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百科知识 >

第13章

百科知识-第13章

小说: 百科知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拿洗澡来说,可谓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洗完澡,把浴缸的塞子一拔,水哗哗地流走,谁也不会去注意它。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向左旋的,也就是逆时针的!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他设计了一个碟形容器,里面灌满水,每当拔掉碟底的塞子,碟里的水也总是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漩涡。这证明放洗澡水时漩涡朝左,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有规律的现象。
  1962年,谢皮罗发表论文,认为这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自转的话,拔掉澡盆的塞子,水不会产生漩涡。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而美国又处于北半球,所以洗澡水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谢皮罗由此推导出,北半球的台风;同样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断言,如果在南半球,则恰好相反,洗澡水将按顺时针形成漩涡;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谢皮罗的论文发表之后,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论断完全正确。
  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调查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发现美国东海岸有一种正蚯蚓,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正蚯蚓,但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他无法回答;这究竟是为什么?
  密卡尔逊提出的这个问题,引起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当时,魏格纳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的起源问题。他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量很有限,无法横跨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揭示了这样一个秘密: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裂开分为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也正说明他的成功在于从问号中寻求真理。
  最为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一个梦。于是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他把儿子当成了〃试验品〃:每当儿子睡觉时,便守在旁边,一旦发现儿子眼珠子转动,就叫醒他。儿子总是说做了一个梦。
  后来,医生又细细观察了他的妻子和邻居,都发现同样的情况。于是,他写出了论文,指出当人们入睡时,如果眼珠子转动,一定是在做梦。
  他的论文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注意。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和梦的长短。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3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100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资料来源:jngoo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eshunet/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刘兆华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知道了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对你的日常生活会有一定帮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资料来源:jngoo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eshunet/
 






睡文化概论

赵景深 
  茶、酒都是人生所必需。茶有〃茶文化〃,日本人叫做〃茶道〃,酒也有〃酒文化〃。但睡也是人生所必需的,那么同样应该有〃睡文化〃了。我在大学里教书,编写过一本《文学概论》;现在试写一个《睡文化概论》吧。文章很短,不成一本书。愚之腹俭可知,呜呼!
  一、睡的定义
  首先自然得知道什么叫做睡。睡是否和死差不多?骂人的话说:〃他睡得像死猪一样!〃倘若有资格被骂上这么一句,这个人一定睡得很酣。但人死前,气将断未断之际,必极难过;睡则将入眠未入眠之际,必极舒服。所以,睡与死相似,仅在睡了或死了什么都不知道这一点上。不过,人睡熟了也许要做梦;某些特殊的人甚至要梦游;死人大概不会做梦吧?倘若照〃人生如梦〃的话来说,有些人连活着也像睡着一样了。
  南方人称〃睡〃为〃困〃;但不能说〃困觉〃,据说别有意义,是颇为不雅的。
  圣约翰大学的一位老校长久住外国,不大会说中国话。有一天深夜,他看见一个学生还在窗前读书,他要他〃睡〃,一时想不出这个睡字,便用英文式的话对那学生说:〃快把你的身体放在床上!〃这句话代替了〃睡〃字。
  人死则停止呼吸;人睡却可以打鼾,身体内的机能还在活动。如此说来,睡与死到底是不同的;但因此却也可知道什么叫做睡。人非白痴,谁不知道什么叫做睡!既为概论,不能不论述一下睡的定义如上。
  二、睡的时间
  一个人一次究竟能睡多久呢?陈抟老祖一睡八百年,可说是睡得很久的。西洋童话《睡美人》是因法国倍乐尔的叙述而普遍起来,其中说一个女孩一睡就是一百年。美国伊尔文的《见闻杂记》中一篇著名的《李伯大梦》也是一睡一百年。这在民间故事研究中,据哈特兰德说,是属于〃仙乡淹留型〃,他在童话学这本书上举了不少例子。我国儿童的描红格有五言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十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也是这一类的故事。但这些毕竟都是神话:普通人打一个盹,有的只有几分钟,长的也只有一两个小时。正式睡眠一般恐怕只有八九个小时。
  李笠翁的《闲情偶寄》之《睡》文云:〃有一名士善睡,起必过午。先时而访,未有能晤之者。予每过其居,必俟良久而后见。一日闷坐无聊,笔墨俱在,乃取旧诗一首,更易数字而嘲之曰:'吾在此静睡,起来常过午。便活七十年,只当三十五。'〃
  至于什么时候睡最为适宜?李渔说过:〃由戌至卯,睡之时也。未戌而睡,谓之先时,先时者不祥,谓与疾作思卧者无异也;过卯而睡,谓之后时,后时者犯忌,谓与长夜不醒者无异也。……当睡之时,只有黑夜,舍此皆非其候。然午睡之乐,倍于黄昏。三时皆所不宜,而独宜于长夏,非私之也。长夏之一日,可抵残冬之二日;长夏之一夜,不敌残冬之半夜。使止息于夜,而不息于昼,是以一分之逸,敌四分之劳。精力几何,其能堪此?况暑气铄金,当之未有不倦者。倦极而眠,犹饥之得食,渴之得饮,养生之计,未有善于此者。午餐之后,略逾寸晷,俟所食既消,而后徘徊近榻。……予最爱旧诗中有'手倦抛书午梦长'一句……〃
  三、睡的地点
  睡的地点,如第一节所言,普通自然是〃把你的身体放在床上〃。但如《红楼梦》中〃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却也别有风趣。或如唐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江枫渔火对愁眠〃,也有画意在内。李渔又拈〃静〃、〃凉〃两字云:〃不静之地,止能睡目,不能睡耳;耳目两歧,岂安身之善策乎?不凉之地,止能睡魂,不能睡身,身魂不附,乃养生之至忌也。〃
  四、睡的功用
  睡的功用,邵公已先言之:〃醒的时候有贫富安危,睡的时候便没有这种分别。〃与这意思相同的有戴名世的《睡乡记》:〃睡乡者,莫知其处。或曰:'太始之初,六合之外。'或曰:'不然,是乡也,在在有之,游者多至焉;然非善游者莫知云。'盖其乡,冥然快然,无有天地日月,与酬酢往来,以及灾祥祸福;是非美恶,荣辱得丧皆无之。……是故善游者,往往慕睡乡。……呜呼!睡乡之人,其神则宁,其体则休以适。世之人,孳孳然,汲汲然。……噫!昔者庄周至其乡,化为蝴蝶;蝴蝶至其乡,化为庄周。庄周也,蝴蝶也,相化而未有已也,于是乎睡乡扰矣。〃
  有时睡可以免祸。像阮籍的醉乡拒婚,便得以终其天年。本传云:〃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人一睡了,就可以不管闲事。浮白斋主人的《雅谑》中云:〃华亭丞谒乡绅,见其未出,座上鼾睡。倾之,主人至,见客睡不忍惊,对座亦睡。俄而醒,见主人熟睡,则又睡。主人醒,见客睡,则又睡。及丞再醒暮矣。主人竟未觉,丞潜出。主人醒,不见客,亦入户。〃
  至于睡可以养身,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也必须在心无牵挂之时。李渔又拈〃忙〃〃闲〃两字云:〃忙人假寐,止能睡眼,不能睡心。闲则眼未阖而心先阖,已睡较未睡为乐,已醒较未醒更乐,此闲人之宜睡也。凡一日之中,急切当行之事,俱于上半日告竣,然后寻床觅枕,以赴黑甜,则与闲人无别矣。〃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资料来源:jngoo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eshunet/
 






怪圈之谜

李以渝 
  怪圈魔术魔术师拿着一条纸带正表演节目,只见他将纸带两头粘上成一纸圈,然后沿纸带中线剪开,〃一分为二〃成两个圈,这没有什么稀奇;魔术师又将一条纸带粘成圈,从中剪开,这次却不是两个圈,而是一个圈;又拿纸带粘成圈,从中剪开,这次是一大一小两个圈相套着……
  奥妙在哪里呢?同样是纸圈,看似相同,实际上魔术师粘圈的方法不同。第一次是直接粘上,第二、三次是将纸带一端扭转180°与另一端粘上。剪圈也有不同,前两次是沿纸带正中剪开,第三次是偏离正中如1/3处剪开的。
  第一次的圈很平常,可叫〃常圈〃,第二、三次的圈很奇异,可叫〃怪圈〃。如果多次扭转180°,并以正中或非正中的不同剪法剪开,可得到许多不同的结果。读者不妨自己试试。
  最早的发现1858年,法国巴黎科学协会举办了一次数学论文比赛,参赛者中德国莱比锡市的数学家奥古斯特·费迪南德·莫比乌斯,论述他〃发现〃了一种奇异的曲面:将纸带一端扭转180°与另一端粘在一起。这就是此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莫比乌斯带〃。莫比乌斯带是怪圈最早的几何模型。
  怪圈之怪一张纸有两面,即使将一条纸带粘成常圈,也有两面(有内外之别),而怪圈仅仅将纸带扭转180°粘接,原来的〃两面〃变成〃一面〃了,这是它的奇异之处。如蚂蚁在怪圈上爬行,它可以不经过边缘、不打洞就能自然而然从一面到另一面(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类似的发现有〃克莱因瓶〃:瓶内瓶外居然能自然相通、内外无别。一个克莱因瓶可切成两半,得到两个互为镜像的莫比乌斯带。
  1979年,一部名叫《GEB:一条永恒的金带》的书轰动美国,获普利策大奖。作者D·霍夫施塔特从数学、逻辑学、生命遗传、大脑思维、人工智能,甚至音乐、绘画等许多不同领域探讨怪圈问题,使人们发现怪圈有丰富的内蕴,与自然、人类、科学、艺术等有深刻的联系,引起人们对怪圈的极大兴趣。
  《GEB》一书表明,莫比乌斯带、克莱因瓶仅是怪圈的几何模型,怪圈是一种变异的系统结构:系统不同层次的相互渗透、缠绕,如将〃内〃与〃外〃、〃高〃与〃低〃、〃二维〃与〃三维〃、〃有限〃与〃无限〃、〃部分〃与〃整体〃等等不同层次缠绕在一起。
  怪圈艺术《GEB》中的〃E〃是指荷兰著名版画家埃舍尔(M·C·Escher),他以怪圈结构为基础创作了许多魔幻般的版画。如《瀑布》、《魔镜》、《巴比仑塔》、《凸与凹》、《有序与无序》、《欧几里得大街》等。《瀑布》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却自然而然从低处流到了高处,怪圈将〃高〃与〃低〃缠绕在一起了。
  《GEB》中的〃B指著名古典音乐大师巴赫(Bach),在其名曲《音乐的奉献》中,他使用了怪圈方式的音乐技巧:每个音符既是主题部的一部分,又与其他音部和谐,使得主题结尾能平滑地过渡到开头。听众感到有限的音阶上能演奏出升调无限地升高上去的音乐。
  悖论:奇怪的理论其实,怪圈最早是出现在数学、逻辑学的悖论之中。悖论是一种奇怪的理论:你沿着一条无懈可击的推理思路往前走,一切都正常,但走到头猛然发现自己却陷入左右为难的矛盾之中。可用通俗的话来叙说著名的罗素悖论:理发师规定〃他给所有不给自己修面的人修面〃。这条店规合情合理——要么自己给自己修面,否则理发师给你修面。但此店规对于理发师本人,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如果他给自己修面,按店规他不应给自己修面;如果不给自己修面,按店规他又该给自己修面。理发师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语言学中有著名的〃说谎者悖论〃,某人说:〃我说的这句话是谎话。〃对于这样一句很平常的话,我们却陷于不能判断其真假的尴尬境地:说他说的是真话,那就该相信他所说的,说是谎话;说他说的是谎话,他明明说自己是说谎,又该说是真话!悖论是科学的漏洞。
  科学家研究发现,导致悖论的重要原因是悖论有一个共同的〃罪犯〃——怪圈。如〃说谎者悖论〃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