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491-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第4章

491-增订叶评伤暑全书-第4章

小说: 491-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天时x 寒温无时,地气正寒,霜露乃降。 
x民病x 感冒寒邪,关节不利,心腹痛。 
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岁气燥化之候。 
阳明燥金者,肺与大肠之气,象庚辛金也。 
少阴君火在泉。 
初之气,厥阴风木用事,金木相克,补酸泻辛。自年前十二月大寒节起,至二月惊蛰终止。 
x天时x 阴始凝,风始肃,水乃冰,寒雨多,花开迟。 
x民病x 寒热浮肿,失血呕吐,小便赤淋。 
二之气,少阴君火用事,火盛金衰,泻辛益酸。自二月春分节起,至四月立夏终止。 
x天时x 臣居君位,大热早行。 
x民病x 疫疠流行,人多卒暴。 
三之气,少阳相火用事,主盛客衰,泻心补肺。自四月小满节起,至六月小暑终止。 
x天时x 燥热交合,风雨暴至。 
x民病x 寒热头疼,心烦作渴。 
四之气,太阴湿土用事,以下生上,泻辛益酸。自六月大暑节起,至八月白露终止。 
x天时x 早秋寒雨,有伤苗稼。 
x民病x 卒暴寒热,风邪伤人,心疼浮肿,疮疡失血。 
五之气,阳明燥金用事,金盛木衰,泻肺补肝。自八月秋分节起,至十月立冬终止。 
x天时x 冬行春令,草木生青,风雨生虫。 
x民病x 寒热作痢,气血不和。 
六之气,太阳寒水用事,客来助主,益苦泻咸。自十月小雪节起,至十二月小寒终止。 
x天时x 气候反温,蛰虫出现。 
x民病x 疫疠温毒,寒热伏邪。 
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岁气寒化之候。 
太阳寒水者,足膀胱经也,与足少阴肾经合为表里,属北方壬癸水。 
太阴湿土在泉。 
初之气,厥阴风木用事,脾胃受邪,泻咸助甘。自年前十二月大寒节起,至二月惊蛰终止。 
x天时x 气早暖,草早荣,温风至。 
x民病x 瘟疫寒热,头痛呕吐疮疡。 
二之气,少阴君火用事,心火受邪,泻酸补甘。自二月春分节起,至四月立夏终止。 
x天时x 春寒多雨,寒湿无时。 
x民病x 气郁中病,浮肿寒热。 
三之气,少阳相火用事,以上克下,泻咸助苦。自四月小满节起,至六月小暑终止。 
x天时x 暴热乍凉,疾风豪雨。 
x民病x 寒热吐痢,心烦闷乱,痈疽疮疡。 
四之气,太阴湿土用事,木旺土衰,泻甘补酸。自六月大暑节起,至八月白露终止。 
x天时x 风湿交争,雨生羽虫,暴风疾雨。 
x民病x 大热短气,赤白痢泻。 
五之气,阳明燥金用事,金生水旺,制咸益苦。自八月秋分节起,至十月立冬终止。 
x天时x 湿热而行客主令。 
x民病x 气虚客热,血热妄行,肺气壅盛。 
六之气,太阳寒水用事,水盛水衰,泻酸助苦。自十月小雪节起,至十二月小寒终止。 
x天时x 凝寒雨雪,地气正,湿令行。 
x民病x 病乃凄惨,孕妇多灾,脾受湿,肺旺肝衰。 
巳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岁气风化之候。 
厥阴风木者,足厥阴肝经也,肝属东方甲乙木,春旺七十二日也。 
少阳相火在泉。 
初之气,厥阴风木用事,脾胃受邪,泻酸补甘。自年前十二月大寒节起,至二月惊蛰终止。 
x天时x 寒始肃,客行主令,杀气方至。 
x民病x 寒居右胁气滞,脾胃虚壅。 
二之气,少阴君火用事,火旺金衰,泻心补肺。自二月春分节起,至四月立夏终止。 
x天时x 寒不去,霜雪冰,杀气施,木草焦,寒雨至。 
x民病x 热中,气血不升降。 
三之气,少阳相火用事,肺经受邪,泻苦益辛。自四月小满节起,至六月小暑终止。 
x天时x 风热大作,雨生羽虫。 
x民病x 泪出,耳鸣掉眩。 
四之气,太阴湿土用事,木土相刑,泻酸益甘。自六月大暑节起,至八月白露终止。 
x天时x 热气返用,山泽浮云,豪雨溽湿。 
x民病x 心受邪,黄胆,面为浮肿。 
五之气,阳明燥金用事,以金刑木,泻肺益肝。自八月秋分节起,至十月立冬终止。 
x天时x 燥湿更朦,沉阴乃布,风雨乃行。 
x民病x 寒气及体,肺受风,脾受湿,发为疟。 
六之气,太阳寒水用事,主助客胜,泻酸补甘。自十月小雪节起,至十二月小寒终止。 
x天时x 畏火司令,阳乃化火,蛰虫出现,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 
x民病x 瘟疫,心肾相制。 
按∶天上地下,而人居其中,一气布分,三 
才并立。人与天地,呼吸相通,升降相符,故阴阳寒暑之气,内外合一,若鱼与水然,故运气所感,即人之疾 应 
之。善摄生者,能调和脏腑,使血气顺轨,天时不能侵,不则逐气而化疫疠,扎瘥不可胜瘳。至于因证而思治,疠 
不能干,人可以胜天,是在乎司命留意焉。 
霖按∶运气之学,白首难穷,本不必过泥,然此篇言六气而不言五运,且有主气而无客气,何以明胜复亢制之 
理?设迳执某年某气应患何病,必用何药。则误人非浅,转不若缪希雍之不言为善,兹将客气主运客运录于下,聊 
备详查,不足知运气之奥也。 

卷上
增订客气客运活法
属性:客气者,乃地之阴阳,正化对化,加临主气,六位之客气也。夫天干起运,地支起气,如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 
阳明燥金在泉,气由下而升上,即以在下之阳明起之,阳明燥金,金生水,客之初气为太阳寒水。水生木,二气为 
厥阴风木。木生火,三气为少阴君火。火生土,四气为太阴湿土。三阴极生一阳为震,即少阳相火,故少阳相火为客 
之五气。太阴湿土,土生金,阳明燥金为客之六气,余仿此推,故丑未年客之初气,厥阴风木,二气少阴君火,三 
气太阴湿土,四气少阳相火,五气阳明燥金,六气太阳寒水。寅申年客之初气,少阴君火,二气太阴湿土,三气少阳 
相火,四气阳明燥金,五气太阳寒水,六气厥阴风木也。卯西年客之初气,太阴湿土,二气少阳相火,三气阳明燥金 
,四气太阳寒水,五气厥阴风木,六气少阴君火。辰戍年客之初气,少阳相火,二气阳明燥金,三气太阳寒水,四气 
厥阴风木,五气少阴君火,六气太阴湿土。巳亥年客之初气,阳明燥金,二气太阳寒水,三气厥阴风木,四气少阴君 
火,五气太阴湿土,六气少阳相火也。主运者,每岁不移之主运也。以木为初运,在年前大寒后交木生火,以火为二运 
,在春分后交火生土,以土为三运,在芒种后交土生金,以金为四运,在处暑后交金生水,以水为五运,在立冬后交。 
每运各主七十三日五刻有奇,此岁岁之常也。客运者,十干合化之运也。甲己之年为土运,乙庚之年为金运,丙辛之年 
为水运,丁壬之年为木运,戊癸之年为火运。此每岁加临之中运,每岁以中运起运。如甲己之年,土运统之,即土为初 
运,土生金,金为二运,金生水,水为三运,水生木,木为四运,木生火,火为五运。乙庚之年,初金运,二水运, 
三木运,四火运,五土运。丙辛之年,初水运,二木运,三火运,四土运,五金运。丁壬之年,初木运,二火运,三土 
运,四金运,五水运,戊癸之年,初火运,二土运,三金运,四水运,五木运。此岁岁变迁之客运也。但乙丁己辛癸 
属阴干,为五阴年,主不及之运、甲丙戊庚壬属阳干,为五阳年,主太过之运,此阴不及阳太过之例也。 
所载主气客气主运客运者,皆四时之常,不足候天地之变。沈存中曰∶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而人之众疾, 
亦随气运盛衰,其术多不验何欤?盖胶于定法,而不知所用故也。假令厥阴用事,其气多风,民病湿泄,岂普 
天之下皆多风?普天之民皆病湿泄耶?至于一邑之间,而 雨有不同者,此气运安在?欲无不谬,不可得也。大凡物理 
有 
常即有变,运气所主者常也,异乎所主者皆变也。常则如本气,变则无所不至,而各有所占,故其候有从、 
逆、淫、郁、胜、复、太过、不及之变。其发皆不同,若厥阴用事多风,而草木荣茂,是之谓从。天气明洁,燥而无风, 
此 
之谓逆。太虚埃昏,流水不冰,此之谓淫。大风折木,云物浊扰,此之谓郁。山泽焦枯,草木凋落,此之谓胜。大暑 
燔燎,螟蝗为灾,此之谓复。山崩地震,埃昏时作,此谓之太过。阴森无时,重云昼昏,此之谓不及。随其所变,疾厉 
应之 
,皆视当时当处之候,虽数里之间,但气候不同,而所应全异,岂可胶于一定?熙宁中京师久旱,祈祷备至,连日重阴, 
人谓必雨,一日骤晴,炎日赫然。予时因事入对,上问雨期,予对曰∶雨候已见,期在 
明日。众以谓频日晦溽,尚且不雨,如此 燥,岂复有望?次日果大雨。是时湿土用事,连日阴者,从气已效,但 
为厥阴所胜,未能成雨,后日骤晴者,燥金入候,厥阴当折,则太阴得伸,明日运气皆顺,以是知其必雨,此亦 
当处所占也。若他处候别,所占亦异,其造微之妙,间不容发,推此而求,自臻至理。夫沈氏为以主客 
皆常,而以当时当处所见者为客,深得轩岐活法。若邵弁占候补遗十五条,尤嫌缘刻,未能尽运气之变也,故不录, 
其太过、不及、淫、郁、从、逆、胜、复之应,仍当于《内经》中求之。 

卷中
古今名医暑证汇论
属性:x张机x 字仲景,东汉南阳人。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作《伤寒论》,医方大备。扁鹊仓 
公,无以加焉,后世称为医圣。 
x孙思邈x 唐景兆华原人。幼称圣童,隋文帝召不拜,太宗即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 
隐太白山,学道养气,得度世之术,洞晓天文,精究医业,着《千金方》三十卷。 
x朱肱x 号无求子,宋吴兴人。深于伤寒,着《活人书》,道君朝诣阙投进,授奉议郎医学 
博士,其中论暑一二款,见节庵内,不另载。 
x刘完素x 字守真,金河间人。少聪敏博学,忽遇异人,以酒饮之大醉,及寤,洞达医 
术,撰《运气要旨论》、《精要宣明论》、《素问玄机原病式》。然好用凉剂,以降心火益肾水为 
主,自号通玄处士。 
x张元素x 字洁古,金易州人。八岁试童子举,二十七岁试经义进士,犯庙讳下第,乃学 
医,洞彻其术,其学则李东垣深得之,其论不另载。 
x李杲x 字明之,号东垣,元之镇人也。幼好学,博经史,尤乐医药,捐千金从张元素,尽 
传其业,当时称为医圣,《东垣十书》,多其着述。 
x朱震亨x 字彦修,学人尊之曰丹溪先生,元末婺之义乌人也。自幼好学,日记千言。从 
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因母病,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 
犹仕也。乃弃举业,一于医致力,褒然称医大成焉。 
x方广x 字约之,号古庵,休宁人。读儒之暇,留意医经,为名医,善用丹溪法。 
x王纶x 字汝言,号节斋,浙江慈溪人,官至广东布政,因父病精医,着《明医杂着》,发 
丹溪所未发,世甚尊信之。 
x陶华x 字尚文,号节庵,余杭名医。幼读儒书,旁通百氏,着《伤寒琐言》,发仲景所未发, 
大行于世,正统间被征,引疾归,时论高之。 
x虞抟x 字天民,号恒德老人,正德花溪人。着《医学正传》、《医学权舆》、《医学集成》, 
岐黄之宗匠也。 
x李 x 字文清,江右南丰人。生儒家,习诗礼之训, 有志于泽物,遂博古今方论, 
着《医学入门》,虽时业乎,而精详可追花溪。 
x王肯堂x 字宇泰,号损庵,金坛人。中万历己丑进士,授翰林检讨,制举义凿 ,传诵 
海内,尤以歧黄显,所着有《证治准绳》、《证治类方》诸书,大行于世,慧识烛照,精心缕析, 
力追古人焉。 
按∶自古以方术名世者,多不能遍列,姑即其切于治暑者,录其论并方,因录其姓氏, 
使后之业岐黄者,诵其书以考其世,奋然有仰止之思焉,安知不与古长桑、伯元诸公,兢驾 
而驰声乎? 

卷中古今名医暑证汇论
张仲景·伤寒例第三论、湿第四论、辨太阳病脉第五论
属性:伤寒例第三论曰∶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 
霖按∶此乃王叔和序例中语,不得拉杂谓是仲景之论,脉盛伤寒是矣,然必盛于左部,脉虚身热伤暑是矣,虚 
大之脉,必盛于右部,且伤寒未有不发热者此序例言其略例耳,不可泥也。 
湿 第四论曰∶太阳中热者 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又曰∶太阳中 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 
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按∶此证一味凉药清内火,辛以散之,酸以收之,三者为妙。汗下俱不可,若加之温针,则速其毙耳。 
霖按∶仲景治 ,三法鼎峙,前已释明,注言此证一味凉药清内火,辛以散之,酸以收之,三者为妙,恐未 
尽然。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湿胜也,岂寒凉酸收所能治哉!疏矣。 
辨太阳病脉第五论曰∶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霖按∶此节正仲景示人以传经之活法也。天有寒暑燥湿风火之六气,人之脏腑有三阳三阴之六气,天之寒热感于 
人,人即以己身之寒气应之,所谓同气相得也。《灵枢·本藏篇》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是太阳寒水主皮 
毛,为肤表之第一层,故风寒首伤太阳,然亦有不从太阳而竟至于阳明少阳,以及于三阴者,盖三阳三阴所主之部位, 
何经虚,何经即受邪也。如病形篇云∶中于面则下于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于膺背两胁,亦中 
其经。又曰∶中于阴者,常从 臂始是也。至于《素问·热论》,所谓传经之法,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 
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者,乃人身之六气,以次相传,此气传非病传。但人身何经何气之虚,其病邪亦即由此 
而入,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仲景恐治伤寒者,泥于按日传经,故曰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 
也。是二日阳明如传,当见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三日少阳,当见胸胁痛而耳聋,若不见阳明少阳经病证,则不传也, 
三阴亦然,是传经不可拘执按日,见何经病证,即以何经法治之,至若言足不言手者,省文也。须知阴阳有 
互根之义,寒邪首伤足太阳,热邪必首伤手太阴,此互根之理,不可移易者也。后世言伤寒按日传经,固属大谬,而谓 
温 
暑只在三焦,而不传他经者,亦非果否。则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传经之说,何以见诸热论乎?夫伤寒有直中三阴者,温 
热 
伏气有发于少阴出诸少阳者,暑邪中人,有入心入肝入脾之辨,是皆不可胶柱者也。 
又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按∶温病无专经,随其所中,以脉辨之,亦有不中太阳,初不头痛恶寒诸证,而庸医认为痰火内伤,祸不旋踵矣。 
此证 
不传经,止中一二经,慎之慎之。 
霖按∶温病乃冬至阳生,人身所伏之阳热,被严寒折伏,藏于肌骨之间,至春郁遏之阳热,为外邪逗引,始得发泄。 
伏阳 
既出肌肤,遇春令之气暄热,两热相干,而成温病,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者 
是也。其外感之邪轻,故不恶寒,只发热而渴,亦有微恶寒,旋即热渴者,外邪较重也。若口粘苔腻,身痛便溏,有汗 
不解, 
脉濡数者,非中风,乃温病挟湿也。温邪内发,其脉多盛于右部,热伤气也。风热之邪外受,先伤手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