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学以致富-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愿。
这些开发收费公路、跨河大桥及隧道等业务的公司,即是后来经营电车、铁路及地下铁等业务公司的先驱。
美国财务系统之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一般都知道乔治?华盛顿是美国国父,但却鲜有人知道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是美国的财务系统之父,虽然他在美国历史课本上并未留名,但他绝对够资格垂名青史,因为如果缺乏财务系统,政治将没办法真正有效率运作。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财务经济计划者,也是纽约银行的创办人之一,但却因为奇差的枪法而在与阿瑞?博(Aaron Burr)的决斗中丧生而闻名。
汉密尔顿洞悉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金钱,而要用钱就不能没有银行,虽然在今天这是一个显而易懂的事实,但在美国独立初期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乔治?华盛顿很同意汉密尔顿的看法,他本人甚至也投资位于其家乡佛南山近郊的亚历山大银行(Bank of Alexander)成为股东之一,不过,当时有许多重要人物极力反对成立银行,其中最激烈的要算美国总统托玛斯?杰斐逊。杰斐逊是个温文尔雅的农人,他坚信人类靠土地维生的真谛,厌恶工厂及工厂林立的城市,对他来说,银行是罪恶的深渊,尤其是为政府所用的银行。
基于此,杰斐逊并不善于理财。到1826年去世时,他花光了所有的财产甚至破产。挥霍无度的他把钱全用在私人收集品和藏书一七,给人脑筋比较守旧、热爱读书蛀书虫形象的杰斐逊,其藏书比早他一百年成立的哈佛大学图书馆藏书还多。
杰佛逊总统希望美国是一个充满牧草、麦田的乡村化国家,拒绝接受欧洲政治的自大贵族论,他主张自耕农民可以参与政治,同时这些农民有权主导民众事务。但是他根本没有想到数以百万计的农民会被吸引进工厂里工作,而他们之所以弃农从工的主因,是认为到工厂工作是一个提高生活品质的台阶。
事实上,虽然工业化会衍生出一些农业社会所没有的社会间题,但工业化却是带动美国在人类历史中创造出高品质生活水准的关键。不过如果没有投人大量金钱兴筑公路、运河、高速公路、桥梁及工厂来提高效率,这一切将流于空谈。而这些造桥铺路的经费最重要的来源,却是杰斐逊总统最排斥的银行体系。
尽管杰斐逊总统反对,美国国会仍在1791年通过成立第一个美国银行,直到1811年因一群对银行存有偏见的国会议员拒绝发给新的执业许可。美国银行才在经营了20年之后关闭。
第二个美国银行是1816年被核准在费城执业,当时的银行总裁是杰克逊(Jackson)。他来自田纳西乡下,皮肤粗如树皮,身高将近185公分,人们都称他“老胡桃树”。杰克森的政治观点和杰斐逊总统很接近,两人都认为州政府的权力应大于联邦政府。
1819年这个新的美国银行让美国金融体系尝到苦头,当时无数的商人破产。一般人也赔掉他们毕生的积蓄和工作,这一连串的折磨使得整个国家乱成一团。此时西部的农人联合东部的工人群起对抗银行,并指控他们是造成这些混乱的元凶。
银行成为热门行业
杰克逊在这次经济事件发生十年后当选为美国银行总裁,在广征民意后,他将存在联邦政府的钱提出来,转存进不同的州政府银行,第二个美国银行因此遭到结束的命运。自此,各州政府可以自由掌控银行体系,且从那时起,张三、李四或任何人认为没有更好的行业可经营,都可以开设银行,而不需要取得特别许可。禁令一解除。数以于计的银行在大街小巷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其普遍程度有如今天的炸鸡店。由于每家银行各有一套货币发行系统,以致货币的价值各州银行不同,在美国境内做生意变得很复杂,而在美国国内旅行,亦有如我们今天在海外旅行般,每到不同的州都需要兑换钱币。
在银行家数的控制上,美国政府与欧洲相去甚远。欧洲国家一向以广设分行来取代新设银行,相反的,美国却有一大堆不同的银行。在1820年以前,美国有300多家不同银行,而英国只有少数几家银行。今天,如果把全部的储蓄贷款银行、信用贷款银行加起来,在美国有超过l万家的银行;反之,在英国只有不到15家银行。
由于许多美国银行都是小资本额投资,常有资金不足之虞,往往容易发生金融危机。因此在1810到1820年间成立的银行,到了1825年已有一半倒闭;而在1830到1840年间成立的银行,到1845年时也只有一半存活;在那个年代,钱存在银行相当没有保障,一旦银行倒闭,存款人的毕生积蓄也跟着血本无归。
不过,虽然把现金存到银行很不安全,但仍然阻绝不了一般人的心志。银行将这些存款借贷给兴建桥梁、运河、公路及铁路的建筑商,而美国也因为这些建设计划而有长足的进步。换句话说,这些经济成长的活力、刺激和推进力,都是来自于一般大众口袋中拿出的钱。
政府推动建设或计划所需的资金,通常有四种方法筹募:税赋、银行借款、发行彩券或发行债券;而任何一个公司需要募集资金时,可以向银行借贷、发行公司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筹措,但在19世纪上半,发行股票是一个公司幕集资金最后的手段,因为其募款速度其慢无比。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史密斯
彼时,市场充斥着各种买卖交易行为,沸腾的商业市况使人们努力寻求前所未有的“自我实现”,而这些从个人私利出发的举动,并不见容于历史。。
经济学家的出现,为这种现象提出了合理的解释。思想家认为,人类生活的演变是来自他们对财富及生活品质的追求;与数于年来,一贯由宗教哲学家按照上帝的旨意,来规范人类的生活、推举政府及政治体系与国家领袖的方式大不相同。
苏格兰的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是第一位也是最聪明的经济学家,他个性闭塞,为人老实,生长在美国独立战争时代。平日不喜欢参加聚会,也不外出旅游,只全神贯注在自己的思想领域中钻研。其最著名的著作《国家财富之本质与导因》(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就是今天人们普遍所知的《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
《国富论》是在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同年付梓出书,但史密斯当时并未因写这本书而得到更多应有的尊敬。历史上他理应与约翰?洛克(John Lock)、本杰明?富兰克林(Ben jam in Franklin)、托玛斯?潘恩(Thomas Paine)等政治思想家齐名。他们主张政治自由是社会和谐公正、人们生活安康的关键。只有史密斯提到经济自由的问题。
史密斯认为,每个人自由追求向往的工作制度,会比由中央极权计划分配更有利,这种观念在今天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但在当年,却被认为是异端邪说。他提出应由人民随心所欲地制造、销售物品,其他一切则交由市场机能去平衡,达到每人都有衣穿、有食物、有居所的境界,社会自然井井有条。试想,如果100个人中间有99个人决定要生产帽子,而只有一个人去种蔬菜,会演变成什么?这个国家将会充斥着供应过剩的帽子,却没有东西可吃。这时候市场中自然会出现一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来解决这种供需不均的状况,使市场机能不致瘫痪,确保生产蔬菜的人和生产帽子的人都达到均衡数量。
当然,事实上并没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存在,那只是史密斯想象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定律自然会让物品及服务达到均衡。举例来说,如果太多人生产帽子使得市场上充斥着过多的帽子,如此一来,制帽商只有降价以求。价格下跌会使利润降低,某些制帽厂商自会知难而退出市场,另寻利润较高的行业;同理,蔬菜种植商也会在市场运作下达到均衡的数量。
一只看不见的手
在真实世界中,事情并不见得如想像般的完美运作,但是史密斯所阐述的自由市场运作的基本架构,至今仍被市场奉为圭皋。任何时候市面上有新产品问市,譬如电脑,就会陆续出现越来越多的供应厂家,直到市场上电脑供应过剩,使售价下跌。其实这种商业竞争对你、我或其他消费者都是好事,因为竞争本身会刺激厂商去强化他们的产品,降低售价。这也是为什么每隔一段时间厂商都会推出新产品,而美观的新产品价格又比笨重的旧产品价格便宜的原因。如果没有竞争,则厂商将永远只会卖一些式样既老、功能又落后的产品,消费者根本得不着半点好处。
从最小的泡泡糖到保龄球,这只看不见的手都会让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不需靠国王、议员或政府部门,来决定应该生产什么产品,该生产多少数量,该谁来生产?因为市场自会决定一切。
亚当?史密斯也认为,不断追求发展是一个正面的推动力,绝不像那些宗教领袖或意见领袖,几世纪来竭尽所能去打压的负面价值。强调“自我喜好,(Self…interest)也不尽然完全是自私的德性,因为它能激励人们避开空想,踏实地将潜能发挥到极致,它也使人们创新发明、工作起劲,投入更多时间而仍乐此不疲,致力将经手的工作做到最完美的境界。如果聪明的人和愚笨的人所得报偿一样,成功者也不会受到特别奖励,那么聪明人为什么要竭尽心力发明创新、改善人类生活?而这样的结果,社会上将充满着最差劲的木匠、医师、律师、会计、银行家、秘书、教授、投手及外野手,那人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情况呢?
史密斯认为“积累定律”(law of accumulation)会使人类自我喜好的特性福惠更多的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好。也就是说,企业主因生意获利佳而扩展事业,因而需要雇用更多员工,如此将使更多人因有收人而改善生活,甚至有些人会去开创自己的事业,社会资源才能不断积累。与封建的农业社会不同的是,商品经济社会的特质是创造更多的机会,使有能力的人能因努力而改善生活;而封建的农业时代,少数大地主拥有土地且所有资产皆家族化,如果你出生贫穷的农家,将永无翻身机会,而你的世世代代也注定永远贫穷:,
在史密斯提出“国富论”的同一世纪,许多思想家也试着找出其他领域中的一些定律,例如科学家发明的地心引力定律、行星运动定律,以及化学反应定律等。而人们也相信,在宇宙的规则中,如果有科学的行星运转定律、苹果从树上坠落而发明的地心引力定律,那么商业、政治及人类在不同情况下,也都应该有一定的规则。一旦找出计算公式,你将可根据金钱流动的流程,而预测将有多少回收。
企业家前仆后继
知道供给与需求法则或金钱流动法则是一回事,但要找到一个方法去实际执行又是另外一回事。于是经济学家不断地尝试,试着找出新的理论去减少一些现象对市场所造成的冲击,以达到单一平衡状态。
根据记录,在美国殖民时代并不止一个百万富翁,麻州沙郎的伊莱亚斯?哈斯科特?德比(Elias Hasher Derby),以拒绝做农奴买卖、专营航海经商的高超道德闻名,他在当时被认为是美国最有钱的人,如今他的房子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并对外开放参观。而他的住处离存放大文豪纳森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知名著作的“七盖博之家”(Home of Seven Gables)只有数百码之遥,这个事实给我们的启示是,文学和财务在学校教育里应该是同等重要的。
再往南走数百英里,一个名叫罗伯特?奥利维(Robert Oliver)的巴尔的摩商人,虽然也算有钱人,但是在美国革命前后,美国最有钱的人应该算是罗伯特?莫理斯(Robert Morris)。
莫理斯组织一个企业联盟从事船只买卖,其船队往返于西印度群岛航行到欧洲及美国之间,将烟草及食物运到欧亚大陆,再将衣服及工业制品从欧亚大陆带回美国。同时,莫理斯也是提供独立革命时期军需品,如衣、裤、衬衫及军火等的秘密委员会主席,该公司系军需品的签约供应商。在殖民同盟法案下,莫理斯成为财务监察人,他对美国财务系统之父亚历山大?汉米尔顿(Alexander Hamilton)的第一个全国银行计划的支持不遗余力。
莫理斯完全反驳杰弗逊所提出的农夫才是骨干并应享有投票权的论点,并认定只有像他这样优秀的人才,才有资格治理国家。就像许多专擅于借力使力的商人,莫理斯也是用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来建造他的商业王国,由于其最大的客户是军方,因此他也可说是大军火商的鼻祖。
不过,莫理斯也像现代那些工于心计的商人,如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一样,过于膨胀个人的信用,更不幸的是,当时船运业萎靡不振,以致其财务王国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瓦解,最后宣布破产。
在那个时代宣布破产可是非同小可,欠钱不还更是犯罪行为,因此莫理斯在费城债务监狱服刑三年,服刑期间乔治?华盛顿还曾往探监。尔后莫理斯在狱中拟了一个方案,提议废除因信用破产而入狱的刑罚。幸好他的努力福泽后人,否则在1990年美国监狱将人满为患,因为每年美国有80万人因为付不出贷款而被列为个人信用破产户,其中绝大部分是信用卡用户。
公元1815年以前,在美国有六个百万富翁,他们的致富之道都是靠船运及贸易。其中最有名也最富有的是费城的史蒂芬?吉拉得(Stephen Girard),吉拉得在法国出生,父亲是船长,因此他在十几岁时就开始。上船,后来成为一位成功的贸易商。他到美国投资土地,购买银行股票、政府债券等,每一笔投资都相当成功之后,吉拉得创立自己的银行,并与年轻激进的商人约翰?雅各布,阿斯特(John Jacob Astor)组织企业联盟,合伙做生意。
吉拉得死后,留下价值600万美元的不动产,这在当时是一笔巨额款项,但今天甚至不敷负担一位篮球选手的年薪。由于吉拉得是一个无神论者,他坚信没有任何宗教的神职人员会为增建校舍而捐献爱心,因而他将大部分的遗产捐给专门收养照顾男孤儿的学院。
不过,吉拉得所有的资产价值却被其后的约翰?雅各布?阿斯特所大大超越。阿斯特从德国移民到美国,最初做的是毛皮交易,后来他将部分资本转投资在一艘往来中国做贸易的船只,并因此而获利,阿斯特的船运事业遂从一艘船变成两艘、三艘、四艘,终于到拥有一个快速船队。这支船队在美国银行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成长如此快速,可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成就。
当时,银行发行货币的数量是根据该银行金库中所储存黄金和白银的数量而定,由于伦敦储有充足的黄金,因而银行可印制大量货币供民间商业大亨借贷以扩充事业,但在美国由于黄金存量太少,以致无法大量发行货币,阿斯特及其后的资本家都因借不到资金而终止扩展事业的计划。
由于资金的供应不够充裕,致使阿斯特的竞争力受到影响,因此他毅然决定放弃国际贸易,专心于美国市场。事实上,他在美国市场也做得有声有色,到1848年他过世时,享年84岁的他拥有两千万美元的资产,大约是老朋友吉拉得的三倍。
在阿斯特过世后不久,报章媒体开始广泛讨论他的巨额财产,人们对阿斯特的家人继承了超过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