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曹仁超文集 >

第16章

曹仁超文集-第16章

小说: 曹仁超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于最近两年内使用过财务策划顾问服务的受访者有16。0%,而计划于未来两年内采用财务策划顾问服务的有7。4%,这两类受访者可称之为财务策划顾问服务现在*潜在采用者,合共只有23。4%,不足四分之一,与上年度的23。0%稍为提升〔表一〕。从表二中可以看到非采用者不使用财务策划顾问服务的主因是没有需要(58。3%),其次是不了解财务策划这个专业(37。5%)。 

  总括来说,财务策划顾问服务现在/潜在采用者依然只属少数,推广这些服务应着眼于让香港市民了解多一点财务策划顾问服务如何可以帮助他们达到理财的目标和需要;同时也要从不同的渠道让香港市民了解财务策划专业,例如制作有关财务策划专业和财务策划顾问服务的电视节目、业界专家和学者等也可在报章撰写有关的文章教育市民。 

  对不同财务策划范畴的认识和需求 

  财务策划所涉及的范畴甚广,主要包括以下七个范畴: 

  一、个人债务管理 

  二、个人保险计划 

  三、个人退休计划 

  四、个人或家庭收支平衡及预算 

  五、个人税务计划 

  六、个人投资计划 

  七、个人遗产管理 

  是次调查要求受访者以一分为最低、十分为最高,评估他们对上述财务策划范畴的认识和需要。从表三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各个财务策划范畴无论在认识度或需要度的评分均比上年度的为高。在认识度来说,个人债务管理与个人保险计划依然稳守头两位;而个人退休计划从上年的第四位晋升至今年的第三位,在需要度上更从上年的第二位进驻今年的榜首,说明香港市民对个人退休计划觉得愈来愈重要。而个人退休计划也是今年的调查新加入的一个重要环节,下文会作详细的讨论。 

  从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整体来说,现在/潜在使用者以及学历较高的受访者对个人财务策划的认识度及需要度分别比非使用者及低学历的受访者显著高。 

  对财务策划顾问及其机构的选择 

  当香港市民需要咨询有关财务策划的问题时,他们一般会考虑接触哪些机构呢?从表四可以看到零售银行连续两年保持着首选的地位,但是今年的百分比下降了9%至37。2%,而第二位的银行或财务机构附属的财富管理子公司却上升了约8%,保险公司从上年度的第四位跳升至今年的第三位达14。4%,同时专业会计师以及独立财务策划顾问公司今年也录得升幅。这个结果显示零售银行在香港市民的财策首选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与财务策划有关的专业机构,这个趋势对财务策划整个行业的专业化的发展相信会是正面的。 

  当受访者被问及他们选择财务策划顾问所考虑的最重要因素时,财务策划顾问所属机构的声誉是最多人选择的因素(31。6%),其次是他的诚信(26。2%)和他的专业知识、能力、性格及风险取向(14。4%),比起他是否拥有有关财务策划顾问的专业资格(11。8%)更重要,至于收费的多少(2。7%)和方式(1。1%)就显得较为次要〔见表五〕。 

  财务策划师认受指数 

  在上年度的调查中我们建立了〃财务策划师认受指数〃(Recognition of Financial Planners Index ; RFP Index),旨在以一个简单指数,显示香港的财务策划师及财务策划专业的认受程度,同时,通过连续几个年度的调查,可以看到这认受程度的转变的趋势。这个指数是利用六条问答的得分来计算,从表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其中五条问题的得分计算在指数里,因为当第二题的答案是〃有〃时,受访者就不会问第三题而跳至第四题了;当第二题的答案是〃没有〃、〃不知道〃或拒绝回答时,第二题就没有得分。因此,每位受访者最高可得五分,而最低可以是零分。结果显示,2006年的指数是43。4,较上年度的指数38。4高了5%,特别显著的是今年有较多的受访者了解财务策划顾问的工作。同时数据也显示认可指数跟财务策划顾问服务的使用以及受访者的教育程度有显著的正面关系。 

  退休计划渐受港人重视 

  随着近代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人类寿命也愈来愈长。根据学术界权威人士预测,在未来十年,抗衰老科技很可能有大突破,到那时候,人类寿命将会再进一步提高。香港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但平均寿命却高达八十一岁,比日本和不少西方国家还要高。香港大部分的机构的退休年龄一般是五十五至六十岁,退休生活年期已经紧追工作年期。正如《信报》专栏作家曹仁超所说,要安享退休生活〃三老〃不可缺,其中的老本应该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就开始积聚及好好理财,可惜的是,不少人到接近退休的时候才发觉老本不足,想补救也为期已晚。那么,为什么香港市民对退休计划如此后知后觉?今年的调查我们尝试寻找其中一些主要原因。以下有关退休计划和人寿保险购买情况的结果是根据所有五百名受访者的调查所得。 

  退休生活年期 

  是次调查要求受访者预计他们的退休生活年期,问卷提供七个选择,首六个每个五年(即一至五年、六至十年、十一至十五年、十六至二十年、二十一至二十五年和二十六至三十年),最后一个是〃多过三十年〃。结果显示最多人选择的答案是十六至二十年,约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前三个答案(即一至十五年)的受访者合共约有三分之一;而选择最后三个答案(即二十一年或以上)的受访者同样也约有三分之一〔见表七〕。所有答案的中位数为十八年。我们觉得受访者的估计尚算合理。当这些答案与受访者的背景一起作进一步的分析时,我们发现预期退休生活年期和受访者的教育程度有显著关系正面的,但和他们的年龄却成反比。这可能是由于教育程度愈高的受访者对近代医学技术的进展了解较多,因而对他们的平均寿命的估计也较乐观;而年长人士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受到衰老的速度的加快,已非他们所能控制,自然对平均寿命的估计也没有那么乐观了。 

  退休生活每月收支估计 

  受访者对预期退休生活的每月收入的估计比每月支出的估计较为分散,其中59。2%受访者估计他们退休后会有二千至一万四千九百九十九元的收入;而60。4%估计他们退休后会有二千至九千九百九十九元的支出〔见表八〕。这个结果说明退休后每月收入较难估计,其中不少因素亦非他们所能控制。而退休后的每月开支却在某程度上较易掌握,如果老本不足的话,就只能减少非生活必需的开支,以节流达致收支平衡。同时,我们发现预期退休后每月的收入和支出的多少与受访者的教育程度以及他们现在个人和家庭收入均成正比,说明教育程度愈高,或现在个人或家庭收入愈高的人士,估计他们在退休后的财政状况也显著较佳。 

  预期退休后全期生活的总开支 

  从表九所示,我们可以看到最多人选择的答案是一百万以下(31。6%),其次是一百万至一百九十九万元(19。2%)和二百万至二百九十九万元(10。6%)。假如在退休时总开支的现值为一百万元。回报率为年息5%,以及退休生活年期为二十年,那么这位退休人士可以每月收取约六千七百元,这个数字跟上文提到的退休生活的每月开支中位数相若。但是根据香港一间大型商业银行的估计,香港的退休人士平均需要约三百万元的退休金,我们这次调查的受访者看来低估了他们所需要的退休金。 

  尽管如此,57。8%的受访者表示单靠退休金或强积金是不足以维持他们的退休生活;同时42%的受访者预期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将会下降。说明了不少人是 早已预测退休的生活素质将会下降,也没有为退休财务计划做好准备,这个状况令人有点忧虑。统计分析也显示,预期退休后全期生活的总开支与受访者的年龄、教育程度和个人及家庭收入均有显著的正面关系。 

  购买人寿保险的情况 

  约有一半的受访者已经购买了一至二张的人寿保险的保单,而购买了三至四张保单的约有15%,但完全没有购买任何人寿保险保单的也高达30%。而这些没有购买人寿保险的受访者大多数是年龄五十岁过外、教育程度及收入水平均较低的一群。已经购买了人寿保险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购买人寿保险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储蓄(约占34。6%),其次是退休保障(28。3%)及风险管理(18。0%),说明不少香港市民已经透过购买人寿保险作为他们的退休计划其中一个的重要部分〔见表十〕。 

  结论 

  值得高兴的是,今年的调查发现香港市民对财务策划专业、专业资格、顾问服务范畴等方面的认知有明显的提高,财务策划师认受指数更从上年度的38。4上升至今年的43。4,证明财务策划专业学会、行业仝人,以及学术机构等在过去一年的努力获得一定的成果。 

  但是市民没有因为这些认知的提高而明显地增加对财务策划顾问服务的使用率,高达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在过去两年未曾使用过财务策划顾问服务,而且他们在未来两年内也没有打算使用这些服务。他们没有使用这些服务的最主要原因是觉得没有需要和不了解财务策划这个专业。我们觉得这两个原因是相关的,由于不了解财务策划专业以及如何利用这个专业来帮助他们达到理财目标而觉得没有需要。 

  也由于很多个人理财广告、推广活动和专栏文章的误导,相信有部分香港市民仍以为财务策划只是涉及投资。另外,不少人以为他们已经有足够的知识自己理财,毋须假手于他人,也担心财务策划师并未尽心尽力为他们提供最佳服务。这些担心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香港的财务策划师不只向客户提供财务策划顾问服务,同时也向客户推销有关产品,而且他们的收入在颇大程度上依赖推销这些产品所获得的佣金,因此有时也可能向客户推销一些不合适的产品。香港是否需要规管财务策划顾问服务与有关产品的推销分开,仍有待业界的详细讨论和研究。 

  近期香港有一个在互联网上进行的调查,发现有30%的受访者希望可以在五十岁或之前退休,那么他们的退休生活年期可能会高达三十多年,如果没有周详的退休财务计划,相信他们这个退休愿望只会是泡影。我们这次调查发现最多受访者预期他们的退休生活年期为十六至二十年,似乎有点低估了这个年期。 

  不少市民认为,他们退休生活的总开支可以在一百万元以下,这个金额肯定不足够支付他们平均二十多年的退休生活年期里的所需费用。政府在推行强积金上不遗余力,供款金额却实在是太小了,加上推行得太迟,强积金未能满足很多市民在退休后的生活开支所需,而以减低退休后生活水平作弥补,但这似乎并非最好的办法,笔者还是鼓励港人提早关注个人退休理财规划。 

  虽然绝大部分的香港市民对强积金没有太高的期望,但是他们当中还有为数不少的人没有购买退休保障计划,已经购买人寿保险作为退休保障者只属少数(28。3%)。相信只有通过健康正确的宣传、业界努力提高他们在市民心中的形象,以及学界提供更多教育课程等多管齐下,香港市民才会及早领悟到专业财务策划对建立他们理想退休目标之重要,才可以真真正正享受到退休生活的乐趣。
 
PDF原文:
  
原序号:15序号:
 15 
标题:
 NGO 理财有待改善 
来源:
 信报月刊 
发布日期:
 2006…08…01 
全文:
   香港有数以千计的 NGO(非政府组织),包括了来自国际的 NGO、传统的东华、保良及公益金、直资及津贴学校、宗亲会、教会庙宇、街坊福利会、各界社团等,其服务宗旨及慈善精神多为人所敬重;但随着二十一世纪大时代的转变及香港的经济转型,绝大部分中小型 NGO 的管治及理财尚未跟上步伐。 

  本刊今期以〃NGO 理财商机〃为题。首先由曾任文化署署长、劳工处处长、屋宇地政署署长、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处长的退休高官、目前是公职王的陈达文谈论 NGO 未来在香港管治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从而指出 NGO 要加紧自强,必须在自身管治及理财方面都出色,才能壮大发展,加深在香港的影响力。可惜,仍然有不少 NGO 的董事会未能有效与时并进,尤其是在理财方面疏于求进、保守因循,本刊资深记者廖美香于〈董事局,你具备理财智慧吗?〉一文分析了 NGO 理财的毛病,并访问了汇丰投资管理有公司(机构及私人业务部)董事梁沈赛文。她指出,西方 NGO 理财能接受新颖金融产品,但香港中小型 NGO 的理财保守,仍处于接受教育的阶段,正因如此,NGO 理财也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一个商机。理财权威林森池在访谈中揭示了他亲身经历的 NGO 理财不善的个案,并提出了一些可参考的理财构想。〈寻找财富以外的快乐〉细述慈善家方润华与先父方树泉几十年来对中港两地捐献助学,让我们感受到从善的喜悦。捐献保单是本港近年一项崭新的公益善举,专题有另文探讨。 

  本期人物志走访了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他以杠杆原理作为核心思想,分享了他从房地产到金融业成功的心得。1997年后香港的房地产业经历了一段艰难的阶段,李兆基眼光独到,把握先机用私人的资本,在香港经济低潮的时刻大手吸纳优质股票。他又趁超级国企来港上市的机遇捷足先登,以低价认购大量优质股份,几年下来,获利丰厚,并仿效毕非德长期持有,善用杠杆原理。恒基发明的多种投资工具,创意十足,连外国投资公司也要来港取经。创富不忘行善,李兆基多年来对本地、内地及海外大学做大量捐献,惠泽不少莘莘学子。李氏担任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主席二十多年,对内地的人才培训出钱出力。培华正计划投入十多亿资金开展百万农民培训计划,将来的杠杆效应,不可低估。 

  本期有几篇文章值得重点推荐,包括曹仁超的两篇分析投资、理财和经济的演辞,对投资者极具参考价值。游汉明教授从多角度分析〃江湖〃的含意,寓学术于趣味,见解新颖。另外有三篇谈文化艺术的文章不容错过,包括张锦满写中国火红的拍卖市场、陈万雄回忆与书画大师启功的交往,以及施仲谋谈学校如何加强中华文化教学,均有启发。
 
PDF原文:
  
原序号:16序号:
 16 
标题:
 危机管理的领导 
来源:
 信报月刊 
发布日期:
 2006…12…01 
全文:
   〃A GOOD leader inspires men to have confidence in him;a GREAT leader inspires them to have confidence in themselves。〃这是在危机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好的领袖令所有人在危机中倚靠他,但伟大的领袖令所有人在危机中相信自己。 

  嘉宾:苏庆和(领汇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 

  统筹:陈志辉教授(中大 EMBA 课程主任) 

  主持:陈珊珊(EMBA'07 )、庞棣勋(EMBA'99 ) 

  笔录:谢冠东、叶明伟 

  苏庆和先生拥有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苏氏在物业发展方面经验丰富,于1972至198)年出任和记物业发展助理总经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