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拿破仑文选 >

第92章

拿破仑文选-第92章

小说: 拿破仑文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了!他到达艾斯林根以后,命令蒙帖别洛公爵冲击奥军中部,而年青的近卫军则从艾斯林根出发,在决定性的关头进攻敌军左翼,敌左翼衔接恩策尔多夫一个小地方,位于构成洛巴乌岛的多瑙河小支流的北岸。蒙帖别洛公爵使出他身经百战所锻炼出来的沉着精神以及所学得的作战艺术,展开自己的部队。敌人已感觉到,不让法军冲破自己的战线至关重要,可是它的战线拉得太长了(超过三法里),因而它的全部努力都徒劳无益。年青的近卫军已攻抵敌军左翼,但这时常胜军的前进又不得不停顿下来,因为河桥重又被激流冲毁,好几艘平底船已被冲到两法里以外的地方去。需要几天时间才能修复①。一半甲骑兵、艾克缪尔公爵的军团和全部后备炮兵都仍然留在右岸。这一切都说明桥垮得非常不是时候。但作战计划非常英明且考虑得非常深刻周到,以致法军没有遭到任何危险,并且能够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重占洛巴乌岛的阵地。它待在洛巴乌岛上,敌军是攻击不到的。可以说,从古至今从不曾有过这样坚固的兵营,因为它有宽达六十法尺的深壕掩护。这个讨厌的消息②于早晨七点传到前方,皇帝命令艾斯林根公爵和蒙帖别洛公爵停止前进,并逐步退回原驻地。前者把自己的左翼衔接格罗斯·阿斯平村中部(村子伸长到一法里以上),后者待在格罗斯·阿斯平村和艾斯林根村之间,右翼衔接后村。这次调动象阅兵式一样实行了。业已绝望并已实行撤退的敌军惊异地停步下来,对于法军这种退却行动迷惑不解。但很快他们就获悉法军的桥被冲毁了,他们的中路重新占据了原阵地。这时大约是早晨十点钟。从这个时候起到下午四点钟止,就是说在连续六个小时内,配有五百门大炮的十万奥军,一直在进攻阵地上仅有一百门大炮(由于炮弹供应不足被迫节省使用)的五万法军,但仍旧徒劳无功。    
  ①桥樑。——俄文版编者    
  ②指断桥的消息。——俄文版编者    
  战争的胜败完全取决于艾斯林根村的得失,大公作了他应当作的一切,五次用生力军攻进这个村子,两次占领了它,又五次被驱逐出村。最后,到午后三点钟,皇帝命令自己的副官腊普和英勇的洛巴乌伯爵,率领年青的近卫军,成三路纵队,上着刺刀,猛扑正在准备第六次攻击的敌后备军。他们击溃敌军,胜利已经有保障了。大公再没有生力军了,他下令奥军撤回原阵地。刚好四点钟,炮火停息,虽然在这个季节里仗可以打到晚上十点钟。由此可见,我们在这六小时里始终控制着战场。    
  皇帝待在老近卫军里,老近卫军自始至终成战斗序列,挺立在艾斯林根的枪火射击距离内,它的右翼衔接多瑙河,左翼衔接格罗斯-阿斯平村。    
  晚上六点钟,老近卫军掷弹兵指挥官多尔先中将派当时在他部下的蒙脱龙上校到皇帝跟前,请求让他进攻奥军,以便决定会战的命运和迫使奥军撤退。拿破仑说道:“不要进攻了,最好就是这样结束战争,因为在没有桥梁和没有援兵的情况下,我们所作的已超出我所期望的,就地停下来好了。”随后他前往洛巴乌岛,巡视了整个岛屿。他耽心敌人会在岛端对面架桥,把几营人投入那里。后来,他前往大桥那儿。唉!那儿什么都没有了,因为所有船只都给冲跑了。多瑙河在三昼夜之间上涨二十八英尺。岛的低洼地区都已淹没。他①回到小桥这边,命令法军半夜经小桥折转身来,驻扎在洛巴乌岛上面。艾斯林根公爵军团在战场上过夜,到次日早晨七点钟才回到岛上来。艾斯林根战役的经过情形就是这样。当我们控制着洛巴乌岛的时候,我们就有保证自己控制维也纳的一切,如果我们丧失了这个岛屿,那么我们要保住维也纳就不可能。如果敌军出现在多瑙河左岸,那么法军任何时候都能够从这个岛上出发,转取攻势,因为河宽只六十法尺,它不会成为进军的障碍,特别在这种地区如此。贝特兰将军在二十天内,用桩柱建筑了三座桥,这儿建桥比建筑莱因河的凯撒桥要困难十倍和昂贵十倍。副王在腊勃附近战胜约翰大公。拿破仑从洛巴乌岛出发,7月在瓦格拉姆附近获得永远值得纪念的巨大胜利。    
  ①拿破仑。——俄文版编者    
  查理大公在艾斯林根战役中,以及在这个战役以后,作到了他能做的和应做的一切。    
  蒙帖别洛公爵和圣伊列尔两位将军——两位英雄、拿破仑的两个极好的战友——在这个战役中阵亡,他们的死使拿破仑为之挥泪……           
《拿破仑文选》 
拿破仑著 陈太先译        
评论十四 1813年的战争    
   法军参加这次战争的兵力一共是二十四万人,其中有五万人不是法国兵,而是萨克森兵、威斯特法利亚兵、巴伐利亚兵、符腾堡兵、巴登兵、黑森兵和贝尔格公国兵,他们对拿破仑没有好感,留在法军中间害多利少。其余二十万人除近卫军外都是青年人(骑兵特别如此),另外还有一些波兰兵和两、三团轻骑兵及四、五团重骑兵。轻骑兵的不足使法军不能进行侦察。    
  我们在易北河上德累斯登、麦森、托尔加乌、维腾堡、乌格德堡和汉堡等地都有渡河桥梁。往德累斯登开动是事先预定好的,因为把敌人引到那儿所要做的一切都已做了。拿破仑下令,在克尼格什迭因附近建筑防御工事,修筑道路,并在易北河上架桥,使这个据点和什托尔平便于联络。    
  5月2日和21日,琉琴和宝琴附近的两次胜利恢复了法军的荣誉。萨克森国王胜利地回到自己的首都。敌人被赶出汉堡。大军军团之一进驻柏林城下,拿破仑的大本营则移到勃烈斯劳。士气沮丧的俄国军队和普鲁士军队只好退过维斯拉河。可是奥地利出面干预战事,建议法国缔结停战协定。拿破仑回到德累斯登,奥地利皇帝离开维也纳,前往波希米亚。俄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定居什维德尼茨。谈判开始了。梅特涅公爵建议在布拉格开会。这个建议获得通过,但它只是个骗局,因为维也纳宫廷已向俄普两国承担了义务,它本已准备在5月间宣布自己的意图,只因法军获得出人意外的胜利,它的行动才不得不谨慎起来。这个宫廷尽管尽了一切努力,它的军队还是人数不多,组织不好,战斗能力不强。梅特涅公爵要求得到伊里利亚各省,要求修改意大利王国的边界,要求拿破仑放弃华沙大公国,放弃莱因同盟保护者和瑞士联邦仲裁人的称号,要求他放弃第三十二军区和荷兰各省的占有权。这些过份的条件显然是为了不被接受而提出来的。但当时维琴察公爵①还是到了布拉格,于是谈判开始了。法方想使列强放弃他们那些条件的某些部分,但尽了一切努力,仅仅对这些条件作了少量的修改。拿破仑决定作重大的让步,他把自己的想法通过驻在德累斯登的布勃纳伯爵通知奥国皇帝。他同意让出伊里利亚各省(各省以伊臧措河与意大利王国分界),让出华沙大公国,放弃莱因同盟保护者和瑞士联邦仲裁人称号。至于荷兰和汉撒同盟各城市,拿破仑认为自己有责任保留它们直到缔结和约为止,将它们作为英国交还法国殖民地的担保品。    
  ①科林库尔。——俄文版编者    
  停战期限在布勃纳伯爵到达布拉格之前几小时届满,这就成为奥地利参加联军的一种借口,于是战争重又爆发了。    
  8月24日,法军在德累斯登附近打败三位国王指挥的联军,获得辉煌的胜利。但接着是麦克唐纳元帅在劳集茨和汪达姆在波希米亚受了挫折。尽管如此,优势毕竟还是在以托尔加乌、维腾堡和马洛德堡等要塞为依靠的法军方面。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丹麦在德累斯登和法国缔结了攻守同盟条约,它的军队扩充了汉堡艾克缪尔公爵的兵力。10月,拿破仑离开德累斯登,顺易北河左岸前往马格德堡,以便迷惑联军。他打算在维腾堡渡河前往柏林。已经有几个军团集中在维腾堡,德塞乌敌人的桥梁业已破坏。这时候,拿破仑接到了符腾堡国王的信,完全证实对明亨宫廷所发生的怀疑是正确的。巴伐利亚国王已突然投向敌军方面去了,驻在莱因河沿岸的奥地利军队和巴伐利亚的军队不宣战,不预先通知,根据里德条约已联合在一起。这八万军队在弗烈德将军率领下,开往莱因河,符腾堡受这支强大兵力的压迫,将不得不把自己的军队参加到他们一起。看来美因兹很快就会受十万敌军的包围。    
  得到这个意外的消息以后,拿破仑认为必须改变他两个月前拟定的作战计划,虽说实现这个计划所需的要塞和军需仓库业已准备好了。这个计划的内容是:法军在托尔加乌、维腾堡、马格德堡和汉堡等要塞及军需仓库的掩护下巧妙地移动,把联军赶出易北河和扎尔河中间地区,把战场移到易北河及奥德河之间(法军在奥德河上已占领格洛加岛、库斯特里亚和什帖丁等要塞),而后按照实际情况,迫使敌军解除对维斯拉河上的但泽、托尔思、莫德林等要塞的包围。可以指望:执行这个广泛的计划,就能够得到如下胜利结果:联盟解体,德意志各国王仍然忠于同法国的联盟。如果巴伐利亚迟两个月倒向敌方,那么它就肯定不会向敌人投降了。    
  10月16日,两军在莱比锡战场上相遇,法军成了这天战斗的胜利者。18日,如果不是据守一个极重要阵地的萨克森军队带领炮兵(拥有六十门炮)投降敌军,并且立即掉转炮口射击法军阵线的话,那么尽管有拉古兹公爵的挫败,胜利还是会归于法军的。萨克森军队这种前所未有的叛变行为应当引起法军的全军覆灭,而把这天的荣誉给予联军。拿破仑率领他的一半近卫军赶往出事地点,把萨克森军队和瑞典军队逐出阵地。夜幕降临了,敌军全线退却,退守战场后面的营房中,而战场则仍旧在法军手里。    
  列德日伊奥公爵和特雷维佐公爵指挥下的青年近卫军也参加了莱比锡战役。库里阿尔将军指挥下的中年近卫军进攻和击溃了梅韦尔德将军手下的奥地利军团并把这位将军俘获。南苏蒂将军统率的近卫骑兵驰往右翼击退奥地利骑兵,擒获了大批俘虏。德鲁奥将军指挥的近卫炮兵整天挺立在炮火下。在全部近卫军中,只有老近卫军步兵保持着队形,占据着威胁敌军的阵地,他们呆在那儿是必要的,可是从没有机会布成方阵。    
  夜晚,法军开始移动,目的是移住艾尔斯特河彼岸,和埃尔富特建立直接联系,等待它所需要的弹药车队从那里开来。16日和18日,法军发射了十五万多发炮弹。若干德意志部队(莱因同盟的部队)学着前一天萨克森兵所开的恶例,相继叛变。一个军士在接到指挥官下达适当的命令以前,就炸断莱比锡桥。这些心疼的偶然事件都是使法军(虽然它是胜利者)受到通常只有在打大的败仗时才会受到的大损失的原因。法军由威森费尔德桥退过扎尔河。它应当在这里集结,停下来等待从埃尔富特运来弹药(埃尔富特那里弹药是很充足的)。可是,就在这时候,获得奥地利巴伐利亚联军以强行军开抵美因河的确实情报。因此,法军必须赶往那儿抵抗敌军。    
  10月30日,法军在加纳乌前面碰到成战斗队形严阵以待的奥巴联军,后者在这儿截断了法军去法兰克福的大路。虽然敌军是强大的并且占据了良好的阵地,可是法军击退了他们,把他们完全打垮并逐出加纳乌。法军继续退往莱因河,11月2日渡过莱因河。    
  圣·恩扬男爵和梅特涅公爵、聂谢耳罗德伯爵及厄别定勋爵等在法兰克福举行谈判。联军提出下面几点作为和平初步条件:拿破仑放弃莱因同盟保护者称号,放弃波兰和易北河各省;法国仍旧留在它的自然疆界范围(阿尔卑斯山及莱因河)以内,并就划分意大利境内法国和奥皇室领地界线达成协议。    
  拿破仑同意这些基本条件。维琴察公爵奉命前往法兰克福。但法兰克福会议象布拉格会议一样是个骗局,联军指望法国会拒绝这些条件,他们就可以从这里找到发表新声明以煽动舆论的口实;因为就在提出这些和平建议的时候,联军还在侵入瑞士,破坏各州的中立地位,拒绝接受法国派往法兰克福的代表,并擅自规定沙提利昂·纳·谢涅为会议工作地点。随后他们很快就暗示:法军必须让出整个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莱因各省和萨伏依,以此作为媾和的基础——这就是要法国回复到1792年原有的疆界上。在2月15日宣布的预备和约草案中,他们更要求让出格尤宁根、柏福尔和贝赞桑等要塞。象这一类要求是决不能不经商量就能接受的。直到联军宣布会议结束时,谈判仍在继续中。           
《拿破仑文选》 
拿破仑著 陈太先译        
评论十六 拿破仑1800年进军和公元前218年汉尼拔进军的比较①    
   ①罗尼阿将军把拿破仑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和汉尼拔军队进阿尔卑斯山脉比较,认为两次进军极相类似。拿破仑驳斥了他的这种见解。——俄文版编者    
  这两次进军毫无相同之处,把它们拿来比较,意味着既不懂得这次进军,又不懂得那次进军。    
  (1)在迦太基军队渡过罗尼河后,西庇阿的军队没有驻在滨海阿尔卑斯山那一带。他的军队已派往西班牙,而他本人则前往皮阿琴察,到大法官曼利伊的部队里去了。(2)汉尼拔从未打算迂回阿尔卑斯山脉哪一部分,也从未打算在敌人没有防备他的哪一个地点越过这座山脉。他笔直前进,翻过科提亚阿尔卑斯山脉,下山到达都灵。他的进军路线既没有经过里昂、谢伊谢尔,也没有经过圣·伯纳山口和阿奥斯塔盆地。这是从波利比和提图斯·李维的著作清楚地可以看得出来的。而且他也没有必要这样做。(3)在提契诺河岸和特列比亚河岸会战的时候,西庇阿以罗马作为自己的后方,而梅拉斯在马伦哥战役中却是以法兰西作自己的后方。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这两次军事行动毫无共同之处,不但毫无共同之处,而且情况是彼此相反的。不过,由于许多世纪以来评论家们一直都在白费工夫地评论汉尼拔的远征,所以我们比较详细地来研究一下……    
  汉尼拔于公元前218年越过比利牛斯山脉,停在科利乌尔,后来他经过距海不远的下郎基多克①,并在杜兰斯河流入罗尼河入口处上面和亚德世河入口处下面渡过罗尼河。他在杜兰斯河口上面渡河,是因为他打算向瓦尔河那边前进,他在亚德世河口下面渡河,是因为有一条山脉在那里发脉,那条山脉差不多垂直地高耸于罗尼河右岸一直到里昂方才终止,而左岸河谷则宽达几法里,一直延伸到阿尔卑斯山麓。从罗尼河口到亚德世河入口处距离是二十八法里。汉尼拔大概是在亚德世河口以下四法里处,在距海二十四法里或四站路程的地方,即在奥朗日高地渡河。他从奥朗日一直往都灵前进。他在行军的第四天,就抵达两河汇流处。这两条河或者是指瓦朗斯上面的伊泽尔河和罗尼河,或者是指格勒诺布尔附近的伊泽尔河和德腊克河。这两个地点都同样符合波利比和提图斯·李维的记载。拿破仑由圣·厄斯普里桥渡罗尼河,从日内瓦山附近越过阿尔卑斯山脉,他从西班牙到意大利所经过的道路是两个半岛之间的最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