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言商-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老大还是当老二,很多时候并不以才智论,就像一个家里,是老公说了算还是老婆说了算,并不以谁挣钱多少来论。谁喜欢支使人,谁喜欢拿主意,久而久之谁就成了主心骨。
有没有支配欲,是能不能支配别人的关键。在公司,老板就是支配者,老板必须有强烈的支配欲。
太客气是不行的,太尊重人的人,往往被人支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定位其实是一种彼此的适应。彼此的契合,强者支配弱者,弱者接受支配,而强弱之分,并非以智商或技能而定。每个位置都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位,不长于支配别人的人,再聪明也只能处于被支配地位,这其实是一种意志的竞争。
一种权力的获得往往是意志较量的结果,强硬者总是统治软弱者,有时是无所谓对错的,正如历史上强权往往战胜仁政一样,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力”起关键作用。
鸡头还是凤尾
人不满足于自己的处境,往往不是因为一日三餐吃得不饱,而是不甘心于被人支配,他们也想有更多的地盘,更多的资源,也想有更多的支配权。
人类社会中拥有支配权的人,大概可以称为老板,或者称为官,就是俗称“头儿”的。他们就像动物的头领,地盘越大,支配权越大,生命就越成功。
为什么有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一只鸡虽然渺小,但五脏六腑俱全,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拥有独立的鸡格,鸡头可以决定一只鸡的生活方式。而凤尾不过是高级附庸。虽然一个大公司的部门经理往往比小公司的董事长风光,但凤尾只占据配角位置,受制于凤头,服务于全体,固然也有它的作用,却并非举足轻重。
人人都想当头,不管是鸡头还是凤头,世界才永远充满斗争。这也是自然规律。
但问题是,鸡头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做了鸡头,就必须对整只鸡的生存和发展负责,鸡的竞争力差,鸡头所操的心就比别人多。当一个团体还很弱小时,作为它的领袖将饱尝艰辛。
一只鸡没了鸡头,整只鸡将不复存在;一只凤少了凤尾,虽然难看,但还不至于殃及性命。鸡头凤尾各自所担的责任不同,对于自己所在团体的态度也大相径庭。鸡头往往把他的摊子当作事业的根基,倾注极大心血去耕耘;凤尾则常把单位当成饭碗,只想碗里装得越多越好,一旦有了更大的碗,升级换代势在必行,想留也留不住。
凤尾的流动性很大,这是必然,它随时可能从一只凤飞到另一只凤身上,也有可能摇身变为鸡头或凤头。人的一生,变化很大,今天的凤尾,不一定是永远的凤尾。
正如今天的鸡头也不是永远的鸡头一样,鸡头可以变鸡尾,或者变凤尾。说到底,你最终能成什么,除了选择以外,还有能力和机遇的问题。
靠人不如让人靠
人这一辈子,不是靠人,就是让人靠。靠别人,当然轻松一些,不足之处就是常常靠不住。
在过去工业经济时代,蓝领失业率常常是随着工厂的资产变化不断地升降。而今,新经济时代,虽然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中,白领的失业状况和从前的蓝领如出一辙。
美国1990…1991年经济衰退期间,失业率在蓝、白领之间基本持平。而现在,大学学历者成了裁员的首选,如何再培训“下岗白领”成了政府的议题,“不要指望靠一份工作过上一辈子”也成了各公司对员工的好心告诫。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是可以让你依靠一辈子的。
虽然,对很多人来说,从别人手里领工资,远远比发工资给别人舒畅。但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一心只想领钱,你就永远是打工的命。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比如恋爱,你在收获“可爱的大眼睛”时,也就不会同时再拥有“可爱的小眼睛”了,这其间的损失,也就是机会成本。
任何人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金钱、智慧、才能、精力、时间,等等,投入了一个项目,就不能再投入另一个项目,人生也是一样,你选择了一个目标,就丧失了为其它目标奋斗的可能。
求人不如求已,靠人不如让人靠。
有时候,当一个小老板,操持一个摊子,说不定还没有替人打工挣得多,但两者有质的区别。打工很快就会达到极限,自己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老板却是聚集很多人的智慧和精力。打工种的是一棵树,老板植的是一片林,一棵树再高大,也是不可能和森林相比的。
老板建立一个自己的事业,就是建一座码头。俗话说,只要有码头,总有船来靠。船再大始终是漂泊的,码头再小也是踏实的。
一无所有是种财富
苦大仇深的人最具有革命性,因为他失去的是身上的锁链,得到的是整个世界,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今天大城市里的重要岗位,许多都被外来移民所占据。
他们来自于艰苦的山区,贫穷的农村,闭塞的小县城,并没有什么先天优势,或者通过考学,或者通过打工,就凭着要在大城市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从社会的最底层开始,艰难地奋斗着,渐渐占据重要位置,以至于到后来,比土生土长的居民更像城里人了。
一无所有是一种财富,它让人产生改变命运的冲动,产生出创造的激情,同时,一无所有就无所牵挂,能量就发挥得更彻底。
农民要进城打工,丢掉的无非就是一把锄头,而对城里许多养尊处优的人来说,要离开原来的环境,去开创新的事业,需要放弃的东西就太多。结果大多数人割舍不了,创业也就成了幻想。
所以当你原有的优势受到威胁时,你其实正面临着一次机会,当环境把你逼到一无所有的境地,实际上是给了你一把挖掘宝藏的锄头。
不要扭住已有的东西不放,只有把自己置于一无所有的境地,你才能轻装上阵。到时候你会发现,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一笔宝贵财富。
候鸟式生存
我们常常指责频频跳槽的人,站在老板的立场,巴不得能干的部属永远效忠自己,别人的干将都跳槽而来,这当然是不现实的。
对职员来说,企业只是种生存的环境,就象大自然中的环境一样,有四季变化,有荣枯更替,既然动物不必忠诚于环境,人对企业也没有更多的义务。
当季节变化寒冬将至的时候,有的动物吃饱喝足,长一身脂肪,准备打一场持久战。而另一些动物却远走高飞,到更适宜的地方越冬。
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前者立足忍耐,相信时间能改变一切;后者却坚守自我,以空间的运动来达到目的。
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够坚守一个行业一个地方,相信也会有所成就,在某个领域成为德高望重之人。但是如果他不停地迁徙,或许有更多的机会,人生会有更多的风景。不能说哪种方式更好,两种人都各有所获。但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使每个人都面临更多的机会,如果你没有去尝试过,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潜能,不知道是否会有更好的前途。
树挪死,人挪活,一般人总是过多地依赖环境,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但是这不能全怪他,对一个大山里的农民来说,要让他走出大山,其难度确实不是山外的人所能理解的。
候鸟都是那种精壮的鸟,候鸟式生存对人的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要保证长途跋涉,必须得有充足的耐力和体力,还要明辩方向,要有足够的机敏,躲避沿途的风险。候鸟是不能贪图享受的,一旦上路,每天都得去寻找食物,每天都得在陌生的地方入睡。
每种生存方式,都需要不同的素质,上帝将世间万物造得如此丰富多彩,就是为了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生存。冬眠并不意味着偷懒,冬眠也有冬眠的难处,要储存更多的能量,要有更好的耐性,甘于寂寞。
每个生命都不容易。正如选择候鸟式生存的人,必须先问自己,你有怎样的梦想,怎样的品质?如果你很热衷于购置房屋,把家收拾得一尘不染,那么你不是候鸟;如果你经常聚会的对象,都是些多年的老朋友,你也不是候鸟,因为,追求新的,必将舍弃旧的,对候鸟式生存的人来说,动荡不安,这就是代价。
炒股害人
炒股害人,因为它既耗钱财又耗精神,搞得人内外俱伤,还很难自拔。
严格说来,散户在股市里始终只是一群羔羊,尽管每一只羔羊都幻想能逃脱狼的利齿,甚至从它嘴边抢出食物,但整体来说,刀口舔血,牺牲的居多,只要你还置身在这场追逐中,迟早总有一天,会轮到你的。
与狼共舞,最大的可能性是被狼吃掉。
但股市里的人很难抽身,不是认识不到股市的险恶,而是人一旦置身其中,心理就会发生很多变化。赢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这里钱来得容易,与之相比,别的任何工作都太辛苦,钱都来得太慢,久而久之,就不愿再出去创业,脚踏实地干活了。
炒股和所有赌博一样,很容易损害人的上进心,使人在社会生活中丧失激情。一个没有激情的人,当然也很难找到事业和成功,于是更加依赖股市,混在其中。
一个人远离了社会,自然也被社会所抛弃,成为龟缩于钱龙图前消磨时间的人。而一旦炒作失败,那种巨大的挫折感又很容易摧毁人的意志。如果接连几个回合都输得很惨,眼见得多年的积蓄化成了水,难免万念俱灰。这时的股市不啻为一个刑场,即使死里逃生,活下来的也是一颗伤痕累累的心!
过来人说,远离股市,让那些专业的人士去做,对于他们来说,炒股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事业。而我们常人,还是做一些踏实的事情好。
你是不是大哥
旧时江湖上的大哥,凡出场都是威风凛凛,肩一抖,自然有喽罗在后面把披风接住,手一伸,旁边的跟班赶紧把他想要的东西递上。如此派头,让很多人想入非非。
喽罗不好玩,谁不想当大哥!但就很少有人能想,人都有趋利的本能,人家凭什么追随你?
大哥不是那么好当的,大哥必须让追随者有所依傍。要给弟兄以庇护,帮他们解决困苦,甚至带领他们打一片江山,让他们分田封侯,光宗耀祖。所谓“大哥”,年龄不一定大,却要是经过风雨,见过世面,遇大事稳得起,遭风险能承受的人。
和平时代的大哥,就是那种事业有成的人,而衡量事业成功的标准,最通俗的就是钱权二字。
以前黑道上的人,靠一身横肉,两肋插刀,就可以混下去。现在不行了,黑道常常和红道、白道搅在一起,如今的黑帮老大也穿西装,打领带,有的还混成了杰出人物。说实话,人都是肉眼凡胎,都要吃喝拉撒,有了实力,就能给人好处,还怕没人跟你混?
黑道尚且如此,其它各界更不必赘言。
老板之所以有资格发号施令,是因为薪水掌握在他的手里。当然,雇员也可以对他说不,大不了卷铺盖走人,但走到哪里你都得吃饭,无非是换一个老板,换一种声音而已。要么支配别人,要么被人支配,你如果不能发工资给别人,赚取别人的剩余劳动,就只有从别人手里领取工资,不然就无钱买米。
大哥必定是富人。但并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是大哥,大哥要有一种特殊的气质。
大哥首先是社会性动物,一切孤芳自赏,脱离群众的人,都不适合担当大哥重任。
大哥是那种有着强烈支配欲的人,领导别人夺取胜利,远比他自己去肉搏愉快得多,如此,他才能在组织和管理的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谦虚谨慎,事必躬亲,这种人有美德,但不是大哥。
大哥的意志应该非常坚定,才不致于被旁人左右,从而失去主见,失去方向,也失去了威信。
大哥还应该宽容为怀。每个人都有人格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平级人物之间彼此不容,对各自的命运影响不大,但大哥的态度关系到喽罗的前途,所以围绕着大哥的一切明争暗斗,都是可以理解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大哥的赏识,有时仅仅凭着这种赏识,就可以让人为他卖命,士为知已者死,中国人向来有感恩的传统。
大哥的号召力来自于恩,震慑力来自于威,有恩无威,失之懦弱,有威无恩,使人疏远,这两者的结合,便是大哥的魅力所在。
只有永远的利益
前些年日本出现一个词叫“援助交际”,就是小女生和老头子交朋友,老头子提供经济援助,小女生接受之。当然,也不是白接受,来而不往非礼也,小女生的回馈就是自己的身体,对老头子来说,也相当丰厚了。
真是笔合算的买卖,达到了双赢!
现在这种模式在中国也渐渐流行了,叫“网络援助”,警方呼为网上卖淫,说法不同,实质一样,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而已。很多堂皇的字眼,只是听起来很美,背后的实质,其实都是赤裸裸的。
生意的实质是什么?就是利益交换,这和人要吃饭鸡要啄米一样简单。
中国人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很多人忌讳将利益和朋友联系起来,以为如果承认了利益是友谊的前提,就会被贴上“势利”的标签。
其实人生中大部分朋友都是在谋取共同利益的过程中结交的,利益越一致,关系越深厚。尽管人与人之间有各种矛盾,但利益的凝聚力会使双方去磨合、修复,自动寻求平衡。
国与国之间,因为利益,同志加兄弟,因为利益,朋友变仇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正是人际关系的缩影。
人之所以需要聚在一起,过社会化的生活,是因为人们需要彼此的帮助和支持,有时是物质的,有时是精神的,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了,友谊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即使儿时的好友,如果谈的都是往事,难有新的火花,久而久之,关系也会淡化。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不是否定友谊的存在,而是探讨一种使其更长久、更丰富的途径。
创业不是赶早市
作家张爱玲有一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出名若是晚了,快乐也要打折。
出名趁早,创业也要趁早,这个时代大家都是急急忙忙的。据香港中文大学200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18至24岁的年轻人创业率超过30%,比香港整体创业率高出10多倍。可见年轻人创业是多么的符合潮流。
出名难,创业也难,从某种意义来说,创业的难度可能更大,因为它不是一个人就能做的事,也不是一举就能成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创业者都是像当年刘永好兄弟一样,手里只有一两千块钱,然后魔术似的长到了现在的N个亿。“白手起家”确实是创业的一种模式,但那只是一种,那个时代本来就是个一穷二白的时代,白手起家顺理成章。
现在整个社会市场经济已经渐渐成熟,财富已经相对集中,商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再摸着石头过河,呛水的危险就大了。创业不再是个盲目的举动。
就说香港,那创业率超过30%的18至24岁年轻人,从事的大多是个人服务、商业服务或创造性行业等。太年轻就没有资本,无论是金钱还是经验,都还没有积累。有些行业虽然门槛低,容易进入,谁都能做,但起点也低了,从长远的眼光看,未必对人生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