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中国智慧+股神有道-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66天FF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4)
正因为巴菲特自己要采用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所以在买进时,他总是一定要寻找有一流管理人员的一流公司。“只与我喜欢、信任并钦佩的人做生意。……但我们不希望与缺乏值得敬佩品质的经理合作,无论他们的业务前景多么动人。我们从未与一个坏人做成过一笔好买卖。”巴菲特不恰好是在用他的实践对《道德经》“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进行注解吗?
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在最近几年突飞猛进,所取得成就举世瞩目。过去的17年内,房地产大亨王石爬了世界上若干座高峰,而2007年前半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是1991年全年的326倍和556倍。若按2007年11月1日397元的市场价计算,总市值272818亿元是1991年1月29日挂牌首日总市值408亿元的668倍。一个叫刘元生的香港人,总共花了400万元认购原始股和在二级市场增持万科股票,并持有18年,经扩股分红之后还持有82473801股,价值3274亿元,增值81855倍。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在经营成果上必然会不断攀上新的高峰;随着微观法制环境的日益规范、社会信任关系的逐步回归,无为而治这一古老的东方智慧一定更有用武之地。
二、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干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白话文: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人们所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最接近“道”。(最高的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选择(低下的)地方,心胸要保持深沉宁静,交友要真心相爱,说话要诚信可靠,从政要有条有理,干事要利用特长,行动要抓住时机。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世无争,才没有过失。
东方哲学非常注重对欲望的克制,以此达到洞悉天理的终极目标。明代的洪应明则旗帜鲜明地高呼: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实际上,这一主张至少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老子。在《道德经》中,老子这样写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很多人都将老子的与世无争视为消极避世的典型,这实在是对老子的天大误会。历史上真实的老子是个热忱、厚道的长者,这可从《史记》中的记载找出一鳞半爪。初次见面,老子就根据孔子的言谈举止具体指出了他的不足之处,告诫他盛气凌人和欲望太强对于推行其理想都是有害无益的。老子的不争,从主观上来说,是一种修身所达致的至善思想境界,从客观结果来看,则有天下无敌的策略价值。在《道德经》里,老子这样精妙地阐述他的不争主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天PP天44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5)
1巴菲特的与世无争
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修炼过程中,巴菲特在为人、处世、理财方面日臻完善,渐至若水的境界。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从不进行敌意收购,然而美国的绝大部分企业都希望有机会能够纳入到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的大旗之下。巴菲特胸怀宽广,从不与被并购过来企业的管理层争夺对企业的控制权,所以对于被并购企业来说,是一桩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生意。《华尔街日报》曾刊登过一篇讨论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与众不同的并购和管理操作的文章,文中一位已被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并购的公司老板彼得宣称:“向巴菲特出售我的公司比更新我的驾照更容易。”当身在纽约的商线公司掌门人凯西读到这篇文章时,马上向巴菲特发来传真,表明它完全符合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下属子公司的特征。
巴菲特亲口告诉世人,做管理工作,要取得非凡的成果,没有必要非得做非凡的事情不可。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财富帝国根本无需腥风血雨即可打造。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总部设在基威特(Kiewit)大厦第十四层东南角的几间办公室里,展示着东方“无为”智慧的最高境界。这里如同图书馆一般安静。彼得?林奇评价为:“总部整个运作空间还不足半个网球场那么大。”有人把这个总部描绘成“油毡地板和废旧地毯”。也有人把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的入口处描绘成“一扇看上去似乎背后藏有一个扫帚柜的木制大门”。总之,无论如何,人们很难把这样一个门面和世界上最值钱公司的总部联系在一起。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总部只有138个工作人员。真可谓“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无论之前有多么的不可一世,见过巴菲特的华尔街大亨们都有一种感觉:在财富角斗场上,只有死神能够打败巴菲特。因为巴菲特是水,面向他亮剑的对手会发现自己无处下手。若按老子的标准,巴菲特也属于那种“善摄生者”,他之所以能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那是因为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有一次,向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学生们发表演讲之前,有人问他:“你在这里是否需要安全保护?”他的回答是:“我们不需要任何安全保护,只要求在门口检查出席者是否携带无核小果。”
还有一次,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一位股东得知巴菲特喜欢桥牌,就送给他一盘标题为“表演是我的职业,桥牌是我的爱好”的沙里夫桥牌录像带。巴菲特写了一封短信感谢这位股东说:“如果我长时间看这盘录像带,我会像奥马?沙里夫那样英俊吗?”
天TT天HH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6)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巴菲特所消耗的财富,所需要的物质和他所拥有的东西形成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他衣着很随便,领带总是很短,下端通常在腰带上面几英寸的地方。他的鞋子磨损得很厉害。外套和领带很难做到搭配合适。如果他穿西服,西服的样式也是非常的保守。有时在周末,他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海军蓝T恤衫,上面还写有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标识语;他的头发不是用电吹风吹干的,也不会用梳子去认真地梳理,他的头发看上去好像是早晨一觉醒来,刚刚从床上爬起来。
2不争的妙用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清心寡欲的人,会给谁的利益形成威胁,以至于需要考虑自己的安全问题呢?无论是走在奥马哈的大街,还是纽约的某条大道上,相信没有人会对他的皮鞋或蓝T恤衫感兴趣吧?看到这里,我们不难理解孔子在老子的谆谆诱导下的领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不争,只不过是世人眼中的幻觉而已。当然,这在客观上让巴菲特赢得了崇高的声望,进而,使得这位有史以来罕见的大富豪得到了出神入化的争的技巧。企业间的并购是当今财富舞台永不谢幕的剧目,世界五百强企业几乎没有不是经并购而成就其大的。企业并购不仅成本高、风险大,且耗时长。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从1965年的一个小企业成为今天的财富帝国,它的历史,就是一部企业并购史。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的并购“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直立,拟无不中”。
巴菲特不止一次宣称,“对于我们是否对收购感兴趣,我们可以承诺完全保密并且非常迅速地做出回答,通常在5分钟之内。”西方的管理科学显然无法对巴菲特的并购技术做出合理解释,全球任何一所商学院的最顶尖学生大概都知道,5分钟甚至不足以读完一个企业财务报表里的资产负债表,更不要说聘请独立会计师对目标企业进行审计、制作并购整合可行性方案、对并购潜在的高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突破西方科学思维框架,运用东方道家哲学思想去理解巴菲特的并购之道,方能令人豁然开朗:巴菲特在并购时,根本不看财务报表。这可真是“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巴菲特所秉承的这种“上善若水”的东方式智慧,映射出一个人“心灵的富足”。
3其他人的成功案例
如果说爱因斯坦这样的大师是得到上帝恩赐的奇才,那么巴菲特及其财富帝国则给了我们如是启迪:没有得到上帝眷顾的凡夫俗子可以通过后天的修炼,踏上一条通往至善境界的路。因为心灵的富足世人皆转念可得。稍稍读过点书的中国人都听说过“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句古老箴言,但很少有人能够领悟这个“退”字的含义。退其实是转身,其真谛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退并不消极,而是非常积极的策略,其最终的目的在于进,因为一旦“独处下,独处险,独处秽”,即可化解阻力,突飞猛进。
天VV天88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7)
在成都的一次晚餐上,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谈起他与李嘉诚间的一段对话。李嘉诚问张五常说:“张教授,你知道我为什么生意做得这么大吗?”
张五常答道:“我不知。”
李嘉诚说:“因为每次做生意的时候,我总要让对方赚得比我多。这样,每个人都想和我做生意。”
大陆的企业家,我本人对张宏伟的印象最深。几年前,张宏伟应邀出席我们在京城俱乐部举办的一次论坛,独自前往,不仅没有随从,就连秘书和司机都没有。张宏伟控股的东方集团之所以成为第一个进入资本市场的民营企业,是因为他很早以前就把股份分给员工,企业恰好符合上市的要求。
当代另外一位金融家,乔治?索洛斯,不仅投资风格不同于巴菲特,行事风格也大为不同。由于作风强悍,索洛斯不仅打垮了英镑,也得罪了东方的泰国、马来西亚,不仅香港市民扔臭鸡蛋砸他,马哈蒂尔更是直接骂他是强盗。索洛斯有多本著作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位编辑谈起索洛斯来访的情景,饶有兴趣地说道:“……他身边有四个彪形大汉,前呼后拥,像个黑社会的老大。”值得一提的是,索洛斯是科学哲学大师卡尔?波普尔的忠实追随者,思想非常激进。他对资本主义世界及其缺陷有深刻的洞见,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也一直试图努力去改造资本主义世界。对于这位伟大的金融家、社会活动家,我们一直深怀敬意。不过,他在财富世界的成就可能很难超越沃伦?巴菲特,随着时间推移,二者之间的差距极有可能会越来越大。如果说巴菲特的低调、少私寡欲、长期投资可比作绵长、柔弱的太极拳,索洛斯高调、急功近利、短线套利则堪称刚猛、强势的西方拳击或者散打技能。拳击和散打固然有很强的搏击性,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练,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练得好。聪明如索洛斯者最终都栽倒在拳击台上,岂不让人嗟叹唏嘘?太极拳则不然,它首先不是用来搏击的,每个人都适合练。而且一旦融会贯通,具备借力打力的那种能力,就可以无往而不胜。巴菲特的路线则不同,他谦卑地认为资本市场的动向超出了自己的预测能力,选择与那些自己信赖的企业经理相伴,并期望一直走到永远。如果巴菲特深谙中国文化的话,他一定会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挂一幅“一团和气”的书法吧?!
三、虚极静笃
至虚极,守静笃。
白话文:尽量使心灵达到一种虚寂状态,牢牢地保持这种宁静。
1巴菲特性格中的静
1998年5月,巴菲特和盖茨应邀在华盛顿大学发表演讲。有学生问道:“你们怎么变得比上帝还富有?”巴菲特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原因不在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功效的事情呢?原因在于习惯、性格和脾气。”盖茨说:“我认为沃伦?巴菲特关于性格的话完全正确。”
天ZZ天NN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8)
巴菲特究竟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性格呢?
静。
有一次,当巴菲特正在马撒葡萄园拜访凯瑟琳?格雷厄姆时,一位朋友惊叹落日的美丽,巴菲特却说他没有注意,仿佛他没有必要集中精力注意落日;即使是在加利福尼亚沙滩前的度假公寓,巴菲特也是连续数周待在室内,从不去海边。
巴菲特性格中的静有其家庭渊源。巴菲特的母亲是个完美主义者,待人严厉。巴菲特生活在一个情感封闭的氛围之中,与他共事的很多人,即便在几十年之后,都清楚他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甚至他的子女也很少见过他们的父亲放松他那张严肃的面孔。彼德?林奇初次拜访巴菲特时,他为巴菲特处所的平静所震惊。巴菲特的案卷,整齐地按字母排列,看上去仿佛是上个世纪的档案。身为股神,他没有交易员队伍,也没有电子屏幕,没有价格图表,没有计算机,只有1929年以来的报纸和一只古钟,这两样东西放在地板上,见证历史,目睹了他们买了什么、卖了什么。
中国文化中关于静的阐述可谓浩淼无际。东方民族不仅深慕静的神韵,更深谙静的妙处,并能从中觅到莫大的乐趣:“水流任急静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有意思的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尽管人们心态日益浮躁,但对静的推崇与日俱增。
巴菲特这样使用他的“静”字诀:“你还会看到,我们偏爱那些不太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和行业……原因很简单,我们寻找的是未来10年或20年有利可图的买卖。迅速变化的行业环境可能会提供巨大的机会,但也会带来不确定性。”作为公民,我们欢迎变化。新颖的创意、新奇的产品和全新的流程等等会提高国家的生活标准。但作为投资者,我们对于潜在的变化,与我们对于太空探索的态度类似,我们鼓掌欢迎,但我们宁愿不参与。
巴菲特所持的“静”不是了无生机的寂寥与肃杀,而是东方智慧中的“致虚极,守静笃”。不同于华尔街和纳斯达克挥斥方遒的豪客们,他没有调度资金在股票市场横冲直撞,追涨杀跌,而是回头走,走到生命起源之处,时间起始之点,于“万物并作”之际,察看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巴菲特的静,是回到本源的大彻大悟。我们愿意无限期持有一只股票,所以市场绝非是必须的:我们持有的证券没有交易,并不会令我们不安。我们最终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拥有的公司的命运,无论我们的所有权是全部还是部分。在参透世道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之后,才能够修炼成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与沉静。如果“不知常”而轻举妄动,必然“妄作凶”。
天66天44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第六章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9)
2静在投资生涯中的价值与意义
纵观巴菲特的一生,他当然不是天生“明而知常”。早期巴菲特购买股票时,一次小小的波动就把他吓得六神无主。他的“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