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个中国革命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

第21章

一个中国革命亲历者的私人记录-第21章

小说: 一个中国革命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位医生讲养生之道。他说,我家几代人,每天清晨空腹喝两杯淡盐水,可以怯病延年,我父亲活到99岁,身体健康,如果他不跌交,能活一百多岁。 
  寻找宝塔山旧居,令我大失所望,往日的窑洞面目全非,黄祖炎的旧居湮灭了。半山腰有一座日本工农学校的纪念碑,日本人有钱能够树碑立传啊!   
  想起了60年前的同伴儿   
  来到延安,回忆起多年前的往事。 
  在桥儿沟,天主教堂前空空荡荡,一块孤零零的石碑。我掂起脚尖向山沟里眺望,就在这面黄土坡上,我们曾经读报学习、为贺龙捐款…… 
  我还记得张苏的勤务员郭聪也为贺龙捐了款。郭聪聪明,有天生的表演才能,能够模仿中央首长讲话时的语调和神态。 
  那日,北门外的党校礼堂上演京剧,毛主席来了,有人起身给他让座;陈云来了,有人招呼“陈部长坐这里吧”;周恩来走进礼堂,有几个人站起来让座。这时有一个人把我身旁的郭聪拽起来“你来模仿一下周副主席的讲话吧!” 
  周恩来饶有兴趣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啊?” 
  郭聪笑嘻嘻地操起周恩来的腔调:“我叫郭聪啊。”逗得一圈人哈哈地笑。 
  周恩来拉住郭聪的手:“送你去‘鲁艺’学习演戏好不好?” 
  郭聪一板一眼的拿腔拿调:“我的首长不就没有人照顾了吗?” 
  周恩来说:“我们可以换其他同志接替你呀!” 
  郭聪说:“我不识字呀,记不住台词嘛!” 
  周恩来说:“不识字,慢慢地学呀!” 
  郭聪:“好嘛!等学会了识字,日本鬼子早就被我们打跑了嘛!” 
  周恩来终于忍俊不禁:“哈,你这个机灵鬼……”这时周恩来被人拽走了。郭聪又表演了毛主席、朱德和林彪的讲话。 
  不久,郭聪离开了北门外的中组部,不知去向。 
  想起了郭聪,也想起了四八死难烈士。 
  1946年4月8日,博古、王若飞、叶挺等13人乘美军飞机从重庆返回延安,飞机迷航,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坠毁。空难发生后,美军飞机频繁起降,从山西运回遇难者的遗体。博古的随员赵登俊同我一起长征到陕北,他先跟随傅连暲,后跟博古去重庆,成了一名“四八”死难烈士。 
  我站在赵登俊的墓碑前,沉思默想,本来你可以象我一样活到今天,享受八十年的阳光和空气,你早早的死去,我还活着,倘若当年我不进胜利食堂,也可能去跟随博古。那么我就在里面躺着,你现在还会活着……   
  延河两岸曾经的故事   
  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延河吗!以前宽阔的河滩被人工填高,构筑了陡直的混凝土防洪堤,河水已成涓涓细流,水面上漂浮着黑色的油污,散发着令人窒息的臭气。两岸河堤上的泄水口哗哗地流淌着污水。 
  当然,延河会发脾气,暴发山洪,河谷里轰鸣着惊心动魄的涛声。洪峰流过,房屋那么大小的卵石消失得无影无踪。1940年夏天,胜利食堂的伙伴拽我去玩水,他们不由分说硬是把我扔进延河。我喊了声救命,灌进几口浑水,半浮半沉地顺流漂去。史明他们才相信我不会游泳,急忙跳进延河,把我捞了上来。以后,贺龙、王盛荣做教练,我学会了游泳。 
  当年,延河两岸是人们谈情说爱、散步聊天的去处。我听知识分子们聊天,他们抱怨延安穷山恶水,一个人说上不了天了,另一个人说下不了海了,原来他们是制造飞机和舰船的技术人员。如今,中国不但拥有强大的空军海军,还有原子弹氢弹洲际弹道导弹,还有间谍卫星和宇宙飞船;而且中国的粮食煤炭钢铁的总产量世界第一,这些都有从延安走出去的知识分子的功劳。 
  在延河大桥上,我实地讲解当年驾驶吉普车三次涉渡延河的原因。在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下,古城延安化作断壁残墙,街道上密密麻麻的弹坑阻绝了行人交通,吉普车离开东关机场,一渡延河绕过清凉山的石崖;二渡延河绕过河岸的卵石滩;再从王家坪三渡延河回到美军观察组。随行者多年的疑惑消除了,分清了历史与现实的差距。 
  我忽然想起在延河滩上的炸弹坑里救人的事儿…… 
  延安北门至“边区司令部”之间的延河漫滩地上,散布三块巨大的水塘,那是日本空军重磅炸弹的杰作。秋日的一天,一位农妇在水塘边收割豆子,无意中带起的土坷拉滚落水坑中,从水塘里惊起一条五六斤重的草鱼。草鱼落在农妇的脚下,拼命扑腾。拾豆妇女大惧,一个趔趄,跌入水坑中。我和警卫战士看个满眼,急忙跑去救人,从水塘里把农妇捞了上来。积水弹坑的鱼儿最后被捉得一干二净。 
  如今,在延安吃鱼已不是新鲜事了。沿街的餐厅饭店琳琅满目的海鲜招牌高高悬挂。   
  杨家岭窑洞依旧   
  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市的陪同人员又驱车直奔杨家岭。 
  在杨家岭沟口下了汽车,缓步前行。一群游人在导游的引导下,瞥一眼七大礼堂,到毛主席旧居里转转身,如蜻蜓点水。 
  七大礼堂还是旧时模样,门楣上“中央大礼堂”五个字虽说是康生手迹,仍保存完好。 
  导游小姐问我:“当年没有吊车,大礼堂拱顶的条石是怎么搬上去的?”我告诉她,随着石块墙壁逐步垒高,在墙外渐渐填起堆土,形成一面长长的斜坡,一块块千斤重的条石在滚木上沿着斜坡推上棚顶,互相镶嵌成礼堂的穹顶。然后运走墙外的黄土坡,露出中央大礼堂伟岸的身姿。 
  这幢由留苏建筑师杨作才设计监造的建筑物,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是延安最豪华的建筑。中央大礼堂侧厅是杨家岭全体干部整风的场所,康生、陈伯达唇枪舌箭,气势汹汹的在此逼人整人。追查张国焘冒领黄金一事仅仅是一段小插曲,因为涉及到黄金,我还记得清楚。 
  康生询问一个人(姓名忘记了):“1938年,你和张国焘在一块工作,他逃跑之前从边区银行带走多少黄金?” 
  这人想一想:“可能有四五百两吧。” 
  康生又问:“那你为什么不想一想,张国焘要黄金干什么?为什么不向组织报告?” 
  那人辩解:“那谁晓得张国焘准备逃跑啊!” 
  有人提问:“为什么边区银行就给张国焘黄金呢?” 
  这个人解释:“他是边区政府主席呀,银行是政府办的呀,不听他的还听谁的?不要说张国焘要四五百两黄金,就是林(伯渠)老、罗迈他们随便写个条子,到银行提取千八百两黄金,银行也得乖乖给呀。” 
  有人评论:“看来张国焘提前准备好了,弄走几百两黄金做逃跑经费。” 
  此人讲得有道理,康生不好再追问了,只得作罢。 
  中央大礼堂对面山坡一条长长的斜坡路空无一人,坡路尽端是陈云旧居,双扇门一把铁锁,一块中组部捐款竖立的石碑说明延安时代中央组织部的驻地。 
  斜坡路“之”字形折上,中宣部图书馆旁是我和黄爱民的窑洞,探头向里张望,一位壮年汉子迎了出来,热情相邀:“到家了,进家里坐坐。”窑洞内一盘土炕,一些凌乱的家什,确实比延安时代的家富足了许多。 
  延安中宣部旧址无碑无字,其窑洞基本保存完好,从柯柏年、黄华的窑洞前走上去,是凯丰和赵毅敏的窑洞,徐(特立)老的窑洞却无处寻觅……当年开荒种地,欢度中秋,山上山下人来人往,何等的兴旺啊!如今山岭寂静,人迹稀疏。 
  杨家岭上的故人早早离去,撇下我孤身一人缅怀往事,不禁感慨万端。 
  离开杨家岭直奔枣园。 
  走入枣园,甬道左侧一幢别墅式样的平房没有挂说明牌牌,我一眼认出是陈云故居。1943年,我在枣园工作的小灶厨房只保留下一间,那棵我曾经浇灌的枣树被砍伐掉了。北面山坡脚下只剩下周西林和警卫战士居住的一排平房。   
  延安人不知道美国南瓜的来历   
  在延安出版的革命旧址示意图上,未予标示美军观察组旧址,琢磨一下,也是,美国军人居住地怎么能算革命旧址? 
  我走出宾馆,沿街北行,一路高楼大厦,北门外的变化翻天覆地,多次向行人问路,无人知晓美军观察组的旧址。 
  美军观察组抵达延安,是红色中国走上国际外交舞台的开端,标志这美国官方承认中共的合法存在,直至发展到美国邀请中共代表董必武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与联合国的创建。 
  美军观察组在延安受到盛情款待,党的领导人亲临驻地慰问。延安各单位传达文件进行“外事教育”,预防琐碎小事怠慢了美国盟友。我作为一名中方管理员,参与美军观察组的基建施工。随后又接受美国人的训练,学习驾驶吉普车,替代美国人往返北门外与东关机场,接送飞行员,运输物资。观察组的几辆吉普车是稀罕物,汽车驶过,惹得延安军民驻足观望。 
  此次重返延安,看见农妇出售小南瓜,我想起这是美国的南瓜品种!上前询问,农妇说:“什么瓜哟,陕北南瓜嘛!甜得很。”在桥儿沟农贸市场,小贩们异口同声:“陕北南瓜嘛!”我问:“为什么陕北还有一种大南瓜。为什么大南瓜长相端正,滋味清淡;小南瓜长相丑陋,香甜可口?”众人支支吾吾不能回答。 
  1945年春,一名美国军官来到中方管理员办公室,叽叽咕咕说了一通外国话,将一只信封交给杨管理员。老杨对我说,这是包瑞德上校从美国带来的南瓜籽,嘱咐我们种上。他说延安这个地方没有甘蔗,含糖的食物太少了!人不吃糖,不好。 
  大家想看看美国的南瓜到底是个啥模样,弄些茅厕的粪土,挑来延河的清水,在气象观测楼旁种下南瓜籽。那名美国军官几乎天天在瓜地周围转一转,碰见中国人就竖起大拇指说OK,OK。秋收时节,瓜秧上结出的南瓜只有海碗那么大小,凸起的瓜瓣疙里疙瘩,活脱脱的一副小丑模样。大灶的厨师说,蒸两个试试看吧,不能吃就丢掉。蒸熟的南瓜香甜可口,一下子在北门外引起轰动。同美军观察组一个院子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近水楼台先得月,抱走了许多“小丑南瓜”,延河对面王家坪中央军委有人闻风而至,也来讨要。杨管理员和我们商量,决定给枣园的中央首长每家送一只美国南瓜,仅仅是出于爱戴领袖的朴素感情而已。 
  依照习惯说法,美国人传播了友谊的南瓜种子,可惜延安人不知其来源,只是知道宴席上的“蜜汁南瓜”。 
  在延安市委的同志的引导下,终于在延安中学的校园里找到了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山坡下,还剩下七孔美国人居住的窑洞。以前美军仓库的位置上建起了逸夫科学楼……   
  经过大砭沟想起贺龙   
  今日的延河,左岸拓展出十公里长的枣园路,右岸有延师路接北关街。延师路上的陡坡还是先前的大致轮廓。陕北人称高高的陡坡为“大砭”,西山山麓的一道沟壑故名“大砭沟”。抗战时期,这道陡坡仅能通行一挂马车,路面上磨出两条深深的车辙。我曾经多次驾驶吉普车,翻上“大砭”接送美国人去枣园,也曾送过贺龙将军…… 
  1945年9月的一天,贺老总带着一名警卫员急匆匆地走进美军观察组的院子,说要借辆吉普车去枣园。翻译跟美军技师讲了几句英语,又对我说:“你去送贺老总,这几辆车你随便开。”我从车库里开出一辆小吉普,驱车停在贺老总面前。 
  贺老总见是我开车,不太放心,他说:“咳哟,小李,你开车行吗?” 
  我说:“不行?我敢给你开车!” 
  “我还当是美国人开车送我去哪。” 
  “让外国人去,他要捣个鬼怎么办?” 
  贺老总说:“哟,小李呀,你的警惕还够高哇!好,好,快走。”贺老总一边挥手,一边跳上吉普车。 
  我说:“急个啥子,汽车说啥也比你那洋马快。” 
  贺老总说:“我要不急,就不到这儿来要汽车啦!” 
  从北门外去枣园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出门过延河,经王家坪、杨家岭,从马列学院再回涉延河,从兰家坪山脚下经过,直抵枣园,这条路较平坦宽阔,但须两渡延河,虽说河水不深,万一吉普车在河里熄了火,可就耽误贺老总的大事。我选择沿西山山麓,经石佛沟、小砭沟从候家沟过西河到枣园,虽说这条路路况不好,但不用涉渡延河,西河几乎干涸,不足为虑。 
  吉普车驶出观察组的大门,我招呼了一声:“坐好了!”加快了车速。吉普车掉头,转入左侧的山道,山路直直而上。吉普车在土路上猛烈的颠簸起来,陡峭的山坡下延河的流水白花花的一片。 
  贺老总紧张地喊:“咳呀!小李,这还不得摔死我们仨啦!” 
  我说:“怕啥,不拿金刚钻,敢揽瓷器活?” 
  贺老总说:“嗨,小伙子,你还真有一套哇!”吉普车翻过山梁,道路平坦了,我脚踩到最大油门,车后卷起冲天的黄色烟尘。 
  贺老总拍一下我的肩膀:“你倒满不在乎的,我都快出汗了!” 
  我说:“天又不热,你出的什么汗呀?” 
  贺老总说:“吓的呀!” 
  我说:“这点事儿你就吓着?你还当司令哪!要来几十万国民党兵,你怎么办?” 
  贺老总说:“那我可不怕。打不了,我还可以跑,在你这车上……我往哪跑呀?”说话间,吉普车驶进枣园的大门。贺老总示意停车,我说:“往前,开到主席的窑洞那坡坡上……” 
  贺老总说:“不啦,汽车声太响了,我们走上去。” 
  我把吉普车掉转车头,去找周西林聊天,让他品尝美国骆驼牌香烟。 
  忽然,吉普车的喇叭嘀嘀的鸣响,原来,贺老总座在吉普车上用喇叭声寻呼我呢。他高兴地向我大手一挥:“得啦,我们回家喽!”   
  奔赴延长县城寻访线索   
  去延长县必经甘谷驿和黑家堡。 
  “桑塔纳”轻盈地行驶在柏油公路上,市委司机汪成清师傅说,从延安到延长140华里,小车只需一个多小时…… 
  我问汪师傅,甘谷驿的教堂还有没有?他说,没看见过甘谷驿的教堂呀!说话间,小车从甘谷驿街中穿行,教堂尖顶和十字架兀立在路基下的高墙后面。熟悉的景象,又使我回忆60年前第一次去延长县的情景…… 
  1937年春节前,我和马夫护送朝玉英回娘家生娃娃,走到后半晌时,到了甘谷驿。马夫说话了:“明天,走不了,赶快给牲口治病吧,不治就得死,今天晚上也过不去!” 
  原来这马儿走了一天路,不尿尿也不拉屎蛋蛋,在延河里淌水它也不喝水。 
  我把朝玉英扶下马,她吩咐马夫:“你赶快去找村长,让他给我们找人,给牲畜治病,马好了我们再走。” 
  马夫慌慌张张地走了。我暗暗叫苦,玉英姐快生娃娃啦!我可怎么办呀? 
  马夫领来两位陕北老汉,一位是村长,一位是乡村兽医。 
  兽医从一只方铁桶里掏出牛角、药捣杵、各种中草药。村长安慰朝玉英:“婆姨同志,不急不急,这老汉治牲畜有手段呢,不论百姓、红军、白军,他硬要一块现洋呢……” 
  兽医老汉把一根烟骨杆儿捣碎,混上药汤,灌入马嘴。那牲口知道病了,老实听话。兽医老汉又用牛角舀水,喂了几角清水。他对马夫说:“你把这些牲口牵出去溜一溜。” 
  黄昏时分,马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