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420-邵兰荪医桉 >

第7章

420-邵兰荪医桉-第7章

小说: 420-邵兰荪医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川楝子(三钱) 鸡内金(三钱) 生香附(三钱) 左金丸(八分) 延胡(二钱) 贡沉香( 
五分 
)广郁金(三钱) 佛手花(八分) 炒青皮(八分) 炒谷芽(四钱) 枳壳(钱半) 路路通(七 
枚) 
四帖。 
介按∶肝横气滞,胃弱不和,以致腹痛联脘,嗳气上逆,是属旋复代赭石汤之症。今以 
疏肝和中为治,可谓别出心裁。 
遗风庞 营虚胃痛,脉虚,心悸,宜辛甘治之。(又月初三日。) 
丹参(三钱) 沉香曲(钱半) 九香虫(钱半) 生牡蛎(四钱) 
清煎四帖。 
又 胃痛未除,脉虚左弦,心悸如悬,仍宜养血平肝(六月初八日。) 
全当归(钱半) 川楝子(三钱) 茯神(四钱) 乌药(钱半) 九香虫(钱半) 炒延胡(钱 
半) 炒谷芽(四钱) 玫瑰花(五朵) 生牡蛎(四钱) 草蔻(一钱) 丹参(三钱) 
清煎四帖。 
介按∶五液未能上承,心阳过动,愈耗营阴,是以心悸胃痛。养血平肝,洵治此症之要 
图。 

卷三
腹痛
属性:渔庄沈 秋暑内逼,腹痛如绞,大便赤不爽,脉弦濡,舌赤,呕恶,防痢。(七月二十四 
日。) 
藿香(钱半) 红藤(钱半) 炒银花(三钱) 仙半夏(钱半) 左金丸(八分) 广郁金(三 
钱) 滑石(四钱) 莱菔子(三钱) 省头草(三钱) 川朴(一钱) 枳壳(钱半) 
清煎二帖。 
介按∶暑热内逼肝经,阻碍气机,扰乱肠胃,因而腹中绞痛。治以平肝清热,理气止痛 
,方法甚佳。 
渔庄沈 腹痛已除,胃气较振,脉两手皆弦,肝横气滞,阴火不敛。姑宜养胃泄肝。( 
八月初三日。) 
黄草斛(三钱) 左金丸(八分) 焦栀子(三钱) 川楝子(三钱) 生石决明(六钱) 白芍 
(钱 
半) 广郁金(三钱) 佛手花(八分) 丹皮(三钱) 枳壳(钱半) 木蝴蝶(四分) (引)路路 
通(七枚) 
二帖。 
介按∶此系腹痛少减,肝热未清,胃阴未复之症。 
安昌沈 闺女腹痛欲呕,脉寸弦滑,此由寒温失调,夹食为患,咳逆。宜开提和中,防 
变。(九月二十二日。) 
桔梗(钱半) 枳壳(钱半) 省头草(三钱) 青木香(七分) 山楂(四钱) 前胡(钱半) 
原郁金(三钱) 光杏仁(三钱) 红藤(钱半) 藿香(二钱) 炒麦芽(三钱) 
清煎三帖。 
介按∶寒凝火郁,挟秽浊食滞而阻遏气机,故以芳香逐秽,兼以疏泄清肺为治。 
某 便泻已止,脉弦,腹痛肠鸣。姑宜清肝和中。 
川楝子(三钱) 新会皮(钱半) 通草(钱半) 生牡蛎(四钱) 茯苓(四钱) 广郁金(三 
钱) 炒白芍(钱半) 玫瑰花(五朵) 左金丸(八分) 炒谷芽(四钱) 广木香(七分) 
清煎四帖。 
介按∶气滞湿阻,六腑不和,以致先泻后痛。但古人以胃为阳土,肝属阴木,治胃必主 
泄肝,制其胜也。 
安昌陈 腹痛已瘥,脉弦,脘闷气冲,舌微黄,故宜顺气和中。(五月十七日) 
乌药(二钱) 川楝子(三钱) 刺蒺藜(三钱) 左金丸(八分) 生牡蛎(钱半) 浓朴(一 
钱) 枳壳(钱半) 玫瑰花(五朵) 沉香曲(钱半) 炒青皮(八分) 仙半夏(钱半) 
清煎四帖。 
介按∶肝热未清,气机阻痹,治以泄肝和胃,方极稳妥。 
某 腹痛较瘥,脉沉弦,头晕,仍遵前法加减为妥。(五月十三日) 
川楝子(三钱) 刺蒺藜(三钱) 仙半夏(钱半) 沉香曲(钱半) 延胡(二钱) 茯神(四 
钱) 新会皮(钱半) 玫瑰花(五朵) 生牡蛎(四钱) 鸡内金(三钱) 左金丸(八分) 
清煎二帖。 
介按∶肝气稍平,而内风未熄,以致头晕。治以柔肝熄风,兼理气。藉止腹痛而缓晕。 

卷三
泄泻
属性:遗风王 舌浓黄滑,便泻不化,脉弦濡,小便不利,此属湿热。脘闷,宜和中清利。( 
六月初八日。) 
藿香梗(二钱) 焦六曲(四钱) 蜜银花(二钱) 猪苓(钱半) 原滑石(四钱) 炒川连( 
七分 
)扁豆衣(三钱) 通草(钱半) 川朴(一钱) 省头草(三钱) 新会皮(钱半) (引)荷叶(一 
角) 
二帖。 
介按∶湿胜便泻而小便不利,治以清利湿热。又佐消食扶脾,确是双方兼顾之疗法。 
安昌夏 舌滑白,脉弦细,便溏,患小便不多,脘闷,气冲欲呕,藉猪苓汤加减。(三 
月十三日。) 
猪苓(钱半) 广藿香(二钱) 仙半夏(钱半) 大腹皮(三钱) 泽泻(二钱) 滑石(四钱) 
左金丸(八分) 玫瑰花(五朵) 茯苓(四钱) 浓朴(一钱) 香附(三钱) 
清煎四帖。 
又 湿热未清,腹中胀闷,脉涩滞,便泻,仍宜猪苓汤加减。 
猪苓(钱半) 藿香梗(二钱) 大腹皮(三钱) 左金丸(八分) 泽泻(三钱) 滑石(四钱) 
制香附(三钱) 佛手花(八分) 茯苓(四钱) 浓朴(钱半) 佩兰叶(钱半) 
清煎四帖。 
介按∶内经曰∶湿胜则濡泄。难经曰∶湿多成五泄。兹以湿胜而脾胃失于健运,不能渗 
化, 
方从猪苓汤加减,以藿、朴、香附,玫瑰等味,芳香燥湿,二苓、泽泻健脾佐运,半夏、左 
金和胃宽胸,腹皮、滑石泄湿利溲。前后二方,大旨相同,即古人所谓利小便即是实大便之 
意。 
渔庄沈(妇) 便泻腹痛,右脉涩,左弦细,经停四月,腰酸带下。心泛,舌微白,咳呛 
。姑宜清气和中。(十月二十日。) 
藿香梗(二钱) 诃子肉(钱半) 新会皮(钱半) 桔梗(钱半) 川贝(钱半) 扁豆衣(三 
钱) 苏梗(钱半) 生款冬(三钱) 大腹皮(三钱) 广木香(八分) 蔻壳(钱半) 
清煎三帖。 
介按∶肝肾阴亏,带脉不固,则腰酸带下,肝阳横逆,则腹痛便泻,上乘于肺则咳嗽心 
泛。先以清肺扶脾,兼用理气之品,是急则治标之意。 
新田郦 据述便泻较减,舌根浓,面浮,宜和胃为主。(六月十三日。) 
焦六曲(四钱) 新会皮(钱半) 制香附(三钱) 鸡内金(钱半) 川连(五分) 赤苓(三 
钱) 
扁豆衣(钱半) 大腹皮(三钱) 仙半夏(钱半) 炒麦芽(三钱) 通草(钱半) 鲜荷叶(一角) 
二帖。 
介按∶便泻较减,舌浓面浮,此系湿热未净,夹食为患。故治以扶脾渗湿,兼消食滞。 
大西庄沈 木克土便泻,气滞经阻,脉右涩左弦,舌心光,胃钝脘闷,腹中有瘕。姑宜 
泄木和中。(七月二十九日。) 
乌药(二钱) 川楝子(三钱) 炒谷芽(四钱) 左金丸(八分) 茯苓(四钱) 木蝴蝶(四 
分) 扁豆衣(三钱) 玫瑰花(五朵) 大腹皮(三钱) 炒白芍(钱半) 佩兰(钱半) 
清煎四帖。 
介按∶肝阳侮胃,气聚成瘕,阳明隶于冲脉,冲脉即是血海。兹以胃被肝乘,血海亦同 
时为病,以致经阻。治以泄肝救胃,方极稳健可法。 
某 据述胃纳稍增,便泻稀水,缘水湿并归阳明,宜分利为稳。 
茯苓(三钱) 大腹皮(三钱) 原砂仁(七分) 石莲子(三钱) 泽泻(三钱) 猪苓(钱半) 
绿萼梅(钱半) 通草(钱半) 江西术(一钱) 新会皮(钱半) 生白芍(钱半) 
清煎四帖。 
介按∶湿归阳明而为泄泻,治以五苓散加减,洵是对症之妙剂。 
遗风庞 舌黄滑,脉弦濡,便利腹痛,此属湿热。宜治防痢。(六月初九日。) 
广藿香(二钱) 焦六曲(四钱) 青木香(七分) 大腹皮(三钱) 六一散(三钱) 炒川连 
(五分) 炒枳壳(钱半) 新会皮(钱半) 川朴(一钱) 猪苓(钱半) 通草(钱半) 
清煎三帖。 
介按∶湿热薄于肠胃,阻遏气机,而致太阴失健运,厥阴失疏泄,湿蒸热郁,传导失其 
常度,而便利腹痛。清热导气以渗湿,则诸恙自愈。 
某 便泻较减,脉虚,气机不和,舌滑,宜固肾止泻,理气和中。(三月十七日。) 
熟地(三钱) 骨碎补(三钱) 炒杜仲(三钱) 炒米仁(四钱) 怀药(三钱) 茯苓(四钱) 
新会皮(钱半) 玫瑰花(五朵) 芡实(三钱) 原蚕砂(一钱) 甘松(四分) 
清煎十帖。 
介按∶此是脾肾兼虚为泻,故君以地黄、杜仲、骨碎补,大滋肾阴,填精补髓,臣以芡 
实、 
山药之健脾,又佐泽泻、米仁以疏水道之滞,使以芳香诸味之理气,适气机转动,则湿走而 
肾强脾健矣。 
渔庄沈 中虚气馁,水谷酿湿,成痰作泻,左脉虚细,右弦濡,舌微黄,心肾不交,寝 
不成寐。宜治脾肾为主。(五月十三日。) 
骨碎补(三钱) 夜交藤(三钱) 炒枣仁(三钱) 炒川连(五分) 炒杜仲(三钱) 怀山药 
(三 
钱) (辰砂拌)茯神(四钱) 粟壳(一钱) 炒江西术(一钱) 阳春砂(一钱) 百药煎(三钱) 
清煎五帖。 
介按∶雷少逸曰∶昔贤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夫痰乃湿气而生,湿由脾弱 
而起 
。盖为太阳湿土,得湿则健,一被寒湿所侵,遂困顿矣。脾既困顿,焉能掌运用之权衡,则 
水谷之精微,悉变为痰。痰气上袭于肺,肺与大肠相为表里,其大肠固者,肺经自病而为痰 
嗽,其不固者,则肺病移于大肠而为痰泻矣。雷氏此言,发明痰泻之病源,已无余蕴,深堪 
钦佩,惟此症系是脾肾兼虚,以致水泛为痰,因大肠不固,遂移病于大肠而作泻。且以心不 
藏神,阳不交阴而不寐,故其治法,于固肾健脾之中,参用安神涩肠之品。 
朱墅杨(妇) 木克土便泻腹满,脉沉涩,舌黄,心泛欲呕,癸涩,宜防腹胀。(六月二 
十日。) 
藿香(二钱) 大腹皮(三钱) 新会皮(钱半) 川楝子(三钱) 左金丸(八分) 茯苓(四 
钱) 扁豆衣(三钱) 玫瑰花(五朵) 佩兰(钱半) 通草(钱半) 香附(钱半) 
清煎三帖。 
介按∶冲隶阳明,厥阴对峙,今因肝病犯胃,则心泛欲呕,乘脾则便泻腹满,冲脉既被 
肝逆 
犯胃而受影响,则癸水难以应期而至。故治以苦辛泄降,俾肝逆稍平,胃气渐和,则诸恙自 
退。 
安昌马(妇) 上咳下泻,形肉日削,脉弱细,经闭脘格,属棘手重症。宜法候政之。( 
又六月初五日。) 
省头草(五钱) 诃子肉(三钱) 炒谷芽(四钱) 绿萼梅(钱半) 川贝(三钱) 扁豆衣( 
三钱) 石莲子(三钱) 桑白皮(钱半) 制香附(三钱) 新会皮(钱半) 赤苓(四钱) 
清煎二帖。 
介按∶经闭脘格,咳泻形削,此是脾弱肝横,生化无权,中气久虚,血液渐涸,虽用扶 
脾抑肝之品,究属难愈之症。 
某(稚孩) 呕渴已瘥,脉涩滞,舌心浓,腹尚大,胃钝便滑,仍遵前法加减。(二月十 
一日) 
乌梅(一个) 甘松(四分) 赤苓(三钱) 生香附(钱半) 椒目(四分) 炒谷芽(三钱) 
浓朴(一钱) 鸡内金(钱半) 大腹皮(三钱) 通草(钱半) 绿萼梅(一钱) 
清煎三帖。 
介按∶肝胃湿热久蕴,脾弱而致腹大便滑,当然以扶脾渗湿,兼清肝胃之热。 
某(稚孩) 腹形不减,气逆便溏,脉弦细,舌薄滑,身微热,口渴,仍宜和中分消,防 
疳。(六月二十四日) 
广藿香(二钱) 省头草(钱半) 鸡内金(钱半) 川楝子(钱半) 宣木瓜(钱半) 甘松( 
四分) 五谷虫(三钱) 绿萼梅(一钱) 大腹皮(三钱) 通草(钱半) 香附(钱半) 
清煎三帖。 
介按∶食物不节,脾胃受创,肝阳乘侮,而致腹膨便泻,故治以和肝健脾,清导清热。 
渔庄沈 女孩虫气内着,腹痛乍作乍止,脉弦濡,便溏。姑宜安胃和中。(二月十五日 
。) 
乌梅(一个) 川椒(十四粒) 五谷虫(三钱) 广木香(八分) 川楝子(三钱) 延胡(二 
钱) 茯苓(四钱) 茉莉花(八分) 生白芍(钱半) 甘松(四分) 佩兰(三钱) 
清煎二帖。 
介按∶疳泻治法,不离脾胃,约分数种,如胃滞当消,脾弱宜补,因热则苦寒清火,因 
冷则 
辛温健脾,有虫则用杀虫之品,因虚则补本脏之母。今此案系是湿热内滞,夹着虫积,以致 
腹痛便溏。治宗安胃丸之意,而以健脾驱虫,理气导滞,洵治虫积腹痛而兼便溏之良方。 
遗风庞 女孩 后受暑,夹食化泻,脉弦,舌黄,口渴,宜清热和中。 
藿香梗(二钱) 炒川连(八分) 百药煎(三钱) 银花(二钱) 六一散(四钱) 扁豆衣( 
三钱) 生白芍(钱半) 麦芽(三钱) 佩兰(三钱) 通草(钱半) 新会皮(钱半) 
清煎二帖。 
又 时 后,便泻腹痛,右脉弦,潮热似疟。宜和中清利。(七月十三号五月二十九日。) 
猪苓(三钱) 六一散(四钱) 青蒿子(八分) 炒川连(八分) 泽泻(三钱) 大腹皮(三 
钱) 蔻壳(钱半) 新会皮(钱半) 赤苓(四钱) 扁豆衣(三钱) 通草(钱半) 
清煎三帖。 
又 后便泻化利,腹痛不爽,胃纳较增,舌滑微黄。宜清热、化气、分利。(七月十 
七号丁未初四日) 
炒川连(八分) 莱菔子(三钱) 大腹皮(三钱) 冬瓜皮(三钱) 生白芍(钱半) 六一散 
(四钱) 广皮(钱半) 焦六曲(四钱) 枳壳(钱半) 青木香(八分) 生米仁(四钱) 
清煎二帖。 
介按∶麻疹又名曰痧,吾绍通称曰 ,江苏总名曰疹。其实皆一病也,无非因地异名 
耳。 
叶氏治法,分晰四时,最为简明。其言曰∶春令发痧,从风温治,夏季从暑风,暑必兼湿, 
秋令从热烁燥气,冬月从风寒。又曰∶疹宜通泄,泄泻为顺。下痢五色者亦不妨。惟二便不 
利者,最多凶症,治法大忌止泻。今此案适在夏月,吸受暑热,兼挟湿食化泻,治以清暑, 
最属正当。逮日久而湿热内陷,移于大肠,治以导滞而清湿热,大旨近是。 

卷三

属性:遗风庞 便痢未除,脉弦急,气不和,舌浓黄滑,潮热。姑宜清暑和中。(八月十四号 
戊申初三日。) 
焦六曲(四钱) 青蒿子(钱半) 大腹皮(三钱) 藿香梗(二钱) 六一散(三钱) 扁豆衣 
(三钱) 省头草(二钱) 通草(钱半) 川朴(一钱) 炒麦芽(三钱) 仙半夏(钱半) 
清煎三帖。 
介按∶暑湿痢由于湿热郁滞肠胃,每至午后潮热,治以清暑渗湿,最为适当。 
后马周 肠 久累,脉弦,舌滑,头晕而疼。宜黄连阿胶汤治之。(二月十二日。) 
炒川连(八分) 炒白芍(钱半) 白头翁(钱半) 北秦皮(钱半) 赤茯苓(四钱) 枳壳( 
钱半) 
青木香(八分) 草决明(三钱,即青葙子) 炒驴胶(钱半) 荆芥炭(钱半) 通草(钱半) 
(引)荷叶(一角) 
一帖。 
介按∶古之所谓肠 下血,即今之所谓赤痢也。兹以热入厥阴而为下痢,肝阳上越而为 
头晕,治以黄连阿胶合白头翁汤,借清肝热而滋阴。 
某 休息下痢,脉弦濡,跗浮脘闷,此湿热蕴蓄,宜和中清利。(三月十七日。) 
秦艽(钱半) 藿梗(二钱) 炒枳壳(钱半) 猪苓(钱半) 浓朴(一钱) 原滑石(四钱) 
青木香(七分) 泽泻(三钱) 大腹皮(三钱) 冬瓜皮(三钱) 新会皮(钱半) 
清煎三帖。 
又 休息下痢,圊而不爽,脉涩滞,胃钝,湿热犹存,舌微白。宜和中清利(三月二十 
日。) 
藿梗(二钱) 左金丸(八分) 川楝子(三钱) 大腹皮(三钱) 滑石(四钱) 炒枳壳(钱 
半) 赤苓(三钱) 石莲子(三钱) 浓朴(一钱) 广木香(七分) 新会皮(钱半) 
清煎三帖。 
介按∶休息痢疾,多由病患贪食油腻,或由医者早投滋阴,以致湿热留恋,滞而不去。 
兹因 
湿热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