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密勒日大师全集 >

第13章

密勒日大师全集-第13章

小说: 密勒日大师全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方飞来了许多许多的鹅群集聚在一起,不一会儿,鹅群四散,每一只鹅又召来
了五百只鹅,把整个大地山谷都塞满了。我自己虽然是一个(密乘的)瑜伽行者,
但以后,承继我的人却多数是出家的比丘(32)。我如今所作已毕,对佛陀的教法
已经尽了自己的职责了。”说完之后,显出异常欢喜愉快的样子。
    以上是至尊(密勒日巴)的第一心子冈波巴大师的故事。

本篇注解

(1)此处藏文Shan为舅父之义,复又有Srin。Mo。字样。此处或后面始终未见大师
之妻的正式名字出现。此女是达马俄之妹,则舅父又不知何解,只好暂译为达马
俄之妹。
(2)原文作:“用金子和珠宝写成的经书”。
(3)此处之僧众指寺庙中之僧团,非个人之僧侣也。
(4)此处文义不太明显,只能揣译。
(5)察察西藏人常以泥土灌入佛像或经咒之模子中,泥土乾后取出,则成为泥
塑之佛像或经咒。为一种忏罪积资之善行。
(6)格西为西藏寺庙中之一种学位。格西之本义为善知识,后来则成为表示
“博学之士”的一种学位矣。
(7)此处藏文作:“心之觉受”,不知系定中或梦中所见。此处姑译为“感兆”。
(8)此处及歌集许多其他地方,皆可看出在密勒日巴时代,(甚至以前),西藏
佛教中专修禅观之瑜伽行者,与讲经说法之僧侣间有一种对立及冲突之势。常有
互相攻讦之事发生。但必需注意的是,这并非显教行人和密教行人间之对立,因
为西藏无论任何一派皆奉行显密二教也。此种对立之形式在中国亦然,如宗下和
教下之对立即是一例。再者,搞佛学的人很少能兼顾修行。修禅观者,又极难成
为第一流的佛学家。佛教史中兼具“学”、“修”二种大成就者实不多见,像冈
波巴这样的人实不多见也。
(9)原文作:东比赫汝嘎。此处简译作赫汝。东比赫汝嘎为密宗之某本尊佛像,
坐骑为一老虎。
(10)七支供养此即普贤行愿之十大行愿简去三者,剩下之七支为:礼敬诸佛,
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普皆回向。藏传各种修
法中,通常皆以此七支行愿作为必诵之祷文。
(11)嘎当派为印度大德阿底峡尊者所创,冈波巴未遇密勒日巴前曾依嘎当派学法,
奠定其显教教理和一般止观之基础。但此处则标示密乘为一种“顿教”,不依三
大阿僧祗劫之地道而能于短期内成佛之法。此处更明说听见鼓声的人们,反不如
听见鼓声的畜生们成就得快。盖修行次第渐道之人,因多生习气皆在“对治”及
“累积福慧资粮”上斤斤较量,颇难接受顿入直契之法,故反不易趋入最上之密
乘也。
(12)一般相信冈波巴大师为月光童子之化身。其名号甚多。各种人对他的称呼亦
不一致。该将其常用之各名称列举如下:
(一)卫巴顿巴意谓从卫地来的法师,密勒尊者常这样称呼冈波巴。
(二)那结意谓医生。密师于本篇中亦常用此称号。
(三)达波那结意谓由达波地方来的医生。此名称应用最广。为一般人对冈波
巴大师之称呼。
(四)仰米达波意谓“无与伦比的达波地方的人。”
(五)冈波巴大师此大概指大师后来于卫地冈波山中建立道场广弘佛法,因而
被称为冈波巴。此名称应用亦极广。至于大师父亲所取之名及密勒授彼灌顶时之
法名,则反而应用不广,少为人知之。
(13)医生,或那结即指冈波巴,见前注。
(14)具德无垢胜地此指印度。西藏人因佛教关系,称印度为圣地。且过去皆认
为印度无论在文化、政治,及宗教上皆极优胜,堪称清净殊胜圣地。而今天之印
度实糟乱已极,不可同日而语矣。
(15)原文为:“不顾头痛尽授汝。”
(16)黄昏此处藏文之Srod;可指黄昏,但亦可指黎明之时,不知确指何者。
(17)修带西藏之瑜伽行者在修定时以宽三、四寸之布带缠在头额、肩部及二膝,
使身体维持一定不动之姿势,以增强定力之稳定。
(18)此处之文义,译者不十分明了。
(19)上乐金刚:本尊像之一种。
(20)亦可解为:“叫声就消失了。”
(21)此段及前面所述修行境界及密师之指示,对修行人来说实为极重要之参考。
但此处之藏文颇多难以确了者。例如此处,有一中文译本(陈健民先生记)作:
“……自上午起,有轻烟相渐次浓厚;直至下午,目不能见,匍匐而行以白师。
师云:住此再修气向下压,如是烟散。相好亦非,不好亦非……”。此与译者所
了解者不大相同。
(22)命勤气功,藏文Srog。 rTsol。 之意为活力、命力,或生命力。此气功或可
译为“活力之气功”。大概系指修命气之气功。
(23)原文无“似”之字样,但其含意则有“似”之意味。
(24)种种显现阴阳法--原文直译为:“各种显现之红白”,此红白即指阴阳二
极,或阴阳二力也。
(25)或译作:气放松后就自然消失。
(26)广大之报身佛境界,这大概系指华严之重重无尽法界境界。此境界西藏佛学
家多认为系报身佛境也。化身只在某一地故,法身无相空寂。三身中只剩下报身
佛才能有重重无尽之法界境界,且为了义境界,报身佛惟说了义法故。故咸认为
华严所说乃报身佛境界也。
(27)密乘之真正见本尊,不是指化身佛,或定中及梦中所显之“化现佛身”。必
需见到报身佛之境界才能算是见本尊。此处冈波巴之见本尊乃报身佛。非一般修
观想及坛城观之生起次第所感应之“化现境界”也。密师此处之指示,学密宗之
人极宜注意。
(28)天子之魔,此通常指大自在天。
(29)密宗戒中有所谓八条粗罪者。其中之一乃“声闻寺中经七日”,因为密乘行
人之见地及行素,与小乘及一般为事相及言诠所缚之“大乘”行者极不相同。相
处稍久必会引生彼此之不快甚至毁谤。故制戒不许与小乘行人共住七日以上。
(30)此处之三种清净法不知何指。可能指外、内、密之三种清净法。
(31)此处译者译为“周身上下都是老茧”,而据格西曲扎之词典则原文之Tshan。 
Ra。 为背部之脊骨。则应译为“背部脊骨(一带),尽是网状的老茧”,似指密
勒在马尔巴处修房屋时背石头上山所致。译者则取Tshan。 Ra。 即Tshan。 Ma。之
意,指背部全体,因密勒终身苦行,可能“周身”上下全生老茧也。
(32)嘎居派在冈波巴以前多为居士,且弘传不广,自冈波巴而大弘,竟有四大八
小十二派分支之多,普及全藏,徒众亦大部为出家僧侣矣。密勒之预言,果然应
验。


第四二篇  罗顿法师的故事

敬礼上师。
    从前曾来和尊者辩论的法师罗顿格顿--打罗法师的朋友--以后和惹琼巴
及赛文惹巴变得非常熟稔。当尊者密勒日巴和惹琼巴在森林中静住的时候,有一
天他特地前来朝礼尊者。他来到尊者的面前顶礼多次后说道:“尊者仁波切啊!
我看见您的时候,心中总是生起异常的仰慕和信心。我也亲眼看见我的朋友(打
罗法师)死去的情形。我(当时)不能决定自己所修的佛法对‘应所断法’是有
益呢?还是有害?我是抱着这种不决的心情和对您的仰慕情怀而离去的。今天我
至诚前来求您传我修行的法要,务乞慈悲俯准。”
    尊者说道:“凡是不停止放纵欲乐和不常念死亡之法是只有在多方面增长罪
恶和损坏成就的。”随即歌道:

    “为摧世间八法故,人王世尊说妙法。如今傲慢之学者,谁不心为八法使
(1)?
    为舍世间诸业故,能仁宣说戒律法;如今持律之僧众,身陷世事纷纭中。
    昔人身披修士服,为断亲眷恩怨故,今人状虽似修士,酬应陷曲胜俗人。
    总之人若不念死,修任何法有何用?!”

    罗顿说道:“过去我确是如此,十分后悔。现在我常念死之将至,所以请您
慈悲传给我修行的法要吧。”
    尊者忖道:“我要看看他是否真的能够(放下一切)专心一志来修行。”就
对罗顿说道:“如果对今生之一切没有贪著,那么依因明(闻思)之学亦能入道。
此乃佛陀所许,惟其路程较长较缓耳。”随即歌道:

    “敬礼一切诸上师。根本戒律别解脱。实为佛教之正梁,莫使歪倒或倾斜,
    应使正直勤维护。圣理二量之讲、学,是为佛法之宝妙,善能清净诸误解,
    依之能除谬念垢。戒定慧等三学处,是为佛教对治法,(能助行者趋正道),
    于此三学莫敌视,圣理二量之讨论,能显大乘之妙义,能摧愚顽之争论,
    依彼应转恶人心。”

    罗顿说道:“过去,我的学佛是一直是在口头上的。现在我要真正的去修持。
请慈悲传授我心要的法诀吧!”他这样再三至诚的向尊者请求。尊者忖道:“现
在他的因缘已至,堪受调伏,可以接近他了。”一面这样想着,一面却沉默不语
片刻。罗顿法师就请惹琼巴和赛文惹巴及众人代为说情,三人同时再三的向尊者
殷重祈求。尊者也就很高兴的说道:“两个惹巴和听法信众的面子很大。法师也
是一个堪能修持的人。求法的人既然这样好,我当然应该传授口诀。你应该坚毅
的修持才好。如果只是懂得佛法而不修持,就会有这样的后果。”随即歌道:

    “敬礼至尊诸上师,法师惹巴共祈请。于此三谷流域中,博学法师普名扬,
    来求口诀祈入道。求者请者亦善哉!瑜伽行者我密勒,佛陀马尔巴之爱子,
    我语真实不夸张,亦离讽刺与自傲,所言皆从心底出,含义甚善易解了,
    以慧观之皆合理,为汝解说善谛听。
    法不浸心而修观,则如空中之飞仙,于密续义皆解了,因明违顺甚通达,
    语言文学颇精微,各种神通皆具足,受用享受极丰盈,智慧锐利如刃锋,
    但彼不真修持故,不重微细因果故,持傲不舍世间法,自贪妄念不能尽,
    空性大悲难生起,不能跨越生死河,苦恼之芽难枯萎。(此类飞仙)具神通,
    于所知法甚博闻,惯思违、顺、是、非故,心常似柴烈火焚。自过自业自受
报,
    是故应勤修正法。起死回生甘露药,病者若不自饮之,虽有妙药有何用?
    若欲免脱非时死,自己应服妙药汁。天人无死之甘露,修罗虽然魔具足,
    彼辈甚少自饮故,修罗大半非时死;无死甘露有何用?若欲解脱非时死,
    自己应服甘露汁。珍馐百味之妙食,阎罗库中甚丰盈,自己不能食用故,
    阎罗大半饥饿死;如是妙食有何用?若欲解脱饥渴病,自己应吃胜妙食。”
    
    罗顿听了,心中欢喜异常。对尊者说道:“尊者每一句开示,我都能生起决
定的信心。这样的说法,才是真正深邃的啊!现在请您再开示一下六波罗密多的
精要,好吗?”为酬其请,尊者歌道:

    “我非善于言词者,更非说法之法师。虽然,今日求法者,善良意诚我当说。
    一切佛法六度摄。布施王者之法也,若能施舍一切财,必获上趣天子报。
    应知财物之过患,常诱行者趋放逸。
    持戒解脱之阶也,一切信奉佛教者,无论出家或在家,必需持守净戒律。
    来此僧俗诸信众,应披忍辱之甲铠,如彼仙人所(2)示范,仿效世尊之伟行。
    精进速能获解脱,一切法门皆需之,若无精进希望绝,应跨快捷精进驹。
    此四福德资粮也,无论何人(3)皆需之。复说智慧资粮法,禅定介乎福智间,
    二种资粮皆用彼,能治散乱护正念,修福修慧皆需之。般若了义决定法,
    一切诸佛之宝藏,行之必得无尽藏,一切享用之宝库,能施世间无余众,
    丰盛圆满之宝物。一切无暇皆能断,能获最胜之有暇。智慧资粮宝中宝,
    能载行者趋圣阶。酬汝法师之所请,我今略说六度法,汝应生起欢喜心,
    (专心一意)勤修持。”

    徒众们听了都得到很大的利益。于是尊者就对惹琼巴和赛文惹巴说道:“我
要为法师灌顶,你们二人准备供品吧。”二人将供品准备好以后,尊者就传授罗
顿法师灌顶和口诀,然后命他去依法修持。(不久,)罗顿有了许多觉受;他就
在一次许多徒众群集的聚会中来到尊者的面前,启禀道:“我(在修定时)心中
生起了种种的现象。无论如何努力去制止使心住定也没有用处,心之(妄念和种
种境象)仍不能停止,四飞流散。如果这是过失,就请传我遣除的办法;如果是
功德,就请传我增益的方便吧。”尊者忖道:“他确实是在修行啊!”就对他说
道:“法师啊!妄念和境象虽然纷纷涌起,但他们皆是一体无二。不管是功德也
好,过失也好;你只要一心在‘见’上努力修持就行了。听我歌曰:

    至心敬礼诸上师。罗顿、徒众听我言:心之显现何物耶?心显是何若不知,
    (我当为汝略解说,)此心善能显一切,无所不显亿万变!不悟此义即轮回,
    悟此法身即诸显,万显成为法身后,何用他求‘见地’耶?
    使心安住之方便,汝今亦能知晓否?安心方便之精要,端在莫激荡心性,
    此心无作无整治,安住如彼婴儿睡。安住如大海无波,安住如灯耀光明,
    安住无傲如死尸,安住不动似南山,心性如是离增损!
    觉受生起应如是:如彼皓日出天际,一切黑暗顿时消,何需他法断妄念?!
    一切入梦无有根,心境无执似水月,又似无体虹彩然,如彼虚空离方所。
    觉受纷起应如何?觉受起时如斯观:浓雾虽浓不离空,浪涛虽涌不离海,
    密云虽重空中显,识念纷纷涌起时,未尝稍离无生性。观审心之明体时,
    能悟识乘动气诀;妄念盗贼潜入时,能解误贼之口诀。心识散驰外境时,
    能悟鸟归海船诀(4)。行之方法亦知否?行之方法若不知,应效雄师奋起姿。
    行如莲花出污泥,行如巨象大疯狂,行如净璃远尘垢。果位显状亦知否?
    果位现时应如是:由无分别显法身,由大乐性显报身,由明暗中显化身,
    由本来显体性身。我乃具足四身士。法界性中无动摇。见、修以及觉受相,
    安住方便及行果,习瑜伽时应知悉,汝应依是而修观。”

    罗顿依照上师的训示,励行精进修持后,生起了殊胜的觉受和证悟,尊者(5)
就为他唱了一首“指示心要曲”:

    “敬礼如父诸上师。
    心性光明本来离生灭。心识御气(6)遍满诸方所。无勤无想(7)所需自具足。
    无色无形远离根尘界。无字无词离言说境界。离语言增损超越心识境。
    依甚深诀修持故,于境能生暖与乐。于内生甚深决信,外显增损砉然断。
    不依方便难成就,耳传口诀甚稀奇!修此甚深方便道,我瑜伽士证悟生,
    如斯修持甚善哉!”

    (尊者)又说道:“法师啊!你的心不要系留在任何‘所依’之上,亦不遮
止任何接触;不陷于任何方所,亦莫堕入任何边见,或为语言所役。(这样修持
下去)有一天你即会得到一个(最殊胜)的证悟,这个证悟,无论用什么名言去
形容它都可以说是对的(8)。”
    罗顿遵师所嘱,在山中无有散乱的修持下去,终于得到大悟。他因闻思所学
而能断外境诸惑,因修持禅观而断除内心诸惑。最后成为一个如雪山雄师般的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