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禅说庄子(三) >

第3章

禅说庄子(三)-第3章

小说: 禅说庄子(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认识范畴内的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本身了!这里,大家一定要把《庄子》语句里的跷跷板翻过来!翻不过的话,文句都不能通,更何况理解其意了!

    〃所谓人之非天乎?〃我们所谓的人,其实是我们意识所感觉、所确定的这么一个概念。人的精神、人的思维,乃至于人的生命,仍然是大自然赋予的,仍然是道赋予的。不管你如何蹦、如何跳,不管你生老病死,不管你富贵荣华,不管你是圣人、至人,不管你是夏桀、商纣,不管你伟大还是渺小,不管你是至善至美还是十恶不赦,这一切,都是天!用《中庸》的话来说,〃天命之为性,率性之为道〃,都是老天爷赋予你的,都是大自然赋予你的。

    所以,只有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才真正能体会什么是天人合一。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绝能所,泯感应〃。一个是能,一个是所;一个是感,一个是应;一个是主观,一个是客观。我们要把这样的两个壁垒打破,打破以后,你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第二部分 1。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入不距;然而往,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馀、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庄子这里是一个肯定的判断,先把这句作为一个前提摆在这儿。用佛教的话来说,老佛爷不出世,我们世人就都在颠倒见之中,在烦恼之中;用儒家的话来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呢,就是没有马克思,我们都在黑暗中摸索。总之啊,要有真人才会有真知。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一般的老百姓,他们被这个烦恼,用佛教的话说就是〃颠倒见〃、所遮障,他们能够看到人生、宇宙的面貌吗?他们看不见。所以必须要通过真人,通过见了道的人,才能看到真知,也就是宇宙天地间的真理。

    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康德说过一句话:人为自然界立法。我们说的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是人立出来的,没有人,哪有现在的物理、化学,这样公式、那样定理?没有啊。老天爷并没有什么规律,它是处于浑沌状态,天地宇宙的运行也是浑沌状态,是人通过认识,特别是〃真人〃们的认识,然后才把宇宙各个部分,自然的、社会的、有机的、无机的、植物的、动物的等等,把它们区分开来。无论你通过科学的实验也好,社会的实践也好,还是要通过〃真人〃,你才能达到〃真知〃。我们不能说山里边的老山民,或者海里的老渔民就没有真知,他们也有他们的真知。山里的森林、地里的庄稼怎样料理?海里的渔民通过海信,知道怎样出去打鱼,他们也有他们的真知。但是整个社会化的,在道上的知,必须通过〃真人〃,才会有道上的知见。

    前面我们谈到了〃知〃和〃智〃的关系,谈到了〃所知〃和〃能知〃的关系,也谈到了〃天〃和〃人〃的关系,那么,这几者的关系应该如何善加处理?庄子把这个问题摆在这儿了,但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庄子还是自问自答,只有真人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接下来讲到的〃古之真人〃,它是层层推进的,一共有四个层次。我们还是一层一层地看吧。先看这第一层的描写。

    〃何谓真人〃,那么什么叫真人呢?就是说我们一般人看不到的或想不到的,真人能看得到,能想到。他们就能把一般人看不到、想不到的真理提炼出来。像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人一样,就能从别人看不到、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伟大的定理、客观世界的规律,他们就是了不起的,真知也就是这样来的。

    在庄子那个时代,他觉得已经没有真人了,所以言必称〃古之真人〃,如何如何——他不说当代,只说古代。那么,他心目中的〃古之真人〃首先是怎么样的呢?

第二部分 2。真人的第一重境界

    〃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我们手上这个版本的白话翻译是〃不预测先兆,不妄自尊大,不谋虑未来〃,这样的翻译与原意相差就有点远了。

    什么叫不逆寡?就是虚怀任物,虽寡少而不逆忤,不会去欺负这些弱者。不雄成呢?就是不自以为是,不翘尾巴,不把自己的成就看得太高。还有〃不谟士〃,也不谋划什么事,顺应自然。为什么要顺应自然呢?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人算不如天算。就像现在搞企业策划的人,一个企业花了几十万请人做了一个策划书,写得是很漂亮,头头是道,但是真能实现吗,能够实施吗,能够操作吗?未必能行。很多因缘,很多事都是事到临头,你才知道真正的答案,知道真正的解决方案。无论是中央的,还是海外的,国防上的作战方案都是一套一套的,真正能够有几个能用上的?往往都用不上。现在的原子弹,美国的、俄罗斯的、中国的,造了那么多,造了好几十年了,什么时候用上了?到现在也用不上。

    这里还有很深的修养成分在里边,所以〃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就在我们的涵养里。我们要做到不称孤道寡,不要故作高明,不要盛气凌人,要归于平常心才好。如果不能归于平常心,自以为高明,自以为强大,有这些心态的话,就不是真人。

    〃若然者〃,如果他以这个样子来处世,以这个标准来作为他的价值观念,那么就〃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过,指有所过失、有所过错,但他不悔。我们经常做点事情,做错了,或应该有所得而没有得到,有名没有捞到,就后悔得不得了,老是想着我又错过机会了,如何如何……真正任其自然、顺其自然、得失如一的人,他绝对不会吃后悔药。〃当而不自得〃,是指他做得很好,真的有所得,但他也不会翘尾巴。从这里看起来,只有达到孔夫子所说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才能真正做到〃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

    一般我们谈修养,总是说先要知过,然后才能改。其实知过能改就已经对了嘛!后悔,则是一种很不好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精神的多余的附属品。就像长了六个指头的一样,多余的就不能要,应该把它砍了!所以《易经》里面有〃吉凶悔吝〃,这个悔字,实际上就是上述的这种不健康的精神状态,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只有〃真人〃才能超然于是非得失之外,逍遥于是非得失之外。

    〃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这就把古代真人的种种内在心境,做出了一个外在的描述。

    〃登高不栗〃,有的人有恐高症,稍微爬高一点就会害怕,更不敢去坐飞机之类,怕会摔下来。类似的这些精神症状,就是有精神的恐惧在里边。如果是真人,他就〃登高不栗〃,说生就生,说死就死,不会把生死当成一回事,他哪里还会有登高而栗的感觉呢?

    〃入水不濡,入火不热〃,用一般的话来说就是刀山火海都敢上!看起来好像是神通广大的样子,其实不是这个意思。这里指的仍是一种精神境界,说明他超越于五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不受金、木、水、火、土的这种控制,按佛教的说法就是跳出轮回啦。啥子叫水,啥子叫火?水性走下,火性炎上。走下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好比就是人生已经日薄西山,已经每况愈下,倒霉到顶了,他也无所谓;像火,飞黄腾达,成了万人迷了,他也不会翘尾巴。我们读到这一部分,像这样解释就要合理一些,不然解释得神神秘秘的,啥子水上漂啦,火里打坐烧不死啦……这样解释就是怪力乱神了。

    所以,〃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入了道的人,就是能体道而行的人,他就能够做到这个样子。如果不能体道而行,登高当然就要惧了——高处不胜寒嘛,当然就会有恐惧了。如果你日子过得一年不如一年,你难免心头有点不舒服;如果你成天面对的是媒体的长枪短炮,天天狗仔队在你尾巴后头跟起,恐怕你也舒服不起来!遇到上面所说的这些场面,如果你能够泰然处之,那你就是有道心的人,是对道有感觉的人。只有把这些炎、凉看得破的人,才能够有这样的境界。

第二部分 3。从睡觉到吃饭的功夫

    接下来,庄子给我们讲了〃古之真人〃的第二重境界。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不但是在道家学说里,在佛教里面,我们也找得到这个说法。佛教讲修行的时候,讲究远离颠倒梦想,每天打坐,要求你二六时中,都处于静心状态,这样你当然就不可能做梦。佛教是把睡眠作为一种遮障来对治。这里庄子虽然说〃其寝不梦〃,但庄子自己还要梦蝶嘛,孔子也还要梦周公呢,所以这个地方说真人〃其寝不梦〃,应该是说真人的身体康泰、心境平和,虽然偶尔有梦,但他不去纠缠,因为他的身心都很通达了,梦境应该很祥和。当然,也可能会有点不了然、不舒服的梦出现,但是他不去计较,不去执着于梦境,不像我们有的朋友,做了个梦,马上就去找《周公解梦全书》,或者跑到文殊院门口的算命摊子上去圆梦。如果能不纠缠于这个梦就对了。真正不做梦的人,恐怕也很难找得到。我们都有梦,没有梦的人基本上没有,老佛爷也做梦,幻法嘛,都在梦幻泡影之中。但是真正的真人,他并不是不梦,而是在梦中,他能够有这个觉照,能够严守自己的觉照力,能够严守不丢。

    〃其觉无忧〃,是说醒过来以后,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没有啥忧虑的,因为他没有是非之心,没有得失之心,当然他就不会有什么忧虑了。用《心经》里的话来说,就叫远离颠倒梦想。你看,远离颠倒梦想是真人才做得到的!我们反省一下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忧?是老百姓嘛,是众生嘛,肯定有忧!那我们怎样使自己面无忧色?先不说要有喜色,首先要无忧色嘛!我们其实并不需要有那么多情绪化的东西在里面。所以〃其觉无忧〃就是远离颠倒梦想。庄子谈的这个道理,与佛教的概念从实质上看是一样的。

    〃其食不甘〃,庄子从睡觉谈到了饮食。我们成都人喜欢吃火锅,喜欢吃麻辣烫,像我们这里的某某同学一样,城里头哪儿有好吃的都晓得!他这个舌头呢,真是天下第一舌!专吃天下的好东西。所以,我们中国人,尤其是成都人,这个味觉可以说是很有点〃腐朽〃的。京、苏、川、粤四大名菜,稍微有点本钱的人,都要去吃。山珍海味,龟蛇耗子,啥子都吃。欧洲人呢,人家吃东西就简单。你到英国王宫去,女王办国宴,也仅是三菜一汤,面包、土豆之类的,也没有啥子特殊的。中国一来就是满汉全席,弄起来都嫌麻烦!说起来,其实也就是为了那点味觉的享受。我也是这样的,有时候到庙子里面去讲课,青菜豆腐老盐菜,连吃几天,淡而无味,心头就觉得有点恼火,就待不住!所以说也还是惹上了这个毛病,很麻烦。

    但是,怎样解除这个麻烦呢?我们就要学古之真人了。其食不甘嘛,你叫他吃饭,吃好的也这么回事,吃差的也这么回事,他对饮食没有什么分别计较之心,就像马祖的徒弟大珠禅师。有个其他宗派的法师与大珠禅师讨论:你们禅宗有啥子特别的?大珠禅师说我们是〃饥来吃饭困来眠〃。那个法师不屑一顾地说,哪个不是这样的呢!这个都能算是特别?大珠禅师回答说,不一样哦!一般的人吃饭的时候千般计较,软了硬了,咸了淡了,麻了辣了……千般计较;睡觉时呢,又万般思索,该睡的时候又睡不着,老是想这样,想那样,公家的,私人的,乱七八糟的想不完……

    睡觉,是考核一个人心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人倒床就能睡着,那他简直太了不起了!我平常上床也少则半个小时,多则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这说明修行还是不够。像有时候晚上上课,大脑兴奋了,到了睡觉的时候,想刹车也刹不住,没有办法,还是只有慢慢地让自己的思维淡下来,让它平静下来、安静下来。

    〃其食不甘〃,我们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去掉饮食、味觉上的这种贪欲。牛吃草,它还不是嚼得津津有味的,它还是甘嘛。我们放牛,哪儿的水草甘美点,那个牛还不是要朝那儿跑,这个时候它不会去嚼干谷草。到了冬天,没有水草了,它没有办法了,你看它就要啃干谷草了。一切生物它都要猎取食物,滋养生命,所以这个食、色,你要叫它断,那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应该尽量地淡化它。

    〃其息深深〃,一般练功夫的人,都晓得这个。以前讲调息,就是讲怎样使自己的呼吸达到深、缓、平、柔的这么一种状态。

第二部分 4。贵人金口不常开

    我们知道,肾上腺素分泌比较多的时候,心跳就比较快,呼吸的频率也比较急。为什么肾上腺素会高?那绝对是因为有事情,有危机,有警兆,它才会是这个样子。你经常待在是非场合之中,待在利害场合之中,平时提不起也放不下,那你肾上腺素就会高,弄得你心脏病都要犯!所以,我们要使自己心境平和,一天无所事事。如果时间充足呢,可以到大自然中去散散心。

    我从自己身上就发现了这种情况。平时在城市里面,有时睡不着,而一旦到了山上,到了庙子里,无论是云门寺也好,柏林寺也好,城市里面这些麻烦事一放下来,嘿,就好睡了!在庙子里晚上八点钟就上床,你没有耍的,和尚们也不会陪你吹牛聊天,当然只有去睡!在这种环境里面,反而心很定,也没有啥子事情来牵绊,一会儿就睡着了。只有在这种心情平和的时候,你才可能是〃其息深深〃的。

    曾经听到一位道教的大师说,你们不要去调什么息,去睡个安稳觉,只要你睡得安稳,这个时候你的息就调得是最顺的!你自己去人为地调息,人为地用意识在那儿控制,那就是有为法,不是顺其自然的道家法则。所以,庄子讲〃其息深深〃,应该是天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