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华西:中国村庄创业传奇-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西供销员凭着两条腿一张嘴,跑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购来了一车车原材料,签来了一张张供货合同。1979年底,塑纺厂创产值119万元,获利38万元,在当时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场景二一份“砸”出来的合同
1980年春节,吴仁宝把供销员和他们的家属请到华西招待所,向辛苦了一年的供销员及其家属们慰问庆功。
大队长瞿满清、副书记赵毛妹对吴仁宝说了这样一个情况:塑料编织袋在南方市场已没多少拓展空间,东北生产编织袋的厂家也很少。东北多年来都是用麻袋做包装物,已相沿成习,老百姓都担心塑料编织袋没麻袋结实,所以不喜欢用塑料编织袋,估计市场容量不会太大。
吴仁宝听了这样的汇报,反而心里一亮,他说:“好!你们这一说倒提醒了我,东北市场大呢!东北是粮仓,盛产小麦、玉米、大豆、土豆,要用的包装物多呢!你们年初八出发,主攻方向是用麻袋多的大工厂和农村,攻克的难点是让东北人相信塑料编织袋价廉物美,牢固度超过麻袋,让这一新产品领导市场,占领市场!”
1980年春节后的一天,在东北的一位华西供销员肩扛着胀鼓鼓的塑料编织袋,来到了东北一家化工厂。他对化工厂的领导说:“我们这是第4次进贵厂的大门了,你不相信队办企业的产品质量不要紧,你们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那实践也是检验一切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我们今天先搞个试验,你们看看好吗?”
科长和供销科的同志甚感新奇:“你们准备怎么试,是化验,还是用测力机测量?”
“那太麻烦,你们到走廊里看看就知道了!”
“这编织袋里装的什么?”
“黄沙子,有100多斤重。”
“这怎么试?”
“你看我的。”
来人边说边往楼下瞧,见四处无人,便双手抓住袋子,奋力举过头顶,从三楼上掷了下去。“嘭!”编织袋重重地砸在冻得硬邦邦的地面上。
楼上人跑到楼下,翻起编织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仔仔细细地查看,不断不裂,纹丝未动,完好如初。
供销科的人连声“好!好!”啧啧咋舌,惊叹不已!
“我们还有一个试验的笨方法!”
“不用试了,不用试了!”
来人不管他们愿看不愿看,已麻利地从提包里掏出一块砖头,上面缠绕着一根织塑料袋用的塑料细线,向楼下缓缓放去,无论怎样摆,怎样晃,怎样甩,怎样掷,丝线就是不断。
“这砖头重45斤,沙子是100多斤,你们说我们的编织袋强度多少?承受的拉力有多少?我们没有精密的测量仪器,在家里也是用这办法测!”
厂供销科的同志面面相觑,怀疑他们的试验产品是经过特殊加工的。最后左思右想签订了2000个编织袋的供货合同,和华西的供销员说,这是买来试用的,要是用着好,再增加订货。
试用的结果,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订货数量也从两千到一万,到十几万。后来,塑料编织袋作为麻袋的替代品,在东北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