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科学读本-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速度追撞上一辆静止的车!即使是相差秒速1公尺都很严重!那么正确的应该是怎
样?后方的机体以较快的速度追上前方的机体,然后在快追上时煞车,刚好在速度差为
0的时候合体!
其次的问题是:合体时,前方机体的喷射口会接在后方机体的前端上。喷射引擎的
火焰大约1500℃,这个温度刚好会把铁熔化。一般的喷射机使用的轻量的铝合金材质,
在660℃就会开始熔化。超音速的喷射战斗机多半使用钛合金,可以耐到1675℃。若是
盖特机械人和孔巴特拉V的机体也是这样的话,那就危险了。合体的瞬间,前方机体喷
射口的火焰会把后方机体的前端熔解掉!那不叫“合体”而是“熔接”了,从此两架机
体黏在一块儿,永远分不开……所以,合体的瞬间,前方机体的引擎一定要先停止喷射
才行!
但就算如此,前方机体的喷射口周围还是会因为高热,体积会有1%左右的膨胀,而
冷却后又会缩回去……用这样体积会变化的部分来连结,没问题吗?
图标:忘记考虑热胀冷缩的合体设计,做出来的孔巴特拉V就这是这样……
因此,前后方的机体要以相同材质制造,并且合体前要把后方机体的前端做适当的
加热让它膨胀,要与前方机体的喷射口加热到差不多的温度才行。可是,要在合体前停
止引擎,飞行机不就掉下来了吗?特别是孔巴特拉V的合体画面是“水平飞行”的,引
擎一停就成了拋物线运动……而且还要考虑机体的扬力、空气阻力,要把当时周围的气
压、温度、天候等因素都算进去,即使是用计算机来算也很难算出各个机体的飞行路径,
要合体?难啊!
基于现实的考量,应该采用:全机垂直上升,到达一定高度,再切掉引擎,以自由
落体的方式合体(Arslan注:就像机战系列中盖特机械人的合体画面那样啦)
。可是,上方机体以9。8m/sec2的加速度降下时,还是会“撞”到下面的机体啊?
要是下面的机体也停止引擎,那也是以重力加速度向下掉,两个机体永远合不到一块儿。
解决的方案是:下方的机体原本以较快的速度追上去,但在上方机体停止引擎的时
候,机体前方也进行逆喷射!将两机速度逐渐调成一致,刚好在速度差为0时合体!
在卡通画面看来,孔巴特拉V连接一个机体大约10秒钟。以此计算,两机之间以秒
速20公尺的速度差(时速72㎞)接近,到两机体间距离约100公尺时,上方机体停止引
擎,下方机体也停止引擎,同时以重力20%左右的力量逆喷射!
这一来不但可以合体,而且若把逆喷射的喷射口装在下方机体的前端,这逆喷射的
火焰温度不就可以用来加热下方机体的前端吗?一举两得!
不过,因为这是在大气中,所以前面的机体会替后面的机体挡掉不少空气阻力(这
在赛车场上是一种紧跟着对手的技巧),因此,减速用的逆喷射的力道并不好控制,即
使是计算机,要随机因应不定的空气阻力变化,驾驶员要有极严格的训练和身经百战的
经验才行。可是,孔巴特拉V的驾驶员都是些火爆的机车少年、高中生、甚至小孩(北
小介虽然是天才儿童,但小孩就是小孩……),要他们做这种高难度的动作,这也太……
好吧,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但是在与敌人交战的状况下合体,还是有很大的问题,
一是推力,一是时间。
孔巴特拉V的重量,照设定是550吨,所以推力要大于550吨。日本的国产固态燃料
火箭,发射时的重量是260吨,推力是400吨。依此推算,机械人要这样飞,也要差不多
的推力/重量比。所以孔巴特拉V的推力大约要800吨。可是啊,孔巴特拉V的推力就是全
靠两只脚嘛!那就是五号机而已啊。合体后,一到四号机的喷射引擎都没用了,就全靠
五号机……照这么算,它们的推力应该是从一号机到五号机越来越大才对。可是,卡通
中是一、二号机合体,三、四、五号机合体,然后再把二号机与三号机之间接起来
(Arslan注:可能是我们柳田理科雄所长记错了?我记得孔巴特拉V的三号机根本不能
飞,是靠超电磁力把它“吸”上去的。反而是波罗5号才是在空中飞行合体的吧?)如
果平均来算,一架算110吨重,那么一号
机的推力只要160吨,二号机要320吨,三号机480吨,四号机640吨,五号机就要
800吨……葵豹马身为主角,开这种推力最弱的机体,逊毙了……(葵豹马:鬼扯!依
照设定,我开的一号机是推力最大速度最快的呀!呜呜……)
在上升时,推力要先减去重量,剩下的推力再除以质量,得到加速度。所以,一号
机的上升加速度约为4。5m/sec2。一号机上升,紧跟着二号机也追上,22秒后,一号机
加速到秒速100公尺的上升速度,二号机则是秒速120公尺,两机之间距离100公尺。此
时,一号机关掉引擎,二号机也关掉引擎,并以重力的20%(22吨)推力逆喷射!十秒
后,两机距离0、速度差0,合体完成!然后,接下来三号机也如法泡制一番……(如图)
不过,这时又要加速到秒速100公尺开始才行。合体后的一、二号机共220吨,推力
(二号机的引擎)320吨下,也要花22秒。如此再反复三回,就合体完了。加速22秒,
合体10秒,连结一次一共要32秒。五台合体也不过128秒,若是照画面的方法,一二号、
三四五号分别进行合体再结合,则只要96秒。听起来很快,但别忘了,在战斗中,敌人
的岩浆兽也是超快速度的!在你花96秒在那里垂直上升合体时,敌人若是以音速三倍的
速度飞来,可以飞98㎞!合体地点若是在东京近郊,敌人从富士山麓来袭的话,还可以
刚好合体完迎战。但若敌人从秩父一带山区飞来,合体途中就会被袭击!而且这个状态
下既不是战斗机也不是机械人,全无迎战能力!
图标:合体合到一半被打断的孔巴特拉V……好惨……
因为是垂直上升的飞行,所以无法一面合体一面逃开。若是考虑先逃避敌人,等合
体完了再迎战呢?可以,敌人以音速三倍追来,我方以音速四倍逃开如何?要争取到96
秒的空档不被追上,至少要逃开6分48秒能拉开距离,这样一算……已经飞了390㎞远了,
可以从东京飞到气仙沼。而且花了96秒合体完成后还要飞回去打战,又要花6分48秒!
就算不考虑燃料消耗,30分钟的卡通已经被“逃”掉15分钟了……
这十五分钟内孔巴特拉V不在东京,敌方只要派个别动队就可以把东京烧成灰,来
回赶得半死的孔巴特拉队,回来只看到变成灰烬的首都,不知做何感想?
说了半天,这种“有时是战斗机,有时是机械人”的战斗方式,根本不合理。五台
超大推力的战斗机,一合体成机械人,就只有最下面一台的喷射引擎能用,这就好象把
刀叉作在同一个握柄的两端,看起来好象可以两用,其实是两边无法“同时共享”的,
是无用的发明。真的要得到这种作战效果,用战斗机与机械人编队共同作战不就好了吗?
(Arslan注:初代的Gundam与G战斗机的编组不就是了吗?不过那种把战斗机踩在脚下
当“筋斗云”的方式就不太……)反正合体的机械人也只要葵豹马一个人开,不如用
“一台机械人搭配四架战斗机出击”的方式,不就有同样的效果吗?
次回预告:说到光子力研究所就想到“防护罩”,看起来会发光,能挡住敌人机械
兽的攻击,虽然每次都被打破……
次回我们就代光子力研究所的弓所长召开防卫会议,一起来研究“光子力研究所铁
壁之防御”!!
用一层能源“膜”抵挡住种种的攻击,这个想法在中Arslan叫“防护罩”,日本的
空想科学作品中多半叫“Barrier”,西方SF则多用“Shield”这个词(StarTrek、ID4
等等),后来的I …field、AT…Field……等等不胜枚举,也都是出自这个概念。
(Arslan注:中国武侠小说的“护身罡气”不知道算不算?)其实防护罩这种防御兵器
早在“原子小金刚”时就有出现了,“超人力霸王”中超人用手在空间一画就出来一道
无形光壁挡住怪兽的喷火,也是同样的想法(Arslan注:连怪兽绝顿都有防护罩,这不
是“正义”的专利啊……)。
不过,一直到无敌铁金刚的光子力研究所,才把防护罩的形象固定下来。我们空想
科学教室本学期的最后一堂课,就来上这个吧!
最终章光子力研究所铁壁的防御作战!!
一层发光的圆顶(或冰山形)把研究所整个包住,挡住了敌人的飞弹与光束炮……
但是,要是防护罩这么管用,那铁金刚不就没机会表现了吗?所以防护罩一定要有一个
要素,那就是:铁定会被打破!
不要怀疑!这一来正义的英雄才有出场的机会!从铁金刚到EVA、ID4不都是这样?
归纳起来,防护罩的条件就是:
1。能挡住实体弹及光束兵器的种种攻击(啊……I…Field出局了……)
2。会闪闪发光(这……好象后来的防护罩都是透明不可见的?)
3。会被打破……(这到底算啥条件啊?)
种种攻击……“大杂把”的说法,勉强分类成三种:炮弹、飞弹等物体兵器,雷射
激光等电磁波兵器,荷电粒子等素粒子兵器(别把后面两者搞混了!)后面两个条件
嘛……算了,叹气也无补于事,我们来设计一下光子力研究所的防护罩吧!
第一波:高能电浆作战!
用高速素粒子做成的电浆幕,利用其高量的热能,也可以蒸发飞弹炮弹等物体兵器,
是最合适的防护罩材质!
不过,就算我们的高能电浆高达100万度好了,一个炮弹打上去,会完全蒸发掉吗?
当然不会马上蒸发,因为加热时间要够久。可是炮弹是高速飞行的东西,就算光子力研
究所的电浆防护罩厚达1公尺好了,敌方的飞弹若以音速三倍飞行,那通透这个防护罩
也只有0。002秒的时间而已,这么短的时间,就算是100万度的电浆,也只能把飞弹表面
的钢铁熔解1。9公厘、蒸发0。6公厘而已,这样的程度恐怕还破坏不了这个飞弹。
好,如果我们的电浆防护罩厚达54公尺好了,一颗直径20公分的钢铁炮弹以音速三
倍通过,也只能刚好“全部熔化”而已!“熔化”可不行啊!因为动量不灭,这一来会
变成高热的铁浆雨洒在光子力研究所上!反而加大被害范围!所以一定要“蒸发”敌方
的炮弹才行。照这样算,我们的电浆防护罩要厚达160公尺才可以!
好吧,厚一点就算了,可是这电浆幕还有个麻烦,就是不能接触空气。一旦电浆的
能源散到空气中,就会失去电离化而便回普通的气体原子了。所以电浆层内外两面要用
玻璃做成的壁来隔绝空气。玻璃壁上还要巨大的电磁石造成磁场,把100万度的电浆封
在玻璃壁中。
图标:如何?厚达160公尺的双层玻璃壁,上面布满了电磁石,里面充满了100
万度的电浆,把光子力研究所完全包住!
这一来,不但可以挡住敌人的攻击,把飞来的炮弹完全蒸发,而且玻璃壁完全符合
前面的条件!会发光、还会被打破!……等一下,玻璃壁一被打破,里面的电浆不就漏
出来了?这一来不就完全没用了吗?呃?就是这个时候才需要无敌铁金刚出动?开什么
玩笑?费了大半天造出厚达160公尺的防护罩,才一发炮弹就报销了?
算了,换下一个吧……
第二波:高速素粒子屏幕作战!
电子或质子在空气中高速进行时,会与空气冲突而发光,例如极光就是例子。若是
把素粒子束发射器排成一列,射出的粒子束就形成一道屏幕,而且闪闪发光。不过,这
些粒子质量很轻,想要用它来改变炮弹或战斗机等物体兵器的进行方向,就算用极大量
的高能粒子来打,也无法完全加以消灭,弄不好把对方的炮弹打碎,反而变成散弹,比
原来破坏力更广。更糟的是敌方也用粒子束攻击的时候,由于动量不灭,双方的粒子碰
撞后的方向遵从碰撞原理。(如图)光子力研究所射出的粒子幕是垂直向上的话,敌方射
出的粒子束呈水平方向时,双方一撞,敌方的粒子束会接收我方的粒子幕的动量而变成
垂直向上飞,反而我方的粒子束变成水平方向,而且射向光子力研究所!这一来,研究
所就被自己射出来的粒子束给KO了……
结果,这种粒子束屏幕只能对慢速而质量轻的粒子才有效果,例如火焰。要用粒子
束发生装置把光子力研究所围上一圈,可能要围数百公尺到数公里之长,要数千个粒子
束发生装置,所费不赀,只能防火,这……
算了,看下一个吧……
第三波铜墙铁壁作战!
好了,我们现在就别考虑什么“要会发光”、“要能被打破”等条件了,直接考虑
实际的防御效果,用水泥和钢铁板直接在光子力研究所外面盖一个坚固无比的圆顶如何?
(Arslan注:这种实体的防护罩的想法在真实世界的军事上经常用到,“超人七号”、
“超人A”中的防卫军基地也采用这种构想,其它像“勇者莱丁”的贝壳基地、“科学
忍者队GATCHAMAN Fighter”的秘密基地、EVA的第三新东京市等等,也都是同样的想
法。)为了考虑人员与铁金刚的出入,钢铁圆顶必需设计成福冈巨蛋球场的开闭方式。
话虽如此,这并不容易。福冈巨蛋球场的屋顶开闭是水平的前后回转约200度,这样都
要花20分钟!(Arslan注:“神龟大战飞天怪兽”中要用它来抓怪鸟盖欧斯,不会太慢
了点吗?)
位于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其火箭发射台也是开闭式的,高50公尺、宽20公
尺的门做90度的旋转开闭,要花30分钟!而且那并不是考虑抵挡敌人炮火用的,所以是
相当轻量化的设计。我们要的防护罩绝对比它们重多了!
要能抵挡敌人的炮火,大概要厚达数公尺的钢铁。如果在研究所外面造一个厚达5
公尺,直径200公尺的圆顶,总重量约1000万吨!就算铁金刚用它的20万马力来开关这
圆顶好了(呃……根据前面的课程,这台“光子力”机械人要怎样才能有20万马力,都
还是问题……),也要推个三天三夜才开得动!就算敌人从地球另一边过来也不用这么
久啊!
那,要是在“开一半”的状态下被敌人攻击怎么办?那很严重,若是敌方飞弹从开
口处射进来,在半开的圆顶内爆炸,威力比原来还大!
太危险了,还是看下一个吧……
第四波烟幕干扰作战!
要对抗雷射激光的攻击,许多作品都采用“镜反射”的作法,例如什么镜面处理涂
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