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道-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人善用,任人所长,不拘一格,既能聘请德才兼备的人总领号事,又能在号内广用人才,同时号规谨严,这就保障了商号上下人等都能同心同欲,朴诚稳妥,齐心协力,凝聚成“人和”的力量。“天地之性人为贵”,正是贵在“人和”,贵在人的力量,贵在人的价值,贵在团队的力量,使得晋商的商号票号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起来。
//
…
劣汰优胜,奖罚严明
…
晋商用人还重视替换更新,因为人同其他事物一样,都是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有两方面,有的勤奋好学,不断上进,德才皆优,成为票号的骨干;有的傲慢懒散,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无所作为。这种变化的表现,或初为人用勤劳,慢慢骄傲自满;或时代发展,知识能力低下,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或者开始贪财,损公肥己;或者不重视票号信誉,为顾客服务差,影响票号发展等等。
因此,除了要对雇员进行不断教育外,还必须吐故纳新,有进有出,才能拥有一支精明能干、廉洁奉公的员工队伍。吐故淘汰了不称职者,纳新增加了票号新的生命力。如果只进不出,滥竽充数者充斥其间,票号就不会拥有一支好的员工队伍,则贤能无由奋起,还会挫伤贤能的积极性,票号也必然招致失败。正是用人上采用吐故纳新,有进有出的原则,晋商保持了青春活力,创造了百年的历史。
除了吐故纳新,有进有出,晋商在用人上还注重奖罚严明、决不姑息。李宏龄有一段话道出了奖罚严明的重要性。他说:“人才之兴,全凭鼓舞。若赏罚之际不能允洽,则贤能无由奋起,而不肖者反得夤缘而上,成败所关,岂浅鲜哉!”所以,晋商总是赏罚严明,不徇情,不护短。
李宏龄长期担任蔚丰厚票号驻外庄掌柜,在北京、汉口、上海等都任过职,并取得过显著成绩。他在北京分号任职时间最长,在总号中也很有影响和地位,但在任用人员上从不凭资格徇私情,始终出以公心,举贤荐能,受到全号上下的同声称赞。
李宏龄从长期经营管理中,深深认识到:“号事之兴衰,全在人位之高下。”“事在人为,得人则兴,失人则哀。”作为票商,李宏龄在用人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本着这一指导思想,在用人上,特别注意选贤任能,裁汰平庸。
李宏龄在北京分号任掌柜时,重用侯中杰管理业务,梁鸿基管理账务。一个跑外拉存货,一个管账不出错,犹如他的左膀右臂。但他并没有因此把这两个人压在自己的翅膀之下,而是积极向总号建议破格提拔此二人,哪怕调往外地也在所不惜。他手下还有个叫刘承基的人,写书信很有功底,业务也非常熟练。总号提出要调刘去扬州分号管书信。李宏龄见未予提拔,就公开向总号表态不放人,坚决把人留北京。等待更好的机会,再承担重任。
李宏龄不仅对自己手下人公正对待,重用贤能,而且对总号的用人也十分关注,经常向总号提出自己的用人建议。成都分号掌柜郭某不守号规,造成经济损失,被免职调回总号,可总号二掌柜又把其派往天津当二掌柜,李宏龄闻讯,不顾层层关系网,向总号伏义执言,请总号收回成命。总号不听,结果郭某在天津又滥放贷款三四十万两,造成坏账,使蔚丰厚遭受巨大损失。
身为蔚丰厚执事,李宏龄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主张选用能随机应变之才,布置于各码头,所以平日留心物色,一旦发现中意的人才,便破格提拔。他听说百用通票号的毛兰亭由分号下班回到总号平遥。因东家所给顶身股不合己意,意欲他往。于是他立即信告总号,介绍“其人颇能办事”,希望能迁请到蔚丰厚来。总号采纳李宏龄的意见,聘请毛兰亭到常德主持分号。后来李宏龄通过巡察各地分号情况的人汇报,了解到毛兰亭抽鸦片“嗜好太重,诸多未妥”,便立即建议总号派汉口分号冀起文前往清查。他说:“如果属实,即另派妥人前往。总之,号事以妥实为主,岂可因弟汲引在先,遂而袒护。凡事秉公,不必瞻徇也。若必如此拘泥,恐以后无敢保荐人者。无论弟所荐之人,并非弟之亲故;即使弟之亲故,亦不能容推;至于他人,无论为何人所荐,均不能姑容也。”
类似如此事例有很多,都说明晋商由总经理到分号经理,都是纪律严明,该奖者奖,该罚者罚,从而与雇员能同心同德。贤者受到鼓舞,违规者被惩罚,才能使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
…
晋商用人方式的借鉴
…
晋商“避亲不避乡”的用人原则,是基于实行两权分离管理模式的下的一种用人方式,对现代的家族企业管理有很好的启示。
现代的家族企业有一大部分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的,在用人方面侧重于近亲使用,而不能对社会优秀人才进行择优录用。企业内部缺乏民主气氛,企业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得员工自由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员工对家族成员听之任之,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仅凭经营者的主观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企业员工缺乏积极性、创造性,没有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的动力。
有一家民营企业在营业额达到3个亿后,业绩就迅速滑坡。这家企业,老公抓生产,老婆管市场,小舅子管采购供应和财务,不仅很难获得外部社会的信任,而且还很难获得内部员工的信任。这家企业业绩不稳,原因在于企业的业务骨干队伍不稳。由此可以看出,晋商们不用“少爷、舅爷”有其先进合理性。
企业要发展,就需要改变“子承父业”这一传统,企业管理的接力棒并非一定要传递给自己的子女。世界先进的家族企业往往会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这样还可以解决家族企业矛盾。沃尔玛就是最好的例子,沃尔玛家族拥有者从来不去公司。沃尔玛整个系统能够有序地运转,靠的是一套完善的流程和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家族企业的某些特点是相同的,做法也应该是相近的。
民营企业在选定接班人时,除了坚持家族制的民企,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家都表示,不会要求自己的子女做接班人。慧聪集团CEO郭凡生说,他不希望女儿继承他的公司。郭凡生认为,如果子女的能力比父辈强,自己完全可以创业,将来的事业可能更大;如果子女能力不如父辈,即使继承了父业,将来也会把公司做垮。
现代联合控股集团的董事长章鹏飞说:“我女儿现在很明确,她不会到我公司,因为我太太都不在我公司。我现在在考虑用培养的方式来逐渐选择接班人,在这一点上是非常理性的。”
西门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总裁陈夏鑫说:“儿女们将来做股东可以,但管理不希望他们参与。现在社会在变革,说句真心话,对于儿女们,我根本没有希望他们来做这个。”
海星集团总裁荣海说:“关于接班人,家族中人可能只是资产的继承者,而不是运营管理的继承人。我现在主要还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我要成就的是海星这个牌子,使它能够延续下去,是不是由家族的人来管理倒不是很重要。总不能让阿斗当皇帝。”
由于中国特殊的企业环境,民营企业往往不敢把财富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而父辈又终将退出江湖,他们只得赶鸭子上架,把“二代”逼上财富舞台。这样的结果,使得财富如一块沉重的石磨,“二代”驮着难受,父亲扶着当心,企业运行也变得蹒跚艰难。
中国家族企业要发展壮大,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不走出家族化管理的体制,不利用市场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源,肯定是行不通的。对家族企业来说,能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自然是比较理想的做法。实现职业经理人的引入,已成为目前中国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的主要方式,现在的职业经理人就是过去晋商票号中的“掌柜”或总经理。
晋商用人“重金聘用,礼遇贤才”,允顶身股,现代的家族企业可以借鉴的是实行产权多元化,建立起股票期权等激励机制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盟自己的企业,出让企业的一部分股份给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骨干,尽量留住人才,同时也能促使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企业经理人还没有形成品牌效益、还缺少个人信用作保证,一些企业经理人员为了自己私利而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也是存在的。因此,家族企业必须重视对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的防范,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才聘用系统和激励系统。
//
…
组织管理上权力集中统而不死
…
有一整套严格有效的经营模式
晋商的商务活动多通过商号、票号进行。通常一个晋商家族所立“号”下设有多处分号或分支机构,少则十来家,多则数十家,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对于一个店铺丛生、经营种类繁多的庞大企业,要使之运行有序、高效,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没有一套成熟可行的经营管理模式是难以想像的。大量史料表明,晋商确有许多巧妙的经营艺术。
组织管理上权力集中,统而不死
从现代企业管理上讲,一个企业的高效运行,首先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即在劳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设计出组织所需的管理职务和各个管理职位之间的关系,并以相应的机构为载体,使各项管理职能发挥应有的效用。经过这样的制度安排,一个拥有数百、上千甚至上万人的大型企业才可能较为顺利地运转开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组织管理是搞好其他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没有合理的组织安排,企业的人事、营销、财务等的管理也往往难以尽如人意。
对于晋商而言,一个家族的商号或票号规模大多可达百人以上,其资本遍布全国各大商埠和城镇,而这些商号、票号制约互利,通过资源整合,使整个家族企业形成一个有条不紊的管理系统,成功实现了各自的集团化经营。当然,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来看,晋商家族企业所采取的正是一种高度集中制的组织管理模式。
财东拥有所有权,一般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是委托总经理,授之以资金运用权,职员调配权,业务经营权,以充分发挥其才干,即所谓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总经理坐镇总号,除管理总号内部各项事务外,就是对各地分号进行宏观调控,晋商商号、票号总号实为企业的权力中心,凡经总号集体研究,由总经理最后定夺的经营决策、业务方针、存放汇兑等各种规章以及人事管理制度,上至经理(包括分号老板),下至一般伙友,必须不折不扣地遵行,不准有丝毫违背。否则,即以违犯号规论处。
分号经理(掌柜)拥有所在商号的业务开拓权、资金运用权和人员管理权,但机构设置、资金调度、人事任免和赢利分配等重大权限均由总号控制。分号实际上是总号根据经营种类或区域范围下设的从属部门,虽然年终或账期也须向总经理及财东汇报经营绩效,但衡量标准不仅仅是看其赢利多寡,更重要的是该分号对总号实力增强做出多大贡献。
无论总号与分号,其内部人员设置的原则都是“因事设人”,绝不“因人设职”。每个商号一般从业人员在10人左右,其中大掌柜(经理)是决策人物,二掌柜处理日常事务,负责对外联络、安排日饭谱,三掌柜(柜头)总管柜台业务,内事先生(管账先生)监管文书、出纳及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的保管,柜员2~4人,经办具体业务事项;学徒2人,协助柜员打杂。
比如,祁县复恒当设置人员的标准是“紧七慢八”。就是说7个人紧一点,8个人就比较宽松。所以伙友一般为7~8人,绝不超编。精干的机构设置大大提高了商号办事效率,减少了管理费用,同时又增强了雇员的责任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为商号、票号的稳定、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
…
制度管理上严格号规,令行禁止(1)
…
晋商之所以长盛不衰数百年,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制订并切实实行了严密而完善的号规。晋商有谚称:“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铺有铺规。”号规无疑是商号的根本大法,其制订得是否完善,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对发展有利,无疑与商号的命运息息相关。
大德通的号规上有这样的话:“凡事之首要,箴规为先。始不箴规,后头难齐。”作为统辖商号全局的法规,必须对商号的性质、人事、业务及福利待遇等重大事宜做出原则性的规范,使号内任何人都必须在号规的规定范围内活动。如果能够切实遵守明文规定可得到奖赏;如果触犯,也应视其程度,作出相应的处罚。晋商号规极严,无论经理、伙计、学徒,均须遵守。从而使商号上下努力任事,团结一致,勤奋进取,充满活力。
晋商在号规方面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诸如经理负责制、学徒制、号规、休假制、账簿制、保密制等。晋商号规内容之全面,条款之严密,实施之切实,是现代不少企业难以做到的。尤其是令行禁止,人人遵守,更值得现代企业管理借鉴。
经理负责制主要是实行量才录用、规范管理的严格制度。用请掌柜、写合约、定人股来规范财东和掌柜双方的权益和行为。经理(大掌柜)一经聘用,财东则委以全权,不干预号事,静候年终决算报告,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经理则做到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以忠义来答报知遇之恩。经理在任期内业务突出有成绩者,则加股(人身股)加薪奖励。
晋商认为,商业赔赚如兵家胜败,士气可鼓而不可泄,若非人为失职或能力欠缺造成一时亏赔者,财东则补足资金,慰勉鼓励,令其重整旗鼓,经理自然更加卖力。如不称职者,则减股减薪或辞退不用。如太谷曹家聘用的“富生峻”钱庄的首任经理,因经营不利,几年间把曹家的本钱全部赔光。曹家问清原因,不但不加责难,反而三番两次付其本钱,让其再干,后终于转败为胜。不仅使“富生峻”起死回生,而且又开设了“富盛泉”、“富盛长”、“富盛诚”、“富盛义”四家分号,这位经理遂成为效忠东家,敏惠干炼的商场名将。
学徒制对对店员、学徒要求十分严格,如对相貌、身高、家庭、文化、德才都有一定要求。入号后对其严格进行职业道德、工作技能培训。培训毕,经过严格考察后,量才使用。山西有谚称:“十年寒窗考状元,十年学商倍加难。”由于要求严格,从而培育了不少商业骨干人才。
晋商对字号普遍重视,因为字号乃商家的根本,尤其是那些延续数百年的字号,无疑是信誉和财富的象征。商家把维护字号当做保护生命一样重要,因此,号规首先对字号的使用和维护作出明确规定,其主要宗旨就是强调要树立和维护本字号招牌。
休假制度方面,一般规定号内职工从掌柜起,均为三年回家探亲一次(分号路远者,如东三省、蒙古、新疆等地为五年一次),称为班期。住家半年,往返旅杂费由号中供给。如遇婚丧等事,视情况予以补贴。号内包括掌柜在内,一律不准携带家眷。
在账簿制度方面,晋商商号、票号账簿是旧式簿记,但组织完备,登记详密。其账簿多至十几种,主要有万金账(东伙开办时合同、股利分配等)、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