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华西:中国村庄创业传奇-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者前来华西采访和报道,称赞华西的特色发展之路。吴仁宝说:“这个贡献,是难以用经济数字来评价的。”
现在,孙海燕成了吴仁宝身旁一名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谋和助手。吴仁宝对孙海燕赞许有加,称他是“好样的打工者”!
华西干将:党委副书记瞿永兴
瞿永兴,现任华西党委副书记、联营投资公司副经理、宁夏办主任。
瞿永兴高中毕业回村后,从会计开始干起,一步一个脚印。由于工作出色,曾先后到法兰厂、板网厂等企业担任过主办会计,期间还做了一年民警工作,负责过电厂、金塔、北京华苑饭店等单位的筹建和管理工作。但他无论职务高低,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尽力为村里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1996年8月,瞿永兴服从组织分配,举家前往宁夏银川建立省外“华西村”。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和努力拼搏,如今的宁夏“华西村”已从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一座颇有规模的现代化城镇,经济总量超亿元。
2000年底,他回村到华新针织厂,从事主办会计和副厂长工作。
2004年,瞿永兴又服从分配,远到河北唐山的华西“北钢”工作负责财务审计和监督等工作,敢于坚持原则、讲正气,处处体现出他的人格魅力!
第二章 赢之道:一个村的“中央处理器”(12)
选才标准:“三正、三平、三力”
曾国藩曾说,“德是水之源,才是水之波;德是树之根,才是树之叶;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德与才不能兼得时,取德为上。”
毫无例外,华西事业的成功,最关键的原因也是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而这一支好的干部队伍的形成,是因为华西坚持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部选拔方法,即“三正、三平、三力”标准,这套标准把“德才兼备”的标准更加具体化。
“三正、三平、三力”标准,是华西干部选拔、使用、考核、管理的标准,也是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标准。“三正”是德,“三平”、“三力”是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都不能当干部。这一标准朴实无华、内涵深刻,干部群众过耳不忘,对建设一支好的干部队伍,起了重要作用。
“三正”标准“三平”标准“三力”标准
办事认真
处事公正
经营廉政
政策水平
管理水平
技术水平
组织能力
发展能力
控制能力
权威之源:一是廉洁;二是懂行
中国有句古语:“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说的是做官必须要清廉和公正,才能树立威信。
领导者的威信实质上是一种领导者对群众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群众发自内心的赞扬、尊敬和信任。领导者可以有真正的威信,也可能徒有其表。
多年来,华西十分重视领导干部的权威建树问题。什么叫有权?什么叫有威?吴仁宝说:“干部要有权威,一是廉洁;二是懂行。”
吴协恩上任新书记后,他的一位战友来拜访。战友相见分外亲热,但寒暄几句后,那位战友便道出了此行的目的。原来复员后,他做起了生意,这次就是冲着华西集团来的,他想做集团的原料供应商,想到吴协恩是自己的战友,又是集团的董事长,便希望吴协恩能到采购中心给自己一点优惠。
当着众多客人的面,吴协恩没等他说完便不假思索地婉言拒绝:想做供应商的话,你自己到采购中心去谈,我是不可能帮你开小灶的!那位战友见吴协恩态度坚决,只得告辞。
看到众多客人一直盯着自己,吴协恩说:“华西的制度我必须自觉遵守,如果一把手通过给人一点优惠赚了一块钱,那么下面人就可能赚两块、三块,这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吴协恩说到做到,执掌华西村以来,他身先士卒,既继承了老书记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时也在新班子中实施了“制度管人”的新政策。
廉洁之术:一是严己,二是制度
数十年来,华西没有一个大的腐败案件发生,领导干部心中都把廉洁作为为人处世的硬标准,拒绝任何诱惑。华西的党员干部之所以威信高,一呼百应,其真谛也就在于公生明,廉生威,得民心。
廉洁工作是吴仁宝从没有放松的工作,他认为廉洁工作主要要注意两点:一是严己,二是制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吴仁宝特别强调华西干部自身的廉洁,时刻提醒干部认真执行华西的每一项规章制度,廉洁奉公。
如何防范腐败的滋生,关键还是完善制度。华西60多家企业,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管理松懈,都有可能滋生腐败。就拿废料管理为例,许多国有大厂都出了问题,一些废料经营人员中饱私囊,违法入狱。
吸取他人的教训,华西在废料处理上采用了招标制。华西钢铁公司一年的废料总量在5万吨左右,经过讨论,招标时间定于每月1日。根据华西资料,冷带厂废料一年约有3000多吨,招标前废料压块800元/吨,自公司贯彻招标后,最低实行950元/吨,并且冷带厂副厂长吴雪元又把废料实行有机分类,以前次带1400元/吨,招标后最低成交价超过1600元/吨。废料实行招标后,冷带厂共增加了近百万元效益。
中标单位江阴璜塘镇一家企业的老板孙新华深有感触地讲:“如华西不进行招标,我们也麻烦,既要熟悉厂长,又要记得厂长家的门牌号。我们认为,还是这个办法好,既公开、公平、公正,又得到客户的称赞,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第三章 赢在模式:链式经济+循环经济(1)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模式是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能反映特定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目标的经济范畴,是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聪明的华西人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经有一套经济发展的法宝:多业并举,两头延伸,大小结合,三产并举,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链,认真做到“三个为主”:一是现有企业以提升为主,二是现有产品以延伸为主,三是现有废料以变废为宝为主。
华西经济发展的这套法宝最大的特点就是链式经营和循环经济,灵活运用了科学发展观。足球场上讲究多点进攻,生物链中讲究循环平衡,经济发展中则讲究链式经营,循环经济。华西这样做,就是要达到节约能源,循环发展,建成一个“资源节约型、高效发展型”的和谐社会!
第一节链式经营:两头延伸
在大型企业集团的多种经营中,注意产业之间的相关度,进行产业链的纵向、横向延伸和扩展,完善产品结构,这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一种重要的链式经营策略。
华西集团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采取“链式经营”,把一些企业关联紧密的生产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人、财、物的综合利用效能,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链式经营,连环取胜,如今华西已形成冶金、纺织、旅游三大产业链。这三大产业链提高了华西集团的企业竞争力,保证了经营的稳定性。
链一:冶金加工
华西村在20世纪80年代初办了一个铝板厂,生产铝板。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华西人将铝板生产链往后延伸创办了铝材厂,生产各种规格的铝材,以及铝合金门窗、铝制品等,一厂变数厂,产品深加工后也连续增值。
同时,华西村又搞了铜冶炼,铜材加工,形成了铜型材、铜线材等类产品。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发展有色冶金的同时,华西又创办了线材厂和型钢厂,生产各种规格的优质碳素钢盘条和各种规格型钢。
如今,金属材料加工业成为华西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华西法兰”是亚洲最大的法兰基地,不锈钢法兰占据中国出口日本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华西村自行设计、单独制造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华西扁钢”流水线年产量90万吨。英国一家公司的总裁感慨地说:“华西的扁钢是中国唯一通过CE认证,并进入欧洲市场的产品,它的产量甚至超过所有欧洲同类产品。2007年,我们集团要加大对华西扁钢的进口量,华西扁钢也将占到英国全国总量的20%。”
如果说,华西人起初搞链式经济主要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话,那么,现在的华西人尝到了链式经营带来的更多的甜头。链式经营的效应还在于提高企业知名度、便于管理和资源共享等。
链二:纺织产业
1989年,华西人创办了毛纺厂。由此向后延伸产业链,形成了羊毛衫、毛料、精纺面料、毛料西服、毛巾被、羊毛袜子等产品的生产线。
2003年,华西再次投入数亿元,新上了30万吨差别化纤维、10万枚棉纺纱锭等一大批技改延伸项目。
华西纺织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拥有毛纺厂、棉纺厂、洗毛厂、袜厂、毛巾厂、棉麻公司、华新织布厂、华浩织布厂和服装厂等多家企业。
华西纺织产业的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良好的信誉和周到的服务,先后荣获50多项荣誉称号。华西服装厂生产的“华西村”西服被评为中国西服行业“十佳品牌”,2006年,“华西村”服装商标被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现在,华西纺织产业已经成为华西支柱产业,立足高端定位,沿着“多元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精品化发展”的道路,通过多元化整合,着力铸就化纤与毛纺产业的高端优势,确立和巩固华西村的行业领先地位。
纺织品的链式经营,不仅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也拓宽了企业的经营范围。敢想敢做的华西人,在纺织这条产业链上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传奇。
链三:旅游服务业
吴仁宝是个爱好旅游的人,每次外出考察学习,他都要抽出点时间,到处走走,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吴仁宝看来,自己到处走走,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吴仁宝这样的有心之人,显然不会仅仅是游山玩水,看看而已。每见到什么地方有新的旅游“花招”,吴仁宝总要让华西村的旅游业借鉴一二,逐渐华西也成了一个旅游胜地。
随着华西旅游景点的增多,来华西旅游的人也不断增加。吴仁宝想到了发展旅游业,也能充分利用一下华西的名人名村效应。华西村不仅仅是中国乡镇经济的一张名片,更是中国农民的一张名片。他是一个经济体,还是一个文化体。半个世纪以来,媒体从来没有转移聚焦在华西身上的目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精明的华西人热情好客的同时,也敏感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第三章 赢在模式:链式经济+循环经济(2)
第二节循环经济:周而复始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企业都会主动地发展循环经济,因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个长期的规划和投资,唯利是图、目光短浅的商人自然不屑于此。然而,循环经济是一种趋势,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不是企业自己可以决定的。那些最早主动进入循环经济链条的人,则把握了更多先机,占据了更有利的地形。仔细研究华西经济快速增长的奥秘,你会发现,华西经济到处昭示着“循环”的特征。
大循环:相得益彰的三大产业
华西年产值以百亿的速度狂增,得益于华西三大产业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业是发家之本,带动了工业,工业发达了,反过来又促进农业的发展,农业和工业发展了,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又兴旺起来,在第三产业将成为又一大利润增长点的时候,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也加快了。如果把华西比作一列飞驰的火车,那么农业就是车轮,旅游业就是车上的货物,工业是真正的火车头,车轮是基础,火车头是动力,货物在此基础上飞速前进,这可成为华西三大产业的“火车理论”。在华西,三大产业构成一个相互影响的完美循环体,十分值得借鉴。
2004年9月,胡锦涛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的趋向。纵观华西发展之路,华西始终在实践着这个重要论断。
从“农业起家”到“反哺农业”
如果说华西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的话,那么,华西人捏成的第一个雪团则来源于农业。从1961年建村,艰苦卓绝的“造田运动”使得华西在20世纪70年代粮食亩产突破1吨,成为“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从而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70年代,吴仁宝带领华西人把目光盯上了工业,开始偷偷地“造厂”,“日积月累,聚沙成堆”。1994年组建华西集团公司,此后,华西走上快速发展的工业之路。近年来,华西开始实践“工业反哺农业”,把零零散散的老厂房集中到园区,仅3年时间就增加1000多亩土地。他们用了3年时间,投入52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山北”继续搞好“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区”;建成一个以“粮、果、树、渔”汇聚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科技园;投资2500万元建设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利用高科技进行大棚种植,成熟的南瓜竟达50多公斤!如今大棚不仅有蔬菜、瓜果的销售收入,还有旅游观光的收入,2006年利润已超过100万,实现了第一、二、三产业的完美结合。
华西“以工促农,以工建农”,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如今华西农业已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经营,具备了生产专业化、操作机械化、农田林网水利化、品种多样化四大优势。
火车跑得快,全靠工业带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吴仁宝顶住“不务正业,破坏以粮为纲”、“唯生产力论”的帽子,把农业的内部积累投入工业,他们以一个500多公斤重的大磨盘起家,办起了粮食饲料加工厂。1963年后,又办起了废纺站、铁匠店。1969年,他们又顶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创办了小五金厂。其后,又创办了板网厂、塑纺厂等。1994年组建的华西集团公司,下属八大公司。在2005年度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94位;在“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中,名列第41位;在“中国综合类制造业”中,名列第5位。
吴仁宝说:“华西村要将工业的积累逐渐投入到农业和第三产业。”工业是真正带动华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火车头。
农业和工业带动的第三产业
农业为华西奠定了自然基础,工业为华西提供了资金保障,华西的金字招牌招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华西的第三产业像一盘美味佳肴,需要的菜和配料都有了,就看华西人怎么做了。
第三产业主要以旅游业为主,华西人对于旅游产业的经营之道可以归纳为14个字“硬件上大笔挥洒,软件上细笔勾勒”。首先他们不惜重金,建设了一批富有创意的独特景点,修建了“万米长城”、“天安门”、“龙西湖”、“世界公园”,扩建了“农民公园”,增建了华西金塔,并耗巨资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最终形成了包括金塔、桥文化、千米巨龙、万米长城、“天安门”、“山海关”、世界公园、农民公园、“沪宁中康山庄”,以及天下农民小区、天下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