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余无言-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1956~1957年1956年3~4月,无言先生全家由沪迁京。中医研究院首任院长鲁之俊与先生面谈工作,嘱其与于道济先生主持编审室(数年后改名为中医文献研究室)工作,室内成员有上海陈苏生、浙江谢仲墨、扬州耿鉴庭等先生。
1956年夏迄1957年秋,先生主要参加建国后全国九种中医教材的审订,为提高教材的质量倾注了心血。他更多的是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和《中医外科学》三种教材负责予以审改,为各中医院校编写教材奠定了学术基础。当时并应聘承担卫生部全国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的《金匮要略》等课程的主讲人之一。
1956年10月,先生为其子瀛鳌在西医系统学习中医的基础上,能达到“术业精进”的目的,提议拜在其同道、挚友秦伯未先生(当时任卫生部中医顾问)门下,秦先生欣然接受这个提议,并在数年后师生合作编写、重订《内经类证》刊行于世。
1958年是时正值全国“反右”斗争的后一年,先生因所谓“右派言论”由中医研究院调至北京中医学院任教。当时已患有高血压,体况欠佳,教学课时不多。
1959~1962年先生参加北京中医学院“十大经典医著”的编纂、设计,由于身患高血压,实际工作做得不多。先生并在数年内承担一些中央领导的医疗、会诊工作。
1963年是年9月6日忽患脑溢血,急送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内科抢救,因出血量多,于9月7日病逝,享年63岁。
后记无言先生生平业医45年,在中医临床、教学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均有较大的贡献。除医事外,先生对文学、史学亦有深邃的研究,特别是对《史记》和《汉书》,曾欲撰写专著,因不幸早逝,未能如愿。生平素喜吟泳,曾将建国前后所撰诗数百首,分别编为《愚盦诗草)八小册(自印本)分赠亲友、同道和学生辈。
作为从事中医教学30余年,受教的学生遍布全国,生徒中如何任、颜德馨、薛盟、曹向平、袁正刚、裴慎、庞泮池、董平、张鸿祥、巫君玉等,均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名医;子庆鳌、瀛鳌,女竹君、蕙君亦传其业。