是,卡丹没有停止改革的步伐。在他之前,法国时装可以说是女人的领地,根本没有男人的一席之地,偏偏这位意大利血统的卡丹却不信这个邪。他继“成衣大众化”之后,又掀起了一股男性时装的旋风,在那些被女性时装长期垄断的橱窗里,开始出现充满阳刚之美的男性高级时装。
1960年前后,卡丹开设了两家很出名的时装零售部:“亚当”专营男装、领带及束腰大衣、运动装;“夏娃”系高级女装商店。他的顾客包括前伊朗皇后、法国总统夫人及英国的温莎夫人等。
紧接着,卡丹的系列童装问世,并迅速占领了整个欧洲市场。他所设计的童装怪诞离奇,极富幻想力,仿佛一幅幅童装图案就是一个个儿童的神话和梦想,这不仅打破传统童装单调、平淡的陈旧形式,而且使落后的法国童装与高级时装一起走向世界。
卡丹的成功惊动了整个法国,报纸在头版用《卡丹时代已经到来》为题,称赞了他的成功。1962年,法国服装业行会在巨大的压力下,把代表法国服装业趋势的卡丹请回来,还让他出任主席,直到今天。
“卡丹帝国”
虽然在服装界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卡丹并不满足,他想的是更开阔的天地,他要创建一个多样化、多产业的帝国。
从1968年起,他就开始为米兰市和威尼斯城设计玻璃制品,而后又为收录机、咖啡壶、闹钟、玩具等做造型设计,他还从事于巧克力、卫生纸、地毯及涂料的制造业。
1976年,卡丹又设计家具和室内装饰,巴黎的福博·圣昂诺莱街上就开设了卡丹的专营商店,宽敞的三层楼面陈列了卡丹的各类创作设计,大至柜、桌、沙发,小至台灯、钢笔、餐具,造型新颖,构思精巧,好像进入了现代派工艺品博物馆。
他为美国大西洋飞机公司设计的私人小型飞机造型及舱内装潢颇为别致,机身饰以黑、白、红三色条纹,宛如一只彩色蜻蜓。他曾为美国“卡迪拉克”牌豪华轿车设计造型,为瑞士1800cc汽车设计外壳造型。
1981年,皮尔·卡丹又有一个惊人之举:他买下了巴黎协和广场旁边、皇家路上的“马克希姆饭店”。他买下“马克希姆”这块金字招牌,不仅是要把它作为法国烹调业的一个光辉标志珍藏起来,更主要是用来招财进宝,变成一件能够产生高额利润的工具。他以这个商标经营各种食品,包括饼干、糖果、沙丁鱼、果酱、香槟酒以及各种罐头,按照他的说法,他要把法国式的烹调和时装结合起来,作为法兰西文明的体现。
时装业和餐饮业成了卡丹帝国的两大支柱,卡丹最终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执法兰西文明两大牛耳——时装、烹饪,面向世界。”
到现在,皮尔·卡丹拥有600多种不同的专利产品,为皮尔·卡丹工作的人员达17万人,分布在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其品牌遍及五大洲,据说如果把卡丹牌的领带连接起来,可以环绕地球一周。皮尔·卡丹不无得意地说过:“用‘皮尔·卡丹’做牌子的一切都属于我。我可以睡卡丹床,坐卡丹软椅,在我设计的餐厅里进餐,用我的灯照明。去剧院看戏到展览会参观,都可以不出我的帝国。”
他所以能做到随心所欲,是以每天18个小时的工作为代价换来的,他的床头总是放着纸和铅笔,每当他不想睡的时候,就进行他的伟大的设计和构想。他在自己的商务活动中过分操劳,顾不上休息。度假对他来说竟是难以忍受的。他选择了勤奋,这也是他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