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空想科学读本 >

第5章

空想科学读本-第5章

小说: 空想科学读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轻易击破5000公尺以外的玻璃窗!因此这些超音速飞机如协和式……等等,都只能在
  2    公尺的高空进行超音速飞行,以免危及地面。(记得有一集“怪医秦博士”就有
  讨论过这个“隐形凶手”,原因是火箭发射场发射火箭后的冲击波扫到附近的村庄……
  这应该就是日本人说的“镰鼬”吧?FSS中怀燕的真空斩、南斗圣拳的真空波、还有快
  打旋风中凯尔的音速刃,应该都是类似的道理。)
  冲击波的发生范围很容易画,以1㎝为半径画一圆圈,从圆心向外画一直线,音速2
  倍就画2㎝长,3倍就画3㎝长……依此类推。从直线的端点向圆圈的两边各画一条切线,
  与圆圈相切。这两条切线的夹角,就是冲击波发生范围!(记住,看起来这范围像三角
  形,实际上是个“圆锥体”的范围!)只要是超音速飞行的物体,物体的前端就会发出
  这个形状的冲击波。而且各位可以从自己画的图上看出,超音速越多倍,这个夹角就越
  小!安全范围也越小!在这范围之外,都会被冲击波破坏!就连机体本身也不例外!因
  此,各位可以明白协和式客机的机翼为什么是呈锐角三角形的形状,黑鸟的机体又为何
  如此尖锐了吧?如果它们的机翼是像AT…3那样平伸向外,在超音速飞行时,冲击波会把
  突出在安全范围外的机翼一并砍掉!
  好,回题!我们来看看这些超级英雄的体型在超音速飞行下是否安全?
  首先来看看能以音速3倍飞行的宇宙大怪兽三头金龙(六度空间大水怪)。音速3倍
  飞行时,会以头部为前端,形成35度夹角的冲击波!
  图解:被自身的冲击波砍掉另外两个头与双翼的三头金龙……
  (其实,在飞行时三个头都是前端,会各自发出冲击波砍掉另外两个头,就看哪个
  头比较耐命撑得久,能干掉另外两个……其实我也常常会想:这种多头的生物意见不合
  时要怎么办?民主表决吗?)
  这一来,与三头金龙对决的大恐龙哥吉拉大可以逸代劳,只要等它自己飞上天就可
  以干掉其中两个头了,不会飞的怪兽果然比较吃香……
  另一个图是我们初代的超人力霸王,他能以音速5倍飞行。因为超人是两手平伸向
  前飞的,所以发生冲击波的前端应该是在手指,形成23度的夹角(如图)。还好啦,冲
  击波只会砍到额头一部份。
  但下一个可就不好了,超人七号的飞行是音速7倍!
  冲击波夹角16度!这个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没事了……
  图标:音速7倍形成的尖锐圆锥冲击波,砍掉了超人七号半个脑袋……
  慢点!这还不算!既然他们超人是“双”手向前飞的,那应该两手尖端各自产生冲
  击波!两道冲击波恰好把超人七号从中一劈为二!
  根据特摄及卡通的原则,越晚出来的英雄飞得就越快。所以力霸王卫司与光荣就更
  可怜了……音速20倍!冲击波夹角才2.3度!
  图标:无论如何也躲不进安全范围的两人?
  特别是光荣,头上那双角也会变成发出冲击波的尖端,脑袋瓜会被切成5瓣……
  付录:安全正确的“英雄飞行方法”!
  想要安全的飞,这种体型无论如何是没办法的!所以只剩下一条路:
  ‘变形!!’
  反正超人力霸王能变身又能变大变小,大概变个形也不是什么难事……
  (力霸王:“你当我会七十二变呀?”)
  图标:当超人力霸王准备飞行时,飞行体形变形开始!
  变成什么形?简单!全身上下手指、掌、臂甚至头、颈与腿都不能有,让头部与双
  臂融合成纺锤型!这一来只有一个尖端会产生冲击波,而且全身都在安全角度内。同时
  身上没有任何空隙,才不会发生扰流。
  完美的飞行体势!帅吧?(老电影“领航者”中的幽浮就是这样变的..)
  (超人力霸王:“哇咧……我们超人兄弟全身硬逾钢铁,谁理它十么鸟冲击波啊?
  还要我们变成那副蠢像来飞……谁叫你们的行星有“大气层”这种玩意儿的?我们超人
  兄弟多年来保卫地球,劳苦功高,你们一会儿嫌我们太重,一会儿又说我们必杀技滥杀
  无辜,还怀疑我们不会飞,要我们当什么比目鱼、纺锤……这种行星我们再也不来了!
  怪兽来了你们自己对付吧!”)
  呃……好吧!既然如此,本所也别再拿超人兄弟做文章了,那么本书的第二部份也
  到此告一段落。下一回起将进入第三部份:“超科学技术……能用吗?”
  请期待!
  次回预告:地底怪兽来袭!该怎么办?没关系!中本静名言:“大钻子是英雄机械
  人的必备之物!”请看次回:“出击!地底战车!”
  第十二章 出击!地底战车!
  一般特摄或卡通中登场的机械都是将现实中的科技在性能上提升,例如飞机、汽车、
  潜水艇……等等,唯一例外就是“地底战车”这个设定,因为这种“用一个大钻头就在
  地下前进”的想法,在现实中的土木工程技术(如地下铁等等),完全没有这种事!可
  说是最“非科学”的机械设定。
  自从英国特摄“Thunder Bird(雷鸟神机队)”中的喷射地鼠坦克开始,“超人七
  号”中超特警也有岩浆潜地车的出现,之后“地底战车”就成了空想科学世界中正义的
  一方必备之物,不论是为了救难或是为了击退地底怪兽,用它巨大的钻头钻破坚硬的岩
  盘向地底前进。
  可是,要是真有这玩意儿,那些地铁、捷运,隧道什么的工程干嘛那么费事?
  挖个大半天都挖不好,用一辆地底战车钻过去不就大功告成了?
  以下,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世上没有地底战车”?
  第一,这种东西根本不会钻进地底,一旦钻头钻进地面,会转的就是车体本身而不
  是钻头?原因很简单,没东西固定车身嘛!好比用手握紧停止中的电风扇扇叶,再打开
  开关时扇叶不会转,到是电风扇本身会反方向转起来。没错,雷鸟神机队中的喷射地鼠
  号是在车身上有防机体回转的钢履带,但那种小东西没啥效果的。这一逆回转起来,地
  底战车的驾驶舱就成了果汁机,里面的人也……
  “超人力霸王光荣”剧中出现的地底战车“贝尔米达2世”,有左右两个并排的大
  钻头,这样就能防止车体逆回转了吗?不,更危险!!!
  图标:贝尔米达2世号的两个钻头,只要其中一个钻进了岩盘或较硬的地面时,这
  个钻头就被固定而变成支点,把整个车身翻转过来!这一来就像乌龟翻了身,车轮及履
  带都毫无作用了,整个车子动弹不得,等待怪兽来宰割……
  即使是两只钻头同时接触地面,这个战车也只钻到钻头部份进入地面,然后就动不
  了了。要防止车体逆回转,必需使车体也有抵消逆回转的出力才行。但是一个能钻进岩
  盘前进的?钻头要有数万马力,车体也要有对等的力量用在防止反转上;这种出力,非
  喷射引擎或火箭引擎是做不到的。然而,喷射引擎在缺乏空气的地中是无用的,火箭引
  擎则是出力大小难以控制(Arslan注:这里指的是固态燃料火箭引擎,因为日本在这方
  面的技术较先进。),对于要钻进软硬不一的地层而言,相当不适合。
  第二个问题是“热”!!
  钻探石油时所使用的钻头,是人造钻石制成,需要大量的水予以冷却之用。因此,
  为了减少摩擦热,水管是不可或缺的。再者,除了摩擦热,引擎自身的热能也很可观。
  一般引擎的能源只有20%是转为动能,其余80%都是变成热量。在地底战车而言,既不通
  风,也无法让热能从周围的岩盘、土石吸走(传热系数很低),车内会形成灼热的地狱!
  用冷房来降低车内温度更是不可行,那只是把热往外排,外面的土吸不了热,一样会传
  回来……
  图标:地底战车的乘员自救之道!驾驶舱内侧装上数十层隔热材料外,全身穿消防
  用的隔热服(又让人想起EVA的D装备了?),身上再抱一根冰柱消暑……
  就算是为了救人或击灭地底怪兽,这种严重违反劳动基准法的工作环境……
  谁要去开这玩意儿?
  第三个问题:挖出来的土要堆哪儿?
  别忘了,挖出来的土壤中因混杂了空气,所以体积会涨大好几倍,所以是绝不可能
  就放在后面的坑道中的!在地铁或隧道工程中,要有管道不停的将挖出来的废土运出去。
  但地底战车没这种配备,前进不到几公尺就会被自己挖出来的土活埋了。
  图标:还没挖到地下铁的深度,就变成“自动棺材”的地底战车……
  要避免这种事,就要有大批的后援部队,用输送带把土运出去。这已经不是战略行
  动,而是土木工程了呀!与其交给正义组织,不如给建设公司接手……
  而且这种比美火山喷火口的热度和巨大的噪音,根本不是人类适合的工作环境,如
  果要采用大量自动化工作机,还要先设计耐热的陶磁材质与电气系统,再量产这种机械
  人……为了打倒一只地底怪兽而干出这种严重影响经济产业的事情,好象不是科学特搜
  队该做的?
  附录:正确的“地底战车”设定(?)
  首先,引擎不要放在车上!置于地面上的引擎,以Flexible Shaft(可弯曲的轴,
  即使弯曲也能传动的强韧金属管状轴,目前正开发中。)把动力传达到地面下的钻头部
  分。还要有通冷却水用的管子、以及用能吸收噪音振动的材质制造。车体后面还要有许
  多输送带及台车将土石运到地面。
  图标:这个……该叫做“地底电车”吧?不过这种“地铁式地底战车”的另一个优
  点是:一旦追击怪兽失败时,还可以用拖的把它拉回来……
  不过,这个“正确”的地底战车还是有个问题。那就是“慢”,一天之内能前进几
  公尺就该要偷笑了。但是根据设定,地底怪兽在地下的速度都很快(“帝顿”是时速17
  ㎞,“沟卡”是时速30㎞,“幽统”是时速120㎞,“哥尔顿”是时速150㎞,“巴哥斯”
  是时速180㎞……都非常快速,不过,在画面上看来,这些怪兽上了地面后的速度都很
  慢……奇怪?),那这种地底战车根本派不上用场嘛!
  话说回来,这种地底战车还有个用处,就是它的冷却水相当热,又富含地下的矿物
  质,可以当成温泉来用!地底战车本部兼营温泉旅社,倒是不错的经费来源……不过每
  天挖出的废土倾倒问题恐怕就难以解决了……
  次回预告:再见了,地球。这里是宇宙战舰大和号……为了拯救地球,迈向来回29
  万6千光年之旅!但是,一路上都要过着无重力状态的日子吗?呜……:~~
  请看次回“人工重力发生装置”!
  第十三章 人工重力发生装置!
  自古以来有宇宙船的科幻作品,例如“宇宙战舰大和号”、“宇宙海贼哈洛克船长”
  中的黄金乡号、或是StarTrek的企业号,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的船上都有
  “重力”!(其实,就连Gunndam中的白色基地、阿尔比昂号也都是有舰内重力的,反
  倒是后来的阿卡马号只有居住区有回转的离心力,到后来连拉凯拉姆这些旗舰都只有磁
  铁靴可用……越混越回去了?)
  事实上,长时间的宇宙飞行中,如果没有重力,不只是生活不便,连带会发生肌肉
  萎缩、骨骼钙质流失等现象。因此,像“2001太空漫游”中的发现号,就是用旋转居住
  区发生离心力的方法,使船员有重力的感觉(Gundam中的宇宙殖民地也是相同道理。),
  古早以前的太空站也是设计成圆环型,以便旋转造出离心力。为什么一定要圆的才能旋
  转呢?理由很简单,因为离心力的大小与回转半径、转速有关,圆型的设计可以使所有
  人员在相同的回转半径,以相同的转速,获得相同的离心力。
  可是回头看看前面这些宇宙船,除了阿卡马的居住区以外,它们都不是“圆”的啊!
  (企业号的舰桥部分是圆的啦……不过那部分要如何“转”呢?)
  如果大和号要用离心力的方式,那么有以下三种旋转方式:
  第一:前后滚翻式(如图)。大和号就这么一路“翻”到伊斯康星去……
  这样子出来的离心力主要是在舰首(波动炮的地方)和舰尾(喷射口处)、以及舰
  桥最上部的舰长室(如图)。这样的话,回转速度只要18秒一回,让舰首、舰尾以秒速
  42公尺的速度回转,即可发生相当于重力的离心力。
  但这一来有些问题:一是全员都要挤在舰首、舰尾,生存空间极小。而且冲田十三
  舰长必需倒挂在舰长室,有失威严……
  最大的问题是:因为离轴心的距离不一致,无法让这三个地方在同一转速下得到相
  同离心力!舰长室的离心力只有舰首,舰尾的2/3,若是要舰长享受正常重力,那其它
  船员就只好挤到舰首、舰尾忍受1。5倍的重力了……生存空间如此狭小,还要忍受高度
  重力的压迫,不会爆发叛舰喋血事件吗?长时间的航行,最好别做这种安排……
  第二个方法是左右横向回转(如图):这个方法,舰长室也变成无重力状态了,只
  剩下舰首、舰尾有离心力。回转速可以更慢一点,约22秒一回,舰首舰尾的回转速度约
  秒速34公尺。不过,这一来生活空间更小。
  以上两种回转方式都有个严重缺点:因为主喷射口(舰尾)和波动炮口(舰首)都
  在转,所以根本不能改变方向!也无法发射波动炮!
  来看看第三种:侧转。也就是以进行方向为轴,像钻子一样前进(如图)。这一来,
  全舰除了舰首及舰尾以外的绝大部分都有离心力了,居住区面积大了不少。不过可是有
  个地方特别突出,那就是舰桥!尤其是舰长室!如果要使舰身的离心力达到地球重力,
  必需6。3秒回转一次,而此时舰长室的转速是秒速79公尺!重力是正常的8倍!嗯……对
  身负重病的冲田十三老先生,这种居住环境好象不太适合?
  (超赛亚人孙悟空:“没关系!我就是在8倍重力下才练成超赛亚人3的!照这样下
  去等29万6千光年走完时,你一定已经练成‘超冲田人13’了!加油吧!”冲田十三:
  “哇咧X#@!……”)
  不过,这个回转方式还是缺点一堆。首先,主炮甲板不停的翻转,怎么射击?舰尾
  的舰载机发射口也转个不停(特别是这种方式因为回转半径小,所以转速需要特别的快!
  才有足够的离心力!),发射容易,归舰可就难了……
  而且别忘了,当回转半径改成这么小的时候,人类的“身高”也变成不能忽视的因
  素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头”所受的离心力会比“脚”小得多!
  以身高170㎝的人而言,他头所受到的重力只有脚部的83%(回转半径少了170㎝),
  这么一来,头部的血液会集中到脚上,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