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大学问加小窃门-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或许潜意识里,莫纳汉在满足自己曾有的缺憾,那些没有玩具的童年、少年时代,那些悲惨凄凉的孤寂岁月,可能会在底特律老虎队的胜利中、厮杀中,喧闹的建筑工地上,飞机的冒险生涯中逐渐远去,逐渐被忘却。而他,只不过在寻找一种不同的方式来补偿自己。
成功秘诀
莫纳汉曾说:“创造性是通过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培养的。人人都有创造力。问题在于允许创造力通过思想和行动自我表现。”而他的成功就在于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200节:“小甜甜”的传奇人生(1)
康丽
“小甜甜”的传奇人生——龚如心
财富档案
龚如心女士是香港华懋集团前主席王德辉的妻子,籍贯上海。曾是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的王德辉十几年前失踪后,龚如心便继承了丈夫的家产。在她执掌下,华懋集团的业务
得到迅速发展。龚如心在全球最富的女性中排在第50位。同时她还在全英国所有女富豪中排名第一,其财产超过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5倍之多。
企业类型
地产业。
成长记录
提起龚如心,可能大陆许多读者还不是很熟悉,但是在港台,她却是大名鼎鼎的传奇性人物。尽管已经60多岁了,龚如心却有一个鲜嫩的绰号“小甜甜”。她总是微笑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她不仅喜欢将头发染成蓝色,并配衬年轻女孩常穿的牛仔布“迷你裙”,而且还经常扎着两条长长的红色发辫出入于社交场所。
1999年6月,龚如心被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当时她的身家已达320亿港元;2001年,英国的《星期日邮报》公布了英伦三岛排名前300位的富豪名单。结果,香港华懋集团主席龚如心女士以24亿英镑(约合300亿港币的巨额家产名列第三;同时,她还在全英所有女富豪中排名第一,其财产超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5倍之多!被人们称为“亚洲第一女富豪”!
看看这些炫目的成绩,再看看龚如心本人的照片,实在很难将这个叱咤风云的女中豪杰和图片上那个微笑的扎着辫子的老婆婆联系起来。也许,这就是她最初的样子,从一个懵懂的少女到一个大集团主席,微笑没有变,但是却承载了更多的内容,这是人生的历练和岁月的痕迹。
龚如心是香港华懋集团前主席王德辉的妻子,现在则是华懋集团的当家人。在最开始,华懋并不像今天拥有丰厚的资金和世界性的盛誉,从集团的发展历史和成长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女子的成长过程,一个商海女性的奋斗路程。
初出茅庐
1937年,龚如心出生于上海,于上海中学毕业。龚如心的父亲也曾在华懋公司供职,是王德辉父亲在上海的结拜兄弟,因此她与王德辉可谓青梅竹马。在学历上,龚如心并不是很出色的,她曾在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一个学期,后因病辍学;来香港后在玛利诺读了一年中五。毕业后到会计师楼任秘书。因为打英文信件拼错单词,遭老板斥责便辞职回家。1955年,当时只有18岁的龚如心与王德辉在香港结婚。龚还有两妹一弟,二妹龚中心是一位医生,四妹龚欣心在“华懋”工作。弟弟龚仁心排行第三,也是一位医生。
王德辉祖籍浙江温州,1935年出生,王家几代经商,父亲王廷歆于上海成立华懋公司从事漂染及西药进口业务。抗战胜利后,王举家迁香港。王德辉来港后,入读赤柱圣士提反中学,后来由于赴美升学不成,因而加入华懋工作。
60年代初,王德辉自立门户,与龚如心联手创办了“华懋置业”,龚如心为了协助丈夫王德辉发展华懋,在商场上助丈夫一臂之力,特地跑到家居附近的易通英专学英文。在创业过程中,夫妇俩勤奋努力,事必躬亲,不多时就由经营西药、化工原料发展至代理世界著名品牌的新兴石油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及饲料等,成为世界有名的大公司。在协助夫君经营的过程中,龚如心充分发挥了她潜在的才能,主动把握市场经济动向,和王德辉一起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逐渐形成华懋集团独有的经营风格。
华懋在两人的合力经营下,名气越来越大。但是夫妇二人却并不就此满足,虽然化工很赚钱,但是单单的以此为经营支柱,能够应付未来的经济局势吗?不约而同,两个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房地产,这是一个冒险也是个英明的决策,毕竟,家是人们的心灵港湾,是所有人在繁嚣的生活中必需的东西。虽然当时的房地产业还很不发达,但是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他们看准了地产业的发展前景,将业务的主要方面转向地产。其实在地产界,房子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而华懋很聪明,抓住了一个没有多少人注意的空档,就是盖给普通老百姓住的房子,因为独具慧眼,摸准了最底层和最广大的消费者的需求,这次转型是非常成功的,他们开发新界地区,在沙田建造了大量大众住宅。并且充分发挥善于经营的特长,由买地、建房至销售、租赁、管理、设立财务,一家独揽,而且向买方提供按揭分期付款服务。可以说,华懋在地产界的这种经营方法,在当时开了香港地产界先河。这一成功举措使华懋集团飞速发展,奠定了在香港地产界的地位。
到70年代,华懋集团已成为香港最大的私营地产商之一,集团参与香港700多个地产项目的开发,有华懋集团标志的楼宇几乎随处可见。80年代“华懋”更是如日中天,1987年曾安排公司上市,最终因未能与包销商达成协议而告吹。但此时的龚如心还只是站在先生王德辉身后的女人,虽然很多重大决策是她和王德辉一起决定的,但龚如心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
第201节:“小甜甜”的传奇人生(2)
康丽
独撑大局
虽然华懋在夫妇二人的努力之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沉痛的!俗话说“树大招风”、“祸不单行”,尽管王德辉、龚如心夫妇生活作风一直都很低调,但他们却引起了匪徒的注意。1983年年初,王德辉与龚如心在山顶百禄径独立花园洋房驾车上班途中,被几名匪徒手持刀、枪绑架。匪徒把王德辉放进一个大冰箱内运返匪穴,把龚如心释放回家,让她准备巨款赎人。等到龚如心将1100万美元汇到指定的一家台湾银行账户后,王德辉获得释放。此案由于绑匪计划周详,案情错综复杂,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东南亚。王德辉和龚如心一夜成名,真正成为公众焦点人物。这次的绑架虽然没有造成什么伤害,但却给夫妇二人留下了心理创伤。但是灾难并没有因此而结束,1990年4月,王德辉于跑马地马会打完壁球驾车回家途中再次被劫。两日后,“华懋”接到绑匪要求6000万美元赎金的勒索电话,龚如心按绑匪指示先将3000万美元存入了一银行户头,随后即向警方报案求助。但至今音讯杳无,据警方拘捕的绑匪供认,王德辉早已被抛下大海。从此再无音讯。
尽管这样,和丈夫情深意重的龚如心始终相信,王德辉一定还活在人世,只是暂时离去了,既然这样,她要把华懋建设的好好的,缔造出一个更完美、更壮大的集团。
于是,她开始学着走出幕后,走入公众的视野,出现在社交圈里。起初,人们不能不对龚如心持怀疑态度。从她的迷你裙和T恤穿着来看,她显然是位不屈从传统的女性。而人们无法把她与电影、电视中的商界女强人形象相提并论。《资本家》杂志曾这样形容她:“在
上海出生的龚如心,身高仅5尺,穿着银光闪闪的短裙,发上结了两条辫,活像蹦蹦跳跳地赶往商场的时髦少女。”传媒因此冠之以绰号“华懋小甜甜”。
这样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女孩子,像是邻家小妹的样子,是否能真正承担起一家大型公司呢?
龚如心自己又何尝轻松,她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的重担,多少人在等着看她的笑话,公司里的员工也在怀疑新任主席的能力,还有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后来龚如心回忆自己当时的情景,曾说过:“我做得好的时候,人家说都是因为我有先生打下的基业;事情不理想时,他们说我拖垮了我先生的公司。”但是,尽管这样,她还是迎头而上了,并且,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换来了业内人士和社会的承认。
事实证明,她完全有能力运作华懋,是一位出色的女总裁。她对工作一丝不苟,每天亲自聆听下属汇报业务发展情况的时间都要超过1个小时。经过几年奋斗,华懋比王德辉在世时更加有影响力,发展势头也越来越大。几十年来,华懋集团参与了香港约700多个地产发展项目。集团发展至今日,已成为香港土地和物业储备最多的公司之一,是香港最大的私营地产发展公司。
龚如心的奋斗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承认,也被普通香港人誉为“神奇女”,目前最保守估计,她在全香港最大私人地产公司华懋集团的财产约260亿港元,在香港地产界排列第4位。华懋在香港拥有的大厦逾200幢,业务遍及英国、美国、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经营方向由地产发展至财务金融、物业管理、娱乐饮食等各种领域。有的人把她称为香港的“楼宇皇后”和“香港女首富”。而她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下来,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她又把发展的眼光投向了大陆这个广阔的市场。
第202节:“小甜甜”的传奇人生(3)
康丽
焕发青春
时至今日,龚如心已经年近7旬,按说,是可以好好地享受一下晚年了,可是龚如心却一直不曾停止过自己的脚步,1994年龚如心宣布,要在荃湾杨屋道投资100亿元,兴建高518米、108层的“如心广场”。最后,因大厦设计影响飞机航道,大厦最高只可建324米,龚如心做出让步,将地盘一分为二,建一幢纯酒店和一幢商业酒店两用大厦。龚如心在“华懋”担任主帅后,全力投入工作。她曾说:“我每日早9点前到公司,下午5点钟收工。星期一到星期六,天天如是,礼拜日不是去公司就去地盘巡视,一个星期要做足七日。”真正做到了以事业为人生。
不仅仅如此,龚如心并不像很多老式企业家那样故步自封,面对现在的科技浪潮勃兴,她又一次及时地调整了路线,在专注本业的前提下,将目光投向了生物科技行业。目前在美国投资了7个生物科技项目,其中4个已经上市。比如美国上市公司“基因实验室”,她就持有13.2%的股权,是该公司最大的单一股东,而这家公司是美国著名的生物制药企业。
龚如心称自己最开心的事就是投资。她说,“我觉得现在还有许多事情可做,需要做。但在很多事情上没时间,用不上力。用不上力的地方就该出钱,这样赚钱就很有用。要赚钱才能帮助更多的人。还有,我是做生意的,生意也就是我的事业,事业能成功,才能很开心,才有成就感。所以要奋斗!要成功!”
她不是一般60多岁的老人,她天性开朗,喜欢青春的装束,她觉得自己很年轻。在公司里,她也不摆上级长者的架势,很喜欢也很容易与年轻人沟通。她每次出现在大家面前,总是“甜甜的笑脸”。她不像一般的富豪,出入有名车,吃的是豪华海鲜,住的是别墅大屋,穿的是世界名牌,相反,她一切只是随兴而为,她透露,自己每月的个人支出不足3000港元。她平时不上街也不买东西,有好多朋友亲手做衣服和皮包给她,头发自己剪,护肤品也只用非常简单和普通的产品,甚至都不会到美容院去洗面。她经常工作到凌晨二三点钟才睡觉,早上9时前又到了公司,“根本就没有空闲时间可以花钱!”她只是在周日放假时稍稍起晚一点,但是下午会重新开始工作。至于消遣,她觉得工作本身已是“最好的消遣”。
的确,全球著名公司的老板,很少有像龚如心这样率性而为的。由于华懋不是上市公司,她无须向股东交待,所以做生意也任意而发。她曾把自己的做事风格与丈夫王德辉做比较。她说:“他做事比较计算成本效益,我就没有,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罗!”她不高兴的话,可以把豪景花园、碧涛花园等新楼和王德辉住过的豪宅空置十年八载;高兴的话,又会在楼价高峰期,以55亿元的港币现金扫走浅水湾地王。
人们对龚如心的独特发式屡有非议,但龚如心自己并不觉得独特。她说,请人到家里来做头发,既麻烦又浪费时间;而每天自己洗头、梳头是目前国际流行的自我保健方式,何乐而不为?
遇到盛大的日子,龚如心还在脑后加编一根小辫,并在头顶上别一枚鲜红的小发卡。
“哎,你知道自己多少岁吗?”最反对她扎两个小辫的妈妈常这样唠叨她,“像什么样龚如心的兴趣很多,但时间很紧,做事、坐车、吃饭、睡觉,生活得有些单调。偶有余暇,她喜欢跳舞、看话剧、看艺术展览。除话剧外,中国传统的折子戏也是她钟爱的。她喜欢读鲁迅的小说,认为简洁而深刻。
成功秘诀
不枸于传统,不泯灭的童心。
视工作为“最佳消遣”。
率真如一、随兴而为的性格。
第203节:华人世界的骄傲(1)
康丽
华人世界的骄傲——李嘉诚
财富档案
香港地产业巨子李嘉诚经营业务包括:地产、酒店、石油、货柜码头,任长江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国际城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荣登1
999年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世界十大富豪榜,连续六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称号,是华人世界的传奇,从一个初中毕业生、推销员到知名的全球富豪,被香港大学、北京大学授予了名誉博士学位,他白手起家的经历是所有华人的楷模。
企业类型
地产业、工业、服务业。
成长记录
提起李嘉诚,在华人世界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学徒到超级富豪,他的奋斗过程是所有梦想成功的人的一个最好的范例。他的成功不是继承于祖业,而是真正的靠自己的双手打拼,一点一滴赚下来的江山。因此,无论是在华人世界,还是在全球富豪企业家里,他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强人”,他的事业经历了许多的变化、岁月风云的洗礼,无论是亚洲金融风暴,还是全球经济不景气,他都挺立过来,屹立不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嘉诚所领导的集团已经是香港经济繁荣的一个象征。
自古英雄出少年
1938年7月,李嘉诚出生在潮州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李云经是当地的小学校长,饱读诗书的他对儿子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以诚为本,以诚待人,因此给儿子取名为“嘉诚”,一家人的生活虽不富足却也安静平和。
但好景不长,由于日军侵华,李云经一家只好迁往香港,来到香港不久,由于生活的重压,不到三年,李云经就因肺病去世了,一家人的重担压在了年仅14岁的长子李嘉诚的身上,这时的他还在上中学,命运为什么总是那么残酷呢!一个14岁的少年又能干些什么呢?
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店接纳了小嘉诚。小小的孩子,从学徒做起,当客人来商店看货时,还能得体地向客商介绍一些产品。因为他的机敏和才干,才15岁就在分店做了店员。但是,少年心事当拿云,李嘉诚心中想的绝不是做一个小店员,他要干的是更大的事业,在17岁的时候,他辞去了钟表店的工作,开始做一家五金制造厂的推销员。
刚开始做推销工作的时候,李嘉诚因没有工作经验而屡屡碰壁。为了做得比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