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巴菲特中国智慧+股神有道 >

第7章

巴菲特中国智慧+股神有道-第7章

小说: 巴菲特中国智慧+股神有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有句古话:一将功成万骨枯。格雷厄姆头顶的光环并不是从天而降,套在他头顶上的。而是百战残生之际,从腥风血雨中搏杀出来的。一个格雷厄姆之所以站起来了,那是因为千千万万的格雷厄姆倒下了。
     1929年,也就是本书主人公出生前的那一年,格雷厄姆在股市大崩溃中遭遇了平生最惨痛的失败。从破产边缘走出来的格雷厄姆对自己的投资生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1934年股市再次大萧条时,他痛定思痛,将毕生的感悟写成一部心法宝典,这就是日后举世闻名的《证券分析》。在这部书里,格雷厄姆奠定了自成体系、可操作性强的投资理念。在1949年,为了帮助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中备感困惑、茫然不知所措的非专业投资者,格雷厄姆撰写了《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使千千万万普通人从中受益。
     价值投资理念不仅帮助格雷厄姆在华尔街上一路攻城略地,开创了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繁荣盛况,更为格雷厄姆奠定了一代宗师的地位。但凡从格雷厄姆秘笈里学得一招半式,坚持身体力行,操练一段时日之后,必然能够成为百万富翁。格雷厄姆的嫡传弟子沃伦?巴菲特将价值投资理念发扬光大,最终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财富帝国。


天BB天22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第三章股神的财富杠杆(5)

     由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所创立的武功秘笈到底有哪些惊世骇俗的招式呢?以下是巴菲特等众多弟子所作的总结:
     1气定神闲——价值投资的独门心法
     在价值投资理念中,巴菲特的老师把心态的调整列为修行入门的根基。他专门研究过投资者的感情怎样引起股市的波动。在他看来,投资和投机的基本差别就在于人们对股价变化的看法,投机者总是希望从市场波动中谋利,而投资者主要是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股票。投资者不但需要理智、敏锐而且需要情感稳定,即使他知道市场即将下跌也能够镇定自若、从容应对。他有一句名言被广为传颂:“一个真正的投资家极少被迫出售其股票,而且在其他任何时候他都有对目前市场报价置之不理的自由。”
     为了帮助大家认识与理解证券世界,格雷厄姆虚构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市场先生”。在格雷厄姆的世界中,市场先生是每个投资者生意中从不失信的合作伙伴。他每天都会提出一个购买你的股票的价格或者将他的股票卖给你的价格。市场先生的情绪很不稳定,甚至像一位患有典型的颠狂症的病人。他的行事方式令人捉摸不透,有时极端亢奋,有时又充满恐惧。当他快乐高兴时,他只看到眼前美好的日子,因而会报出很高的价格;当他沮丧颓废时,他只看到眼前无尽的困难,对他们共有的股份报出很低的价格。当然,市场先生还有一个可爱的地方,他不会在乎是否被别人冷落。如果今天他的话被人忽略了,明天他还会回来给你新的报价,是否交易完全由你决定。
     对于市场先生的愚蠢和投资者的感情用事,学者们作了大量的研究。这些成果被纳入一个全新的学科领域——金融行为学。过度自信使得人们容易发生判断失误,从而出现交易量和波动过大的问题,这在20世纪90年代最后十年股市疯长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反应过度的倾向很容易导致投资者产生短期行为。这种短期行为经常又为信心过度所加剧。
     格雷厄姆投资宝典里虽然没有详细地解释人们的心理,但六七十年来,格雷厄姆和他的弟子们一直记录市场上的不理智行为,并提出有用的建议帮助投资者保护自己、免于犯错。格雷厄姆曾经警告他的学生,市场先生只为你服务却不能指导你,如果被他的愚蠢所左右,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人的天性中,具有躲避损失的倾向,因为人们遭受损失产生的痛苦远远大于获得的欢愉。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判断落荒而逃,是格雷厄姆的基本立场。他说:“如果投资者面对毫无理由的市场下跌总是惊惶失措、弃股而逃,或者总是无端地担心,那么他就违反常规地将自己的优势变为劣势。”巴菲特不仅将这种本领学到了家,而且反过来督促其他人效法。巴菲特经常提醒成功的投资家不仅需要良好的对企业的判断力,同时也需要保护他们自己不受市场先生情绪漩涡影响的能力。巴菲特在1987和1997年给股东的信中就这样写到:“在我看来,晦涩难懂的公式、计算机程序或者股票和市场的价格行为闪现的信号,不会导致投资成功。相反,通过良好的企业判断,与将他的思想和行为同旋绕在市场中的极易传染的情绪隔绝开来的能力相结合,一个投资者却可以成功。”


天FF天TT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第三章股神的财富杠杆(6)

     2安全边际——严守门户立于不败之地
     格雷厄姆在选择股票时,也是挑选那些底子好的企业。他用了一个词,叫“安全边际”来筛选企业。
     这个词看上去很玄乎,其实很简单。举个例子,当中石油这只股票的价格处于165美元时,格雷厄姆就会告诉他的学生,这只股票的内在价值有665美元,这中间的5美元就是安全边际。概括地说,就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部分。这是格雷厄姆炼成绝世功力的灵丹妙药。
     巴菲特不是神仙,格雷厄姆也不是神仙。他们和普普通通的你我一样,都没有能力精确地测算企业的内在价值。因为,未来是非确定性的,套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天有不测风云”。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了,它变得远远要比70年前的格雷厄姆时代更为复杂,因此不测的风云只会比以往多,不会比以往少。天气预报在现代人看来可谓是必不可少的生活资讯,但天气预报也常有失误的地方,前一阵子,北京市民还因为天气预报频频不准确而向市政府投诉呢。安全边际的用处,就是有备无患,为那些个不测的风云留出余地。举个例子来说,你可能想不到辽宁的哪个煤矿会发生矿难,但要留出余地;你想不到两架飞机会撞向世界贸易中心,但你要留出余地。“9?11”事件改变了美国整个社会经济和世界格局,如果投资者给自己留出了安全边际,他就不至于因为这次事件而愁云密布。
     按照安全边际的规则,作为一个投资者,你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个限制点,以确保建仓的成本要比你对这只股票内在价值价格区间的下限还要低一些。巴菲特和格雷厄姆等大师们都观察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绝大多数的投资错误并不是花高价格买进高质量的股票;而在于经济繁荣时期买入了低质量的股票。在历次的大牛市中,你都能看到大量的垃圾股鸡犬升天。即使是成长性股票,也由于“羊群效应”使得投资者把它们捧上了天,投资者的偏爱导致了高价格的出现,显然这将会降低你的利润水平,甚至将你严重套牢。
     要想找到安全线的边界,就先要有个参照系。70多年前,格雷厄姆和他的弟子们就是以债券和优先股等“固定价值投资品”为参照系来分析安全边际的。若企业总资产为1000万美元,而企业总价值为3000万美元,那么从理论上说债券持有者遭受损失之前还有2/3的价值收缩空间,由此计算的多余的价值量就是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的思想,巴菲特领会极深。他按照格雷厄姆的教导,只买入那些内在价值远远高于其市场价格的股票。安全边际以两种方式使得巴菲特受益:一是使他避免价格上的风险,即使公司的内在价值因为错估现金流而略有下降,股价最终出现下跌,甚至跌到低于购买价水平,但若购买价和内在价值的差距足够大,内在价值下跌的风险就比较低。比如以公司内在价值的75%购买,即使内在价值下跌15%,初始购买价仍能为他带来可观的报酬率。二是使得他在购买股东权益报酬率极佳的公司之后,其股价上涨将会超过股东权益报酬率平平的公司,从而使他大赚一笔。用巴菲特自己的话来说:“市场交易就像上帝一样,帮助那些自助者。但和上帝不同的是,市场交易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天88天66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第三章股神的财富杠杆(7)

     那么如何对企业的内在价值进行估算呢?格雷厄姆给出了三种方法:一是净资产分析法;二是盈利能力分析法;三是成长性分析法。
     净资产分析法:假设企业在自由进出、没有竞争优势的条件下,资产价值就是公司的内在价值,因而可以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着手,分析企业的资产状况,而后挖掘出公司的内在价值。净资产法有时又被称为清算法,是指变卖企业所有资产后,扣掉负债之后的净值。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假设企业不再存活,不考虑企业未来的盈利状况,而且通常将流动资产的净值作为清算价值的粗略估计。有时候,人们称其为第一清算价值定律。后来第一定律又发展成为“净‘净资产’法”,它是在流动资产的基础上再减去流动负债及长期负债,这大概是格雷厄姆最保险的估算法了。他指出,投资人如果能做到分散风险,买一篮子“流动资产比流动负债及长期负债的总和多1/3”的公司,应该不会出大差错。大萧条后,格雷厄姆在华尔街跳楼大拍卖中仔细挑选这些有零头的股票,狠狠地赚了一笔。而巴菲特也采用这种“烟屁股”法买便宜货,收购了当时处于困境的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并发展成为他的旗舰控股公司。
     盈利能力分析法是衡量内在价值的第二个可靠标准。它是从公司的损益表出发,认为内在价值就是现有收益经过适当调整后得到的价值,它等于公司资产的重置成本。这种盈利能力价值也就是公司资产加上公司特许经营权带来的竞争优势。特许经营权包括先进的管理或政府的特别许可等等,也许它不如纯粹的竞争优势持久,因而对这一条价值的估计不如对资产价值的估计可靠。这里最为关键的是对现有收益如何调整,主要应当包括纠正对会计概念的错误理解,解决折旧、摊销与恢复年初资产水平再投资的差异,经济周期及其他暂时因素等等。通常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公司的盈利能力价值远远低于资产的重置价值;二是两者基本相等;三是计算正确的盈利能力价值明显高于资产的重置成本。显然,我们选择的是第三种,但是公司的竞争优势究竟有多大、能够维持多久是需要判断的关键。比如,福特公司的竞争优势就只维持了二三十年,而可口可乐则享受了100多年的超额利润。
     成长性分析法是最难估计、最不可靠的一种方法,特别是预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增长率就更难。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公司销售率和利润率的增长并不影响公司的内在价值,因为成长性更多地体现在应收账款、存货和设施设备的增加上面,这些将会增加负债或者减少留存收益,减少可用于分配的现金数量,从而降低公司价值。


天44天VV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第三章股神的财富杠杆(8)

     格雷厄姆曾经应用安全边际原理为指导,对六个案例进行过分析:
     (1)北太平洋铁路普通股在1948年最后一天买入的股价为1675美元,格雷厄姆分析的内在价值约为50美元,而在1952年卖出时为94美元,几乎增长6倍;
     (2)标准动力与照明(SP&L)优先股在1947年为7美元,1953年在支付欠款、溢付和红利后达到21465美元;
     (3)美国夏威夷轮船公司(AHS)1939年底每股为225美元,但在1947~1953年间却保持了每股3美元的红利,并使股价从40美元涨到了60美元,1957年的股价更达1425美元;
     (4)荷兰王牌石油公司(RDP)1953年6月的股价为27美元,1957年在不考虑一股分成三股的情况下股价达到了206美元,在按照20%的股利率分红后又达到了120美元;
     (5)胡弗电动吸尘器公司1957年12月股价为14美元,而到1963年底不考虑一股拆分成两股的因素后股价达到了67美元;
     (6)芝加哥特勒?郝特和东南铁路公司(TH)第一批债券1964年的发行价仅为275~425美元,1994年到期时的交易价为70美元,其收入债券1964年的发行价为275~45美元,而1994年到期时的交易价却达到675美元。
     纵观上述典型案例,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因为公司经营过程中遇到突发负面事件,比如财务危机或者管理层问题等等,从而引起公司股价大跳水;二是由于公司的实际经营和实际内在价值比市场给出的价格高,市场给出的价格比公司的实际价值低,市场错估了公司的价值;三是由于市场整体进入熊市引起的某些股票被市场整体变化和气氛影响也随大流下跌,使公司的市场价格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安全边际更是典型的假象。
     《孙子兵法》中有言:“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格雷厄姆在给自己的投资设置了安全边际之后,是不是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呢?任凭市场如何风云变幻,他所购买的股票已经没有太多赔钱的可能了。
     3盯紧企业——从盈利中索取投资收益
     巴菲特认为格雷厄姆所说的关于投资理财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话就是,“最聪明的投资方式,就是把自己当成持股公司的老板”。格雷厄姆还说:“在投资时,我们把自己看成是企业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更不是证券分析师。”
     巴菲特从他的老师那里学到了一个简单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则:你一定要将股票视为公司的一部分,而不要将其视为什么变化莫测的东西,也不要听信于你的经纪人或者邻居的判断。如果你能够仔细检视公司,能够深入理解企业的价值取向,你就能从中获利。此外,巴菲特还谈到了自己对这种信条的亲身实践,“每当理查和我为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购买普通股时,我们对待交易的态度就好像在购买一家私营企业。我们研究企业的经济预期,研究执掌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我们可能支付的价格。”


天44天22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第三章股神的财富杠杆(9)

     不仅如此,巴菲特认为购买股票时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去关心这家企业:一是企业销售、费用、利润等业务线索简单并且可以了解,能明智地研究调查,企业经营历史稳定,长期前景看好;二是理性的经营者将多余现金投资于成本报酬率较高的计划,对股东诚实坦白,不盲从他人;三是现金能力和毛利率较高,市场价值差额超过企业当期保留盈余的总和。
     作为股东,尽管巴菲特对经理人最大限度地放权,但他还是非常关注企业本身的经营。放权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他一直把自己的企业所拥有的成本优势当作抵御竞争对手的城墙。成本越比竞争对手的低,他会越加注意加固和保护自己的城墙。因为巴菲特深知,投资者拥有一个好的企业就如同拥有一个漂亮的城堡,肯定会有其他竞争者对它发起攻击,妄图从自己的手中把它抢走,所以他必须要在城堡周围建起城墙来。
     不止一次,巴菲特给旗下公司的经理人提出要求:让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