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拿破仑文选 >

第4章

拿破仑文选-第4章

小说: 拿破仑文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布置防线:右翼依靠瓦尔河及其支流,中段靠着兰托斯卡,左翼依靠萨奥尔德若前面的罗依河。9月23日,安瑟姆将军从法国海军上将那里得悉,由于法国舰队到达尼斯海面,已逼使敌人撤离该城。他得到这个消息并探明皮埃蒙特军队的初步动向以后,就率领四千人渡过瓦尔河,进占尼斯、蒙塔耳范要塞和维耳夫朗舍,均未遇到任何抵抗。该城最后两座防御工事本来筑得很完善,并且配有优秀的炮兵,但全未发挥作用,所有守军全部被俘。安瑟姆涉水渡过瓦尔河,次日河水突涨,以致他呆在尼斯有八九天和自己的部队主力隔离。敌人却没有注意这种情况,或者不知道怎样利用这种情况。安瑟姆把前卫推进到斯卡廉后面通往都灵的公路上。舰队开到属于撒丁王国的一个港口——奥涅利亚。海军上将叫港口要塞司令投降,但是,要塞司令却把上将派去的军使杀了。于是海军陆战队登陆,占领了这个港口。安瑟姆将军不能使部队遵守军纪,在尼斯人民控诉的种种违法乱纪的行为中,连他本人也有一份。他很快被召回国了。    
  1793年初,政府从意大利方面军里分出一部分人,组成阿尔卑斯方面军,同年2月15日,派比隆将军担任该方面军总司令。在斯卡廉、索斯彼洛、兰托斯卡等高地曾与敌人进行过几次战斗。双方反复争夺过这些地方,最后法军终于牢固地占领了索斯彼洛高地。前卫布置在索斯彼洛和勃列利奥两地间的勃鲁伊军营中。4月11日,比隆占领了兰托斯卡和到别耳韦迭尔一带高地。他抓了许多俘虏,并缴获一些大炮。不久他奉命被调去指挥旺代方面军。接替他的是勃留纳将军。部队得到援兵以后,总计为三万人。和普罗文斯省卫戍部队、兵站部队及伤病员一起计算,总数达六万八千人。敌人也因为补充了兵员和增加了精锐的奥地利师,实力大为增强。他们还构筑了许多炮垒和工事以加强自己的阵地。敌军右翼毗连尤帖尔阵地,正面布置在腊乌斯山口前面,左翼布置在萨奥尔德若前面,即布置在尼斯-都灵公路两侧的要塞工事前面。勃留纳将军完全有根据指望占领整个阿尔卑斯滨海地区,把敌军驱出田德山口,在下雨期间把自己的部队分驻在阿尔卑斯山顶。这样做可使自己的阵地更加巩固,而防卫的兵力可以减少。这个计划是很明智的,勃留纳也有足够的兵力去完成它,可是他缺少领导这种重要军事行动的指挥能力。1793年6月8日,他转入全线进攻。一切可以作的事,法军都作到了;一切可以占领的阵地,法军都占领了;可是敌人占据的富尔什和腊乌斯两处阵地没有拿下来。勃留纳坚持不退,6月12日重新进攻。这次进攻给皮埃蒙特军队带来了光荣,而给法军精锐的掷弹兵招致死亡。皮埃蒙特军队的阵地被认为是不可攻克的。他们仍继续构筑工事加强阵地。8月,土伦保皇党人叛变,共和国从意大利方面军里面抽调了一部分军队去组织围攻土伦的军团。意大利方面军的兵力虽然削弱了,可是它在10月间几次击退皮埃蒙特军队,粉碎了他们强渡瓦尔河,侵入普罗文斯的企图。敌军有四千兵力的一个师在日列特附近被杜戈梅所部击溃,几乎全被消灭,因而被迫退守原阵地。勃留纳被诬告参加叛乱和庇护马赛暴动,因而交付巴黎革命法庭审判,并且死在断头台上。    
  收复土伦以后,1794年的头两个月,拿破仑从事修复地中海沿岸一带的防御工事。他于3月份到达尼斯,接任这儿的炮兵总指挥。这里的总司令是杜莫比昂将军。这位将军是老掷弹兵大尉出身,在意大利方面军供职时,于1792年和1793年历次战役中,得到上校军衔并晋升为旅长和师长。他熟悉这儿所有的阵地,6月间在勃留纳指挥下曾领导过一次出击。这个人已经六十岁了。性情爽直、非常勇敢、很有教养,可是患痛风病,不能起来,整年整月地躺在床上。他的参谋长是哥提叶将军,管理处长是德伊索契。加列尔管财务和供应,杜惹尔将军任炮兵指挥官助理,加先迪上校任辎重库主任,维阿利任工兵指挥官。马卡尔、达列曼和马塞纳等几位将军分别指挥各个师或旅。司令部驻尼斯已两年,这儿离前哨十法里,完全感觉不到战争的气氛。    
  二    
  炮兵总指挥在3月份花了一部分时间来熟悉军队所占据的各个阵地,研究了1792年以来所进行的历次战役。他在马卡尔将军驻地勃鲁伊呆了几天。他确信敌人的阵地很坚固,并认为6月8日和12日两次使法军大受损失的冲击是莽撞行为。    
  在山地里到处是阵地,而阵地本身又非常坚固,对于这种阵地就不应当强攻。山地战的艺术在于或从敌人两翼,或从敌人后方占领阵地,以迫使敌人或者不战而退出自己的阵地,在稍后地方另建新阵地;或者前进并攻击你们。山地战是不利于进攻的。即使在攻击战中,作战艺术也在于只进行防卫,而逼使敌人采取进攻。    
  敌人的各个阵地彼此间联系很好。右翼掩蔽妥善,左翼掩蔽不好。从左翼方面前进,地形上比较容易通过。于是拿破仑草拟了作战计划。按照他的计划,军队可以不经激战而占领阿尔卑斯山脉的各主要山岭,并迫使敌人放弃象腊乌斯和富尔什两处那样坚固的阵地。按照这个计划,法军应当渡过罗依亚、涅尔维和塔德雅等河流,迂回敌军左翼,占领塔纳尔多山、六甲-巴尔邦山和塔纳列洛山,并截断通往萨奥尔德若的公路——敌军在马尔达丘陵后面的交通线。    
  奥涅利亚成了大批海盗船的窝巢。海盗船从那儿截断尼斯通往热那亚的交通线。这对我军危害很大,对饥馑成灾的普罗文斯省的粮食供应危害更大。计划中的军事行动可以附带解决这个任务。因为当我军爬登蒙特-格兰德山后,就可以控制塔纳罗河的发源地和整个奥涅利亚盆地。而奥涅利亚城和奥尔梅阿、加列西奥及洛亚诺等地也将落入法军的手中。这样一来,这个作战计划就可以一举而获得三个显著的效果:(1)沿阿尔卑斯山脉主脊构筑天然阵地,以作为尼斯地区的防线;(2)把右翼推进到一个多山的地点,那儿山岭虽不很高,却可以提供极大的便利;(3)可以掩护热那亚共和国的里维埃腊地区,消灭海盗窝巢,使大商业中心热那亚和马赛与军队间的交通不再受阻碍。不必害怕敌军乘法军推进右翼而分散兵力的机会转入进攻。在山地里,这种进攻只在法军坐失时机而不给敌人以决定性打击的场合才有危险。因为在法军走过几站路程,绕过敌人,并出现在它的侧翼的时候,敌人已没有时间展开进攻了。在山地战中,迫使敌人离开自己的阵地出来攻击你们,象我们已经讲过的,这就意味着用兵巧妙,适合这种战争的性质。诚然,别奥列特、勃鲁伊和彼鲁斯等山口旁边的阵地也许不及皮埃蒙特军的阵地坚固,但事实表明它们也是非常坚固的。人数上的优势并不能帮助皮埃蒙特军队。敌人即使强行通过这些阵地,也会被十分坚固的勃拉乌、卡斯提利恩和留切拉姆等山口阵地所阻遏。皮埃蒙特的士兵可能在法军占领塔纳尔多山和塔纳列洛等阵地后立即决定攻击这些阵地,可是这些阵地本身是坚固的。这儿又可以采用上述山地战规则:逼使敌人进攻。何况所有留在勃鲁伊军营的法军可以渡过罗依亚河和越过约夫山,前来援助受攻击的军队。最后,对塔纳罗河发源地及奥尔梅阿的军事行动本身只是佯攻性质,这种佯攻旨在阻止敌人进行冒险的山地战,而迫使敌人回师平原,以掩护自己的首都。    
  拿破仑把这个计划交付军事会议审查,出席会议的有两位人民代表——军队的政治委员杜莫比昂将军和炮兵指挥官马塞纳将军、维阿列将军(工兵指挥官)、旅长刘斯卡、轻装部队军官和最熟悉这些山地情况的山民。计划起草人的声望帮助会议避免冗长的讨论。与会者都记得他在土伦的行动,所以计划迅速获得通过。    
  遇到一个政治性的困难问题。这就是当前需要经过热那亚共和国的领土。可是联军在六个月前业已这样做过,那时有二千皮埃蒙特军队经过热那亚的领土,由奥涅利亚前往土伦。热那亚当局本来只允许他们不携带武器一小队一小队地通过,可是,他们带着武器并敲着战鼓经过那里。“拉莫迭斯特”号巡洋舰事件帮助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艘军舰停泊在热那亚港里。1793年10月5日,有三艘英国军舰和两艘巡洋舰也到这个港口来停泊。一艘装有七十四门大炮的英国军舰停泊在“拉莫迭斯特”号旁边。英舰上的老军官有礼貌地请求法舰值班军官移开一只舢舨,因为它妨碍英舰活动。法国人乐意照办了。半小时以后,英国舰长要求“拉莫迭斯特”号指挥官悬挂白旗,说什么他不知道什么三色旗。这时联军正占据着土伦。法国军官这样回答敌人的挑衅:只有荣誉叫我们怎样办,我们才怎样办。可是英国人已准备好三道小吊桥。他们把吊桥架到法舰上,展开冲击并从甲板上和桅楼上进行猛烈射击。“拉莫迭斯特”号船员未作一点准备。一部分人跳入水中,英国人驾舢舨追击他们;一些人阵亡;一些人负伤。热那亚人忿怒到了极点。英国代表德勒依克备受群众嘲骂、威吓,好容易才避免了更大的麻烦。当时热那亚元首是多利阿。上议院向法国道歉,但巡洋舰并未归还。马赛的人民代表们提议禁止热那亚船只入口,他们期待国民议会对热那亚宣战。可是法国、特别是法国南部当时正苦于饥荒,需要热那亚的船舶运送粮食供应普罗文斯。国民议会把愤怒忍在心里,声称发生这一切原因都在于热那亚弱小,法热关系仍应维持原样。但这个共和国的独立和中立地位已被破坏,至少这一点是肯定无疑了。    
  4月6日,法军一万四千人分成五旅,经罗依亚河前进,占领文提米亚城堡。马塞纳指挥的一旅推进到塔纳尔多山并占领了阵地。另一旅人渡过塔德雅河,占领蒙特-格兰德阵地。其余三旅由拿破仑直接指挥向奥涅利亚推进,打败了占据圣阿加特高地的奥国师团。法军旅长勃留尔在这里阵亡。次日,法军占领了奥涅利亚,在这儿缴获了十二门大炮。奥涅利亚盆地及城市居民四散奔逃。还有十二门大炮是在圣薛维斯特山口附近缴获的。皮埃蒙特军队原想把这些大炮运到奥尔梅阿去,碰着法军第二旅由美察隆山口出击,所以这些大炮仍旧落到法军手里。法军推进到庞特-迪-纳瓦。奥军残部还驻在这儿。法军向他们展开攻击,把他们击溃,又把他们从阿利奥尔赶到塔纳罗河边。奥尔梅阿要塞于同日投降。要塞里有四百名守军,有储备着几千枝步枪和二十门大炮的军械库,还有一个呢绒纺织工场。工场生产的呢绒衣料堆满了仓库,可以帮助部队解决穿衣问题。次日(18日),法军占领了加列西奥,修复了经圣贝纳尔多山和六甲-巴尔邦山连接洛亚诺的交通线。洛亚诺是海边的一座小城市,属撒丁王国。    
  在皮埃蒙特的军队里人心惶惶不安。敌人急忙退出阿尔卑斯山一切坡面,可是迟了一步,以致未能撤走自己的炮队。马塞纳所部从塔纳列洛插到萨奥尔德若的后方要冲上,截断了公路,并截断了敌人向马尔达丘陵后面去的退路。萨奥尔德若敌人于4月29日投降。这座要塞本来可以较长时间地防守,因为它里面储藏军用物资颇多。5月8日,马塞纳经阿尔甸特山口进到田德山口。同时马卡尔将军则从正面进攻。攻击很成功。法军占领了阿尔卑斯山脉所有沿海的主要山岭。驻扎在奥尔梅阿前面的法军右翼经帖尔米尼山口与田德山口法军连接,从田德山口直到阿尔让提埃尔山口的整个阿尔卑斯山脉都被占领。而阿尔让提埃尔山口则是阿尔卑斯方面军最远的哨所所在地。这个军事计划的完成俘虏了三、四千敌军,缴获了六、七十门大炮,占领了两座要塞。此外还占领了整个阿尔卑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的最重要的山前地带。这样一来,法军就占领了大半个里维埃腊。虽说法军右翼拉长十五法里,可是它的阵地更加巩固了,守卫它所需兵力也减少了。再也没有什么能阻碍热那亚和普罗文斯之间的沿海航行了。法军所受损失不大。关于萨奥尔德若及其他等等阵地,人们讲了那么多,又为它们流了那么多的血,现在终于攻克了。它们的攻克使拿破仑在这个方面军里的声誉更加提高了,社会舆论都希望派他当总司令。    
  三    
  山地炮兵状况改善了。辎重队长助理、炮兵修械厂军官佛特里耶中校十分关心这方面的一切详情细节。在尼斯军械库、在奥尔梅阿和萨奥尔德若两座要塞里以及在敌人放弃的各个阵地上,都找到了发射三磅炮弹的皮埃蒙特大炮。这种炮轻到可以用骡子驮运。但是仅仅这种口径的炮还不能满足一切需要。在1768年科西嘉战争①中,制成了炮架滑道和双辕,用以装运发射四磅炮弹的大炮跟随队伍行进。这种装置也适用于载运发射六磅炮弹和十二磅炮弹的大炮,以及载运六英寸的榴弹炮。同时适于骡背驮运的山地锻铁坊也发明了。在进攻奥涅利亚、奥尔梅阿和萨奥尔德若等地的战役中,拥有二十四门大炮的炮兵辎重队也随军进入山地。大炮是很有用的,就它对敌我双方所起的精神作用说尤其如此。    
  ①科西嘉长期属热那亚共和国,1755年开始解放运动,赶走了热那亚人,在本地人保里统治下成为独立国家。1769年春,法国军队进攻里的军队,掀起了科西嘉战争。结果保里失败,科西嘉成了法国领土。——译者    
  皮埃蒙特军队分布在平原和岗峦起伏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前地带,一切供应都很充足。它经过休整,补充了兵员,并且由于新的奥地利部队的到达,实力已日益加强。而法国军队则驻防在阿尔卑斯山脉各主要山岭上,从勃朗峰到塔纳罗河发源地,成一半圆形,幅度长达六十法里。由于饥饿和疾病,部队死人甚多。交通运输困难,食物少而昂贵。马匹损失很大,军队的物资供应情况不佳。高山的气候和不良的饮水使许多士兵生病。三个月之中军队在医院中所受的损失不小于大会战时在战场上所受的损失。比起进攻来,这种防守无论在财政方面或人力方面都不上算。除了这些不利情况以外,防守阿尔卑斯山还有当地地形特点所带来的其他不利条件。军队分散,布防在这些高山上的各个部分不能互相支援,从右翼到左翼需要走二十天时间。而防守皮埃蒙特的敌军则驻扎在极好的平原上,它可以在几天之内集中自己的兵力来攻击它愿意攻击的任何地方。社会保安委员会希望军队转守为攻。为此,拿破仑和阿尔卑斯方面军的军官在科耳马尔举行了会议,可是意见不一致。应当首先把两个方面军划归一个总司令指挥。    
  9月,一个奥地利师团在博尔米达河附近集中。他们的仓库建在迭戈。一个英国师团必将在瓦多登陆。这两支部队联合以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占据萨沃纳,并迫使已被断绝海陆交通的热那亚共和国对法宣战。瓦多港代替奥涅利亚港,成为英国巡洋舰和海盗们的避难所。他们破坏了热那亚和马赛间的贸易来往。炮兵指挥官建议拿下蒙特诺特、瓦多和圣则阿科莫等阵地。这样一来,法军右翼就可以出现在热那亚大门前。于是,总司令杜莫比昂就统率三个师(一万八千人)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