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摩萨德秘史 >

第38章

摩萨德秘史-第38章

小说: 摩萨德秘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恐怖分子伯泽。紧接着丧命的是巴勒斯坦人贾贝尔。那位德国女恐怖分子慌忙投出
手榴弹。手榴弹滚到19岁的迈默尼的铺上。紧接着,她身中数弹,倒在窗户旁。大
厅里面,两名“人阵”游击队员用自动步枪和手枪慌乱射击,但马上就被特遣队员
雨点般的子弹打倒。
    枪声大作,人质处于一片慌乱之中,帕斯科·科恩猛地扑向妻子和小女儿,想
用身体保护她们,结果被一颗子弹击中大腿。
    那位德国女恐怖分子在中弹前,将一颗手榴弹扔在小伙子迈默尼的铺上。小伙
子吓得灵魂出窍,一跃而起,向盥洗室方向窜去。
    “我们是以色列军队!”一名特遣队员用扬声筒反复呼喊道,“我们是来接你
们回家的,请你们就地卧倒,就地卧倒!”
    对迈默尼来说,这个警告已经太晚了。一名特遣队员以为他是企图逃窜的恐怖
分子,向这个活动目标开了枪。一枪、二枪,迈默尼倒地毙死。另一名人质,家庭
主妇文达·博罗维茨被一颗跳弹击中。
    分乘两辆越野车,随约尼的梅赛德斯车后跟进的战斗小组,冲进旧机场大楼的
二楼,他们在楼梯上遭遇到了乌干达士兵,立即开枪射击,不到一分钟,乌干达人
的抵抗就被粉碎了。
    乘2 号机和3 号机抵达的特遣队员们,此刻已控制了整个机场。他们乘坐装有
无后坐力炮的吉普车和装甲车,分关把守,封锁了机场的所有通道,以便阻截乌干
达的增援部队。
    一个训练有素的爆炸小组摸近机场边缘处的米格机群,他们的任务是阻止乌干
达士兵登上战斗机并炸毁机群。真没想到,机群旁毫无动静,以色列不费吹灰之力
便安装好炸药,将4 架米格—21两架葬身火海,两架重创;3 架米格—17和1 架米
格—15,还有其他一些型号的战斗机都爆炸起火。熊熊大火冲天而起,照亮了盛夏
的夜空。此举摧毁了乌干达空军的绝大部分飞机,正遂了肯尼亚总统的心愿,成为
回报他同以色列合作的一方琼瑶。
    在这场紧张的战斗中,摩萨德头头霍菲这个荣立过卓著战功的老资格军人亲自
督战。他在一架波音707 飞机上设立了“临时指挥所”,在整个行动过程中,这架
飞机一直在恩德培上空盘旋。霍菲通过夜间红外望远镜观看机场行动,与地面上的
飞机和战斗成员保持着联系。当霍菲一接到“所有恐怖分子全部被歼灭”的报告后,
立刻下令:“现在撤出全部人质。”
    大楼外仍然传来零星的枪声。突然,指挥塔台里胡乱射来一阵枪弹。黑暗中,
有一发击中了约尼。率领8 名先锋冲入虎穴,为解救人质的战斗奠定胜利基础的这
员大将在机场阵亡了。(两天后,内塔尼雅胡曾经呆过的耶路撒冷旅举行官兵大会,
任命内塔尼雅胡为一团三连十班班长。)
    伤员和死者被放在担架上。众人质踉踉跄跄地向救驾飞机走去,许多人仍然晕
头转向,尚未从恐慌中清醒过来。23点43分,第一架“大力神”升空。被救的100 
多名人质,脸上绽开了笑容。
    “霹雳行动”大获全胜,从第一架飞机着陆到最后载着人质起飞,前后只用了
40分钟。佩雷斯得意地称赞这次“霹雳行动”是前所未有的最远距离、前所未有的
最短时间、前所未有的大胆作战。全旅官兵为此报以热烈的掌声,而站在会场角落
的肖姆龙将军却悄悄地弹去眼角的一滴眼泪,缓缓地离去。
    乌干达总统得知这一情况后,他先是气愤至极,谴责以军打死乌干达士兵和炸
毁飞机的暴行。但最后却不由得赞扬说:“我作为一个职业军人,认为袭击非常成
功,以色列特遣部队真是好样的!”
    “霹雳行动”牺牲者的名单,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约尼中校和3 名人质外,还
有两位。
    一位是人质,75岁的多拉·布洛克,她当时呆在坎帕拉的医院里。出于报复,
乌干达人将其杀害,草草地葬在坎帕拉市郊的林中。
    还有一位就是布鲁斯·麦肯齐。“霹雳行动”过去两年之后,麦肯齐因为他与
以色列摩萨德的合作而遭杀害:为乌干达服务的利比亚特工安放的一枚炸弹炸毁了
麦肯齐的私人飞机,为阿明总统雪恨。然而,摩萨德却永远怀念麦肯齐。由前任摩
萨德首脑梅厄·阿米特领导的“以色列情报老战士协会”,通过集资在加利利南部
的几座小山上种植了1 万棵树,以纪念他们的英国一肯尼亚朋友。同时,摩萨德表
明了它会给予其秘密朋友应有的荣誉。
    “霹雳行动”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在令人深感丢脸的“赎罪日战争”结束3 
年后,恩德培行动的成功非常自然地鼓舞了情报界的士气。但政府对摩萨德没有公
开地表彰。摩萨德的头头霍菲因这一成功的行动而成为恐怖分子在以色列的头号打
击目标。他的朋友们看到霍菲的座车经常在更换。它们大都装有防弹玻璃,还可随
时更换牌照。他的家庭住址和生活习惯,连他最要好的朋友都一无所知。   
   摩萨德秘史        
              第十四章 大卫的铁拳——炸毁伊拉克核设施
    以色列在拥有原子弹以后,成了中东地区的超级军事大国。为了同以色列军事
力量抗衡,伊拉克决定发展核武器。在萨达姆·侯赛因的授意下,伊拉克向法国抛
出了大把的美元,于是法国人决定帮助伊拉克建立核反应堆。以色列在得到这个消
息之后,寝食难安。他们决定要不惜一切手段,阻止这一核合作的进行。摩萨德特
工首先盯住了既爱钱又好色的伊拉克驻法国核物理学家布托拉斯·埃木·哈利姆,
把他拖下水之后,从他那里获得了许多相关内幕信息,然后又了无声息地杀死了另
一名不肯合作的伊拉克驻法国核科学家米沙德,最后又收集到充足的情报,协助军
方成功地摧毁了伊拉克的核反应堆。   
   摩萨德秘史        
                  一、伊拉克有了核反应堆
    拥有原子弹后,以色列成了中东地区的超级军事大国,它那日益膨胀的军事力
量已使阿拉伯邻国感到了无穷的忧虑。埃及一家报纸就评论说:作为犹太人,爱因
斯坦的理论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但是他的后代以色列人掌握了核武器,却是阿拉伯
世界的灾难。
    如果说,中东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对此还仅限于口诛笔伐的话,那么,伊拉克总
统萨达姆·侯赛因则在采取行动了。萨达姆·侯赛因自从1968年政变上台后,就一
直把以色列视为阿拉伯世界最危险的敌人。萨达姆憎恨以色列,而这种憎恨首先来
源于共同的阿拉伯意识。他一心想征服这个地区中惟一的异教徒国家,并认为最好
是干脆把以色列国从地图上抹掉。为了这,与以色列并无边界接壤的伊拉克,在第
四次中东战争中,派出了两个最精锐的坦克师,赴叙利亚参战,在戈兰高地,叙、
伊联军同以色列装甲部队打得天昏地暗,并一度攻人距以色列本土仅数公里之遥的
约旦河阿里桥以东地区。但是这种常规战争显然不能征服犹太人。为了抗衡以色列,
他开始楔而不舍地推行本国的核计划,按照他的计划,伊拉克最终将建成若干个重
水型核反应堆,拥有核反应堆,就能生产出装备核武器所需要的放射性核原料。
“阿拉伯民族不会永远软弱,他们将在适当的时机,一劳永逸地回击犹太侵略者!”
萨达姆·侯赛因威胁说。1975年8 月下旬,伊拉克政府的一个贸易代表团来到了巴
黎,代表团此行的目的是要同法国政府签订一项购买先进武器的协议。
    列奥纳多是摩萨德驻巴黎站站长,但公开身份却是以色列驻法国大使馆上校武
官。对于好战的伊拉克人,尤其是涉及到他们军事方面的情报,列奥纳多自然是不
肯轻易放过。此时此刻,他正通过在巴黎的10余名特工,密切地关注着代表团的一
举一动。
    9 月初,伊拉克代表团同法国政府签订了一项军火贸易协议。据透露,法国将
向伊拉克出售30架幻影歼击轰炸机、20架小羚羊直升机、150 辆W30 型主战坦克和
200 枚米兰反坦克导弹,以及一些大口径火炮,总价值达6 亿马克。
    但是,这位以色列武官最关心也可以说是最担心的还不是这些常规武器的贸易,
他要求其助手副武宫拉尔中校,尽快搞清楚伊拉克代表团此行的全部内容。
    当天晚上,一名小个子法国人悄悄地来到了拉尔中校的寓所,这是一名隐藏很
深的摩萨德间谍,他为拉尔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当天下午,法国政府同伊拉克
代表团签署了一项秘密协议,法国已原则上同意向伊拉克提供一座70兆瓦商业用核
研究反应堆。拟议中的核反应堆将建在距离巴格达10.5 英里的图威查克地区。
    法国人离去后,拉尔副武官立刻赶到大使馆,向列奥纳多作了汇报。上校也被
这个情报震惊了。因为稍有核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只要拥有了大型核反应堆,就
能生产出制造原子弹所需的放射性核原料。他随即向特拉维夫总部报告了这一消息。
    1975年11月,法国正式同意向伊拉克提供两座核反应堆,其中小的那座用于科
研,70兆瓦的那座大反应堆则用于发电。该工程被称为“塔穆兹”。
    “塔穆兹”原本是一位迎南神的名字,后来逐渐演绎成阿拉伯语7 月份的代称。
而萨达姆的伊拉克复兴社会党,正是在1968年的7 月发动政变而上台执政的,因此
特意为其钟爱的核工程命名为塔穆兹:大型核反应堆被称作“塔穆兹二号”,小的
则为“塔穆兹2 号”。
    摩萨德最为关注的自然是那座70兆瓦的“塔穆兹二号”。随后有关情报陆续汇
集到特拉维夫总部:其总价值高达2 .75亿美元,法国政府将派出150 名工程技术
人员参加援建,并向伊拉克提供75公斤浓缩铀;根据协议,核反应堆将在1982年以
前全部完工;伊拉克已派出多个技术代表团,前往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进行核
设施考察;伊拉克方面为了感谢法国政府的慷慨援助,特意借用法国总理雅克·希
拉克的名字,又称之为“希拉克反应堆”。
    伊拉克向法国购买核反应堆的意图使以色列领导人深感不安。尽管以色列自己
已拥有了核武器,但却不允许阿拉伯国家拥有它。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拉宾马上展开
了秘密外交攻势,试图说服法国、意大利和巴西,取消向伊拉克提供塔穆兹工程所
需的设备、铀和技术的计划。另外,以色列还请出美国人进行干预,希望卡特总统
发起的防止核扩散运动能够影响法国。         以色列人的努力多少有了点结果。1976年,法国总理希拉克与总统德斯坦出现
政见分歧,希拉克随之下台。德斯坦在华盛顿方面不断指责的压力下,于当年改变
了法国的核政策。他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原子能委员会,并公开宣布反对任何可
能导致核扩散的售铀项目。
    之后,法国开始同伊拉克进行谈判,提议用一种浓度较低的被称作焦糖的核燃
料代替浓缩铀——这种物质虽然也可以产生原子能,却不能用来制造原子弹。然而,
伊拉克方面却表现出极为强硬的态度:我们只要浓缩铀!要么成立,要么干脆取消
合同!
    石油是所有发达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伊拉克对于法国来说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
的最重要的石油供给国。法国人被逼得别无选择,最终以妥协和让步结束了谈判。
伊拉克凭借着滚滚的石油财富,又一次战胜了以色列的外交攻势。
    从那以后,在巴格达附近的一个秘密地点,“塔穆兹1 号”核反应堆正在飞速
地建设之中。而摩萨德和阿穆恩一直在密切监视和耐心等待着。
    1977年5 月,梅纳赫姆·贝京当选为以色列总理。新总理对伊拉克的核计划采
取了更为强硬的对策:以色列绝不允许任何阿拉伯国家发展和拥有核力量。贝京召
来情报机构的领导人,命令他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弄清“塔穆兹1 号”反应堆的全部
情况,包括它的建设进度及伊拉克与其他国家合作的程度。随后以色列总理又郑重
宣布:摧毁伊拉克具有生产核武器潜力的大反应堆,已被列为以色列最重要的目标
之一。
    尽管伊拉克在同法、意等国签订核合作协定的同时,都明确宣布它发展核技术
只是用于和平目的;尽管伊拉克早在1968年就与世界上113 个国家一道,签署了旨
在防止核能源用于战争目的的国际禁止核扩散条约;尽管新建的希拉克核反应堆也
是受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控制的,承担着半年一度的被监督检查的义务;尽管该
机构的专家们一再强调,他们不会放过任何违反条约的行为,但是,以色列不能容
忍一个敌对的近邻同核字挂上关系。摩萨德出动了一批特工,苍蝇逐臭般地紧盯着
伊拉克的核计划不放。情报不断地传来,摩萨德的头头们获悉,自1976年之后,伊
拉克原子能委员会每年的预算由500 万美元猛增至7000万美元。并非是庸人自扰啊!
以色列对伊拉克研究核武器的意图越来越感到惶惶不安。
    警报拉响了,以色列无论如何都要阻止伊拉克成为一个拥有核力量的国家,它
要维护自己在中东的核优势,这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当时的以色列总理兼国
防部长梅纳希姆·贝京决定首先从外交上努力,通过外交途径,指责伊拉克研究核
技术是为了发展核武器,要求法、意等国停止向伊拉克提供技术援助,可是结果都
是被毫不客气地顶了回来。当时任以色列外交部部长的伊扎克·沙米尔还曾召见法
国驻以色列代办,抖动着他的两条寿星眉,对法伊合伙搞核工程表示强烈不满,但
法国代办一点也不买帐,当场指出,伊拉克已签署了国际不扩散核条约,而以色列
至今还未签署。言外之意,人家还没指责你呢。而且,伊拉克的核工程有保险设备,
完全可以防止伊拉克进一步使用从铀中提取出东西来造原子弹。外交部长被驳得哑
口无言。
    多次交涉下来,以色列的外交努力宣告彻底失败。可是,这心腹之患不及早除
掉,如何是好?
    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梅尔·阿米特辞去了摩萨德的领导职务,由
扎米尔将军担任摩萨德的第三任首脑。
    扎米尔将军原来是以色列驻伦敦大使馆武官。从外表看,他似乎患有胃溃疡。
他身材修长,几乎有点干瘦;他秃头,招风耳,但总是衣冠整洁,服饰考究,在以
色列穿着随便、不修边幅的上流社会中格外招眼;他一举手一投足,俨然透着一身
英国上议院中勋爵们所特有的那种潇洒风度。扎米尔1925年生于波兰,同年随父母
迁居巴勒斯坦。1946年,扎米尔奉地下特工组织沙伊之命参加一次非法偷运军火活
动时,被英国警察逮捕,并投进了监狱。1949年的独立战争中,他指挥一个旅,承
担了打开通往耶路撒冷通道的任务。从此,他开始了典型的行伍生涯:1954年在英
国受训,1956年在西奈战场上任旅长,1958年任以色列军队南郡前线司令。在此期
间,他还曾几次深入加沙地带的所谓恐怖分子老窝进行侦察。后来便出任驻伦敦武
官之职,负责从盎格鲁萨克逊地区购买军火的所有事务。
    一看就知道扎米尔将军是个诡秘而老谋深算的人,他脸上没有一点表情,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