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 >

第15章

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第15章

小说: 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界各地,“希尔顿”闪闪发亮的招牌、气势恢宏的建筑都是当地一道著名的风景线。在这个“帝国”的广阔领域内,有纽约市华尔道夫-阿斯托里亚大酒店、芝加哥的帕尔默招待所、佛罗里达州的“枫丹白露”、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希尔顿大酒店和法兰明高大酒店,以及香港的希尔顿等等,无一不是举世闻名。那些经常来往于国际大都市之间的财贸界巨商,乃至国家首脑,都把下榻在希尔顿饭店作为一件幸事。也因为这样,唐拉德·希尔顿才成为饭店业、经济界的响亮人物。
  青年梦想家
  1887年圣诞节那一天,希尔顿出生在新墨西哥州一个荒凉小镇上,他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但是圣诞老人似乎并没有给希尔顿和他的家庭带来特别的好运气,父亲起早贪黑,整天东奔西跑,为养家123456口、积攒家业而疯狂地工作着。母亲担当起繁重的家务,为把8个子女抚养成人,白发过早地爬上了她的额头。
  少年希尔顿与其他姊妹在学校放假期间帮家里站柜台,或推着货物沿街兜售。就这样,在全家人辛勤劳作下,商店的生意日益兴隆。父亲还购了一家小煤矿。父亲对待工作十分认真,对他而言,世界上有一星期工作4天这回事是不可思议的,工作才是最快乐的。而这种精神深深渗透在希尔顿的心里。
  终于在父亲的辛苦工作下,家境开始略有好转。1903年是幸运的一年,父亲卖掉了煤矿,得到了11万美元,成为当地富豪之一,全家人都开始过起了好日子,希尔顿也开始上学,做起了绅士的美梦。
  但好梦总是容易醒,1907年,一场全国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希尔顿父亲也没能逃过去,母亲享福的美梦破灭了,希尔顿的绅士梦也碎了,全家人又回到了新墨西哥那个家,一切得从零开始。为了摆脱危机,他们把货物尽快处理掉,腾空房子开办了“家庭式旅馆”。父亲当总管,母亲做饭菜,而希尔顿和弟弟卡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揽客的任务。
  在他父亲这家小旅馆中,希尔顿的主要工作是到火车站去等车接客人。听起来这好像是个很轻松的工作,实际上却是苦不堪言。这个小车站每天只有三班车,但安排的时间却好像存心整他似的,一班在中午,一班在午夜,另一班则在凌晨三点。
  “在寒冷的冬天,一夜之间从被窝里爬起来两次,冒着刺骨的冷风到车站去等客人,这种痛苦的滋味,在我心灵上留下永难忘怀的烙印。”希尔顿后来坦白地说,“当时我对旅馆生意产生了很恶劣的印象。”除了接火车之外,他还要做其他杂务工作,如照顾客人吃饭,替客人喂马洗车等,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6点,非常辛苦。正是对于痛苦的这种体验,使得他在后来创业的日子里,能够经受住更大的失败和挫折。
  这时的希尔顿已经不满足呆在家里了,他渴望出去闯荡。刚好这时有个堂兄在共和党里任职,便邀请他前来参加议员角逐,在堂兄的指点下,希尔顿意外获得了胜利,雄心勃勃的希尔顿立刻提出了十几个法案,准备为社会、公众出点力,但他很快发现,官场是一片黑暗,人们只为自己,拖拉、懒散,他根本不适合呆在这里,于是26岁那年任期一满,他又回到了家。
  接着,他又想办个银行,经过种种波折之后,他的银行终于略有成就,一战的炮火响起了,他的梦想又被现实粉碎了,1917年,希尔顿卖掉银行,应征入伍。
  登上理想之舟
  军旅生涯使希尔顿的眼界更为开阔了,但父亲的去世是对他最大的打击。“要想放大船,必须先找到水深的地方”,父亲的话在耳边想起。希尔顿决定走出家乡,创立自己的事业。这一年,他已经32岁,身上只有5011美元。
  1919年,希尔顿来到了当时因发现石油而兴盛的德克萨斯州,那里云集着大批来发石油财的冒险家。德州似乎遍地都是黄金。钻油的工人穿着皮靴,套着金光闪闪的裤子,好像不久的将来,他们都将是百万富翁了。希尔顿却对石油不感兴趣,他想继续战前的银行事业,连续跑了两个城镇,问了十几家银行,但没有一家愿意出手。他碰了一鼻子灰,却并未因此气馁,他又来到第三个城镇——锡斯科。
  锡斯科这片热情的土地拥抱了希尔顿。他刚下火车,走进当地第一家银行,一问,就被告知它正待出售。卖主不住这儿,要价是7.5万美元。希尔顿一阵狂喜:价格公道!他立即给卖主发了份电报,愿按其要价买进这家银行。



饭店大王(2)



  然而,卖主却在回电中出尔反尔,将售价涨至8万美元,而且不准还价。希尔顿气得火冒三丈,当即决定彻底放弃当银行家的念头。他后来回忆道:“就这样,那封回电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在碰壁之后,希尔顿余怒未消地来到马路对面的一家名为“毛比来”的旅馆,准备投宿。谁知旅馆门厅里的人群就像沙丁鱼似的争着往柜台挤,他好不容易挤到柜台前,服务员却把登记簿“啪”地一合,高声喊道:“客满了!”
  接着,一个板着脸的先生开始清理客厅,驱赶人群。希尔顿憋了一肚子气,忽然灵机一动地问:“你是这家旅馆的主人吗?”对方看了他一眼,随即诉起苦来:“是的。我在这个鬼地方已经呆够了,赚不到钱不说,还被困住,还不如去干石油呢。任何人出5万美元,今晚就可以拥有这儿的一切,包括我的床。”旅店老板似乎下定了卖店的决心。
  三个小时后,希尔顿仔细查阅了毛比来旅馆的账簿,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卖主最后同意以4万美元出售。希尔顿立即四处筹借现金,终于在一星期期限截止前几分钟,将钱全部送到。从此,毛比来旅馆易了主,希尔顿干起了旅馆业。他立刻给母亲打电报报喜:“新世界已经找到,锡斯科可谓水深港阔,第一艘大船已在此下水。”
  毛比来是个小旅馆,往往是客人过多而无法安排。希尔顿经过不断思考和摸索,对它进行了有效地改造,把餐厅隔成一个个小房间,增加了20多个床位;又把大厅的一角辟为一个小杂货铺。这种修改给旅馆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希尔顿由此悟出了经营旅馆业的第一个原则,即“装箱技巧”,把有限的空间巧妙地加以利用,使旅馆的土地面积和空间产生最大的效益。他后来又称之为“探索黄金”原则,意思是要使旅馆的每一尺地方都产生出“金子”来。
  接着,希尔顿又引进了军队中的团队精神,即荣誉感加上奖励,把旅馆的经营好坏和每一名员工联系起来,并直接和经济效益挂钩,从而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团队精神成为希尔顿经营旅馆业的第二个准则。
  接下来的几年里,希尔顿对二手饭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先后买下了华斯堡的梅尔巴旅馆、达拉斯的华尔道夫旅馆。在他的改造之下,这些旅馆都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
  1924年,希尔顿已对接受二手饭馆产生了厌倦感,他内心萌发出一个更伟大的梦想,要建造自己的新旅馆。他对母亲说:“我要大刀阔斧地干一场。第一件事,我要集资100万美元,盖一座名为希尔顿的新旅馆。”
  而此时,希尔顿手头只有10万美元,单独盖一座投资100万美元的新旅馆谈何容易?但他决心冒这个风险。他看中了达拉斯市中心的一块地,经过谈判以每年租金3.1万美元、租期99年,租下这块地产;接着又以这块地产做抵押筹集贷款。多位好友也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1925年8月4日,“达拉斯希尔顿大饭店”终于落成,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这只是个开始,1928年,希尔顿41岁生日的时候,他已经有了8家饭店,希尔顿饭店正式宣告成立,统一了所有的连锁店。而希尔顿决心向更广阔的世界去扩展。1929年秋天的一天,他宣布在埃尔帕索城中心“拓荒者广场”开始建造一家耗资175万美元的希尔顿大饭店。
  雄心勃勃的希尔顿怎么也没想到,他正面临着一场空前的大灾难。
  宝剑锋从磨砺出
  19天后,纽约股票市场全面崩溃。全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很快美国东部经济陷入瘫痪状态,一些人纷纷跳楼自杀。经济大恐慌像瘟疫一般向南部袭来,正处于事业巅峰的希尔顿感到自己正坠向深渊。
  尽管如此,埃尔帕索的希尔顿大饭店还是在1930年11月5日建立起来。这在当时简直是一个奇迹!大饭店揭幕那天,观众比旅馆一年的宾客居住人数还多。当人们看到华丽的套房、直达云霄的19层大厦和300多间以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以及拓荒者的传统风格布置起来的房问时,无不惊讶,叹为观止。
  但是在那样的萧条年代,温饱都没有,又有谁来住这样豪华的饭店呢?在加上维持饭店的各种基本设施费用,希尔顿被迫卖掉了几个连锁店,但还是无法应付一天天堆积起来的债务。他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就在他濒临绝望的时刻,奇迹发生了。7位仍然对希尔顿充满信心的亲友各自掏出了5000美元,有一张支票上签的名字是“玛莉·希尔顿”,那是他的母亲!为了助儿子一臂之力,这位伟大的母亲倾其所有。
  之后,希尔顿借到5.5万美元。他孤注一掷,投资石油。他清楚,如果成功,数字将翻番;如果失败,将再次一无所有。希尔顿把仅剩的8角8分钱装进口袋,在借据上签了字。上帝没有辜负他,在往后的3年中,正是这个油矿为他付清了所有的欠款。
  由于希尔顿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心,他仍然艰难地维持了下来。熬过30年代的大萧条,当罗斯福总统的“全国复兴法案”颁布之后,希尔顿开始感到脚跟已经站稳,可以再跨前一步,去继续尝试实现自己的美梦了。



饭店大王(3)



  1936年,希尔顿拥有的旅馆又恢复到了八家。在几次成功的收购后,希尔顿并没有满足,因为他想要得到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饭店——芝加哥的史蒂文斯大饭店,为此,他一直暗中关注着它的动向,1945年,机会来了,希尔顿与史蒂文斯饭店老板经过三次讨价还价,终于以150万美元买下了这家饭店。
  永不满足的希尔顿又把自己的目标瞄准了纽约,瞄准了被誉为“世界旅馆皇后”的华尔道夫大饭店。这家饭店位于纽约,堪称世界上最豪华、最著名的饭店。早在1931年,希尔顿第一次在报刊上看到这座大饭店的照片时,把这张照片剪下来,在它下面写上“饭店中的佼佼者”几个字。将这张照片压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下。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之物,他发誓一定要弄到手。经过前后18年的努力,希尔顿终于如愿以偿。在1949年10月12日那天,这家饭店终于属他所有了。希尔顿后来提起这件事,总是感慨地说:“收买‘华尔道夫’,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
  1954年10月,希尔顿再接再厉,用1.1亿美元的巨资买下了有“世界旅馆皇帝”美称的“斯塔特拉旅馆系列”,这是一个拥有10家一流饭店的连锁旅馆。希尔顿成功地做成这笔交易,是旅馆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兼并,也是当时世界上耗资最大的一宗不动产买卖!
  希尔顿实现了他独霸旅馆业的美梦,成了名副其实的美国旅馆业大王。这时,他的目光已超出了美国,而放眼世界旅馆事业,成立了国际希尔顿旅馆有限公司,将他的旅馆王国扩展到世界各地。在伊斯坦布尔、柏林、伦敦、东京、罗马、雅典、曼谷、香港……一座座希尔顿饭店巍然耸立。“希尔顿”已遍布全球,除南极之外,几乎各地都有。希尔顿的事业跃上了新的巅峰,成了世界旅馆之王!
  后来希尔顿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认为,完成大事业的前提是,你必须胸怀梦想,并配合以祷告、工作,否则祷告就失去了意义。这二者就像是梦想的手和足一样。”这就是希尔顿为什么成功的原因吧!
  成功秘诀
  当议员、参军、开银行——开旅馆。丰富的行业游历丰富了见识。
  有“让旅馆的每一尺地方都能产出黄金”的信念。
  扩张、扩张、再扩张。



永远微笑的肯德基大叔(1)



  永远微笑的肯德基大叔——哈兰·山德士
  财富档案
  发明了著名的“肯德基炸鸡”,开创了“肯德基快餐连锁”业务,肯德基是世界最大的炸鸡快餐连锁企业,在世界各地拥有超过11,000多家的餐厅,以山德士形象设计的肯德基标志,已成为世界上最出色、最易识别的品牌之一。
  企业类型
  餐饮业。
  成长记录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中国的每个城市,我们都会常常看到一个老人的笑脸,花白的胡须,白色的西装,黑色的眼睛,永远都是这个打扮,就是这个笑容,恐怕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昂贵的笑容了,因为这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就是著名快餐连锁店“肯德基”的招牌和标志——哈兰·山德士上校,当然也是这个著名品牌的创造者,今天我们在肯德基吃的炸鸡,就是山德士发明的。从最初的街边小店,到今天的食品帝国,山德士走过的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创业之路。
  “山德士上校”
  1890年9月9日,哈兰·山德士出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亨利维尔附近的一个农庄。家境不是很富裕,但也还过得去。然而就在他6岁那年,父亲去世了,留下母亲和3个孩子艰难度日。
  为了生活,母亲不得不在外面接很多个活计来做,白天得去食品厂削土豆,晚上继续给人家缝衣服,自然就没功夫照料幼小的孩子,山德士是老大,他肩挑起了照顾弟妹、为母亲分忧的重任。白天母亲不在家,小山德士只好自己做饭,一年过去了,他竟然学会做20个菜,成了远近闻名的烹饪能手。
  12岁那年,母亲再嫁,山德士和继父的关系却不是很好,才念到6年级,他就再也不想读书了,家里的空气憋闷无比,山德士决定去工作,重新换个环境。他来到格林伍德的一家农场去做工,虽然辛苦,但也能维持个人温饱。
  此后他换过无数种工作,可以说什么活儿都尝试过,做过粉刷工、消防员,卖过保险,还当过一阵子兵,后来他还得过一个函授法学学位,使他能在堪萨斯州小石城当上一段时间治安官。
  40岁的时候,山德士来到肯塔基州,开了一家可宾加油站,因为来往加油的客人很多,看到这些长途跋涉的人饥肠辘辘的样子,山德士有了一个念头,为什么我不顺便做点方便食品,来满足这些人的要求呢?况且自己的手艺本来就不错,妻子和孩子也时常称赞。想到就做,他就在加油站的小厨房里做了点日常饭菜,招揽顾客。
  在此期间,山德士推出了自己的特色食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肯德基炸鸡的雏形,由于味道鲜美、口味独特,很快炸鸡就受到了热烈欢迎,客人们交口称赞,甚至有的人来不是为了加油,而是为了吃可宾加油站的炸鸡。
  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山德士是为了扩大自己加油站的生意,但是现在反而炸鸡的名声超出了加油站,由于顾客越来越多,加油站已经容不下了,山德士就在马路对面开了一家山德士餐厅专营他的拿手好戏——炸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